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氏墓群

裴氏墓群

裴氏墓群

裴氏墓群(第三批省保)

时代:汉、唐、宋

地址:闻喜县东镇仓底村东南300米

据清光绪年版《闻喜县志》载,“凤凰塬方圆数十里,为三晋望族裴氏祖茔地”,墓地分别在东西10米、南北宽8公里的凤凰塬上,未发掘。墓冢高如小丘,共二百余座。1986年发现唐吏部侍郎裴皓墓。墓道长39米,四个天井。出土有兵马彩陶俑二十余件(残)、瓷罐2个,墓志铭2合。

电白著名名墓:李氏白茅祖墓群!风水宝地,扫墓人海人海!

又是清明时节,小编今天想和大家说说电白的名墓。电白知名的坟墓不在少数,例如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太夫人之墓,列入国保。大多名人之墓均称为名墓,那么,提起电白的名墓不得不提电白正村李氏族人的祖墓群——白茅(芒)古墓群!

白茅(芒)古墓群

白茅(芒)古墓群位于林头白茅岭,共有古墓5卦,安葬李氏先祖七八世祖。风水极佳,远近闻名,常年祭拜络绎不绝,现已被神化,且具有庙宇的功能,有守墓者数人,相当于庙宇的庙祝,清初朝廷大国师邬万吉卜地。据说,犯官司之人来此拜祭可趋吉避凶,化险为夷,如今很多电白人为求科考榜中、消病除海、升官发财者,常会来此拜祭祈求护佑!每天都有大量的信士前来参拜,也有不少堪舆、历史等爱好者前来考察。

每年清明节前10日,为正村李氏族人扫白茅古墓群约定的日子,其时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好不热闹!不管是李氏族人还是异性人氏,均会前来拜祭!

每年拜祭之日,古墓群形同圩日,不少生意人在墓边做生意,卖面包、香烛等,还有赌摊在此开设!

在墓拜场边建有一道水渠,不少人为求护佑,取水在墓坟边倒下,顺流而下,流经水渠,接收回家洗澡,可消病出害等,称为白茅水!水渠常年流水淳淳,可见前来拜祭者众!

白茅地故事及国师邬万吉与李氏长春公轶事

(Wsbhr整理)

话说在晚清时期,北京有一邬姓钦天监,其孙儿邬万吉自幼就跟随爷爷学习天文地理,十来岁已习得一身好本事。这小子少不更事,因地理事冲撞了皇帝,爷爷知道后,甚为忧虑,怕皇帝加害他,为孙儿卜一卦,看往哪逃合适,卜得往南吉利,爷爷马上为孙儿准备好包裹银两,还塞了个罗庚,嘱他一直往南逃,能逃多远就逃多远。

果然,邬万吉走后,皇帝就派人来找他,爷爷说他自知得罪了皇上,跑路了,至于逃去了哪里却不知道。自此,皇帝就各处找寻邬万吉。

邬万吉一路逃跑一路为人作风水,但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谁人相信,到最后,盘川用尽,罗庚也典了给当铺,逃到电白时,已身无分文,无法前行,只得投在一间路头铺帮店家打杂换饭度日。

一日晌午,店里陆续进来几位地师,这几位地师平时在岭头上跑来跑去,时有见面,但象今日这样走到一起,却还是第一次。

原来,他们都是因为天气炎热,进路头铺来喝碗粥、歇歇脚,避过这炎热的晌午。行中人走到一起,谈的自然是行中事,他们谈业务不打紧,谈下谈下却争了起来,俗话有讲,杂恶风水,各家有各家的功夫,同个问题,不同的流派断出不同的结论。他们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七国大混战正酣的时候,在一旁拾碗筷的邬万吉开声了:“你们几位说得都不粘边,只有这位先生说得有些着道。”

邬万吉指说得正确的人叫李长春。李长春何许人也?原来,李长春是坡心谢村人(谢村中谢字与黎话中正字同音,后改为正村,沿用至今),家境富裕,早年立志求取功名,勤学苦读,终于上京参加会考,但名落孙山,在回家途中,思前想后,认为自己的才学并不输予他人,输的是家山风水,因此绕道到江西,投勘舆馆学习地理,三年后回到家来,从此不再习学四诗五经,成天在外面跑,找寻风水,家中事务一切交由老婆打理。

长春公:秀才,国子监,执掌敷文书院,郡中名士多出其门下

这天与众地师在店内相争,得邬万吉语助,虽是小孩,也万分高兴,就问邬万吉:“你在店内干什么?”邬万吉回答说:“打杂。”又问:“报酬如何?”回答:“换饭吃。”李长春就说:“你做我跟班,帮我拿罗庚,我管你吃住,如何?”邬万吉见能从事他钟爱的勘舆事业,自然愿意。自此,邬万吉就跟随李长春在各处看风水两人相处日久,李长春虽然不知这小孩何方神圣,但知他很有本事,对他甚为尊重,两人名为主仆,实为朋友。

李长春不替人看风水,但他不阻止邬万吉出去“私捞”,所以时有人家请邬万吉帮看风水,现在林头、坡心、旦场、七迳等地都有邬万吉留下的遗作。

如林头“白芒地”,邬万吉原来推荐给李长春,李长春看过,认为有煞不敢用,邬万吉就点给了李长春的邻居,也是李姓人家,并帮其放好九曲水用以制煞。完成葬事后,邬万吉嘱咐家主,以后若遇官司,立刻挑米水来坟头上,以米水遍洗坟墓,官司可解。果然后来,这家有个秀才在路上与武举人起争执,愤怒中以身带墨砚砸对方,结果砸死了武举人,武举人的家人将秀才拿到县衙,要求偿命,李家人一面请状师进行诉讼,一面挑了米水到“白芒地”墓地洗坟,状师答辩状里有句“文秀才打死武举人”,县太爷看到这里,立刻加了批注:“打死活该,放人!”这件官司就这样不了了之。自此,“白芒地”名声大振,李家人一方面怕别人破坏风水,另一方面怕别姓人也来洗坟头,因此长年都派人看守。听说现在洗坟还有功效,不过用的不是米水而是茶叶水。这坟墓现在茂阳高速公路旁,电白服务区附近,墓地看似平平无奇的一片丘陵,其实是个九曲水朝堂的大局。

李长春长年在外面寻地,老婆很有意见,认为他不务正业,对他自然不会有什么好面色,晚上回来的时候,留的都是冷饭剩菜。

有一天晚上回来,老婆已暴病死了,原来,李长春寻地很挑剔,他只寻文状元地,其他地一概不要,故寻地多年,一口地也没寻到,现在老婆突然死了,地都没准备好。

李长春与邬万吉商量该怎么办,邬万吉说,她人那么“恶死”,让她去闻屎。

李长春知邬万吉此时不会说笑,其话必有深意。邬万吉日间确实在路上拉过一次大便,第二天便和邬万吉找到昨日拉大便的地方一看,这地方确实不错,虽然不能出状元,也是一块好地,就遵从了邬万吉的意见,将老婆葬在了这“粪坑地”。

老婆死后,李长春继续寻地,与邬万吉两人追龙追到了吴川,这时林绍棠家已经在建状元祠堂(据考,林绍棠为清道光癸未年状元),李长春看到后,知道已没什么好寻,就和邬万吉折返回家,在路上,有官差扛了轿子过来,见到邬万吉立刻宣旨,并将邬万吉塞进了轿子,李长春见状,立刻在轿前跪了下来,请求国师指示,官差立刻拦着,不让邬万吉再说话,李长春仰天长叹:“伴师三年,竟不得尺寸进益!”

多年后,李家又有人上京考试,邬万吉来到考场找到李家考生,问他电白是否还有唐姓考生与他同来,李家考生回答说:“今年电白只有他一人来。”邬万吉自言自语道:“我还是看错了。”及后交李家考生一张蔗朴楼的地图,说这是当年推荐给李长春的一口地,李长春嫌出武状元而不要,其实这是文武两元之地,让他带回去择善而用之。

李家考生回来后秘而不宣,直到临死前才将秘密说出,族人忙用竹椅将他抬着奔赴蔗朴楼,未到地头老人就断气了,自此蔗朴楼文武状元地成了悬案。

蔗朴楼,是电白最为著名的风水宝地,至今无人葬中,但古至今无数国师寻之未果,沦为佳谈及历史遗憾!

编后记:今天为李氏祭拜白茅祖先之日,特此编辑此文,关于正村李氏之祖先风水故事甚多,广泛流传,随时间推移,这些故事将逐渐淹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然后,先祖之风水宝地流芳百古,护佑族人。小编年且尚轻,行文不周,如有族人或了解白茅地人士,欢迎批评指正!

大荔八鱼李氏家族石墓群,共发现大型石墓22座

大荔县八鱼石墓博物馆依石墓群原址而建,紧靠原址北边,坐北朝南,新建成的石墓博物馆大气恢弘,四面高墙筑垒,更显神秘。

大荔八鱼李氏家族石墓群,共发现大型石墓22座,清理发掘11座,从已发掘的情况来看,墓葬结构、规模及出土实物,对研究清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官僚制度,乃至当时社会葬俗文化,特别是其书法绘画和石雕石刻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石墓群位于黄河流域华山脚下的渭洛河附近的沙苑边缘中段,距大荔县城仅12公里,这里一马平川,土地肥沃,地下物藏丰富。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是皇家放马养鹿之地,史称"沙苑"。

明清两代,同州辖治,商贸繁荣,文化生活灿烂多姿,据出土墓志记载,此清代李氏望族墓地群,最早可上朔到乾隆时期,最晚延续到民国末年,延续300余年。每座石墓和墓石构件上都雕刻书法绘画装饰图案,达400幅之多。雕刻手法应有尽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减地刻、阴刻等巧妙运用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充分表现出雕刻者精湛和娴熟的技艺,也说明了墓室主人李氏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石雕、石刻中有山水、人物、动物、花草等图案及文字楹联。

1号墓墓主李怀瑾,该墓共有书画雕刻41幅,其中两石柱上刻楹联;'后嗣繁昌漫言钟秀,吾亲寿考是谓治谋'。石柱上楣额刻三幅图案,左右两幅被破坏,中间图案是一老者在健身,左右各有一对老年夫妇对座观看,身旁男仆、侍女、儿童相伴。院落石柱侧壁上刻'五蝠(福)捧寿'图案。庭堂南壁为,隶书石刻'得梅之青,与松俱古'的条幅,两侧有幅对联,'文华仙掌露、人品玉壶冰'。北壁雕刻内容为青竹四条屏画。东、西两壁刻有团扇画、方框画、杂宝图。中墓室石壁刻太极八封图。

2号墓墓主为李树德(1804一1877)字滋亭,皇帝浩授中宪大夫,道元职衔,禀贡生出身。曾做兴平县儒学教谕。其院落对联为'一邱方是安闲地、万古常同兜率天'。楣额上刻三格,左格为兰花,右格为竹子,中间是杂宝图。庭堂南壁刻'忠'字.北壁刻'孝'字。字体均为楷书.一米见方。刚劲有力,体正大方。给人以德性为本之教。中墓室前有一对圆雕童男童女。

3号墓墓主李天培(1830-1875),字介候,诰封资政大夫赏戴花翎候选郎中。一生喜好结交品行端正的名人雅士,经常救助贫苦乡邻。其墓地对联为'翠柏苍松一带浓阴庇寿城,青山绿水四围秀气绕佳城'。南壁屏风雕刻松鹤图、北壁为双鹿圈。院落和庭堂上均为花鸟、人物、山水楼阁画。中墓室前有幅对联'地接蓬莱学可传经筑石室、名登仙籍才培作赋咏罗天'。后壁刻有一屏风。南墓室前对联为'泉壤百年皆聚瑞、闺门千载亦流芳'、横批'泉台挹秀',北墓室对联为'宝婺星辉垂额范,瑶池仙境慰的魂'。横批'漆灯朗照'。

4号墓墓主李怀珍原配夫人董夫人。墓葬院落对联为'董草堂前风月冷,芙蓉城里梦魂香'。院落南壁有一屏风,北壁被破坏,院落、庭堂刻满花鸟、人物、果实、树木、山水等图。此墓只有两个墓室(一般为三室),南室对联为'别有洞天培小隐,新成庐舍乐长眠'。北室为'郁郁泉台埋白玉,深深庭院隔红尘'。两墓室后壁雕有人物故事画。

5号墓墓主李怀珍(1807-1862),字聘卿,皇帝浩授中宪大夫,钦加道衔,赏戴花翎,议叙郎中候补充禄寺暑回,是当时级别、职位较高的京官。曾祖父李壁,祖父李朝恩,父亲李忠清都是朝廷命官。其院落、庭堂、南墓室均被破坏,只剩中、北墓室。中墓室后壁浅浮雕海水波涛、波涛上有仙鹤、楼台等。北墓室后壁刻有海水、海水中有一瓶,瓶中插三戟。

鱼石墓博物馆为 AAA级景点

红椿民宿

单氏辉煌:眉县发现墓葬群16座,西周单氏家族青铜器大赏。

宝鸡,古称陈仓,位于关中平原的西端。扼八百里秦川之首,距千里秦岭之要,襟干河而拥渭水,依秦岭而阻陇坂。地容峦原溢秀色,水蕴灵秀盈辉彩,自古就是人类活动的理想场所,也成为古代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通道。三千年前,周人来到了这一块土地,滚滚紫烟升腾在周原大地,一条条铜锡合金的巨流,浇铸出大量的青铜器。从西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尸臣鼎,到清代晚期出土的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四大国宝,两千年间出土青铜器数以万计。其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故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杨家村地处关中河北岸的台地上,1955年、1972年和1985年这里就曾发现单氏家族西周铜器窖藏,出土驹尊、方彝、编钟等珍贵文物,均在我国考古界、史学界引起巨大反响。2003年1月19日,宝鸡眉县马家镇杨家村当地5位农民在取土时,神奇地发现了2700多年前单氏家族的西周晚期青铜重器窖藏。这次发现的这一文物窖藏,地处眉县境内渭河北岸二阶台地,这里属大周原的组成部分。

随后,陕西省考古部门对该窖藏进行发掘,并对窖藏周围进行了调查、钻探和发掘。发掘面积300平方米,除铜器窖藏外,共发掘墓葬16座(其中西周墓葬5座,先周墓葬11座),车马坑1座,马坑1座。(其中西周墓葬5座中有一座车马坑1座,马坑1座,墓中发现铭文记载,具体是单氏家族那位先祖专家正在论证)青铜器窖藏为一长方形竖穴连接一个大致呈圆形的龛。竖穴为南北向,长4.7米,东西宽2.5米,穴底距地表7米。竖穴自深2.5米。其南部的龛底径为1.6x1.8米,高1.1米。竖穴与龛的连接处,用夯土密封,27件青铜器放置于龛内,保存状况良好。

这27件青铜器,有铜鼎12件,铜鬲9件,铜壶2件,铜盘、铜匜、铜盂、铜盉各1件,器主人为单逨。有关器物名称,一般据器物主人或以作器人或器上所铸徽号纹饰等而命名,除去盂以外的26件器物均属同一人所作器。“单”为此人的族氏,“逨”为其名,逨盘与叔五父匜为一個組合。此人字为“叔五父”,其中“叔”为其排行。逨自作匜,称 “叔五父”,为其夫人孟祁作鬲則称 “单叔”,为祖考作祭器壺、盉、鼎、盘则自称“单五父”或“逨”。这批器物可分别名之逨盘、逨鼎、逨盉、单叔鬲、单五父壶、叔五父匜、“天”盂。其中最大的铜鼎通高58厘米,口径50厘米,重46公斤。铜盘口径54厘米,铜壶高达60厘米;27件器物件件有铭文,铭文总字数达4048字。铜盘、铜鼎铭文记述了文王、武王至厉王、宣王计 12代周天子的业绩和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王室伐商纣、建周邦、征荆楚、讨猃狁、管山林,致和天下,因功受册封赏赐等重要活动和事迹,对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这批青铜器数量之众、形体之大、精品之多、铭文之长、内容之珍贵、纹饰之华丽、保存之完好在中国考古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堪称新世纪中国考古的第一个硕果,获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批窖藏青铜器是西周最为著名的单氏家族所有,它的发现创下了多项中国考古之最:

一、第一次发现西周青铜器的洞式窖藏;

二、第一次发现一个家族27件青铜器出土于一个窖藏,件件有铭文,标准器多,气势宏伟,华丽的纹饰且有底纹,观赏价值高。

三、第一次出土系统介绍一个家族8代世系事迹的青铜器;

四、第一次发现一个家族史铭文总长达4048字,这是目前一次铭文最多的考古发现;

五、第一次出土完整记录周王朝纪年铜器中年份最高的;

六、第一次出土完整记录周王朝从文王到厉王以及宣王的名称、位次和有关事件的青铜器,是纪录周王最多的一次发现;

七、第一次发现“考(孝)”于青铜器铭文之中;

八、第一次发现建国以来出土铭文最长的铜盘——逨盘,达372字,字数超过著名的墙盘,记载的周王11代十二位王,在以往的青铜器中是绝无仅有的;单氏家族8代与周王11代十二位王的对应关系,对估定西周积年总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认识单氏家族史以及研究周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等都提供了重要材料,该盘堪称目前“中国第一盘”;对西周青铜器断代研究和夏商周断代工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十二年逨鼎A

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尺寸:高57.8厘米 口径48.6厘米 腹深24.4厘米

重量:46公斤

鼎,相当于现在煮肉的大锅。自下代开始出现后,一直沿用至汉魏时期。鼎主要用于祭祀和宴飨。相传大禹平定水患后,铸九鼎象征九州。九鼎遂成为传国重器,是王权的象征。

四十二年逨鼎立耳,口沿平且外折,圜底,蹄足,口沿下饰变体龙纹,腹部饰环带纹,耳外侧饰凹弦纹。器身铸扉棱6个,足根部外侧面饰饕餮纹。

铭文铸于内壁,共计25行,约280字,记述逨及其父亲因伐戎有功,受到周王室册封,奖励之事。此铭文年、月、干支、月相四要素俱全,为研究西周历法提供了新的资料.

释文如下:

惟卌又二年五月既生霸乙

卯,王在周康穆宫,旦,王各大

室,即位,司工散右吴逨,入门,

立中廷,北向。尹氏受王釐书,

王呼史淢册釐逨。王若曰:“逨,

丕显文武,膺受大命,溥有四方,

則繇,惟乃先圣祖考夹诏先

王,爵勤大命,奠周邦。余弗遐

忘圣人孙子。余惟闸乃先祖

考有爵于周邦,肆余作[彤]沙。

询,余肇建长父侯于杨,余命

汝奠长父,休,汝克奠于厥师。

汝惟克弗乃先祖考辟玁狁,

出捷于井阿,于历谷敢。汝不艮戎,

汝长父,以追搏戎,乃即宕

伐于弓谷,汝执讯获馘,俘器

车马。汝敏于戎工,弗逆朕亲命。

釐汝矩鬯一卣,田:于疐卅田,于

阝屖廿田。”逨拜稽首,受册釐以

出。逨敢对天子丕显鲁休扬,

用作将彝,用享孝于前文人,

其严在上,趩在下,穆秉明德,

酆酆免免,降余康虔纯祐,通禄,

永命,眉寿绰绾。畯臣天子,

逨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四十二年逨鼎铭文大意:

周宣王四十二年(公元前786年)五月中旬乙卯这一天,王在周康穆宫。天刚亮,王就来到太庙,就位。司工散导引3逨入中门。立中廷,北向而接受册命。尹氏受王命书册书,王呼史淢(音玉)册命逨。王说:逨,我的显赫高贵的文王、武王,从皇天那里接受大命,抚佑四方的诸侯方国。从前,你的先人辅佐先王,尽心操劳大命。因此,我没有疏远、忘记圣贤的子孙们。我惦念你的先辈,有功于周邦,因此做了兵器。我封长父为侯在杨地,你要尊重他,并效力于他的军师。你要效仿你的先辈,攻打猃狁,你出兵,初捷于井阿、历(厂子头,下面左谷右敢),你没有懈怠征战之事,你又辅佐长父乘胜追击,在弓谷彻底打败了猃狁,抓获俘虏,获馘(音国),并俘获了器械、车马,你勤勉于征战之事,战斗很顺利。朕(周王)亲自赐给你用黑黍酿造的酒一壶,并赏给土地、在疐(音地)卅田,在搱(音乃)廿田。

逨拜稽首,接受了天子的册命,出来。逨感激天子的赏赐,赞美王得鲁休,作了(上将下鼎)鼎,用来追念前世有文德先人的善德。有文德先人的威严英灵在天,逨恭恭敬敬在人间,恭敬操持完满的德行。期望先祖蓬蓬勃勃降给逨康和保佑,高官厚禄,长寿,心怀宽绰。天子的贤臣逨子子孙孙永远享用。

四十二年逨鼎B

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尺寸:通高51厘米,口径43.5厘米,腹深22.7厘米,

重量:35.5公斤

两件器形、纹饰、铭文相同。

四十三年逨鼎A

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四十三年逨鼎,共10件,按大小排列,其高度分别为:58厘米、53.6厘米、49厘米、45.6厘米、36厘米、32.6厘米、27.4厘米、27厘米、24.4厘米、22.6厘米。

按重量排列分别为:44.5公斤、33.5公斤、29.5公斤、22公斤、12公斤、10公斤、7.3公斤、6.5公斤、4.3公斤、3.9公斤。

该组器形、纹饰与四十二逨鼎相同。因第九、第十号两件器形较小,不能通篇记铸,而将全文分为两部分,分铸于两件器物内壁,其余8件内壁均通篇铸录全文,铭文31行,计316字,记述逨担任虞林,供应王室山泽物产有功,周王室册封其为官司历人,训导其如何施政,及受到奖赏的情况

释文如下:

惟卌又三年六月既生霸丁亥,

王在周康宫穆宫,旦,王各周

庙,即位。司马寿右吴逨,入

门,立中廷,北向。史淢受王

命书,王呼尹氏册命逨。王

若曰:“逨,丕显文武,膺受大命,溥

有四方。则繇,惟乃先圣考,夹

诏先王爵勤大命,奠周

邦。肆余弗忘圣人孙子,昔余

既命汝疋荣兑,兼司四方

虞林,用宫御,今余惟经乃先祖

考,有爵于周邦,申京乃命

汝官司历人。毋敢荒宁,虔

夙夕惠雍我邦小大猷。雩乃

旉政事,毋敢不隶不井,雩

乃询庶又瞵,毋敢不中不井。

毋龔橐,龔橐唯又宥从,乃侮鳏寡,

用作余我一人咎,不雀死。”王

曰:“逨,赐汝矩鬯一卣,玄衮衣,

赤舄,駒车、賁车,朱

虢,靳、虎食熏裹,画转

画车昏,金甬,马四匹,攸勒。敬

夙夕勿废朕命。”逨拜顿首,

受册佩以出,返入堇圭。逨

敢对天子丕显鲁休扬,

用作朕皇考龔叔将

彝。皇考其严在上,廙

在下,穆秉明德,酆酆兔兔降

康虔纯祐,通禄永命,

眉寿绰绾。畯臣天子,逨万

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四十三年逨鼎铭文大意:

周宣王四十三年(公元前785)六月中旬丁亥这一天,王在周康穆宫。天刚亮,王就来到周庙,就位。司马寿引导逨入中门,立中廷,北向而接受册命。史淢受王命书册书,王呼尹氏册命逨。王说:逨,我的显赫高贵的文王、武王,从皇天那里接受大命,抚佑四方的诸侯方国。从前,你的先人辅佐先王,尽心操劳大命。因此,我不会疏远、忘记圣贤的子孙们。从前,我曾册命你辅佐荣兑管理四方的林业农业、专供王宫使用。现在,我考虑你的先祖对朝廷的贡献,重申册命,增高你的官职、爵轶、册命你官司历人。你施政办事要时刻谨慎,不敢贪图安逸,放纵自己。没有依法就不要处罚(依法施政),审讯庶民要明辨是非。不公道,就不要施政办事。不敢贪得无厌,中饱私囊。如果贪得无厌,中饱私囊,那就是宽恕放纵,那就是欺侮那些无依无靠的人。(如果你没有按照我告诫去施政),那就是王一人的过错,王就没有尽到职守。

王说,逨,赏赐你矩鬯(音唱)一卣,绣有花纹图案的玄色礼服,赤色的鞋子,有装饰的车上曲钩,蒙以兽革的车轼,画以虎纹的车盖幕,彩绘的车饰,四匹马及饰有铜饰的革质马笼头等。你时刻要恭恭敬敬的执事,不要背弃朕命。

逨拜稽首,接受了天子的册命,出来,又返回周庙觐献了朝觐的圭。逨感谢天子的赏赐,赞美王得鲁休,作了祭祀朕皇考龚叔的威严英灵在天,逨恭恭敬敬在人间,恭敬操持完满的德性。期望先人蓬蓬勃勃降给逨康和保佑,高官厚禄,心怀宽绰。天子的贤臣逨子子孙孙永远享用。

四十三年逨鼎B

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四十三年逨鼎器形,纹饰与四十二年逨鼎相同,差别仅在于四十三年逨鼎耳外侧为重环鳞纹。

四十三年逨鼎C

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四十三年逨鼎共十只,形制、纹饰近似,差异只在大小上。

四十三年逨鼎D

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四十三年逨鼎E

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四十三年逨鼎F

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四十三年逨鼎G

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四十三年逨鼎H

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叔五父匜

西周晚期(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尺寸:通高18.4厘米;流至鋬长36.6厘米;口宽:15.6厘米;腹深9.4厘米

重量:2.4公斤

青铜匜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周代的贵族们在宴前饭后都要行沃盥之礼,也就是一人执匜倾倒,一人捧盘接水,贵族用流动的水来洗手。因此,匜常与盘同时出土配套使用。

叔五父匜曲口直唇,前有宽流,流略上昂,后置龙首鋬,四龙首足。口沿下饰窃曲纹及数道凹弦纹。

铭文铸于内底,2行14字:“叔五父作旅也其/万年子孙永宝用。”

天盂

西周晚期(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尺寸:通高45.2厘米;口径:56.4厘米;两耳间距63.4厘米;腹深33.6厘米;圈足直径42厘米;足高9.6厘米

重量:34.5公斤

青铜盂出现在商代早期,流行于西周时期,春秋时仍有所见。盂的体型一般都比较大,主要功能是盛水以供盥洗之用。形体稍小的盂还可以用来盛放饭食。

该器形体较大,侈口圈足,直腹,四耳,腹饰夔龙纹、环带纹、圈足饰夔龙纹。

铭文铸于内底中部,并附一族徽,2行11字,2重文符:“作宝盂其子子(重文符号)/孙孙(重文符号)永宝用。”

逨盘

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尺寸:通高20.4厘米;口径:53.6厘米;圈足直径41厘米;腹深10.4厘米;兽足高4.2厘米

重量:18.5公斤

释文:

逨曰:丕顯朕皇高祖單公,桓桓克明慎厥德,夾

召文王武王達殷,膺受天魯命,匍有四方,竝(普?)

宅厥堇疆土,用配上帝。雩朕皇高祖公叔,克逨

匹成王,成受大命,方狄(逖)不享,用奠四國萬邦。

雩朕皇高祖新室中,克幽明厥心,柔遠能邇,

會召康王,方懷不廷。雩朕皇高祖惠中(猛?)父,

盭(戾)龢于政,有成于猷,用會昭王穆王,盜政四方,撲

伐楚荊。雩朕皇高祖零白,粦明厥心,不惰□

服,用辟龏王懿王。雩朕皇亞祖懿中(設),諫諫克

匍保厥辟考(孝)王夷王,有成于周邦。雩朕皇考

龏叔,穆穆趩趩,龢詢(均)于政,明濟于德,享辟 厲王。逨

肇纘朕皇祖考服,虔夙夕,敬朕死事,肆天子

多賜逨休,天子其萬年無疆,耆(?)黃耈,保奠周

邦,諫乂四方。王若曰:逨,丕顯文武,膺受大命,

匍有四方,則繇唯乃先聖祖考夾召先王,

勞堇大命。今余唯經乃先聖祖考,申就乃令,令汝胥

榮兌,攝(?)司四方虞林,用宮御。賜汝赤巿、幽黃、

攸勒。逨敢對天子丕顯魯休揚,用作朕皇祖

考寳尊盤,用追享孝于前文人,前文人嚴在上,廙在

下,豐豐勃勃,降逨鲁多福,眉壽綽綰,授余康娛、純

右、通祿、永命、霝終,逨畯臣天子,子子孫孫永寳用享。

逨盘铭文大意:

逨说,我的赫赫有名的皇高祖单父,威武英明,知人善任,是一个有智慧有德行的人。他辅弼文王、武王,讨伐殷商,接受皇天大命,抚佑四方的诸侯国,建立了周王朝,操劳国家,顺应天意。我的皇高祖公叔,能辅佐成王,为王所使,接受大命。(当时)北方的戎狄不来奉献天子,(成王)安定了四边万国。我的皇高祖新室仲,沉稳英明,安远善近,四方诸侯都来朝见康王。但是鬼方背叛朝廷。我的皇高祖惠仲盠父,善和于政,成于谋略,奉侍昭王、穆王、经营四方,讨伐楚荆。我的皇高祖零伯,耳聪心明,尽职心责,侍奉龚王、懿王。我的皇亚祖懿仲(敁字左边无占,左上止,左下土),直言规劝(四方左右庶民),(协助)孝王、夷王治理国家,有成就于周邦。我的已故父亲龚叔,端庄恭敬,严肃谨慎,和询于政,德行显著,辅佐厉王。逨继承我的祖父、父亲的职事,夙夕恭敬自己的职责,故天子多赐逨休。天子万年长寿无疆,保佑周邦,治理四方。

王说:我的显赫高贵的文王、武王,从皇天那里接受大命。抚佑四方的诸侯方国。从前,你的先人辅佐先王,尽心操劳大命。现在我遵循你的祖先,重申册命,增高你的官职、爵轶,命你辅佐荣兑管理四方的林业、农业,专供王宫使用。赐给你赤色的围裙、黑色的佩玉绶带以及饰有铜饰的革质马笼头。

逨感激天子的赏赐,赞美王得鲁休,作了祭奠皇祖考的宝盘,用来追念前世有文德先人的善德。有文德先人的威严英灵在天,逨恭恭敬敬在人间,期望先祖蓬蓬勃勃降给逨多福长寿,心怀宽绰,并给我康和保佑,高官厚禄,灵终。天子的贤臣逨子子孙孙永远享用。

单叔鬲A

西周晚期(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尺寸:通高15.3厘米;口径:20厘米;腹深9厘米

重量:2.3公斤

鬲(音立)和鼎的用途相似,也是用来煮食物的锅。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已经普遍使用陶鬲了。早期的鬲腹部像三个圆鼓鼓的袋子拼合而成,这种袋形腹可以增大受火面积,使锅内的食物很快煮熟。商代早期出现了青铜鬲。西周时期,铜鬲的地位逐渐上升,常用作祭祀时进献祭品的礼器或者陪嫁的媵器。

该鬲器形矮小,束颈,中沿外侈,弧裆近平,蹄形足。上腹部饰窃曲纹,下腹饰变体龙纹龙。器身铸有3个扉棱。

铭文铸于器口内壁,11字,含2重文符:“单叔作孟祈尊器其万年孙孙永宝用”。

单叔鬲B

西周晚期(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单叔鬲C

西周晚期(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单叔鬲D

西周晚期(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单叔鬲E

西周晚期(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单叔鬲F

西周晚期(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单叔鬲G

西周晚期(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单五父壶A

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尺寸:通高59厘米;口纵14.8厘米;口横19.6厘米;底纵23厘米;底横30厘米;腹长36厘米;宽26厘米,

重量:25公斤

壶为中国古代酒器。单五父壶长颈,垂腹,椭圆形。长方形子口盖,两侧附龙首衔环耳。颈部饰环带纹及凸弦纹,腹部以突起的双身龙首为主,辅以数条身躯相交的龙纹。圈足上为变体龙纹。器盖装饰环带纹,顶内凹,内饰两条交龙。这对铜壶造型优美,纹饰缛丽,铸工精湛,堪称精品。壶为一对,造型及纹饰皆相同。

铭文铸于壶口内壁及盖上。口内铭文4行19字,含2个重文符“单五父乍朕/皇考,壶/其万年子子(重文符号)/孙孙(重文符号)永宝用。“盖上铭文4行,17字.其内容与口内铭文相同,少重文符。意思是,“单五父”(即“逨”)为他的父亲做了此壶,以后的子孙要好好保存。

单五父壶B

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尺寸:通高59厘米;口纵14.8厘米;口横19.6厘米;底纵23厘米;底横30厘米;腹长36厘米;宽26厘米,

重量:25公斤

逨盉

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尺寸:通高48;长52厘米

重量:12公斤。

编钟不仅是西周时期祭祀、朝聘、宴飨的主要乐器,也是区别贵族等级身份高低的标志。编钟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悬挂起来,斜挂的钟称之为甬钟,直悬的钟称之为纽钟。钟的组合数目在西周中期是3枚一组,晚期以8枚一组,东周时出现14枚一组的变种。

窃曲纹钟B

西周晚期(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1985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眉县文化馆藏

窃曲纹钟C

西周晚期(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1985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眉县文化馆藏

窃曲纹钟D

西周晚期(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1985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眉县文化馆藏

编镈A

西周中期(公元前976年——前886年)

1985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眉县文化馆藏

镈,大型打击乐器,西周中期出现,盛行于春秋战国。镈常与编钟、编磬配合使用。这组编镈钮为两只凤鸟衔梁而成,舞部饰云雷纹,钲部有四道扉棱,两侧扉棱分别由四虎构成,正、背两条扉棱上端各站立一只昂首的凤鸟。钲部饰龙纹,线条简洁有力。

编镈B

西周中期(公元前976年——前886年)

1985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眉县文化馆藏

西周中期(公元前976年——前886年)

1985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眉县文化馆藏

在欣赏精美华丽、气势恢弘的2003年杨家村窖藏青铜重器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五位世世代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农民,正是纯朴正直的他们发现并保护了这些国宝,使我们今日能够有幸得见2700年前的珍品!

他们是:王宁贤,王拉乾,王明锁,王勤宁,张勤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