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博物馆

敕勒川博物馆

敕勒川博物馆位于土默特右旗政府所在地——萨拉齐镇,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8万平方米,于2011年10月28日正式建成开馆,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座以区域性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博物馆。敕勒川博物馆共分历史厅、革命史厅、民俗厅、成就厅、临展厅、城市产业未来厅以及共享序厅7大展区,馆藏汉、北魏、唐、辽、金、元、明、清各类文物真品、图片书画以及民俗物品3800余件,全景展示了敕勒川地区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各类代表性文物,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了敕勒川文化多姿多彩的历史脉络,重点演绎了敕勒川地区悠久而厚重的游牧文化、农耕文化、西口文化、黄河文化和土右旗的二人台戏曲文化;立体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右旗60年建设的辉煌成就,精彩再现了敕勒川地区魅力无限的民俗活动。

敕勒川博物馆 | 镇馆之宝一览

辽代鸡冠

鸡冠壶是契丹民族模仿在马背上便于携带的皮囊而烧制的瓷器。主要用以盛水、乳、酒等液体,早期为单“鸡冠”式,器身上有仿皮制品的针脚和接缝。后来鸡冠壶逐渐变化,变成鞍马式双“鸡冠”,器身上的装饰也增多了,但仍保留用泥条附加成似皮囊式装饰。再发展,鸡冠壶变成底部加圈足式,这种鸡冠壶便于室内放置,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样式。鸡冠壶的变化过程反映了契丹民族开始接受汉人的生活习俗的过程。

汉代青铜鍑

青铜鍑最早出现在北方草原,公元前7--8世纪伴随着欧亚大陆草原民族的迁徒,向西迅速传播。早期铜鍑主要集中在新疆以西至北高加索及黑海北岸的草原地带。鍑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特有的一种炊具,鍑足成喇叭形,以承受鍑体,起稳定作用。这类器物双耳的设置,不仅在于使用的搬动方便,更主要的为了马背民族迁徒时携带方便。

汉代青铜提梁卣

卣,古代盛酒器或者礼器,专用于祭祀时盛放美酒,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青铜提梁卣是一种温酒器,上面的盖子摘下来也可以做酒杯使用,当时最高统治者常用盛酒的卣赏赐给有功的贵族。

元代饰银铁头盔

蒙元头盔有三种主要形制:第一种沿袭中原兜鍪样式,盔缨、盔体、抹额、顿项,将头部紧密防护。第二种“钵胄”,早期蒙古骑兵中也大量使用了皮质头盔,盔体以四到五片皮革连接成尖顶深钵状。由此发展而来的胄形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明清两朝头盔,被考古学界成为“蒙古钵胄”。这种胄有皮有铁,前额带眉庇,顶饰被后世戏称为“避雷针”的樱枪,此后的明清两代也大量装备这种形制的头盔,清八旗头盔更是完全以这种“蒙古钵胄“样式为主。第三种:笠形盔,这种头盔盔型与南宋时期笠形铜盔基本相同,不但作为军用盔,不少蒙古官员贵族在平时也佩戴款式相同的皮笠。头戴笠形盔的元顺帝,这种皮制笠形盔没有防护功能,作为常服凉帽使用

民国月饼模具

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还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的传说,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末明初。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为避免官兵搜查,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清代木壁法鼓

木壁法鼓既是乐器,也是密宗修法时常用的法器之一。在密宗修法时,可与金刚铃、金刚杵等法器合用。修法师手握金属腰箍左右摆动,以侧边软锤击打鼓面,发出响声,据说此声可驱除恶魔,因此,木壁法鼓常用于密教驱鬼仪式。

清代嘎巴拉(铜)碗

嘎巴拉,是梵文kapala的音泽,本意为头盖骨,是用人颅骨椭圆形的上半部制,故嘎巴拉碗又称作颅器,是藏传佛教中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祭法器。它是藏传佛教中众多的金刚乘神灵的饭碗、贡碗及祭祀用碗,瑜伽师、大成就者、空行母、本尊神和护法神的左手都持有嘎巴拉碗。

在藏传佛教灌顶等仪式中,在嘎巴拉碗内盛酒,师傅把圣水洒在修行者头上,并让其喝酒,然后授予密法。嘎巴拉碗不仅作为密宗法器在仪式上使用,而且是一种重要的供养器,将嘎巴拉碗作为一种贵重的舍利进行供奉,佛教徒对其相当敬重,认为这是“无量六波罗密功德所熏”,是高僧戒、定、慧修持的结果,非一般人头骨可比。

(来源:包头日报,内容略有删节)

包头故事77 ‖ 敕勒川博物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寥寥二十余字,把古代游牧民族壮丽的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支民歌,这支民歌创作于北朝(公元386—581年)时期,本为鲜卑语,后译成汉语。令人想象不到的是,这是一首战场失败的悲歌,战争的发动者是高欢

高欢时期,北魏分裂成西魏和东魏。高欢是一个鲜卑化的汉人,他拥立北魏孝文帝年仅11岁的曾孙为东魏皇帝,控制东魏政权。

高欢试图统一北方。公元546年九月,高欢10万大军兵困玉壁城(今山西稷山西南),西魏主将韦孝宽坚守不出,高欢强攻不得,双方僵持。

高欢城门填土,想“搬”一座土山与城墙取平,进而攻之。韦孝宽立木板加高城墙,东魏徒劳无功。高欢又采取“地道战”,韦孝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挖掘长沟,切断东魏军地道,并将柴草塞入地道引燃。地道中空气稀薄,浓烟滚滚,东魏军被熏死、呛死者不计其数。

高欢黔驴技穷,众将长吁短叹。为稳定军心,鼓舞士气,高欢大宴将士。大将斛律金起舞助兴,他长剑出鞘,且醉且唱,词曲既激越澎湃,雷霆万钧,又风萧雨寒,空旷寂寥。这就是《敕勒歌》。

高欢围困玉壁城达50日,心机用尽,寸土未得,且损兵折将,死伤无数。不久,高欢抑郁而终,而斛律金创作的这首歌却流传下来。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如今,因《敕勒歌》而得名的敕勒川文化成为土右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敕勒川博物馆就是最好的见证。

敕勒川博物馆于2011年10月28日正式建成开馆。敕勒川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座以区域性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博物馆。2011年9月,被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内蒙古博物院分院。

走进敕勒川博物馆,巨型《敕勒川图卷》映入眼帘,这是由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等5位画家历时1年创作完成。该卷为传统的右开式,全长60米,宽1.2米。

敕勒川博物馆有历史厅、革命厅、民俗厅、廉洁文化厅、临展厅以及共享序厅6大展区,馆藏汉、北魏、唐、辽、金、元、明、清各类文物及民俗物品3500多件,展示了阿拉坦汗与三娘子定都大板升城,与明朝通贡互市、兴建村镇、引进藏传佛教等重大事件,再现了乌兰夫等老一辈革命家为内蒙古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建立做出的卓越贡献。此外,还有土默川上的民风民俗等。(若茶整理)

END

敕勒川博物馆2019年春节期间开馆通知

新年快乐

敕勒川博物馆定于2019年2月1日—2019年2月6日的上午(腊月二十七至正月初二上午)闭馆,例行维护。

为丰富广大观众的节日文化生活,敕勒川博物馆特于正月初二下午(2月6日 星期三)到正月初八(2月12日 星期二)连续开馆,并准备了一系列精彩的活动和展览。

开馆时间:上午9:00-11:20;下午2:30-5:00

地址:萨拉齐镇工业路敕勒川博物馆

联系电话:0472-8807721

敕勒川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