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村忠烈坊

郑村忠烈坊

郑村忠烈坊位于歙县郑村乡郑村。

忠烈祠坊四柱三间五楼,通面阔8.45米,进深2.6米,高10米;直秘阁坊二柱一间五楼,通面阔4.15米,进深2.6米,高8.5米;司农卿坊数据基本同直秘阁坊。忠烈饲坊为崇把汪华而建,直秘阁坊为施表宋直秘阁汪若海而立。司农卿坊为硅表宋司农少卿汪叔詹而立。三坊并列矗立,气宇不凡。

郑村棠樾牌坊群景区 棠樾牌坊群游记

1. 棠樾牌坊群游记

.西递村: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个古村落2017年的时候荣获2017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著名景点有西递古村落,这里的饮食属于徽州菜系,特色美食有腊八粥和石头馃、苞芦松。

3、2.宏村:安徽省黟县宏村镇宏村,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辖镇,是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这里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140余幢,著名景点有南湖春晓和书院诵读以及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等。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建筑用砂、饰面用花岗岩等。野生动物有野猪和野山羊以及野兔、松鼠等。

4、3.渔梁村:安徽省歙县徽城镇渔梁村主要的特色体现在自然环境景观,2005年的时候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如果去安徽歙县旅游,那必游景点是渔梁坝和渔梁古街以及渔梁驿等。

5、4.江村:安徽省旌德县白地镇江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著名旅游景点有父子进士坊和江氏宗祠以及明孝子江文昌公祠、溥公祠、江村老街等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美丽村落。

6、5.唐模村: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是安徽十大名村之一。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是安徽省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人文特色和古园林特色的美丽村落。曾被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

7、6.棠樾村: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是鲍氏村落,历代以经商为生。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主要建筑有鲍灿孝行坊、鲍文渊继吴氏节孝坊、乐善好施坊、慈孝里坊、鲍逢昌孝子坊等。棠樾牌坊群看起来非常的壮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7.屏山村:安徽省黟县宏村镇屏山村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古村落,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落。这个千年古村的名字的由来是村北有座状如屏风的高山。风景名胜有大仙峰美茶。

9、8.呈坎村: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古村落,被称为美丽的自然风光与徽派文化艺术结合的典范。这个古村落保存了完好的明代建筑群,三街九十九巷、长春社、宝纶阁等。

10、9.查济村: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查济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4A级景区等。这里保存了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旅游景点有走马楼、二甲祠、如松塔等。

11、10.南屏村:安徽省黟县碧阳镇南屏村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规模庞大的古村落。这里有近三百多座明清古建筑,来这样游玩主要景点是南屏村古建筑群,其中包括穆贤堂、冰凌阁、南薰别墅、叶氏宗祠等这个村是安徽十大名村之一。

2. 棠樾牌坊群的牌坊故事

棠樾意思是唐越,即唐代越国公。棠樾的“樾”字,即指树阴而言。过来也有人写作“唐越”。唐是指唐代,越是指“越国公”。棠樾古镇位于安徽省歙县县城西郊6公里处。棠樾村,属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以牌坊群而闻名于世,牌坊群由7座牌坊组成,以忠、孝、节、义的顺序相向排列,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棠樾人的“忠孝节义”的。

3. 棠樾牌坊群介绍

棠樾牌坊群景区是由鲍家牌坊、鲍家宗祠、鲍家花园三组景点构成的。历史上棠樾鲍氏家族,为春秋鲍书牙后裔。鲍家曾经营两淮盐务,成为“ 藏镪百万”、“ 富比王侯”、“ 上交天子”的大官商。鲍家以巨资竖牌坊,修宗祠,建花园,光宗耀祖。构成了一副由浓郁徽文化特色的徽商故里图。清乾隆皇帝曾赞曰“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棠樾牌坊群 景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地,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指定参观点,黄山市“十佳”旅游景点,其声名远播。《红楼梦》、《烟锁重楼》、《新四军》等影视片均借其景烘托气氛,让观众生法出肃穆、深沉的历史沧桑叹喂。此景区已成为中外政要及广大游客来黄山旅游必选之地。

  许多人已经来过,更多的还想再来。

  鲍家花园,原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花园。她是典型的古徽派园林与徽派盆景相结合的中国私家园林精品,与苏州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无锡蠡园、梅园齐名,毁于清末太平天国战争。现经修复重建,成为我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和盆景观赏地。现已正式申报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及世界吉尼斯纪录。花园占地近350亩,收藏盆景作品近万盆。荟萃海内外盆景流派精华,广纳各方花草滕树之名贵,融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为一体,是景区内最具徽文化魅力景点。

4. 棠樾牌坊群图片

棠樾”二字来源于《诗经甘棠》篇周贤吕台伯的故事。台伯推行文王政令,深入民间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甚得民心,后来特意保护那棵甘棠,让它枝叶茂盛,清阴满地。因而把“棠阴”一词喻为“德政”,棠樾的“樾”字,即指树阴而言。

5. 棠樾牌坊群游览时间

东山村地处徽州区潜口镇境内,东与歙县棠樾牌坊群接壤,南接著名旅游景区唐模,西至本镇坤沙、呈坎镇灵山村,北临全国农业生态旅游区蜀源,坤蜀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

距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20公里,距徽州区府所在地岩寺7公里,距铜黄高速公路出口仅2公里。

的东山村是由原东山村、颖川村、二联村合并而成,面积8.41平方公里,农业耕地面积3747亩,林地4245亩,人口2468人,其中外出务工842人。

现有党员92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

该村农业主导产业为传统种植业、经果林等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种植业以粮油、蔬菜、辣椒、西瓜、甘蔗、茭白、烟叶为主,养殖业以养鸡、养猪、养渔为主。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20元。

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东山村辖9个村民组,348户,农业人口1045人,耕地面积89.8公顷,2005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人均纯收入3246元。

6. 棠樾牌坊群在哪

安嶶省贞节牌坊最多。

贞节最早指有纯正高洁的道德观念的女性。后狭义指“贞节牌坊”,通常是古时用来表彰一些死了丈夫或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而符合当时年代道德要求,流传特异事迹的女性,为其兴建的牌坊建筑。

牌坊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温泉镇,因村内有一座近300年的高大贞节牌坊而得名。美丽的地名承载着美丽的传说。关于这座牌坊,流传着一段凄婉动人的故事。

7. 棠樾牌坊群景区门票

1、歙县棠樾牌坊群

歙县棠樾牌坊群位于中国十大牌坊之首,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乡棠樾村。棠樾村牌坊群几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这些牌坊一连7座,高大挺拨、恢宏华丽、气宇轩昂,雕刻精致,极为壮观。他们以义字为中心,按忠、孝、节、义顺序由两头向中间排列。古牌坊周围伴以古祠堂、古民居、古亭居、古亭阁、在广阔的田园风光、秀丽的山光水色映照下,气势恢宏之际更平添了几分秀气。

2、国子监琉璃牌坊

国子监琉璃牌坊是北京国子监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全国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修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整个牌坊的形制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凡应属于建筑的木构架的显露部分 均为花色琉璃贴面,楼上覆黄色琉璃瓦,架以绿色琉璃斗拱。建筑通体精致、大气、华美,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

3、孔林牌坊

矗立在曲阜城北门至孔林的神道中段,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清雍正十年(1732)重修。该坊为六柱五间五楼庑殿顶结构,俗称五门牌坊。牌坊是用以表彰人物的建筑,只有皇帝的牌坊才可建成六柱五门。这座为孔子而建的石坊制若皇帝,加上石柱的云龙,夹抱石鼓的雄狮,坊额两旁的盘龙、舞凤、麒麟、骏马等尊贵纹饰,气势雄伟,足见孔子在时人心目中地位是非常尊贵的。

海南这座村,十六年来,满门忠烈!

是不是在很多人的心里

海南既有的印象

都是蓝天、白云、阳光沙滩

是闲散的节奏,宁静的生活,慵懒的时光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小岛的静谧和舒适

给很多人的感觉就是这儿是一个适合养老的地方

我不止一次听人说过

“海南不适合奋斗,因为这儿消磨人的热血”

我也知道更有许多人举出过这样了例子

“你看看海南男人,每天就是闲着没事干喝喝茶的”

无所事事,贪图安逸

这是很多人在心里给海南人打上的标签

我不是想否认那些真的存在的情况

但我也真的想替所有海南人向大家讲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叫

塔 昌

这是一个也许你听都没听说过的地方

这是一个也许你来过几十次海南岛也不会去到的地方

因为它不是一个那么美丽的景点

它是一块立在海南土地上

染血的碑

塔昌村,坐落在海口琼山区大坡镇。

1926年在此建立了琼崖农村第一批党支部,是琼崖革命的主要根据地之一。

从国民党反动派的分裂战争到抗战的第一声枪响,这一个小小的村庄,至始至终地站在革命的第一线,在血泪中护卫自己的家园,从1927年的那一个夏天开始,塔昌村,作为第一个站出来的革命地,开始遭到了反动力量及日军的疯狂报复。

三次惨无人道的屠杀围剿

三次血流成河的无人村

和平年代的我们似乎根本无法想象

这是怎样一种宁死不屈的血性

这些许多人所认为的只会安居乐业的海南人

在一次次血流成河中继续站起

在明知道前路无归时仍然选择

舍身取义

我真的很想让故事说到这里就结束

可惜没有

陈文会,1926年入党,琼崖红军交通站主任,敌人围剿时不幸被捕,被装进猪笼抛入白石溪深潭被活活淹死,时年二十七岁。

王会文、 邢春荣夫妻,中共党员,王会文在抗日战场中牺牲,邢春荣在一次行动中被捕,历经严刑拷打,始终不开口,敌人抓来她的弟弟当人质无果,她弟弟也惨遭杀害,邢春荣最终慷慨就义

符树存,十七区树德乡地下交通员,在执行任务时被捕,敌人对其用尽酷刑,挖掉他的两只眼珠,割掉他的睾丸,符树存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王会生,1926年入党,树德乡农民赤卫队总指挥,为掩护冯白驹不幸被捕,敌人剁掉他的双手双脚,王会文英勇不屈,流尽最后一滴血。

原谅我没有将这些故事一个个讲完

因为我知道很多人也许会麻木

中国的抗战历史上有太多太多的牺牲和流血

也许塔昌村只是其中并不起眼的一个

但是这给我的触动比所有历史书上的伟大战役要震撼

因为这是我的家乡啊

我曾天真地以为

海南这个静谧美丽的小岛自古以来就如此安详

我也曾以为我们的同胞们从来就如此安逸生活着

但你去触碰着一个个故事

他们是一个个就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

他们就是最普通的那些海南人

他们也许操着不流利的普通话

也许也会在一个做完农活的午后喝一个下午的茶

但他们

也会在每一个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候

向义而生、赴死而去

如今塔昌村当然还在

绿水青山间俨然有了一幅美丽乡村的模样

村里盖起小楼,村头绿水悠悠

蝉鸣蛙声之间

你似乎一时很难记起这是个血染的革命村庄

但我想这是塔昌村应得的

它始终像是一个平凡的小村

但背后那些血与泪的沉重故事

也依然在等着你来驻足聆听

我希望你总要来一趟这个村子

不仅仅是为了它如今秀美的风光

更是要站在这片先辈战斗过的土地上问问自己

和平年代的这里当然不会再有下一个“无人村”

但这会代表着我们海南人的热血被时光冷却吗?

会 吗?

我想起大学时代的班导跟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他说了很多话

但让我们这些海南同学印象最深的是

“很多同学都是从内地千里迢迢过来海南上学的,对海南基本都不太了解,其实我也是来海南才三四年,对海南也谈不上非常熟悉,但我有一个最深的感触就是,海南人是我见过最重情义的,要是一个海南人真的把你当兄弟,那就是肯定掏心窝子的对你”。

很多人觉得海南人安逸懒散

很多人觉得海南人文化素质比较一般

我不去反驳什么

但我希望能通过塔昌这个故事能够告诉你的是

海南人骨子里拥有的

忠 烈 仁 义

血性不是冲动和鲁莽

血性是危难时的奋不顾身

是遇暴行时不畏惧、遇抉择时不退缩

我们的先辈在这个土地上曾流尽最后一滴血

我们是不是也该问问自己

当如今我们深爱的家乡被越来越多的物欲充斥

你是否能拍着胸口告诉别人

我仍然是那个心怀热血的海南人

我深爱这片土地并愿与它荣辱共生

塔昌村,这个铭刻了曾经多少海南人在此鲜血流尽的土地。

如今我们再难看到那段惨痛的历史,但作为后辈的我们,也不应该因为如今的安逸而遗忘属于我们的黑色记忆。 这里不是那些那么名声大噪的景点,但仍有着它如今秀美的风光。

有机会,来塔昌看看吧,这是我们海南人的历史。

往期文章精选

本文由海南心发现与琼台福地共同编写

戳阅读原文【海南人最不愿意面对的真相,生存法则必备】

↓↓↓↓

徽州最早的古牌坊和最大的古民居——歙县郑村

歙县郑村镇是个大镇,离县城只有五公里左右的路程。下辖十一个村,棠樾、槐塘、稠墅皆属于郑村治下。郑村镇政府所在是郑村村,历史悠久,古迹众多。郑村村建村于隋唐时期,现存历史文化遗迹40余处,其中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氏祠堂;还有徽州最早的古牌坊,元代“贞白门坊”;以及徽州最大的古民居“和义堂”。皆是卓尔不凡,傲视乡野。

郑氏宗祠面临郑村的中心广场,是郑氏的祖祠 。始建于明成化(1466)年间,是为纪念元代著名学者、师山学派的创始人郑玉而建,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宗祠占地1856平方米,规模宏大,为典型的徽州廊院式祠堂。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保碑和省保碑被嵌入门坊旁边的围墙上。

郑氏宗祠是传统的徽派廊院祠堂,暂未对外开放。中轴线最前方是一座石制门坊,四柱三门五重檐。坊宽约9.86米,高12.5米,是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祠堂大修时加造。梁、柱和枋额遍饰锦纹雕刻,典雅工丽。

明楼。正脊龙吻,四角飞翘。定盘枋上施四攒方斗,斗上出栱三跳,令栱上施撩檐枋。

明楼下双龙之间无字,这里本应刻上“圣旨”牌,后人以为是郑氏民间私制,故称门坊。

郑村门坊的梁柱雀替周身浅浮雕锦纹图案,实为一绝。大字板亦无字,由波浪形的浅刻线纹填充。据记载,牌坊正面上方原刻有“奕世忠贞”四个大字,背面是“名宗孝祀”,刻字苍劲。这些大字均在文革中被凿除。

次间,雀替、下枋、上枋、定盘枋、立柱,均浅刻云纹锦绣,苏式图案,令人赞叹。

次间梁枋。

次间屋檐,鳌鱼尾脊饰,栱眼壁镂空雕刻。定盘枋皆出头。

另一侧次间屋檐。

透过门坊,可见祠堂前厅,面阔五间,明间较宽,石柱木梁,上施斗栱。中间三间屋檐高起,是三重檐的结构。

中间屋檐,檐柱月梁。

前厅之后,是传统的三进二天井结构,中轴线上列享堂、寝楼。现未开放。

贞白里门坊,是为纪念郑氏家族名人郑千龄的功名坊,并兼有门坊、里坊之功能,立在小巷路口。二柱一间三楼,高8米,宽5.7米。该坊始建于元末,是徽州地区最早的牌坊,全国的元代牌坊也不超过十座。正中匾额上刻有明弘治、嘉靖重修的题字,元末义士余阙题写的“贞白里”三个篆字依旧清晰看见。石质牌坊简约明快,双柱单间,额枋上的雕刻已经凿烂。

上下枋和大字板都是重修的产物。下枋浮雕狮子绣球图案,尾款隐约可见:乾隆二十年(1755)桂月重修字样。大字板为明弘治十二年(1499)徽州府知府张禛和歙县知县朱谏重立;嘉靖六年(1527)重修。

二楼匾额有《贞白里门铭》,旨在旌表郑千龄一家三代乡贤。郑千龄只担任过县尹小官,但他廉洁奉公,勤勉工作。去世后村人自发为他建起了牌坊。因此,贞白里门坊上没有圣旨牌,只有《贞白里门铭》取而代之,这在元代大抵还是允许的。

民国《歙县志》载:郑千龄,字耆卿,曾任延陵巡检、祁门县尉、淳安休宁县尹。其“操守介,所至有惠政。”死后私谥"贞白先生",最高职务不过是七品县官,但死后由民间自发立坊旌表,并以“贞白”相誉,同时改“善福里”为“贞白里”,可见其声望之卓著。其子郑玉精通儒学经典,一生绝意仕途,埋头乡间专事讲学,因门生鲍元康特意为其建“师山书院”作为讲学之地,故郑玉亦被称为“师山先生”。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攻破徽州,郑玉遭人陷害入狱,幸得门生鲍深搭救脱险。次年再次入狱,郑玉不忍鲍深以子替换脱身计谋,自缢而死。

显然,郑千龄、郑玉父子忠于元朝, 用生命向一个逝去的异族王朝致意,他们的儒家信仰根深蒂固,令人千古浩叹。

抱鼓石硕大,几乎抵达下枋的雀替处。

枋的下部亦有雕刻的花卉图案。

贞白门坊背面。

梁枋图案。

鳌鱼尾雀替。石柱内侧面有门框卯口,从前装有木栅门。

两立柱丁头出栱,原先应上托雕像,现已残。

郑村幽深的小巷曲折多姿,皆是白墙黑瓦高墙大院。徽州的建筑在统一的外表下暗藏着对于个性空间的追求。前面的这处连排大宅即是徽州最大的古民居“和义堂”。

在郑村,郑、汪二姓为大姓。郑姓居东,汪姓居西。和义堂亦称翰林院,为“三里三翰林”之一的汪运錀的故居。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由汪氏后裔汪为炳在父亲资助下建造的,占地2.42亩。分东西两个大门,坐北朝南, 此建筑结构为九宫全封闭式,宽 48米,进深33.8米,建筑面积1612.3平方米,由西到东,二巷隔为三列,每列从南到北又分前、中、后多进,布局合理,无一雷同,十分壮观。

沿街门楼砖雕,包罗了不同时代的痕迹。

砖雕四周为植物图案,主体故事惜乎已残。

石门坊,门楼下锦纹砖雕。

陀橔外刻瑞兽,上下枋刻葵花向日图案。大字匾上是宋体书: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一进天井,墙体高峻,前厅为二层楼阁,木构廊柱,中间穿廊。

前檐。

和义堂的一处正厅现为麻将屋,村人济济一堂,共筑方城。浑然不知时光之流逝。

陀橔、雀替,木雕精致。

雀替。

木雕,刻瑞禽花草。

由门的尺度可以看出墙体之高。和义堂由两巷隔为三列,由兄弟数人分别居住,山墙亦不共用,中有火巷。火巷既可形成防雨通道,又可使两户互不干扰,独自成章。

高致的山墙。

旁院,有些荒芜。

防火廊道阴森寂寥,高窗上透进阳光,带来生机。

和义堂对外是三座门楼,此其一,无门簪。

第二座门楼,有两座门簪。

第三座门楼。

漏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曾经的繁华已成云烟,徽州最大的古民居历经风雨,已近垂垂老矣。

总 编:我是一只鱼

来源:游浙里(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微信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