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洞寺(云光寺)

罗家洞寺(云光寺)

罗家洞寺是一座藏汉合璧的寺院,该寺院于明朝景泰元年建,至清同治11年因大火尽毁,清光绪年间本地善士罗仲成首倡并四处募资修庙,甘南拉布楞寺嘉木样-委派贡唐罗泽法师率工匠依样雕塑佛像,至光绪6年终于建成,举办了龙华善会开光大典。延至1958年寺院再度被毁,文物遗失、喇嘛还俗,1982年在当地信教僧众的倡议下,在政府的支持下,德唐夏茸-助资重塑百尊佛像,寺庙得以再建,前来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更盛。

罗家洞寺还有一个传说,据说该寺的第一任法师名叫潘唐瓦却.吉洛珠,是尼泊尔的一名比丘尼,他潜修密宗,造诣颇深,为求正果,遵其师嘱远涉东土,行程万里来到刘家峡炳灵寺,是夜宿寺中,梦见其师说:“你再向东行,见一处红崖赤壁、剑峰刀削、白土盖头、黄河弯曲似太极图,而且河水向西倒流之地,就是你-之处”。次日,潘唐瓦却一路向东走去,果然见一处红山白头、黄河水倒流、长满珊瑚树(枣树)、形似太极图的地方,与师傅所说丝毫不差,于是便留了下来,在半山腰的岩洞里闭关-。春来夏往,当地有一长者名叫罗荣见此状,便带头捐资与众乡邻一起修建了罗家洞寺,寺庙建成后前来上香求神者众多而且极有灵验,一时轰动四方。

景点位置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富民路

罗源圣水寺与栖云洞十八尊罗汉造像

久闻罗源圣水寺与栖云洞大名,拜读《中国文物地图集·福建分册》和黄新强《罗源文物》有关记载后,笔者不久前实地参观了前述两处古迹。

圣水寺

圣水寺,位于罗源县凤山镇南门居委会莲花山。相传病人饮山上泉水多愈,其水被誉为“圣水”,寺因此得名。北宋绍圣三年(1096)始建,元代及明代两度重建,现存建筑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所建。寺依山而建,占地面积1527.6平方米,坐东向西,由山门、天王殿、泻露池、大雄宝殿组成。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顶。二进门内庭院占地面积214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凹口处泻露池,水从龙虎岩来经岩壁“龙嘴”喷出,故称“泻露”。大殿前石铺庭院,钟鼓楼左右对峙。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间,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石廊柱上镌刻:“圣水仙源,一片慈云施恺泽。笔峰砚石,三更明月写真经。玉邑信官陈连登敬献。”正中三间祀三宝如来,左梢间祀俗称“老佛伯”邑僧。

圣水寺1980年10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寺附近有元代福建行省郎中王用文、清代罗源知县冯全瑛、民国时期罗源县长王滉等人的26段摩崖石刻,以及栖云洞十八尊罗汉造像。

栖云洞,在圣水寺左侧约20米处,寺与洞几乎融为一体。栖云洞为天然石洞,中有澄心井,因洞内常年水汽蒸发不散,故名。口窄内宽,形如巨钟罩地,高1.3米至2.85米,方广37米。内置石雕罗汉像十八尊,围壁列坐,其中十六尊为南宋淳祐八年(1248)雕刻,两尊为明代补刻。另有石雕观音造像一尊。造像用辉绿岩石雕造,高0.75米至0.84米不等,形态各异,造型古朴美观。造像背后镌有纪年与工匠姓名。供奉罗汉的佛台上有“住山比丘正心,谨募檀那壹拾玖位,各人舍钱七贯,制造观世音菩萨乙尊,并住世罗汉壹拾捌位,安奉供养……岁戊申淳祐捌年(1248)玖月拾贰日,造石匠陈曾缘”题刻。洞内外石壁共有10段摩崖题刻,其中有元代罗源县教谕太史玄榜书“栖云”,明代罗源知县萧蔚榜书“发秀流香”,清代罗源知县冯全瑛榜书“片云飞荫”“涵云漾月”,罗源营游击恭德榜书“舍利流云”,民国上校杨励身榜书“瑯环福地”、副师长夏峰洲榜书“洞鉴古今”等。

栖云洞十八尊罗汉造像

栖云洞造像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80年10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3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2020年1月7日《福州晚报》·黄荣春)

在杨贵妃的家乡,有一座建在岩洞中的寺庙,洞中竟藏着500罗汉

提到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无一不是有着“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其实关于美女的定义,历来都是有争议的,因为每个人对美女都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但这四位,却是公认的四大美女。而这其中,杨玉环和唐玄宗李隆基作为历史上的人气组合之一,从古至今书写他们的诗歌,传颂他们的故事数不胜数。

关于杨玉环的籍贯,有人说她出生于广西容州(今容县),有人说是陕西华阴县,还有说她是山西永乐人。唐代许子真在《容州晋宁县杨贵妃碑记》一文中记述,杨贵妃的出生和籍贯确是今日容县。至今,容县还有杨贵妃庙遗址、贵妃井,县城东还有杨贵妃梳妆台遗址。

今天,我就带你们去一趟杨贵妃的故乡——容县。

容县古称容州,西晋时置县,已经有1700多年历史。

建国后五十年代容县称容县专区,辖梧州玉林等县市,一度成为岭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块神奇的土地,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杨玉环便是其一。

并且,容县因处于大容山和云开大山两大弧形山脉之间,县内山峦叠嶂、岭谷相间、河谷交错、丘陵起伏,地貌类型十分复杂。就像是上帝恩赐这一方水土,容县的自然景观亦是一绝。

在容县,有一处被称为“人间仙境”的所在——都峤山

都峤山是桂东名山之一,位于广西容县容城的南面,离容城约10公里,以典型的丹霞地貌著称。

丹霞,是具有神奇力量的自然给土地最为特别的情意。她是最明亮的一抹赤红,叫人看了便移不开眼。

都峤山山体由第三系“红层”构成。所谓第三系“红层”,属于内陆湖盆沉积,主要为砂岩、砾岩。由于当时古气候炎热干燥,沉积物中的低价铁氧化成高价铁,因而岩层被染成紫红或褐红色,故称为“红层”。

从远处看去,郁郁葱葱的绿植之间,配上红色的丹霞山群,就好像一幅构图鲜明的图画。大胆的红色色块定下基调,簇簇绿意点缀细节。一座座山峰,形状千变万化,奇特又不失秀美,很难想象一处景色能有如此复合的观感。

更特别的是,都峤山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自古以来,都峤山就是桂东南著名的宗教圣地、风景区以及讲学场所。早在汉代,刘根、华子期等人便入山修道;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都峤山又成为佛教胜地。唐代,山中建有相当规模的九寺十三观,辉煌一时。

到了宋朝,又在宝元岩中筑殿塑造和奉祀孔子及其弟子,于是都峤山便成为了佛、道、儒三家并兴之地。如都峤山一般的宗教圣地,即使在全国也是寥寥无几。

而凡是来到此地的人们,必然是心怀虔诚。

除此之外,很多文人墨客都曾留下了赞誉都峤山的诗文。

比如宋代诗人苏东坡路过容州时,曾题诗赠送在山中修道的邵彦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游山时,曾在都峤山灵景寺住宿,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和游记

瑰丽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人文底蕴交相辉映,衬托得都峤山熠熠生辉。

而因为都峤山确实非常大,目前对都峤山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只限于其西区的一隅,面积仅占整个风景区的四分之一。这便是庆寿岩,面积约4平方公里。

都峤山庆寿岩位于都峤山主峰云盖峰东南侧,岩内是一座森严的寺庙。若从高处俯瞰,一片寂静的自然山野之中,橙红色屋顶的寺庙尤为突出。

寺庙上方的天然洞穴中,还藏着500罗汉。

想是到了晨起日落时分,寺庙的晨钟暮鼓该是能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吧。

这是庆寿岩禅寺,有着“岭南一绝”之称。禅寺自清末首任住持传接,至今已有五代。

寺庙也是建在山洞里的,灿烂的阳光倾洒而下,金色的佛像熠熠光辉。

现如今,庆寿岩禅寺内有大雄宝殿、二殿、厢房、僧房等处,香火不绝。

名山自然要有名寺,如此才不算辜负了一片好山好水。久居城市之中,偶然有一个机会可以来到都峤山,游离尘嚣之外、倾听佛音袅袅,不失为一种特别的洗礼。

建筑在山野包围下,一点不显得突兀,好似它本就生长于此一样。

当清亮的日光洒下,你只觉自己好似也成为了山中的平凡一物,跟着岁月长大、感悟。曾烦扰你的种种,都变成虚幻泡影。

横列于庆寿岩上方的诸洞中,放置着500罗汉。这样的放置方法,全国也仅此一处。

之所以有这些洞穴,是因为都峤山的红层中富含钙质,在风化剥蚀过程中,沿层面形成许多洞穴。据不完全统计,都峤山内大小洞穴有300余个,其中有名称的达100多个,非常壮观。

细看罗汉的塑像,外形都有些剥裂,但还是能看出每个都各不相同,神情栩栩如生。

另外,庆寿岩还有一绝——世界第一大佛字。这是赵朴初先生绝笔,高108米,宽88米,堪称世界奇观。

因为佛字所在大山极似一座天然坐佛,故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美誉。

远眺佛字,庞大的体型无形中带来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压迫感。凝视许久,你也会被佛家的庄严所感染。

山与水是永恒的绝妙搭配。山的朗逸,遇上水的娇柔,这就是天地间最美的风景。

庆寿岩周边树木郁葱、池水清澈,山水景观十分美丽。便是仙境,也不过这样吧。所以这里,也有着“广西九寨沟”之称。

若是胆子足够大,一定要试一试玻璃栈道

都峤山的玻璃栈道和我们平常所见的还不太一样,这里的栈道更长一些,并且直接横跨水面。

走在栈道上,抬头是蓝天白云,低头是清碧水面。

胆大的人,不仅敢停下来拍照,偶尔还会淘气地跺两下脚;胆子小的,只能一溜烟跑过去,脚步深深浅浅,一刻也不敢停。

这一刻刺激的感觉,除非你亲自来体验,否则真是无法言说。

最后,给你们推荐养心学院。

流水、建筑,只看外观,你一定猜不到养心学院是一家旅游度假酒店,占地四千多平米。

如果不是特别追求念经打坐的修行之旅,那么在养心学院,足够贴近禅意的地方,也能修身养性。

当然,这里也可以研学。很多学校会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食宿的方式,在都峤山中拓展视野。

古话说:山中日月长。大概是因为风景太美,就让人忘却时间流逝了。那么,也欢迎你们来都峤山,感受自然的乐趣。

旅游攻略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石寨

交通:玉林汽车站-容县汽车站-都峤山风景区

门票:80元/人

开放时间:8:30-17:30(门票价格与开放时间变动较快,仅供参考,以景区最新公布的信息为准)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

青云计划月度优质账号、百家榜创作者、CFP/携程签约摄影师、知名旅游博主、优质旅游领域创作者、微博签约自媒体、微博旅行视频博主。

新浪微博:@琰棱 //weibo.com/lingchik

家族的荣光:为云南沙溪寺登街有魁星阁而荣耀

原创: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王德凤在线:

散 文

荣耀 为沙溪寺登街有魁星阁

有了举人或贡生才可建魁星阁,云南沙溪寺登街是有过举人和贡生的地方,看眼前的魁星阁仍然挺立,可举人和贡生永远走了,没成为举人和贡生的虔诚膜拜者也带着遗憾不见了。那时的寺登街,一半是商贸的热闹,另一半是庄重里包裹着灵魂深处的致远。

遥想那些从没见过的古人,他们将脚步留在寺登街,是为了希冀伴着愿望和期许,然后将这些妥妥安放在这里。长久后,寺登街就成了装着太多悲喜哀乐于情感的万花筒,左转右转都在寺登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上,也就是这里的主体建筑魁星阁,它高三层,前戏台,后高阁结构,非常精巧。古戏台与兴教寺遥相对应。这里可拜奉魁星也有演戏的舞台,魁星阁不仅是书生赶考前烧香敬拜的地方,也是沙溪人的荣耀。

在当时魁星阁不是随便都可建的,有资格建魁星阁的地方,一定是这里出了举人或贡生。要建的魁星阁其建筑风格、样式都由这里第一个考取举人或贡生的人决定。随后根据各家情况摊派银两,家家户户都积极响应,出钱出力,如有不积极者就会被视为粗鲁,不尊重文化,受到大家的鄙视。

建魁星阁的地址选定后,大家要推举出最有名望的老人陪同第一个考取者,一起请最有名望的工匠师傅,在事先看好的良辰吉日破土动工。据不完全统计沙溪镇有二十个魁星阁。这里真是出人才的地方。

穿过时空看寺灯街的魁星阁竣工了,人们无论老少比过节还隆重,换上漂亮衣服,邀请外乡的亲朋好友为嘉宾,一起聚集在建好的魁星阁前载歌载舞。用最好的轿子抬着考取者鸣锣开道游四方,向人宣称这里真真切切有举人或贡生了!有魁星阁了!这样的骄傲无法言表,十里八乡的人,争前恐后将羡慕的目光停在轿子上,让孩子跟在轿子后面跑,讨点吉利母亲们还会指着轿子里的人,教育自己的儿女好好念书,以后也这样有出息。

寺登街的魁星阁从落成那天起,它看到了数不清的年轻父母,白发父母,来到这里掏心捧魂祈祷孩子好好读书日后出息,读书人也到这里渴望金榜提名。来来往往的人将这里视为可依靠的精神圣地,看旭日东升万丈金辉都仿佛以其光亮,映在心有期盼者的远方,行者无疆,可榜上偏偏仅能挚爱为数少又其微的几个人,幸运者一定是千倍万倍勤奋,受尽大累几乎呕心沥血的苦读人,才能如愿成为榜首者。

轿子上的人,其背后曾经是多少“头悬梁锥刺股”的艰辛,只有寂寞天地和孤星冷月知道……一代又一代沙溪人崇尚知识,敬重有学问的人。为此,将最真的虔诚跪留在魁星阁,世世代代……

当初为这里赢得建魁星阁资格的读书人,功成名就后回想曾经的寒窗时一定渴望歌舞,让后来准备赶考者能有一点小憩里的娱乐,以高远独特的眼光,将魁星阁和戏台融为一体。这样的建筑是很绝妙的。当这里魁星阁建好那一刻,他在轿里是怎样激动,他盼望有更多人金榜题名时,在这里感谢魁星,在这戏台上飞扬歌声。在光宗耀祖的那一刻,一街人的自豪和喜悦都能在戏台上下同舞共歌。

提及古戏台,不能不说白族是一个爱歌好舞的民族。在寺登街邂逅的一位白族老人,他对我说:“沙溪寺登街过去差不多全是白族人,来经商的还有马帮是其它民族,当时每隔三天就有一个街子(赶集)天,人多热闹,各地来的马帮在街前的头一天下午,就陆续来到沙溪,安顿好骡马。

赶马人自己喝点茶就到古戏台下,听洞经古乐、白族调,看霸王鞭。演出也是在街前的头天下午就开始了。表演通宵达旦,要演两天,我们本地人叫‘两宵两天戏’…… ”老人还说,云南大理洞经古乐的曲牌,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多达1000余首。老人津津乐道讲着这里昔日里的旧事。

曾经那些远去的举人或贡生,布衣百姓,南来北往的马帮在戏台下,为戏里跌宕起伏的故事,在悲喜交加欢歌笑语的生命情怀里陶醉,他们在百味人生的过往里,漫步赴酒泉,将那些无可估价的人类精神财富流传下来。让后人在今天还仍然能欣赏洞经乐。真该道一声,谢谢!

我在洞经古乐《三通鼓》里,感受开经的威仪;在《南洋洲》里体会唐宋宫廷里的富贵和威严;在《小桃红》、《浪淘沙》里触摸于平仄里唐宋诗词的美。又在《孔子歌》和大理民族民间音乐蜜蜂过江》、《酸辣子》里不能自拔。洞经古乐就在这庄严里崇高,在古朴中典雅。既有道教音乐的飘逸,宫廷音乐的神圣,江南丝竹的柔美,又有儒教音乐的厚重。

在聆听中激动。它将传统音乐保存这么完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形式上分声乐和器乐,声乐有领唱和伴唱两种。演唱时有两种乐队伴奏,丝竹乐和吹打乐。器乐部分则分为大乐曲牌、细乐曲牌和锣鼓曲牌三类。它吸纳了道教音乐、儒教音乐、唐宋音乐、南诏大理国宫廷音乐、南北曲、江南丝竹及各种大理民族民间音乐数种音乐的养分。长在这样肥沃土壤上的音乐之花能不美吗?

这曲这调在柔婉中轻曼,在悠扬舒缓里飘逸,我想一路辛苦的赶马人,在古洞经声中劳累已被驱走,听听这古意斑斓的音乐让心在萌萌中感动。这肇始于唐宋南诏、大理国时的音乐,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而缤纷。无不让人灵魂深处有一种飘飘的超脱。每听洞经古乐就有这样的感觉,就像穿越遥远的古代,沐浴在唐风宋雨里,久久回不过神来。那时古戏台下面的人也一定有着同样的感觉吧。古洞经音乐每一个音符都会让人在历史里穿越千年百年。

如今沙溪四方街的古戏台,每逢节日,全镇的人都身着节日盛装,在戏台上载歌载舞,这里一直有一个说法,没在寺登街古戏台上演过戏的人,不能说是沙溪人。可见这古戏台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每个沙溪人都以登上古戏台表演为荣,视登台表演为骄傲。这样的传统熏陶出一代代音乐人才,因而沙溪还被称为“歌舞之乡”。台上除洞经古乐、白族调还有霸王鞭和名歌等。多种民族民间音乐的风韵于一身。有学者认定洞经古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2年,作为洞经古乐的发源地,大理市就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洞经古乐民间艺术之乡”。

当年常到沙溪的马帮就曾流传:“黑潓江水美,沙溪妹子更美”。有歌舞的地方,也一定出美女,心中有歌才会面如桃花,有花盛开就有盈满绿色,生长爱情,更有灵魂里充满希望的乐土。这就是沙溪寺登街魁星阁和古戏台的魅力所在,它见证着曾经历史的变迁,是古人留给今人的一座绝好建筑。如今每年高考前,魁星阁仍然被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应试人将渴望变为凝聚希望的地方。

时间的万花筒,左转千年过往,右转百年逝去却都在魁星阁和古戏台上留下深深的烙印,那时戏台上歌舞不停,台下的赶马人在月光下陶醉不醒。每当光芒万丈平地而起,络绎不绝的百姓,赶马人,读书的孩儿都身披霞光,为这里有魁星阁而荣耀,并将各自心中的憧憬摆放在魁星阁。此时,驻足在寺登街,为这里宁静古老的文明流连忘返……

(图片来源网络)

总编辑:骆圣宏

栏目主编:李建丽

文/王德凤

王德凤,山东菏泽人。作家、摄影家,先后出版个人专著五部:《永远的白玫瑰》《知音如溪》《落下心帘》《女人的脊梁》《云雾里的视野心畴》。《华夏文学》特约作家,《上海文艺》等杂志签约作家。作品《筏客子博浪记》获中国当代散文奖;《岁月化妆师》获华夏文学最佳散文一等奖;《幸福美丽的牵挂》获“第六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二等奖。在《散文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