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日山摩崖造像及雕刻是西藏非常有名的古迹。位于林芝县广久乡达域龙增村西南约300米处,临雅鲁藏布江。据考证已有1200年的历史,是用以记载赤德松赞与工布地方首领会盟为好的。
山西石窟寺及摩崖造像概况
山西是石窟寺、摩崖造像保存较多的省份,共发现283处,石刻及造像碑遍及全省各地。
山西石窟寺的开凿始于北魏,至唐代时达到极盛,宋、元、明、清历代也均有开凿,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石窟造像艺术序列,呈现出自公元5世纪以来中国佛教石窟造像艺术的清晰脉络。北朝时期的大型石窟多以皇家的实力兴造,小型的窟龛和造像则多为民间和地方所造,遍及当时佛教的流行区域。现存石窟主要分布于晋北、太原、晋中、吕梁和晋东南,以大同云冈石窟和太原天龙山石窟为代表。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武州山,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始凿于北魏和平年间,主要洞窟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分东、中、西三区,现存洞窟45个,附属窟龛207个,造像5.1万余尊。雕造技法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以来石雕艺术的优秀传统,创造出云冈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直接影响到孝文帝迁都后洛阳龙门石窟的造像,进而影响了敦煌的北魏石窟,对隋唐以后中国雕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石窟于200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天龙山石窟开凿于东魏、北齐时期。东魏石窟为一组形制相同的双窟,窟平面方形,三壁三龛式,窟顶雕有大莲花和飞天,人物造型秀骨清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北齐时期的洞窟前均雕凿仿木结构形式的前廊,造像也一改北魏、东魏时期的清像秀骨风格,而注重人物健壮肌肉结构的写实。此外分布于晋中和晋东南等地的北朝中小型石窟和摩崖造像,大多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期间,对于研究北朝石窟的发展演变和传播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隋唐时期的石窟大多分布在北朝佛教信仰的区域内,在山西共发现87处,主要分布在太原、晋中、临汾和晋东南地区。太原天龙山石窟是唐代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天龙山唐代石窟共15窟,西峰第9窟为唐代诸窟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天龙山石窟的中心。造像神态安详,装饰华丽,尤其是菩萨娴娜多姿的造型,代表了盛唐艺术的典型特征,学界称为“天龙山样式”。
宋元时期山西保存的石窟有30多处,规模一般较小。较有代表性的洞窟有太原龙山石窟、交口千佛洞石窟及清徐香岩寺、交城竖石佛窟龛。太原龙山石窟,为国内稀有的道教石窟,开凿于金元之际,由道教全真派道人宋德方主持开凿,现共存9窟,有三清、天尊及玄门列祖等石雕造像65尊,技法较多继承了传统雕造艺术,具有庄重浑厚的风格。
明清时期,开凿石窟的活动在全国已很少,但山西仍在继续,为石窟艺术写下了精彩的尾声。明清石窟和造像主要分布在临汾和晋东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有平顺金灯寺石窟、平定冠山明代夫子洞石窟。金灯寺石窟开凿于明嘉靖、隆庆及万历年间,共存大小洞窟14个,其中最大的为水陆殿,窟内四壁雕刻连续的水陆道场浮雕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冠山的夫子洞是一座罕见的儒教石窟,开凿于明嘉靖年间,共3窟。主窟内雕有孔子及弟子颜回、曾子像及石案1方,雕像神情凝重,手法朴素洗练。
山西境内保存汉代至明清时期的摩崖造像和石刻也十分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有三门峡栈道题刻、中条山东汉铜矿题刻、和顺蚕儿崖造像、孟县千佛崖造像、祁县石佛崖造像、霍州千佛崖造像及吉县挂甲山摩崖石刻等,佛教造像风格与同期的石窟寺造像相似。
境内发现的造像碑及石雕像以北魏、北齐及隋唐最多,分布于全省各地。造像碑以雕刻石像为主,大多以佛教和道教为题材,铭刻内容多为造像发愿文、造像者的官职、籍贯和姓名,是研究当时宗教艺术、宗教史的重要史料。著名的有沁县南涅水出土的石刻造像,高平县博物馆馆藏千佛造像碑,陵川千佛造像碑等。北朝统治者为巩固其地位大兴佛法,修建寺庙,许多优秀的石雕作品得以流传下来,保存于后代的寺院中。北魏早期的石雕像,装饰朴素,手法洗练,造型具有浓郁的西域色彩。北魏晚期至北齐时期的石雕像逐渐与中国传统的雕刻艺术相结合,成为地道的中国雕刻艺术。隋唐时期的石雕更注重人体结构的比例,人物形象丰满,形神兼备,具有盛唐艺术的风范。
(原载:国家文物局主编:
《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上)》第18-19页,
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12月;标题为网编所加)
山西省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图
(《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第88、89页)
补记:我们对“二普”、“三普”数据以及相关调查简报、报告等进行了初步统计,山西全省已经记录或报道的石窟和摩崖造像不少于425处,其中石窟239处,摩崖造像186处。根据我们在田野调查中掌握的情况,还有大量石窟和摩崖造像未被记录和报道,面临较为普遍和严重的破坏风险,进行全省范围的石窟和摩崖造像普查并采取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保护措施已经迫在眉睫。
山西省石窟寺及摩崖石刻分布图
(山西省文物局编:《山西文物地图集:
山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总汇(光盘版)》
中国地图出版社2012年11月)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朝考古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如翚斯飞——山西唐代建筑上的斗拱
山西发现唐代千佛崖摩崖造像及窟前遗址
摩崖石刻是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艺术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 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狭义的摩崖石刻则专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 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