我心目中的博山陶琉古镇

“颜山孝水”是一个凡是点开文章必定会读完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颜山孝水”真心感谢您的阅读、分享,如果您愿意结识刘培国,走近琉璃文化陶瓷文化、美食文化、博山传统文化,请扫码关注“颜山孝水”,完成由心到心的链接。

【高峰论坛 · 圆桌对话】

我心目中的博山陶琉古镇

9月29日下午,博山区传统艺术产业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陶琉古镇举行。应主办方邀请,我参加了“我的故乡古窑村”话题的“圆桌对话”。对话由厦门朗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亚明博士主持,淄博华光陶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同强、中国玻璃(琉璃)艺术大师孙云毅、同济大学副教授田唯佳参加了本场对话。针对李亚明博士抛出的“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陶琉古镇”这一话题,伴着时疾时缓的蒙蒙秋雨,分享了我的四个期待:

一、我心目中的博山陶琉古镇是活着的,在呼吸的,带着体温的

博山既是千年陶镇,也是中国琉璃之乡,中国玻璃的发祥地之一,以山头古窑村为依托,打建文创意义上的陶琉古镇,是走好工业遗存与文旅产业有机融合之路的有益尝试。狭义上陶琉古镇——古窑村,应该是活的,带着生命气息的存在,而不是标本式的、博物馆式的,而是带着人间烟火气、带着脉搏与呼吸,是能吃、能住、能买、能体验的古窑村,游客走进来,能住得下,不仅能看见、买到喜欢的陶琉产品,还能接近陶瓷生产工艺,体验陶瓷生产流程,给游客留下完整的、有表现力的博山陶琉古镇印象。

二、我心目中的博山陶琉古镇是个性的,独特的

中国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仅陶瓷古镇就有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浙江越窑、湖南醴陵广东石湾、陕西陈炉等等,他们或者以陶著称,或者以瓷见长,而博山陶琉古镇则是陶、瓷、琉璃、美食、孝悌集于一城,这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这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莫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博山素有“北国陶苑”美誉,至今,破译龙山黑陶制造密码第一人朱一圭先生的鲁花釉、花斑玛瑙釉,仍是当代中国花釉的巅峰之作,可不可以塑造一个“精致古镇,最美陶都”?周祖毅先生的雨点釉,也在国内陶瓷界具有独树一帜的意义,起码,在打造陶琉古镇的时候,如果不充分利用这种唯一性、独特性,将是个遗憾的事情。应当让每一位来到博山的游客看见一个独一无二的陶瓷古镇。

朱一圭复原的宋代花斑玛瑙釉

最美陶都。

精致古镇,

三、我心目中的博山陶琉古镇是人文的,历史地再现我们的文化遗产

历史上,博山并不是一个富庶之地,甚至不能算是宜居之地,山多地少,土地瘠薄,依靠粮食收成不能温饱。是博山历史上的先民,不甘于生活困顿,不断向大自然开辟生活的领地,先是发现并开采出煤炭,继而辨识各种矿产资源,开始用大青土烧制陶器,用硝和砂岩冶制琉璃,期间凝聚了广大劳动者的崇高智慧和生存本领,这个元素应该在陶琉古镇的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达到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文化性与体验性的结合。

四、我心目中的博山陶琉古镇是多元的,丰富的

古窑村的四合院,街巷胡同,都可以寓商与民,开办院落旅馆和各种经营门店,陶瓷琉璃以外,书画古玩,淄砚文石,地方特产,鲁菜美食,让老百姓与陶琉古镇共生存、同发展,分享发展成果。博山民间音乐家毕玉奇先生创作了大量的乡土乡情、陶瓷琉璃题材的音乐作品,应当广泛应用,让游客在林林总总的物质享受之余,做一回“陶琉人家”,变传统观光、走马观花为体验度假,感受原汁原味的古镇风情,对山城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善良留下美好印象,是打造博山文旅之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博山还有世界上唯一的一座炉神庙,建于明朝,1611年,如果条件成熟,可以借鉴国际成功经验,陶琉古镇为核心,设立一个两年一度的“国际炉神节”,盛邀国际国内陶瓷、琉璃、美食、歌舞、游艺大师,荟聚博山,打造两年一度的陶琉、美食嘉年华,把博山文旅产业推向国际。

本文为刘培国先生原创文

若需转载请联系此公众号

转发时切勿删除版权信息

刘培国

Hash:563eeaf24a3ebe0d04a254f435a171608918dab3

声明:此文由 颜山孝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