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庄老屋

占庄老屋

占庄老屋位于余井镇田乐村占庄组。整座建筑初始于乾隆时期,兴建嘉庆年间,是由清代奉直大夫余行笃、大学士余法锟、候选县丞余云溪等人设计,募集能工巧匠营建而成。整个工程前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才形成了今天这座宏大的建筑规模。余氏家族在此衍生近二百年,已逾十余代。旧时,因村内的田庄佃户大多姓“占”,故把此地称为“占庄”,老屋也就借用了地方的名讳而称之。屋内有间“绍荆堂”迄今仍发挥着耕读、名教、迎贤、尊仕、拜祖、祭祀等实际功效。

占庄老屋在建筑风格上有着鲜明的徽派特色。外观上:粉墙,乌瓦,马头墙,硬山顶;形制上:中轴对称,五进格局,结构紧奏,四横四枞,双向扩展,主次分明,空间明快;平面设计:讲究天圆地方,呈长方形,正南北向;而屋内三雕(木雕、砖雕、石雕)更是工艺华美,色彩富丽。总之,整座屋宇对外严于防患,院内互相通联,属典型的庭院式建筑。

占庄老屋是这座民居的总称。主体建筑外原建有“锄月轩”、“更上山房”、“亭榭”、“鱼池”等附属物和休闲场所,但均在不同时期损毁,而基址仍存。现仅存建筑通面阔62米,通进深43.90米,占地面积约2722平方米,共计房舍90余间,其中九成以上为现代重建、改建房,只有中轴线上的门厅、中厅、绍荆堂3间才能真正算得上是清代建筑。

再看忻城这些原始的村庄和老屋,几十年后或将消失...

如今村里的人越来越少

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赚钱

留下年迈的老人和小孩

不少选择全家搬到县城居住

许多老房子渐渐消失...

再让我们看看

这些老房子吧

忻城县北更乡壮族杆栏式民居

北更乡古利村天马屯是一个三面环山的村庄,是典型的壮族风情杆栏式民居建筑村落,建筑物古朴典雅,结构独特。北更壮族杆栏式建筑已有数百年历史,是研究壮族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材料之一。

由于南方地区气候炎热,雨水多,湿度很大,还常有山洪暴发。这种杆栏式建筑,在山区完全可以就地取材,非常适应这样的环境。杆栏式建筑底部架空,用石柱为支架不易腐烂,石柱或者木柱支撑楼上的重量,四周不设墙,主要用来养家禽、家畜,堆放柴禾、谷物等。二楼由木柱支撑在空中,主要居住,这样的设计,即可以防潮,也可以防野兽。可谓一举多得!体现了忻城壮族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建筑水平。

广西忻城县北更乡古利村天马屯壮族杆栏式民居结构:(上图)“人”字屋顶;(中图)二层是人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三层为谷仓存储粮食;(下图)一层圈畜禽、卫生间或堆放杂物。

由于时代的进步,原始的壮族杆栏式建筑由于排水卫生等方面的不如意,已慢慢被现代楼房代替。

如今,壮族杆栏式建筑只在很偏远的贫困地区才能看到。

这种建筑正在慢慢消失,这就是社会进步与文化保护的矛盾,可以作为民族文化加以保护,不然,以后可能只有在照片中欣赏这种古仆原始的壮族杆栏式建筑了。

底层养家畜的时候,地上各种粪便的味道往上飘,外来的客人住上一晚,会令人终身难忘。

北更乡古利村古朴屯

资料照片

随着出去打工挣钱回来改造房子的人越来越多.这独特的小村独特的建筑会慢慢消失,被图中这种楼房替代。

▲墙上的标语留下历史印记

▲这石狗可是清代的文物

▲在山里饮水是个难题,全靠蓄水池

也许几十年后这里将没有人生活

这些原始的建筑慢慢消失

它们给农村人留下太多的记忆

最后看一眼,再见了!

来源:百家号

先锋旅游 | 城子古村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小村庄,来看看古老民居、屋顶晒场

如果你喜欢古色古香或者原始古朴的村落与建筑,对于古街古镇始终有着淡淡的乡愁,那么来吧!一个人背着画夹,背一台照相机,游遍城子古村,将它们的身影拍下。

城子村,是红河泸西县宁乡所属的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小村庄。

背山面水,屹立于飞凤山上,山前碧水环绕、绿野铺陈,土黄色的建筑物在阳光下发出金色的光芒,遥遥相望清涧翠谷、漪澜涟涟、鱼跃虾戏坡头屋后、白云浮蓝天、峰峦迭障、草林葱茏、风光旖旎、景色诱人。

城子古村,原生态气息浓郁,为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有“彝族土掌房”1000多间,依山而建,层层而上,非常壮观。整体风貌完整,视觉美感突出,是中国民居建筑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而最具特色的是一家的屋顶,便是另一家的晒场:由下层层而上,直到山顶,有的竟达到了17台,远远望去,那层层叠叠,自下而上的土掌房不但恰似一台台长长的台阶,又恰似一个个堆叠整齐的蜜蜂住房,由于上下有木梯相通,户户有平台相连,只要进入一家,就可从平台进入另一户人家,直至走通全村人家,因而整个村子曲径通达,宛若迷宫

这里的人都是做神仙的感觉,一个个要是串门的话,都可以平步青云的,不像在城市里,去朋友家要换一两小时的车,再爬上高高的楼梯,才算到了人家。你看这里,要是从村西头到村东头去串门,非要走过所有的人家才算甘心。

金秋时节,村民们在屋顶堆起的那一个个粮食垛,恰似一个个戒备森严的碉堡,整个村子就好似一个充满神秘、诱惑色彩的古老城堡……城子村的村寨景观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完美境界。

那悬挂在农家屋檐下的一串串金黄的包谷和一串串火红的辣椒构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金秋美景……

一片片房顶连在一起,看起来确实壮观的很,在这青山碧翠的山坳里,就这样多了一片的土黄,一种异样的情怀涌上心头。站在屋顶山深深的吸了一口空气,只觉得全身上下三万六千个毛孔就没有一个不舒服的。山里的空气和外面的空气是不一样的,没有那么多的喧嚣和灰尘,连汽油味都非常少,在这里到处都是飘荡着一种青草的清香味道,还有那晒干的玉米散发出了独特味道,混合到了一起就变成了一种让人深深陶醉的温情。

怪不得是有这么多的人喜欢在这样的地方生活的,看来城市再好,与这样的世界比起来都过分浮躁和喧嚣了,他们没有那么的烦恼,只是日复一日活在这样的乡村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悠闲自在。

夕阳渐渐西下,回头遥遥望去,只见夕阳那金色的霞光映射下,城子村那古老的村落民居便显得更加古老、神秘……

“原始唯美主义建筑的琥珀”,这是人们对城子村的赞美。

村子完全是传统的民族气息,没有钢筋水泥的遮掩,远离世间烦恼,行走在光滑的石子路间,倾听它们诉说城子村过往的点滴。

呆呆地坐在青石台阶上让思绪任意的飞扬,沉醉在城子村不想归去,只贪图片刻安宁,逃离世俗的喧嚣。

如果你问我,我喜欢城子村什么,我会告诉你,我喜欢那里远离喧嚣的宁静、那里经过岁月沉淀的古老,那里村民的朴素和真实、善良和热情好客,我喜欢那的原生态,那的世外桃源。这么美?与丽江大理比起来,更多了一份原始与自然,朴实与自在,快来吧!城子古村会给你一个最美的梦!

来源:“红河旅游”公众号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莒村,一个很怀旧的村庄,百年老屋多得让人惊讶

莒村位于梅州大埔县湖寮镇东北部,距大埔县城约6公里,是广东省传统古村落。莒村的古民居到处都是,不管年代久远与否,能保留的都保留下来了。据说现存有六七十座古民居,堪称梅州市之冠,由此可见,莒村是一个很怀旧的村庄。

莒村是千年古村,村中的公祠特别多,如“象恒公祠”、“莒庄公祠”、“上也公祠”、“百岁公祠(燕诒堂)”、“慧亭公祠(昆裕堂)”、“汪氏宗祠”等等,这是莒村明显不同于其它古村落的一大特色。

莒村古民居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注重外大门门楼的装饰,门楼的四个角高高翘起,气势非凡,这在其它地方的客家古民居中并不多见。

莒村古民居外大门的门楼普遍都非常漂亮,市级客家古民居之一的“南山聚秀”和 “象恒公祠” 的门楼更是用色彩亮丽的陶瓷片制作复杂精美的花鸟虫鱼等浮雕造型。

莒村的凉亭上方也有浮雕图案,这在客家地区非常少见。

莒村的墙有不少是采用莒村现成的鹅卵石或其它石头垒成的,这种就地取材的方法既可以降低建筑成本,又坚固耐用。

少华楼的主人虽然退休了,但还非常勤劳,种了不少琯溪蜜柚,屋里还种了各种各样的花卉,见到我们还放下手中的活招呼我们喝茶,并拿出自己种的花生水果招待我们,还向我们介绍莒村一些古屋的情况。

莒村的州司马第有三四座,屋主人以前都是做了州府大官,但这些古屋现在已经呈现破败的景象,或许屋主的后代外出发展,无暇顾及老屋的缘故吧。

“紫气东来(厚德堂)”是洋楼式的建筑,据说里面的装饰也是非常华丽的,可惜进不了里面。

莒村里还有一条古街,街道两边的房屋是一百年前好多古镇常见的骑楼,但莒村的骑楼看起来比较朴素。

虽然莒村是很怀旧的村庄,但是我发现那些没人居住或者很少人居住的破旧古屋,大门口往往堆放了大量的杂物,让人有避而远之的想法。或许是屋主人无暇顾及老屋的缘故吧?

一个下午看一个村的古屋,多数只是在外面看一下,拍一两张照片,竟然还不够时间。莒村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古村落,也是个很怀旧的村庄,保留下来的百年古屋多得让人惊讶。

旅游路线:从广东省长寿之乡大埔县城的西湖公园出发,沿国道G235向东北方向(茶阳)走8公里即是,国道两边都有莒村的古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