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碧村炮楼

黎碧村炮楼

黎碧村炮楼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赤坑镇福排村委会黎碧村北面村边。为民国初当地村民为防土匪而建。坐东北向西南,砖木结构,面阔4.24米,进深6.77米,占地面积28.7平方米。楼高4层,泥砖构筑,墙体厚0.5米,金字架盖灰瓦。每层设一房一厅,内设木楼板、木楼梯,墙体设有窗口和炮眼。据村中老人讲述,解放前,粤桂湘边纵队马奔,黎碧村炮楼,黎碧村炮楼简介,黎碧村炮楼-肇庆市广宁县黎碧村炮楼旅游指南

跟着小编游古村:碧江村和顺德十景之一的“碧江金楼”

广东顺德碧江村在大良北面,始建于南宋初年,因有一小山岗称碧岗而得名,后用同音字改称碧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村里的碧江金楼是顺德十景之一,该村人才辈出,据《顺德县志》载,自明景泰三年建县至清代中叶,碧江村出了17名进士,而中举仕子更达106名以上。这些仕人遍布京城和全国各地,他们告老还乡后,致力建造祠堂和宅第园林,因而在碧江村留下了大片特色十足的祠堂等古建筑

碧江村现存的祠堂、宅第、民居、书塾、园林等明清建筑共有1万多平方米。由于经济与科名、文化的发达,碧江给后代留下了丰厚的古建筑资源。祠堂、书塾、古桥等处处可见。清咸丰《顺德县志》留下“俗以祠堂为重大,族祠至二三十区,其宏丽者,费数百金,而莫盛于碧江”的记载。碧江的古建,仍保存得较完好。其中金楼及古建筑群包括金楼、泥楼、见龙门、慕堂苏公祠砖雕大照壁、苏三兴大宅等建筑,已于2002年7月17日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泰兴大街祠堂群、村心祠堂群、德云桥等古迹成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跟着街坊的脚步去看看这座古村吧!

华岭村有座重修三次的炮楼

华岭村,位于广州花都区炭步镇的西南部,东与三联村、新太村相连,南与骆村相邻,西与大涡村相接,北与藏书院村相望。

华岭村坐南向北,村前是“松石骆公祠”、“云液骆公祠”、“礼屏书室”等古旧建筑物,以及宽阔的风水塘。华岭村现存的古建筑旧址、水井,以及古建筑材料随处可见,整体比较完好的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物有“云液骆公祠”、“松石骆公祠”、“贞寿之门牌坊”、东炮楼、西炮楼等。这些古老的建筑青砖灰瓦,以石条垒基、石墩顶柱、雕梁画栋、灰塑博古脊、镬耳形封火山墙,规划整齐,严谨密集,横平竖直,村巷后高前低,它们曾经是村民赖以安居生息必备的场所,各有用途,既古朴典雅又雄伟壮观,既坚固实用又大方美观。

▲华岭村牌坊

在华岭村牌坊旁,西炮楼是一座比较完好的古建筑。炮楼又叫碉楼、门楼,一种四周有枪眼、可以瞭望和射击的高碉堡,多是财力雄厚、族人团结的村庄才有能力修建。

▲华岭村西炮楼

旧时,华岭村的街巷均通往村前的石板路主干道,只有东、西两个出入口,而东、西炮楼的大门就是村子的大门。炮楼是当时村内最高、墙体最厚、最坚固的的建筑物,日夜保护全村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炮楼内常年守驻有看更人,晚上看护。晚上,门楼上的铁闸一落,整个华岭村就变成了一个宁静的大院。倘若遇到匪患了,门楼上的铁闸一落,村内的男女老少同心协力防守,只要不是长年累月的恶战,只要家家户户储存的粮草足够,层高墙厚的炮楼就起到最好的防御作用,也能保障全村人过着鸡犬不惊的生活。

▲门楼铁闸栓

华岭村的西炮楼为长方形,高三层,青砖墙,花岗岩石条门框,一楼的前后大门对开,前大门门楣上刻着“西接长庚”,后大门门楣上刻有“闾阎保障”,内有楼梯通往二三楼。二楼三楼墙体上均有枪口,二三楼每层的前后墙上各有四个,左右墙上各有三个,排列均匀,枪口由四块石块围框出,细小且狭长,约三指大一尺长。

华岭村的西炮楼,有三次重修的记录,均以碑刻形式记载,而且这些碑刻至今还镶嵌在炮楼一楼的内墙上。最早一块重修碑刻为道光廿一年(1841年),从碑文得知,当时村内的东、西门楼建造时间很早,由于年代久远,风侵雨蚀,到了清朝道光廿一年已经已经破败欲将坍塌,于是西社的骆氏族人开会商议,决定拆除新建,族人争先恐后捐钱出力,新门楼不到一个月就落成了。新落成的门楼朴素,闳壮且坚固,门楼内仍然供奉福神,并且没有改变坐向,门楼的深度和广度则比原来旧的有所增加。

▲道光廿一年重修碑刻

碑文中提到的“福神”是什么神呢?福神神位在西炮楼的一楼内北墙的西墙角上,这座青砖神龛造型讲究,层次清晰,由展翅的蝙蝠升叠为葫芦形状,左右有祥鹿拱护,中间为一只大桔,两只下垂的瓜身上描着“福居洪范五德列达尊三”的字样,中间为凹进去的红色神位,石神台上有一插香用的香炉。这些花卉瓜果瑞兽的图案,并不是随便雕刻的,而是有特别含义的,寓意福、禄、寿、吉,两条长形的瓜寓意瓜瓞绵绵、子孙昌盛。

“福居洪范五 德列达尊三”一联中,“洪范”为《尚书》中的名篇,是夏禹提出的治理国家必须遵循的九条大法,“洪”是“大”的意思,“范”是“法”的意思,其中第五条为君主统治的准则,强调遵守执行其他条法都是为了保障“天子做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能顺利进行。“达尊”说的是地位能到达显贵者有三种,朝廷以爵位为尊,民间以寿高为尊,成功立业以品德为尊。由此看来,华岭村西炮楼福神神龛的这副对联,在默默地告诫着后人:能赐人幸福的神,其实就是自己,只要将自己修炼好,自然幸福到。

▲神龛

民国的四年(1915年)的《新建炮楼碑记》记载,民国成立之初,列强入侵,匪盗肆虐,危机四伏。族人认为在乱世中,等政府保护自己,还不如自己保护自己,于是开会商讨,集资将原有的门楼拆除,改建为更加坚固实用的炮楼。可民国四年这次修建炮楼的具体时间并没有详细写上去,是因为什么呢?也许是时值改朝换代,兵荒马乱,名不聊生,杂事滋扰,或许就疏忽遗忘了。后来,华岭村这座重修的坚固炮楼,并没有庇护乡人的安宁,阻挡住侵华日军的进攻。

▲民国四年重修碑刻

在二十三年后的1938年,日军攻击华岭村,无辜杀害村中壮年男丁,放火烧民宅、祠堂,抢掠各种财物;1939年,日军在和国军激战中,烧毁光禄大夫家庙,杀害无辜村民38人,这次屠杀事件中有一位幸存者——骆德堂。骆德堂当时被日军的刺刀刺了7剑,其中6剑刺穿身体,身上留下十三处伤痕,被后人称为 “七剑十三洞”大难不死的骆公。

2002年的《重修炮楼碑记》记载:先辈艰辛创业建造炮楼,如今年久失修,造成顶层漏水,而导致二、三层楼板霉烂,近乎危危欲坠之际,于是商议集资修建,将全部楼层重修为水泥结构,以保存祖辈建造的历史遗产。

▲2002年重修碑刻

华岭村这座三次修建的西炮楼,其使用功能,开始从保卫族人安居乐业门楼或炮楼,演变为今天的历史建筑遗产,跨越了近两百年。

由此可见,骆氏的先人们在风风雨雨的农耕岁月中,始终把生儿育女、安家乐业作为人生的首要任务,但他们在躲避兵荒马乱、匪盗肆虐之中开拓奋斗的辛酸,都是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

免责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观点。

编辑:小狼

探村|台州椒江,横河陈古村,老街书屋道馆炮楼古风犹存

椒江,横河陈村,

一个距今700年历史的古老村落。

此处,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有绝美的景致。

这里被评为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古风犹存。

横河陈村,位于椒江区下陈街道西北,距市中心仅四公里。

村内一条河流蜿蜒流淌,穿村而过,加上村民大多姓陈,所以叫做“横河陈”。

村落三面环水,横河陈浦、三才泾两河在这里交汇,村里河塘、古桥遍布,村民逐水筑居,倚水而商,这里具有水乡的温婉气质。

清至民国,横河陈经济繁荣,为水路漕运商埠,市集繁华。村内有东西、南北两街,呈丁字形,长约一千米,宽仅3米,商号林立,各行各业一应俱全。

这个距今近700年的古村落,虽历经沧桑,仍保存完好,古风依旧,现有131间明清时老街建筑

走在老街上,百来间古朴的建筑错落有致,屋顶雕花翘首探头,街道南北,小巷纵横,其间依稀可辨老字号的匾字招牌,让人忘却喧嚣都市,感受时光深处的岁月静好。

陈梦赉先生,字尘梦,号海滨病叟,是我国著名医史学家,也是横河陈村的名人,他一生醉心史学,笔耕不辍,留下许多医学巨著。现在村中还留存有陈梦赉故居——海滨书屋,只可惜在十年动乱期间,海滨书屋藏书多次被破坏,只留下五十余箱被送往当时的黄岩文化馆。

传说,横河陈村曾有一位悬壶济世陈真人。走进济乐园,让人感到内心宁静,有一座颇具特色的陈真人道观,红墙黛瓦,样式古朴大方,煞是好看。

村中有两座约有100年的历史炮楼,居高临下,坚不可摧,斑驳的墙壁上还散布着枪眼,并有方形小窗,顶部有瞭望台。

横河陈有大约八十亩的荷塘,每年盛夏,村里便开满亭亭玉立的荷花,美不胜收,引来不少游客驻足观赏。

村庄临水而居,灵动的水流,古朴的老建筑,百年老樟树彰显着悠久的历史,淳朴的农家小院种满瓜果蔬菜,原始自然的乡间土路,处处可见悠然自在的乡村景象。

如此美好的村落,当离你不远时,怎么舍得错过?

古村记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