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济医学堂旧址

利济医学堂旧址

利济医学堂旧址位于瑞安市玉海街道办事处公园路10号,创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是陈虬、陈介石、陈葆善、何迪启等为推行改良维新主张所办的新式中医学堂。办学十八、九年,造就了三百余名优秀中医师,对中医事业的发展起过卓越作用。

利济医学堂是我国第一所采取欧美办学制度和方法开办的新式中医学校,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学堂于1896年创办学报《利济医学堂报》,是师生倡议变法维新,开展医学争鸣的园地,在全国各大城市及港澳都有发售,深受各界重视。

以史育人 以文化人——北洋大学堂旧址打造国保‘新课堂’

原标题:天津市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推介 “以史育人 以文化人——北洋大学堂旧址打造国保‘新课堂’”

北洋大学堂旧址坐落在河北工业大学校内,包含南大楼、北大楼及团城三座建筑,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传承和弘扬国保建筑历史和河工历史文化,河北工业大学以110周年校庆为契机,在南大楼一层建设了校史展览馆。校史馆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以学校发展历史沿革和“工学并举”办学特色为主线,分为六个部分、八个展厅,全方位展示了我校118年的奋斗历程,展现了工大人“以发明工业为宗旨,握实业之霸权”的办学理念,成为校内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追思历史、缅怀英烈、励志育人、传承文化与提高文物保护意识的重要平台。

南大楼

北大楼

团城

校史馆

2019年天津市文物局批准文物修缮方案立项,由国家文物局拨付专项资金进行维修,我校对北洋大学堂旧址国保建筑进行整体修缮,为国保建筑的保护和使用提供了良好保障。国保修缮后,将进一步加强利用,南大楼将被打造为文化展览中心,现一层为校史馆,二三层计划设置为专题展览馆,团城将作为学校高级会议服务中心,成为学校历史文化辐射窗口。

校史馆

北洋大学堂旧址及河北工业大学校史馆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被命名为河北省、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

河北工业大学校史馆始终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旨,紧紧围绕“勤慎公忠”的校训精神、“兴工报国”的办学传统和“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三条主线,讲述我校从探求“实业富国”之良方,到担当起“工业救国”之重任,从肩负“科教兴国”之责,到以“创新强国”为己任的发展脉络,着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文化辐射及传承创新四大功能。

积极搭建文化传播平台,增强文化辐射

校史馆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全年无休,义务讲解。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更具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的学习体验场所,更好地向社会宣传国保建筑,弘扬历史文化。

校友参观校史馆

中小学生参观校史馆

新生入学“第一堂课”

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盟,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平台

近几年,我校与国家级、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签署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议,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盘山烈士陵园等,共同为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搭建实践活动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平台。

我校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传承历史文化

我校百余年的办学历程是一部与近现代民族工业发展息息相关、与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紧密相连的发展史。从“实业富国”到“工业救国”,从“舍生报国”到“科教兴国”,跨入新世纪,学校坚持以“创新强国”为己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鼎力续航。

校史馆

校史馆

开展校史和国保建筑研究,丰富历史资料

校史馆成立了专门的文化研究中心,积极开展河工历史文化和国保建筑历史的研究。每年定期到全国各地纪念馆、档案馆、史料馆查询校史文化与国保建筑相关资料档案,丰富校史研究与国保研究。

我校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打造立体宣传媒体平台,拓宽文化传播渠道

校史馆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校园广播、办公网等多种渠道弘扬校史文化,传承文物保护精神。建立校史馆信息化系统,打造智慧掌上展馆,开设官方微信服务号“河北工业大学校史馆”,作为校史文化和国保建筑的传播平台,拓宽了校史文化与国保建筑历史文化的传播渠道。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校将继续发挥好校史馆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全校师生及社会大众提供更加良好的文化平台。

来源:津云

宏济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获批省级中小学研学基地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山东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和《山东省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山东省教育厅联合省发改委、省文化旅游厅对首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进行了复评,对申报的第三批省级基地和课程进行了评审。拟确定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三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

宏济堂研学基地依托于宏济堂中医药文化旅游景区,集现代医药生产、中医药文化传播、健康养生休闲、工业观光旅游、研学教育于一体。宏济堂中医药文化获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先后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单位)、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首批山东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首批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济南市思政课教育实践基地、山东大学留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行走的齐鲁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省会经济圈研学目的地、济南市十大研学旅行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宏济堂研学基地景观均系明末清初建筑风格,目前有40余处旅游观光与体验景点,园区依照自然山水地势科学规划,体现了东方园林之美,厚重中蜇伏百年豪情,典雅中灵动青春气象。整合力诺工业园区和宏济堂中医药园区两大板块,推出新能源科技+中医药文化的特色研学产品。

宏济堂研学基地几十余种丰富的研学体验课程,吸引了远至欧亚的外国游客前来参观交流学习,景区每年研学游客接待量达10万人次,景区问卷调查满意率达99%以上。基地秉承“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科学创新、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未来,宏济堂研学基地将积极顺应旅游市场变化,不断分析研学旅游市场需求,以“旅游+教育”思维,推动“旅游+研学”的深度融合,持续打造中医药特色研学旅游品牌。经过对景区内旅游资源的整合,进一步丰富“第二课堂”的游学内容。与此同时,基地还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产品配套,实现游客市场细分化,线路设计精准化,导师讲解专业化。在接待硬件设施、服务水平、安全管理上提档升级,继续完善研学旅游配套设施,增强游客的参与互动性,不断提升游客的研学旅行体验。

甘肃近现代史迹丨福音堂医院旧址

福音堂医院旧址位于张掖甘州区北水桥街金苑小区内。是1937年为营救八路军战士由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指示高金诚在此开设的医院。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音堂医院开设后,曾先后营救八路军将士200余人。院址今存,南北长69、东西宽28米。院北有砖木结构二层楼1座,面阔10间38.45米,进深6.6米,高6.4米。高金诚(1886--1938),字固亭,1886年生于河南襄城,1917年以后行医西北,在张掖、酒泉等地创设“福音堂医院”,1932年投身革命,1938年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