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灵王古庙位于茂港羊角镇禄段村,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是禄段何氏六世开始祖为纪念明朝牺牲将领而建的庙宇。据传说,何氏祖上世代尚武,六世迁居禄段后,在荔枝贡园设武馆,弘扬国术,教育子孙为国效力。庙内存有明朝用黄铜冷煅加工制成的五虎山茶壶、白铜大灯盏,及民国时期广东省省长陈济棠赠送的汉白玉香炉等文物,灵王古庙,灵王古庙简介,灵王古庙-茂名市电白区灵王古庙旅游指南
药王山庙会景点 药王山古庙会
1. 药王山古庙会
逛庙会的习俗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南北方都有。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举行。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
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2008年6月7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朝阳区,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上海市徐汇区,浙江省磐安县,山东省泰安市,湖北省十堰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佛山市,陕西省铜川市申报的庙会(妙峰山庙会、东岳庙庙会、晋祠庙会、上海龙华庙会、赶茶场、泰山东岳庙会、武当山庙会、火宫殿庙会、佛山祖庙庙会、药王山庙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2021年药王山春节庙会
来自官方信息:中原经济协作区十三市联办的“金中原旅游惠民一卡通”可畅游邯郸的蜗皇宫、朝阳沟、京娘湖风景区;安阳的殷墟、马氏庄园、岳飞庙;长治的天脊山、太行龙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晋城的柳氏民居、丹朱岭、上庄古村(天官王府);聊城的景阳冈、药王山、狮子楼;新乡的九莲山、比干庙、潞王陵;邢台的前南峪、天梯山、九龙峡;濮阳的中原绿色庄园、戚城文物景区等40家景区,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38家。
3. 药王庙庙会
药王寺香客很多,都为求健康而来。
药王寺原址位于唐山市丰南区西南部(现东田庄乡),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数百年香火鼎盛,神奇传说众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是此庙庙会,方圆数百里的人们云集于此,求医、问药、烧香还愿、捐款捐物,来此寺敬香者据签布记载涵盖7省18县。
解放后涵宏和尚真身几近被毁, 1976年唐山大地震,药王庙遂又毁之,几近废墟。经河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核准审批,唐山市政府划拨100亩土地重建该寺。
4. 药王山庙会历史
铜川药王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药王山位于陕西铜川市南市区东3公里,南距古城西安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均70公里,北距“人文初祖”黄帝陵90公里,西铜高速、210国道、咸铜铁路、梅七铁路从山下通过,交通十分便捷。
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晚年归隐在与家乡毗邻的五台山、后世尊他为“药王”,北五台山便改称为药王山。山上五峰互拱,古柏苍翠,殿宇轩昂,碑石林立,风景优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孙思邈,唐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享年141岁。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钻研百家学说,重视养生长寿,所编撰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著作堪称中国医药学家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对国内外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古今医药学界的千秋典范、万世楷模。药王山自然景观丰富多彩。这里拥有规模仅次于黄陵桥山的古柏林2000余亩7万多株。山上古柏苍翠,野花遍地,药香四溢。山下药王沟流水潺潺,题刻众多,幽深神秘。药王山风景独特,四季纷呈。阳春,山花烂漫,争奇斗妍;盛夏,山峦叠翠,清风习习;金秋,层林尽染,野果飘香;严冬,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是保健旅游和生态旅游的 佳之地。
药王山人文景观闻名遐迩。金元以来的古建筑群集,汉代起始的碑碣石刻遍山,遗址遗迹众多,医药、佛道、民俗和谐并存,交相辉映。一天门气势雄伟,铁旗杆直耸云霄;药王大殿古朴典雅、雕梁画栋;金、元殿历经明清两次大地震独得幸存;无代壁画内容之迷至今无人破解;登魁星楼可见漆沮汇流,耀州风光尽收眼底;摩崖造像,堪称精华,等身菩萨具有唐仕女的神韵,精美绝伦,“摸摸爷”传说摸一摸可治病消灾;石鼓文刻石字数全国最多,孔子十字碑实属罕见,“龟蛇”碑镇宅辟邪闻名遐迩,宋徽宗瘦金全碑石保存完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药王山碑林珍藏着北魏至隋唐的造像碑石,弥足珍贵,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瞩目。
《魏文朗造像碑》是北魏民间造像之始祖,而是极为罕见的佛道合流造像碑。《姚伯多兄弟造像碑》在我国书法界倍受尊崇,被于右任先生称为“三绝”碑。药王山石窟石刻是研究我国北方民族、宗教、书法、民俗、音乐、美术、建筑、雕刻的珍贵史料,文物藏量居陕西第二,全国第四。药王山有关孙思邈的遗址遗迹有太玄古洞、洗药池、晒药场、石大医、法水神井、虎守杏林、聚虎坪、唐太宗登山御道、药王手植柏、隐居地、拜真台、龙王献方等十多处。医方碑亭内最早的医方石刻《千金宝要》《海上方》《历代名医神碑》《灵佑记》等6通碑石,刻录医论单验方1027个,碑石刊刻400多年来,人民群众在朝拜、求医和浏览中对碑刻药方广为传抄、拓印,对发展我国中医药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使药王成为一座宏大的医药文化宝库。
药王孙思邈有名言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精神追求和养生保健。药王山被誉为“中国保健第一山”,已成为人们求医、祈福、健身、旅游的理想之地。
交通:
1、从西安火车站乘西安至铜川汽车到耀州区出口下车,向东1.5公里即到。
2、自驾车旅游到耀州区交警队十字向东1.5公里即到。
看点:金元古建筑群、吕祖庙碑林石刻、药王大殿、摩崖造像、元代壁画、“三绝”碑、药王医方石刻、药王祭祀广场等。
节庆活动:
1、每年农历“二月二”古庙会期间,同时举办药王养生文化节。(农历二月初二至二月十二)
2、九九重阳节,举办药王山医药保健节旅游活动。(农历九月初九前后一周)
购物:药王山石刻拓片、党参酒、药王保健养生系列书籍、药王保健鞋垫。
5. 二月二药王山古庙会
藏医学院在西藏省范围内是重本。
藏医学院一般指西藏藏医药大学,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唯一单独设置的藏医药高等学校。其实力可见一斑,这也是学校为什么被称之为省重本的原因。
同时学校还是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大学,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藏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位,是教育部构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藏医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是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单位和藏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的前身为1989年9月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创建的西藏大学藏医学院;1993年2月,国家教委批准西藏大学藏医学院独立设置为药王山藏医学院;2001年,更名为西藏藏医学院;2018年12月,更名为西藏藏医药大学。
6. 药王山二月二庙会几天
铜川耀州区 挂牌价40元 2月2庙会期间20元 残疾证、军官证、老年优待证免票 学生证半价 景区共四个景点,北洞药王大殿、碑林、摩崖造像、 庵祭祀广场四个景点~~门票是通票制,每进一个景点剪一次票
7. 药王庙会在哪里
冀州邸家庙四月二十八药王庙会
8. 药王山古庙会为什么在2月2日
赶会:赶赴庙会。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举行。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庙会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2008年6月14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朝阳区,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上海市徐汇区,浙江省磐安县,山东省泰安市,湖北省十堰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佛山市,陕西省铜川市申报的庙会(妙峰山庙会、东岳庙庙会、晋祠庙会、上海龙华庙会、赶茶场、泰山东岳庙会、武当山庙会、火宫殿庙会、佛山祖庙庙会、药王山庙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 孙思邈庙 药王庙会
河北省安国市药王庙庙会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和农历十月十五日
安国药王庙,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北宋又拓址新建。庙中祭祀人物为汉武帝刘秀部下二十八宿将之一邳彤,他为政清廉,精于医理,经常行医于民间,深得百姓拥戴,死后葬于安国南关。相传邳彤在宋朝"显灵",为宋秦王治愈了顽疾,故为他立了这座庙。庙门额上"药王庙"几个大字是清朝大学士刘塘题写的。整座建筑占地25亩,分四进院落和两个跨院一个广场,共17座单体建筑。庙前有两根铁铸造旗杆,庙内有药王墓、十大名医像、药王正殿、寝殿等,为我国现存最大的纪念古代医圣的古建筑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龙王庙龙王显灵的故事
南龙王庙龙王显灵的故事
晋陕“走西口”人定居包头,即今日之东河区。他们租押土默特蒙古族的“户口地”,一部分人从事工商业,一部分人在博托河两岸从事农业。土默特蒙古族为满足汉族农民期盼农业丰收的愿望,康熙五年(1666年)特在博托河(今东河槽)西岸建了南龙王庙。光绪元年(1875年)九月《重修南龙庙小记》记载:“镇之东南隅,旧有龙王庙一楹,系土默特蒙古所建。不知建于何时,有康熙五年补修匾额。越乾隆间,农民渐集,益以禅房、山门、钟鼓乐楼。”
唐宋以后,皇帝把龙神封为王,龙王庙成为全国最广泛的神庙之一。南龙王庙的龙王头戴王冠,身穿白色帝王袍,冠垂十二旒,手捧圭壁,十分威严。下面两侧塑有四配站像,东为风伯、雨师,西为雷公、电母。风伯张开风袋,雨师手执雨旗,雷公背生双翼,电母面若敷粉,手持双镜,恰似闪电。
南龙王庙历经二百余年,破损不堪。光绪元年(1875年)“包镇公行”鼎力修建,土默特蒙古族海宝等出资,修建成正殿五间,山门三间,禅堂香积以及钟鼓乐楼皆备。殿上塑龙王、轩辕、梅葛二仙、鲁班、夏公,金碧雕垩,神灵赫濯。山门对正有戏台。包头龙泉寺第五代善渊住南龙王庙。新中国成立后南龙王庙改为工厂,近年南龙王庙得以重修。
《重修南龙庙小记》还记载着南龙王庙龙王显灵的故事。相传光绪元年前,龙王座后有一小孔,从小孔看下,深不见底。人们相互传闻,都想看个究竟,无耐有南龙王庙开山住持贤顺阻挡,南龙王庙属佛教云门宗,贤顺和尚德高望重,人们也不敢轻易探之。光绪元年(1875年),南龙王庙修建时将正殿扩展数丈,大殿建成,将龙王神像移往殿正中,窥旧日洞口,渺无痕迹。但是在新殿把龙王爷的神座放好后,小孔忽现。匠氏用泥封住小孔,而交睫复然,又见小孔深不可测,龙王显灵一传十,十传百,人们更信龙王兴云致雨,化雨成泽之神力。
原南龙王庙位于包头菜园之中,有复盛园、涌复园、复来园、广祥园、天成园、天兴园、四合园、复顺园、富海园、得和园、义和园等。菜农靠天吃饭,因此对管水的龙王爷极其崇敬,阴雨连绵时,人们求龙王放晴,久旱不雨时,人们祈龙王降雨。
东河区之南龙王庙,不仅承载着农民的期盼,更体现着西口外蒙古民族和汉族的文化交融,是蒙汉民族和谐相处的见证。
文:《福在老包头》
图:来源于网络
编审:刘慧君
盘古帝王庙
盘古帝王庙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一直是国人口稔心熟的一句口头禅。千百年来,这句老祖宗传下来的话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毋庸置疑,“盘古”便成了我们华夏文明的源头,而其繁衍出来的道家文化更是人类历史上引领世界文明不断前行的重要一支。
▲罗垟村盘古爷山及盘古帝王庙
“盘古”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产生很古老,长期流传于人们的口头,直到三国时期,才由东吴的太常卿徐整将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编著成册:《三五历纪》及《五运历年记》。
《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去地九千里。”
《五运历年记》:“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盘古神话虽未见于先秦古籍,但它和《山海经》所记的烛龙神话却有相似之处,或者就是这一神话的演变,后来又吸收了南方民族盘瓠(hù)传说的某些因素,才创造出这样一个开天辟地的神话人物。到明末周游写《开辟衍绎》,盘古手里又被加上了斧头和凿子这两件劳动工具,故事内容发展为包含劳动开辟天地的观念。从而也反映出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真正内涵:开天辟地的创世精神和化育万物的奉献精神。
在中国的版图上,华夏民族,九州方圆,盘古的分布甚为广泛,从东到西,由南至北,几乎都有盘古的遗迹。而祀奉元始天王或纪念盘古的庙宇观堂更是数不胜数。其奇闻异说亦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
▲盘古爷山观云海
在温州的发展史上,温州最早的传说有文字记载的,就是轩辕黄帝在大罗山仙岩炼丹成仙的传说。而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大罗山乃我国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之一,其上有玄都洞府八景宫,相传太上老君认为此山乃先天混元之气凝结所化,是修炼的极佳胜境,所以大罗山又有“圣山”之称,别名“太清仙域”。
传说只是古人对大自然的神奇神秘无以解释的美好托辞,同时也为这些神奇的山水留下了美妙动听、令人遐想的景点名称。像仙岩就有盘古爷山、三皇井、炼丹井、轩辕岩(升仙岩)、黄帝池、通玄洞、仙人洞等等,都与远古的三皇五帝在此修炼成仙的传说有关。南朝时期,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舟行仙岩,留下了一首《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的山水诗篇;大唐道教名士杜光庭将仙岩三皇井列入《洞天福地记》里七十二福地中排行第二十六位,世称“天下第二十六福地”。还有附近的诸如化成洞景区长春洞、道隐洞、许爷岩及天河景区秀垟水库边上田螺山脚下的三港庙等都是道教场所,都与道家神仙有关,且时间久远。凡此种种,仙岩山上有座“盘古帝王庙”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盘古爷山观夕阳
仙岩有三大景区:梅雨潭景区、化成洞景区、天河景区。是根据山体的高低走势和景点分布的疏密度而划分的,每个景区的景点不仅相对集中,而且各具景源特色。三皇五帝的传说及其仙迹都落在山体低处的梅雨潭景区,而盘古爷山(海拔342米)处在梅雨潭景区与化成洞景区之间,其山阳半山腰(海拔265米)处的山坦上,就有一座盘古帝王庙,俗称“盘古爷殿”。
盘古爷殿始创于明嘉靖3年(1524年),至今几近500年历史了。虽然官方史料少有记载,但民间信众不断,香火一直延续。其所在村落名称为“罗垟村”,是仙岩街道的一个行政村。据该村张姓、何姓、洪姓等村民说,他们的祖上是在明代从平阳迁居此地的。而“盘古爷山”名称的由来却无据可考了,暂且仅以盘古爷殿的始创时间为基本参考依据。
盘古帝王庙现占地面积60多亩山地,总建筑面积有2400多平方米。山门朝东,意喻“紫气东来”。山门门框及两侧院墙用花岗岩石块砌成,门楼为歇山式屋顶,红色琉璃瓦屋面,近似清式宫殿风格,小有气派。再看檐下那块青石匾额上镌刻着阳文“盘古帝王庙”,还是有些与之相映衬的,但是其下方八仙过海的浮雕及门灯就显得不入格调了。
▲盘古帝王庙山门
入山门,左边是厨房、餐厅和接待客人的场所,右边是古戏台,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至今还经常有民间戏剧团来此演出。戏台前的场地能容纳200来人。每次演出,皆座无虚席,看客基本上是本地的老年人。往里直走二三十步,左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数根大小不一的柱子似的大红蜡烛,不过现在都用上了电子产品,既安全又环保。这些蜡烛所在的位置正是盘古爷大殿的门前。
▲盘古爷殿正殿
盘古爷大殿面阔五开间,中间正门采用了温州特有的民间手工艺——漆画绘制而成的门神:秦琼和尉迟恭。楹联五对,正门柱联:道统诸天,功启三皇五帝;法周上界,心存万类群生。其余两侧分别是:“扫地卧青牛,石洞烟霞万古;吹箫翔白鹤,蓬壶岁月千秋。”“混沌初开分天地;开辟山河定乾坤。”“人寿年丰沾神福;国强民富感党恩。”“环山临水多幻景;语燕啼莺增春辉。”
▲三清天尊
跨进大殿,迎面仰视神龛,内祀三尊神像,正中为玉清元始天尊,其左是上清灵宝天尊,其右乃太清道德天尊。玉清、上清、太清通常合称“三清”,是道教所指的天神居住的仙境;天尊,是道教对至尊至极的天神的称谓。元始天尊又称“原始天王”,为“三清”之最尊,亦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故在道教徒中传为“盘古”。但在古典小说《封神演义》里,却称三清天尊的师父——鸿钧老祖是盘古。不过,谁是盘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盘古开天辟地、化育万物的精神早已牢固地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亘古不变!正如殿内主联所云:鸿蒙开天辟地,始分上古神功谁堪比;宇宙清明乾坤,永固至今感戴有苍生。
在三清天尊神龛的两侧又分设了“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和陈府圣王(右边)、土地公(左边)神位,以及白马符官。东、西两面墙壁有民间艺人绘制的大型壁画,以古代民族英雄奋勇杀敌的场景为主要内容,如“解围锁阳城”、“大破摩天岭”等,由此可见民众崇拜和敬仰英雄的爱国情结。
▲盘古帝王庙石额
应广大信众的需求,前几年在盘古爷大殿左后方增建了一座观音阁,供奉送子观音。
盘古爷大殿虽然面积不足200平方米,且因近些年经过重修也很难看到历史的痕迹,但其信仰的传承却绵延了五个世纪,也滋生了淳朴的民风,慰藉着信众的心灵,为朝拜者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增进信心,奋发图强!
▲盘古爷殿戏台演出
“盘古”,是炎黄子孙心目中不老的神话,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文化旅游的大发展,罗垟人能否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将盘古帝王庙的外观环境进行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整合本村的旅游资源,努力打造一个全新的盘古文化村,实现一个仙岩新的神话呢?
来源:黄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