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坑建筑群

东坑建筑群

东坑建筑群,位于清流县余朋乡东坑村,明、清代遗迹,总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

中文名:东坑建筑群

地理位置:清流县余朋乡东坑村

所处时代:明、清代

占地面积:约 1300 m²

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交民巷的建筑群

我家住在东交民巷里,走进东交民巷建筑群,好像来到了大千世界,这里有亭亭玉立的法国邮电局建筑,高大的天主教堂,外国使馆建筑群,外国银行等等,外国建筑精美绝伦,从东口进入东交民巷,看到的是圣弥厄尔天主教堂,它是一座十八世纪哥特式的建筑,高高的尖顶耸立在天空,象征着上帝的尊严,文革中教堂的尖顶十字架被人为拆除,教堂被反帝路小学占用,作为学校的乒乓球比赛场地,这条路改为反帝路,文革后教堂腾退给了教会,马路对面的的紫金宾馆,则是原来的比利时使馆,建筑是折中主义建筑。

华风宾馆则是原来的国际饭店,这里是中共和国民党和谈的地方,也是电影上海和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拍摄地,背面的正金银行的石雕希腊女神像,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按四旧捣毁,现在只能看到雕像的底座了。

为此,我们向有关城市规划部门强烈呼吁,应尽量多地保护近现代的著名的古建筑,因为它们也是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广州东山古建筑群的特色景点 广州古建筑旅游景点

1. 广州古建筑旅游景点

1.沙湾古镇,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大巷涌路10号。是典型岭南建筑风格村落群,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民间艺术饮誉南国。大量祠堂、庙宇等古建筑和商业遗址、民居遗址保存完好,沙湾古镇堪称岭南民间建筑文化的博物馆。

2.泮塘五约,位于广州市荔湾区逢源大街。最有感觉的古村,拥有900余年的历史底蕴,是一个保留得非常完整的古村落,具有浓厚的岭南风情,是广州少有的、保留完整清代格局和肌理的古村落。

3.塱头古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塱头村。有着600多年文化历史底蕴,是广州现保存规模最大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府古村落,也是远近闻名的“进士村”,人称“三步一书室、五步一祠堂”,更有“七子五登科,父子两乡贤”的美誉。

4.聚龙古村,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芳村,是一个隐藏在都市中的桃花源,是广州现存最完整的清代古建筑群之一,由台山邝氏族人所建,其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岭南风情。

5.大岭古村,6.东西境古村落,7.大岭古村,8.新围村,9.钟楼村,10.港头村

2. 广州古建筑旅游景点有哪些

凤凰古围

凤凰古围 位于从化市江浦镇。江浦镇凤凰客家古围村,则以古朴素雅的田园风情吸引着八方的游客。凤凰古围位于巍巍的双凤山脚下,又因村落建筑历史悠久,古香古色,加之民风纯朴,保留又古代先民之遗风,故而得名。这里有独特的原始居住地貌,泥砖青瓦居屋、原生态的客家风情、原始的田园风光,被美誉为广东“婺源”的美丽客家古围乡村。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凤凰古围

所属地区

广东省广州市

著名景点

广裕祠

概述

在从化,“北有溪头、中有凤凰、南有钱岗”,正如一家三兄弟中,老大和老三总是备受关注,夹在中间的老二难免有出不了头的感觉。

从化南面的钱岗村声名远扬,村里的广裕祠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面的溪头村则是徒步者们的爱好,常可见背包客前往;

“凤凰”的曝光率明显不高,甚至有些不闻声息,这反而更引起人们前去一探究竟的兴趣了。

客家风情特色

凤凰围屋保存着完整的客家风情。

凤凰古围,又名金钱山古村,位于从化江埔凤一村,就在双凤山脚下,一片灰褐而泛着白色的陈旧屋顶遍布,呈整齐而规划地排列,这个山脚下的小村落,很像武侠小说里世外高人们居住的地方。

与其它从化的古村略有不同的是,凤凰古围里的建筑更接近客家古围,这大概也是它“凤凰古围”名字的由来。如果从高处俯瞰,可以看到村子里的房屋排列十分规整,横纵成行成列,井井有条,四周被围楼或围墙包围起来,平面呈方形,呈现完整的客家围村的风格。

围内的住房多为单元房,有斗廊式或“大齐头”(一厅一房)。而由于村里有三种姓氏,因此有祖堂,大门口有禾坪和池塘,这都是和广式围村不一样的地方。

村子里有三个姓氏,因此有三个祖祠并排而立。虽然我们看到的祖祠,有明显的大小之分,但据说三个姓氏的村民们相处却极为融洽,这在其它村落里十分少见。

3. 广州市古建筑旅游景点

广州塔建筑总高度600米,其中主塔体高450米,天线桅杆高150米,以中国第一、世界第三观光塔的地位,向世人展示腾飞广州、挑战自我、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气魄。广州塔,因其独特设计造型,与珠江交相辉映,成为新中轴线上的亮丽景观。

白云山由30多座山峰组成,峰峦重叠,溪涧纵横,登高可俯览全市,遥 珠江。每当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蔚为奇观,白之名由此得来。作为广州最具传统特色的街区,永庆坊不仅有古老的西关大屋、青砖石瓦、满洲窗等岭南元素,还有红灯笼、创客工作室、咖啡厅、清吧等现代创意的元素。这里既文艺又小清新,很适合拍照发朋友圈哟~

4. 广州古建筑旅游景点介绍

1.六榕寺花塔

始建于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后毁于大火。北宋绍圣(公元1097年)重建。平面八角形,外九层、内十七层,楼阁式,高57.6米。自古以来都是标志性建筑。花塔对面就是广东将军府。

2.广州光塔

原名呼礼塔,波斯语音读作"邦克塔",据说因"邦"与"光"在粤语中音近,遂误称为"光塔"。因塔呈圆筒形,耸立珠江边,古时每晚塔顶高竖导航明灯而得名。另一说为塔表圆形灰饰,望之如光洁银笔,故名。寺院始建年代已不可考,相传由唐初来华的阿拉伯著名传教士阿布·宛葛素主持,为当时侨居广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商人捐资所建。

广州光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路怀圣寺院西南隅,与寺并立,和圣友寺、凤凰寺、仙鹤寺并称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创建的四大著名清真寺。

3.赤岗塔

地处红砂岩山岗上,而得名赤岗塔。它兴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此塔为楼阁式青砖塔,平面为八角形,内膛八角直井式。外观9级,内分17层,高约50余米。是继琶洲塔、莲花塔之后修建的第三座“风水宝塔”。琶洲塔位于广州城东南40里,莲花塔位于城东南80里,赤岗塔则位于东南城下,构成“锁二江”“束海口”的“珠江三塔”,以聚“扶舆之气”。因此塔雄伟高耸,与东邻琶洲塔相呼应,成为珠江经广州出海口的风水双塔。

倒影在珠江中的赤岗塔。赤岗塔所处之地多为红色砂岩,故称赤岗。海拔20至30米,四周原处珠江河水中,后被淤填为农田和鱼塘,明、清时已形成村落。

4.琶洲塔

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塔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内膛为八角直井式,外观9层内分17层,高50余米。

琶洲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的琶洲 (今新港东路),靠近珠江边。传说当年珠江中常有金鳌浮出,所以原称海鳌塔,故可能也有保佑学子高中的“独占鳌头”之意;又因建塔的山岗为两山相连如琵琶,故称为琶洲塔。塔名沿用至今。

5. 广州古园林建筑景点

1、余荫园: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南村镇东南角。余荫山房布局精巧。它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三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

2、清晖园:清晖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突出了我国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主要景点船厅、碧溪草堂、红蕖书屋、澄漪亭、惜阴书屋、竹宛、归寄庐、笔生花馆、斗洞、读云轩、沐英涧、留芬馈等。

3、可园:东莞可园位于东莞市城区博厦,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它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此人以例捐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三年后竣工。可园最早的前身是冒氏宅,可惜由于年代久远,现已无任何记载。1850年,清代的武将张敬修完成了可园的建筑。

4、梁园: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 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的精华部分组成,规模宏大,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

6. 广州有哪些古建筑旅游

南粤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就是广州的小蛮腰。

小蛮腰,官方名称广州塔,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艺洲岛)赤岗塔附近,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海心沙岛和广州市21世纪CBD区珠江新城隔江相望。

小蛮腰(广州塔)塔身主体450米(塔顶观光平台最高处454米),天线桅杆150米,总高度600米 。小蛮腰为中国第一高塔,世界第四高塔。

小蛮腰产权隶属广州城投集团,由广州建筑和上海建工集团负责施工,总建筑面积114054平方米,于2009年9月竣工。广州塔已于2010年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2010年10月1日正式公开售票接待游客。

小蛮腰有5个功能区和多种游乐设施,包括488m的世界最高的世界户外观景平台、高空横向摩天轮,极速云霄极限游乐项目,有2个观光大厅,1个悬空走廊连天梯。

此外,小蛮腰还有4D和3D动感影院,中西美食,会展设施,购物商场及科普展示厅 。

东华流韵|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法国兵营旧址

这里,本是天子脚下的治国重地,规划中央院署、坐拥五府六部;这里,也是大运河依托旧京水系,调运漕粮的江米巷……近代史的车轮滚滚驱前,大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东西列强全面的冲击,洞开了千年古国的国门。

这里,是“城下之盟”造就的“城中城”、“国中国”;这里,影响国史兴衰,促成“西风东渐”,是中华民族历经霜雨洗淬、迎来社会开化、实现制度变革、步向自强新生的必经阵痛。

这里,就是令人唏嘘神往的东交民巷。当四季的暖阳抚慰鳞次栉比、千姿百态的多元建筑景观时,一瞬光影交织,氛围静谧凝重;移步换景,一幢幢异域风情历史文化遗产,仿佛在向过往路人,倾力演绎这里的史构钩沉和百年沧桑 ……

法国兵营旧址

旧址位于 东城东华门街道台基厂三条5号。这处兵营是法国自1901年后,布设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的驻防机构,与界内散布的各国兵营、操场、军警机构,遍及使馆区四至和拱卫要道的防御工事,共同构成了一套不受中国国防主权管辖的军事体系,是旧中国半殖民地社会丧失主权独立的典型见证。2001年,其被纳入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整体公布为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交民巷设立各国兵营,始于 《辛丑条约》之签订。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即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据此,东、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包括法国,都在当时一段时期集中扩占使馆面积;同时,八国联军属国则大肆兴建兵营、圈划操场、驻扎兵力。

法国兵营总占地面积,为三十三亩六分四厘,系强占 台基厂路东头条(今改称三条)一带、西口路北之民房所建,西至台基厂,北抵二条,东达当时的高弼路(Rue Gaubil,今改称兴华路),约折合2.3万平方米。

兵营首任统帅为八国联军法国远征军总司令瓦隆(Emile Jean Francois Régis Voyron)。参看兵营南大门之历史照片,门额上方,即标注着始建年代 “1901”、“Caserne Voyron”,故此,也称 “瓦隆兵营”。参考同年绘制的营建平面图,其规模宏大,各主体建筑布局,基本呈东西对称状,若包含次要建筑应超过二十栋,又有各类功能设施散布其间。大院偏北部,兴建着两栋体量最大的建筑,是面阔达到十四间的士兵用宿舍楼,彼此呈东西并列;宿舍相夹空间略靠前,摆放着面朝大门、彰显军势震慑力的陆战炮;宿舍后身,依傍着北界墙,建有膳房、马厩、军需库等等;宿舍前部,偏东南、西南,建有副官楼各一栋;西副官楼之西南,建有医务房一栋;东副官楼之东南,建有官军食堂一栋;大院中央则辟为空阔的广场,择最南部配置兵营大门、两侧设警备门房。在大院西南、东南,又特别设置了两处独立套院,均为满足营地驻骖的高级武官所使用,其内对应建设横布式的、面阔八间的武官楼各一栋,也包含辅设的车库、厨房、水井、绿化区等等。主院西部偏南,附带一处狭长的南北向跨院,规划功能主要是作为库区来应用,偏北部建有物资管理办公楼,医务房也基本被纳入此范围内;依傍着西界墙,还营建着一段段间隔的排子房,配置大大小小的各类军需库。

原兵营大部分用地划分在今台基厂三条3号院,现为北京市总工会办公使用。士兵宿舍等主体建筑,均已参照旧貌实施了翻改建。

在西偏的5号院内,自南向北,保留主要建筑三栋,分别是 西副官楼、医务房、物资管理办公楼。西副官楼坐北朝南,面阔八间、进深三间。其为地上二层,暗藏小阁楼,砖木结构,以灰色清水砖来砌造立面,每一皮采三顺一丁、错缝排砌、淌白勾缝;横向上,以凸出墙面的简化方壁柱划分开间,二层柱身模仿粗块糙砌效果;上、下层与阁楼之间,均饰以横贯的多层线脚,分隔上下段式,见主体双层之间的线脚,其下端又饰有齿状叠涩;立面各层每间都辟有细长窗,窗楣为二券一伏式圆券;建筑顶部为四坡屋面,木桁架,上覆中式合瓦,檐口下带挂檐板;南立面双层均前出连廊,檐口高度略低于中心主体部分,为单坡合瓦屋面,下层与上层分别以单窗、联窗相对应(其窗扇,均设计为内外两层、铁艺材质,咬口设计为一侧呈圆凸线形,另一侧则是与前者在曲度上彻底密合的凹弧线形,当同步闭合时,几乎不会留下缝隙,从而实现高度的封闭性,以达维持楼内恒温之效果),底层两端设置拱门为廊道入口,东南隅又有木楼梯连通层面;北立面则在楼体两端建造朝北凸出的小砖楼,檐口高度略低于中心主体部分,单坡合瓦屋面,檐口下带挂檐板。医务房与物资管理办公楼,均纵向布局、呈东西双向出入,分别面阔五间、六间,为砖木结构;前者为地上一层,后者在一层基础上,又呈顶棚高擎状,自带阁楼层,它们或在墙砖排砌、窗式、屋面覆瓦与挂檐板等特征,或在壁柱、线脚装饰上,追求与副官楼建造工艺上的统一;前者为四坡顶,但在东、南立面环以曲尺形木结构外廊,廊子每开间的窗楣上端,饰以大弧度的拱形木构,内部又装饰变体亚字棂心,可谓呈现出连贯的中式木装修元素;后者则为双坡顶,采取悬山搁檩作法。

这些原始建筑,基本上带有一定的 欧洲新文艺复兴色彩,但又不拘泥某种 典型建筑风格,反以 中西元素合璧、奉行折衷主义为自身特色。

注释1:

埃米尔·雷吉斯·瓦隆(Emile Jean Francois Régis Voyron,1838-192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著名军事将领。他出身于法国德龙省迪约勒菲,自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创建的 圣西尔(帝国)军事专科学校毕业,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晚期,曾供职于国家第一海军陆战步兵团所属殖民部队。 1870年9月普法战争时,他曾在巴泽耶战役中负伤被俘,被拘禁在莱比锡直至1871年3月获释,此后被新生的共和国授予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位。为扩张“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势力,1887年,他指挥舰队远征当时的越南,在以河内为中心的北圻、以西贡为中心的南圻,均取得卓越军功,因而在1891年6月荣升准将(général de brigade,旅团级将官)。1895年,他又以远征军第二旅指挥官之身份,推助法军巩固在马达加斯加岛的殖民权益,迫使女王拉纳瓦洛娜三世(Ranavalona Ⅲ)签署 《保护国条约》,由此晋升荣誉军团高级军官席位。 后又出任西印度群岛监察长,并在1898年荣升少将(général de division,师团将军)。1900年8月4日,法国政府应当时驻华公使毕盛(Stéphen Jean Marie Pichon)请托,联合七国列强共同武装侵华、镇压义和团运动;同时,瓦隆将军被任命为法国远征军总司令官。1901年完成任务后,他率领占领军进驻北京东交民巷,协助法政府兴建兵营护卫公使馆,事毕后经上海归国,获封 一级荣誉勋位大十字荣誉勋章。

来源:东城区文旅局文物科、东城区文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