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陵博物馆

郑王陵博物馆

郑王陵博物馆位于郑韩故城东城区西南角即市区文化路南端,总规划面积270亩,内有有春秋墓葬3000余座,大中型车马坑18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长宽均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4座。这片地一旦开挖,地下的墓地之间密集度连将一头牛的地方都没有。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占地面积为54亩,主要内容为“已发掘的一号车马坑展示厅、三号坑车马坑展示厅、郑公中字型大墓、郑国大夫墓部分大中型墓葬马坑地上展示区、眺望台、休闲广场、廊架及反映东周时期文化特色的景墙。其中,1号车马坑于2001年4月发掘,内葬多种豪华实用车辆20辆和许多马骨;郑公墓和郑大夫墓仍在发掘之中。

郑王陵内有有春秋墓葬3000余座,大中型车马坑18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长宽均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4座。这片地一旦开挖,地下的墓地之间密集度连将一头牛的地方都没有。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占地面积为54亩,主要内容为“已发掘的一号车马坑展示厅、三号坑车马坑展示厅、郑公中字型大墓、郑国大夫墓部分大中型墓葬马坑地上展示区、眺望台、休闲广场、及反映东周时期文化特色的景墙。其中,1号车马坑于2001年4月发掘,内葬多种豪华实用车辆20辆和许多马骨;郑公墓和郑大夫墓仍在发掘之中。

郑王陵大墓特别是规格多样的车马坑群的发现,在春秋墓地中尚无先例。如果将车马坑大面积的发掘,其盛况将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以来又一处现场展示我国古代光辉文明的盛大舞台。

第一展厅为中字型大墓发掘现场,中字型大墓2002年8月开始发掘,是目前发掘出的第一座春秋时期带墓道大墓。南墓道总长20.85米,北墓道长10米,葬具形式巨大,为三椁一棺或重棺。在全国已发掘的春秋诸侯墓中,三层椁极为少见。《庄子.天下》及《荀子.礼论》均云:“天子棺椁七重,诸候五重,大夫三重,士两重。”此墓三椁二棺,正与记载相符,从而印证了这是一座郑国国君墓。

这座墓的南北墓道中均有大量的实用葬车。而且车辆形制多样,装饰各异,均为拆车葬。目前在南墓道内已发现多种车40辆,在北墓道5辆。这些车绝大多数都有棕红色的漆。综观中字大墓不计陪葬坑3号车马坑中的葬车,墓道中车辆总数45辆,车辆之多在我国目前已发掘墓葬中为最多。是难得一见的春秋车辆奇观。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些车辆中发现了象牙龙饰车、青铜饰车、骨雕车、象牙饰车、楼车、漆绘花纹车等珍贵车辆,多属全国首次发现,完全与《周礼.春官.巾车》中所记载“王之五路”相对应。这些车辆是目前发掘中所发现的最高级别、最为考究的郑国车辆。

郑国国君为伯爵,按周代礼制,其国君埋葬不能用墓道,但这座墓葬既有宽大的南北墓道,墓道葬车中又有宽大的车辆,与郑国诸候国的地位不相对应,反映的是这位国君已经“僭越”不服周礼的客观现象。如果把它的陪葬坑3号与2号车马坑内的葬车数量加在一起,其车辆总数可能超过百辆,这对于当时号称“千乘之国”的郑国来说,无疑是太奢侈了。但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此国君在位时可能也是郑国比较强盛时期。在此墓东侧约7米的地方最近发现1座总长25米的甲字形大墓,是发现的郑国墓中第二座带墓道大墓,可能是此国君夫人墓。

另外,考古发现这里是韩国的铸铁遗址,韩灭郑后在都城内兴建的大型官营作坊,在此大挖大烧郑主墓破其风水的历史场景,刻意体现了改朝换代后韩人惧怕郑人复国。在此墓的南边,有一些韩国残疾人和小孩的墓葬。

这里共有2700年前的郑国陵墓3000余座 ,有闻名天下的“车马坑”,郑国22位国君中的21位安葬于此。其墓葬数量在全国已发现的春秋墓地中为最多,密集程度在全国同期墓地中极其罕见,可用无卧牛之地来形容。特别是规格多样的车马坑群的发现,在春秋墓地中尚无先例。如果将车马坑大面积的发掘,其盛况将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以来又一处现场展示我国古代光辉文明的盛大舞台。

郑王陵博物馆旅游 郑王陵遗址

1. 郑王陵遗址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

新郑,河南省辖县级市,由郑州市代管,位于河南省中部、华北平原西缘、郑州市东南部,介于北纬34°16′-34°39′,东经113°30′-113°54′,市域总面积873平方千米。

新郑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春季多东北和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

截至2018年12月,新郑下辖9个镇、1个乡和3个街道,市政府驻新建路街道人民路西段186号。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新郑常住人口为1172237人。

新郑市历史悠久,有“黄帝故里”之称;仰韶文化中晚期,新郑为有熊国;龙山文化中期,新郑为祝融氏之国;夏商时期,新郑为夏都、商都京畿;西周,新郑为郐国;春秋为郑国,战国时期韩国迁都新郑,将郑县改为新郑县,此后建制多用新郑一名;199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郑县,设立县级新郑市。

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等交通干线贯穿全境,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穿境而过,区域航空枢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位于新郑东北。

新郑有黄帝故里景区、裴李岗遗址、郑王陵博物馆、新郑博物馆、郑韩故城等历史文化景点,也有始祖山景区、黄帝古枣园、双鹤湖中央公园等自然旅游景区。

2020年,新郑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8.6亿元,比上年增长4.6%。

2021年10月,入选“2021中国智慧城市百佳县市”榜单。

2. 郑州帝王陵

河南省的帝王陵之所以没有陕西省出名是因为陕西帝王陵有一个黄帝陵,还有炎帝陵,炎黄帝是中国人民的人文始祖。也是公认的中华第一祖。所以即便是河南省有太昊陵刘秀陵,也比不上陕西省。加上关中平原地区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西安也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超过了洛阳和郑州安阳开封。

3. 郑州市区遗址

不需要门票,免费的,不过现在是防疫期间,需要预约,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简称“两院”)位于郑州商代遗址公园内。“两院”由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共享区域三大部分组成,项目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5500平方米,主要以展现商都历史文明为核心,突出展示郑州商城遗址出土文物、遗迹复原、考古研究等内容。

4. 郑州古遗址

郑州,简称郑,古称商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郑州的四个古代建筑和遗址

第一个: 商代遗址,隶属商代早中期都城遗址,坐落于如今的郑州市管城区老城以及北关一代带,总面积达25平方千米,1950年考古学家韩维周首次发现并报告省文物部门,1952年第一届考古人员采集标本,并于1955年发现城墙遗址并确定为商代古都保护起来,1959年郭沫若看完商城考古工地后认为此处可能是仲丁迁的慠都

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986年的6月,文物部门发现了一段南北走向的夯土墙,这个消息立刻引起重视,并马上阻止抢救性发掘,随即出土了大量商代青铜器和骨器制作……

1984年成立了郑州商代遗址保护所

2011年郑州人民政府规划了1.5平方公里为商城遗址保护核心区

2015年5月,郑州商城遗址保护所在古城墙外面,加了一个土黄色的保护壳,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商城遗址

第二个:宋陵,既北宋黄陵,位于郑州西70公里,是中国中部地区比较大的皇帝陵墓群,北宋共有九个皇帝,其中七个皇帝和宋太祖之父赵宏殷的陵墓,都葬于此,所以也有人称七帝八陵,主要包括西村陵区,蔡庄陵区,县城陵区

第三个: 郑州文庙,是郑州历史最久,占地最广,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据《郑州志》里面的记载,郑州文庙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是全国仅次于曲阜孔庙的第二古老的古庙建筑,元初期郑州文庙占地37亩,元顺帝正六年,也就是1346年,按照原来的样式重建,到了明清两代又多次重建,但是一直到了光绪二十二年,也就是1896年,文庙遭遇大火,建筑几乎毁废,至此,文庙又经过修复后但是规模远不如之前,后来仅存大成殿和两座古建以及几间小的厢房

解放后,幸存的清代建筑大成殿和两个大门建筑,在1963年6月份,被河南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单位,并被保护起来

第四个: 郑州城隍庙,位于郑州市商城东路,路北,原名是城隍灵佑侯庙,文献对于城隍庙记载较少,大致建于明朝洪武年间,郑县志记载,明弘治十四年,也就是1527年,清康熙三十年,也就是1691年,乾隆五年,光绪十六年,都有重修过这座皇城庙

郑州,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文化古城,今天,我们行走在繁华城市的街头,脚下的每一颗泥土都是历史的记忆和痕迹…

5. 古郑国遗址

第一,王城岗遗址。王城岗遗址位于登封县告成镇西北500米的地方,它是在探索夏都的过程中被发现的。它是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两座并列的小城堡,面积各约1万平方米。它兼有裴李岗文化、二里头文化以及上、周时期文化遗存的遗址,里面还有奠基坑、窑穴、灰坑等历史遗迹,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和铜器等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王城岗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龙山时代的古城和当时的历史有这种大意义

第二,阳城遗址。阳城遗址就位于王城岗遗址的北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禹就在此地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它是春秋时起郑国和战国时期韩国西面的军事要地,城墙内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片,城内中部偏北有一处大型建筑遗址,基面上还有残留成片的铺地砖,而且还发现有贮水池、节水闸和排水管道,由此可见当时的给排水设施的先进水平。

第三,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它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二里头遗址距今已有3800-3500年的历史,也就相当于是夏、商王朝时期。在古城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窑穴和墓葬等遗迹,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等文物,其中还有青铜爵,它是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二里头遗址被初步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

第四,偃师商城遗址。说完二里头遗址,再来说说偃师的商城遗址。它是商代西毫城的遗址,也是夏商文化的界标,属于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在城内发现了城门、道路、宫殿等,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偃师商城内还有大型的宫殿和军事防御设施,从这些遗迹来看,偃师商城具备了早期都城的规模和特点,偃师商城的发现为夏文华和商文化的分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第五,安阳殷墟遗址。殷墟遗址位于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景区。在20世纪初,殷墟因为被发掘出甲骨文而闻名于世。在1928年,殷墟出土了大量的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的文化遗存并确立了殷商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殷墟至今是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

6. 郑州历史文化遗址

因为郑州在历史上是很多朝代的都城。在我们国家有九大古都,分别是郑州、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北 、南京、安阳、大同,这九个城市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都有着成为一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其中很多的城市大家都比较了解,但是郑州大家可能不怎么了解,为什么郑州能成为八大古都之一?

其实郑州也是有着悠久的建都历史,虽然从现在的郑州看,郑州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城市,想象当中的悠久历史的厚重感也不足,这和一个古都的的印象实在是相差甚远,其实并不是如此,郑州虽然在后期没有成为一个朝代的历史,但是在早期是商周时期的都城。

商周朝时期是处于公元前的朝代,由于相距现在的时间很远,而且当时的时候又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导致人们对于郑州作为古都的印象并不是特别的足,而且作为商周时期的古城,现在的历史遗迹保存下来较为困难,在郑州能够看到的历史遗迹也是特别少的,因此郑州的古都历史其实是存在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郑州依然有着作为一个国家都城的历史,能够承接三个时期的都城的郑州,从历史上来看,是具有成为中国八大古都的潜力的,而且在我们国家,我们国家的建都基本上都是出于河南,这也导致河南郑州作为九大古都是毫无问题的。

7. 郑王陵博物馆

新郑在商丘的西南方向大约三百三十公里,新郑是郑州航空港所在地,区域航空枢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就在其辖区,新郑有黄帝故里之称,新郑有皇帝故里景区,裴李岗遗址,郑王陵博物馆,郑韩故城等历史文化景点,也有始祖山景区,皇帝古枣园、双鹤湖中央公园等自然旅游景区。

8. 郑王墓公园

1、古驿道。据先秦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7000年前魏域已有了人行路。5000年前形成了驮远路。大禹治水,陆行乘车,由回隆入魏域,形成了境内贯穿南北的车马大道。商朝七迁其都,河禀甲时迁相(今内黄县),境内形成了殷都至曲周太平仓、沙丘行宫之间的官路,这条古道南起殷都(今内黄县),自宋村入魏境,经今泊口、马头、双井、德政、罗庄等16个村出境,长约70里,俗名“殷路”。早在商代我国即有邮驿制度,每隔30里,按规模大小设“邮”、“亭”、“驿”、“传”四等驿站,魏县设有蒋村、双井、西寺堡、方里集、北皋、罗庄、集村等10个驿站,境内交通四通八达,为“晋齐燕赵吴楚通衢”。这条古驿道,对研究我国古代交通、军事、政治、邮驿有重要价值,沿这条古驿道形成的一系列古地名,形成一条地名文化长廊。

2、古城遗址。魏县治历经于村、旧县庙、洹水、今魏城镇4处于村古城。位于今魏城镇东北13公里处,是西汉至唐代的县治,建于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古城垣规模宏大,周长近万米,以沙石胶土砌筑,曾是西汉都尉府驻地。地下5米深处尚存断续城墙基。史称汉城,建治968年。

旧县庙古城。位于今魏城东北14公里处,唐天宝三年(744年)建。规模不详,现存有旧县庙碑一道,建治329年,史称唐城。

洹水古城。位于今魏城西南15公里旧魏县村,宋熙宁六年(1073年)建,原为洹水县治,规模不详,现存2米高石狮一座,建治297年,史称宋城。

五姓店古城。原城址即今魏城。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古城垣初为夯土墙,周长2600米,高7米,宽8米,护城河深5米,设东西南北四门。弘治四年(1491年)建门楼4座,东为“迎恩”,西为“南宾”,南为“望远”,北为“拱辰”。城内文物古迹众多。有各种庙宇18处,衙门5处,牌坊8处,古桥梁5处,古塔1处,古城存387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毁于水灾。

3、古遗址。魏县古遗址众多,已发现现存 最早的达5000余年的历史,主要有尧帝子“丹朱夜游台”遗址、大禹治水的“黄河故道”遗址、周“洹水城”遗址、春秋“葛筑城”遗址,战国时魏文侯所筑“礼贤台”遗址,苏秦会六国诸候的“会盟台”遗址,春秋时的“烽火台”遗址,西汉“盖公台”遗址,三国曹操疏通的“白沟”遗址,隋末李密所筑的“卧牛城”遗址,唐李世民大战刘黑闼战场遗址,唐末李克用大战“白龙潭”遗址,宋真宗御驾亲征驻地“回隆”遗址等计36处。此外尚有自唐以来修建的寺庙遗址38处,仅唐代所建寺庙多达18个。主要有:唐敬德监工修建的罗庄村“白龙庙”遗址,蒲潭营村的“观音寺”遗址,唐贞观年间的大严屯村“千佛寺”遗址,狮子口村达摩法师颂经传道的“万佛寺”遗址,建于唐高宗年间的“兴国寺”遗址、“文殊寺”遗址,宋代“白佛寺”遗址,明代“观澜寺”遗址等。据志书记载及民间传说,各寺庙历史悠久、规模宏伟、建筑庞大、气势非凡,对冀、豫、鲁、晋四省乃至全国影响巨大。

4、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魏县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达46处,主要有:汉司隶校尉盖宽侥墓,晋刘太后墓,唐郯国公张公谨墓,宋郑王潘美墟,明俭都御使郭恩极墓,两淮盐运使薛墓,副都御史郑国仕墓,清考据专家、辨伪学家、著作家崔述墓等。特别是位于沙圪塔村南的清大理寺卿崔维雅墓,占地12亩,墓前左右两侧排列石人、石马、石羊、石猪、华表等石像24件,为石家庄以南、邯郸以东、聊城以西、安阳以北,古墓陪葬品之冠。

9. 郑州历史遗址

郑州商代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一带,为商代早期(前16世纪—前13世纪)都城遗址。

郑州商代遗址东起凤凰台,西至西沙口,北抵花园路,南到二里冈,面积约25平方千米,包括三重城垣遗址、宫殿区遗址、居住聚落遗址、墓葬区、手工作坊遗址、窖藏坑等遗迹类型,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骨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以周长约7千米的(内城)城垣遗址和分布范围巨大的宫殿区遗址保留最为完整,也最具历史文化价值。

1961年3月4日,郑州商代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河南·郑州·新郑·郑国车马坑(郑王陵博物馆)

来自:

其实,这里本来不是我的目的地。不过在黄帝故里和欧阳修陵园里,导游不停地提起这里,褒扬之意溢于言表。于是,又不远万里地从新密赶了回来,寻找郑国车马坑。找到这里可不容易,因为GPS不认识,只是听说在文化路上,于是寻找了许久,终于在路的尽头找到了这里,回来才知道,这里以前叫做郑王陵博物馆,却不知为啥改名字?!

这里正在大修,而且阳光太毒,以至于连名称都没有照全,小小的遗憾......

郑国车马坑景区位于新郑市区文化路南端,为春秋时期郑国国君及其家族墓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遗址的重要区域。据文物部门勘探调查,该区域发现有春秋墓葬3000余座,大中型车马坑18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长宽均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4座。其贵族墓葬与车马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是春秋文化的奇迹。2002年,新郑市建成郑国车马坑景区;2010年9月始升级改造,2013年4月重新对公众开放。

郑国车马坑总规划面积270亩,首期工程面积54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一座集文物保护、文物展示、文物研究、寻根朝圣、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遗址性博物馆,其展示内容为:郑国贵族墓地出土文物精华展、郑公中字型大墓、郑国大夫级贵族墓葬、郑国贵族墓地一号车马坑、三号车马坑现场发掘区、三公广场、子产园、观景眺望台、墓葬车马坑平面展示区以及东周文化特色景观墙、休闲游廊等等。其中1号车马坑内葬多种豪华实用车辆20辆和许多马骨,是我国目前发现葬车最多的车马坑。它为研究我国的礼制,古车发展史,用车制度,古代葬制,车马葬制等重要领域提供了珍贵的史证资料。宝马香车、22代国君的安葬之所,是郑氏后裔的寻根拜祖圣地。

王陵遗址位于郑韩故城东城西南部郑国贵族墓地北侧。整个郑国贵族墓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新郑市文物管理局对整个墓地进行了钻探普查,发现墓葬分布极为密集,内有有春秋墓葬3000余座,大中型车马坑18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长宽均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4座。这片地一旦开挖,地下的墓地之间密集度连将一头牛的地方都没有。其墓葬数量在全国已发现的春秋墓地中为最多,密集程度在全国同期墓地中极其罕见,可用无卧牛之地来形容。

第一展厅

这里就是第一展厅了。走进展馆,会发现这里分为三个部分:随葬物品展区;一号车马坑(中字墓);贵族墓葬。1号车马坑于2001年4月发掘,内葬多种豪华实用车辆20辆和许多马骨。

这一展厅里的文物属国宝级别,都是不允许拍摄的,器具形制兼美,尤其是一套早于曾侯乙几百年的编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里就是第二部分:一号车马坑了......

令人震撼吧!这里虽没有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壮观,但展出的因为是真实的运输工具而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足迹。

中字型大墓发掘现场:中字型大墓2002年8月开始发掘,是现今发掘出的第一座春秋时期带墓道大墓。南墓道总长20.85米,北墓道长10米,葬具形式巨大,为三椁一棺或重棺。在全国已发掘的春秋诸侯墓中,三层椁极为少见。《庄子.天下》及《荀子.礼论》均云:“天子棺椁七重,诸候五重,大夫三重,士两重。”此墓三椁二棺,正与记载相符,从而印证了这是一座郑国国君墓。

这座墓的南北墓道中均有大量的实用葬车。而且车辆形制多样,装饰各异,均为拆车葬。现今在南墓道内已发现多种车40辆,在北墓道5辆。这些车绝大多数都有棕红色的漆。综观中字大墓不计陪葬坑3号车马坑中的葬车,墓道中车辆总数45辆,车辆之多在我国目前已发掘墓葬中为最多。是难得一见的春秋车辆奇观。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些车辆中发现了象牙龙饰车、青铜饰车、骨雕车、象牙饰车、楼车、漆绘花纹车等珍贵车辆,多属全国首次发现,完全与《周礼.春官.巾车》中所记载“王之五路”相对应。这些车辆是目前发掘中所发现的最高级别、最为考究的郑国车辆。

郑公一号大墓布局,中间为郑公,周边为陪葬品,国宝莲鹤方壶即出土于此。

这里的遗迹均属真迹,因车马均已炭化而无法从土中分离。

郑国国君为伯爵,按周代礼制,其国君埋葬不能用墓道,但这座墓葬既有宽大的南北墓道,墓道葬车中又有宽大的车辆,与郑国诸侯国的地位不相对应,反映的是这位国君已经“僭越”不服周礼的客观现象。如果把它的陪葬坑3号与2号车马坑内的葬车数量加在一起,其车辆总数可能超过百辆,这对于当时号称“千乘之国”的郑国来说,无疑是太奢侈了。但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此国君在位时可能也是郑国比较强盛时期。在此墓东侧约7米的地方已发现1座总长25米的甲字形大墓,是发现的郑国墓中第二座带墓道大墓,可能是此国君夫人墓。

中间竖井状的圆形为历史上的盗洞位置。

韩国灭郑后,在郑国国君的墓地上埋葬了许多残疾人和夭折儿童的尸骨,是为了破坏风水,让郑国永世不得翻身的。

考古发现这里是韩国的铸铁遗址(有些发黑的土层即是),韩灭郑后在都城内兴建的大型官营作坊,在此大挖大烧郑主墓破其风水的历史场景,刻意体现了改朝换代后韩人惧怕郑人复国。

过了这个马车复制品后拐弯,就是第三部分了......

5号车马坑在中字型大墓南墓道东南约10米,坑中葬4马车1辆,2马车2辆,马8匹,犬1条。马骨被压在车体之下,马匹侧躺放置,头向西,1号车为仪仗类的大车,放在坑的中间,2号车与3号车都是小型游猎车。另外,犬骨斜爬在3号车厢上,有明显的挣扎痕迹,形象十分生动可怜

这就是那条可怜的狗狗......

这座陪葬坑的墓主人是大夫级贵族墓葬,作为葬具的木质棺椁均已腐朽,依其遗迹可知葬具为一椁一棺,出土了一些小件玉器和青铜器片。从故城中已发掘的10余座中小型车马坑的情况看,5鼎墓,也就是中大夫的级别才能殉葬1辆车,个别殉葬4辆车,这种级别的车辆都没有发现任何装饰品,这和国君所陪葬的车辆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了它们的级别和地位是明显不同的。

第一展厅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

第二展厅

1号车马坑是我国目前发现春秋时期葬车最多的车马坑。它的平面呈长方形,口长10.4米,宽8.4米,口部略大,底部略小,深5米,四角各有两道供古人上下的脚窝,内葬多种豪华、实用、形式多样的车辆22辆和许多马骨。春秋战国时期,一坑多车制似乎已成为一种更新颖、更时髦的追求。郑国1号车马坑葬车众多,就其典型代表它的葬制规律一般为车轮摘掉后侧靠在坑的四壁,马匹杀死后平铺坑底,车体则放在马匹之上,摘下的车饰、马鞍、马蹬、马衔等活动车马具放在主墓内,这与其它列国车轮不摘,马匹放在车辕下的葬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可能与郑人的观念有关,推测应是墓主人对珍贵的车马占有权的充分体现。

1号车马坑内的葬车车体是斜靠西壁分三排纵向相互叠压放置的,东边的车体依次叠压西边的车体,绝大多数车轮上都有两根加固的辅撑,这些车辆都是实用车辆,目前已发现37个车轮侧靠在四边坑壁上,轮子的外立面(轵端)向里,轮子的直径大多数为1.4米左右,有30根左右的辐条,有两个车轮直径很大,约1.7米,可能是大型车辆用轮。坑内车辆斜靠西壁向东分三组依次斜压,北组8辆,中部7辆,南组7辆。共22辆。

由于车辆摆放密集,为了展出和保护车辆,马骨只做了部分清理。初步分析,这些马均是杀死后平铺在坑底,马身上再放置车辆躯干,马匹头西尾南侧躺放置,肢体依次叠压,分东西向4组,每组约12匹,另外,按一辆车两匹马来推算,此坑内22辆车应埋有44匹马。

在5号车马坑中我们看到了一具十分生动的狗骨。此坑的东北角19号车处也有一狗骨。可见犬是郑国车马坑中不可缺少的配置。

后来的民间墓穴,这里真是风水宝地呀,哪个朝代都想埋骨于此......

这座马坑面积虽小,但葬车众多,车辆大小有异,装饰豪华,做工甚为考究,极具观赏与展示价值。经专家考证,这两座车马坑和中字型大墓中的葬车全是木质的实用战车,车的表面施有棕红色漆。由于车辆摆放密集并相互叠压,多数车的车底与后门尚没有清出。

车在我国有着很早的使用历史,它的发明者一说是黄帝,一说是夏禹时的大臣奚钟,据说,他们是看到风吹着圆形的蓬草在地上不停地滚动,而触发了灵感,发明了车轮,造成了第一辆车。这样,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已出现了车子,由于车的机动性强,冲锋起来锐不可挡,所以,它一出现,主要使用于作战。作为战车,限于当时的生产水平,车子是很少的,灭纣的牧野之战,武王直接统帅的战车不过才300乘(1乘就是1辆),跟随的方国也不过才4000乘,却一举打败商纣王统帅的几十万军队,取得了灭商战争的胜利。因此,商周时期,战车的多少成了衡量一个国家和家庭军事权力的标志。即所说的“百乘之国”、“千乘之国”、“万乘之国”。

考古中所见到的车的遗迹,多是商代晚期到战国时期的。这时期由于等级制度的限制,有身份的贵族坐车,一般平民不准有车,有车不坐,为当时的社会习俗所不容。这时期的车马成了显示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准。身份越高所拥有的车越多、越豪华,平时乘坐它,战时用于作战,主人死后也可将其随葬,郑国贵族以大量车马随葬,不仅反映了郑国人高超的造车技术,同时也反映出郑国贵族身份地位高及崇尚武勇,偏爱车马的世风。

整个郑国陵区从1999年发现至今,共探明不同规模的车马坑达23座,这里展出的只是其中的3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而且不乏15米以上的特大型墓葬,长宽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就有4座,位于中字型大墓西侧的3号车马坑长13.5米,宽11.5米,深7.5米,面积几乎是1号车马坑的2倍。2002年3月开始清理,7月份清理到5米深时发现车辆非常密集,现暂停清理,开始挖砌坑底防渗过洞和四周防渗墙,目前防渗工程已竣工。该坑葬车数量可能在30辆以上。2000年发掘的1号车马坑在社会上引起很大轰动,新郑市委、市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又建立了中字型大墓发掘现场和中大夫级贵族墓展示厅,并对陵区进行了绿化和建设,以车马坑群的展示为主要特色,车马坑群数量众多,葬车多样,在这样一个极为有限的区域内有如此多的车马集中,不能不说是一个罕见的奇观。它构成了我国截止目前春秋时期葬车最多,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成为以军阵形式随葬的渊源,比闻名中外的秦陵兵马俑军阵早400多年。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实物资料的不足,郑国之迷还有许多没有揭开。在郑王陵博物馆的东南部还有3000多座墓和几十座车马坑,随着文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的深入,难解的郑国之迷将逐步被揭开,同时也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文物向社会各界展出。

导游介绍说:这里大部分墓葬都已回填了,现在用这样的砖块表标识每一个墓葬的位置。

附:门票

学生票

成人票

——2013.7.9

附:去问路,到了新郑博物馆,本想顺道逛逛,结果这里下午三点才开门......

云游博物馆系列之鲁荒王陵出土文物

明鲁王墓,又名鲁荒王陵,是明代鲁荒王朱檀、其子鲁靖王朱肇辉及鲁荒王汤妃、戈妃的陵墓,位于山东省济宁邹城市市区东北12.5公里,九龙山南麓, 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十五岁时来到济宁就封,十九岁的时候因为迷恋上了吃丹药,毒发伤目而亡,谥号为为鲁荒王。

1970年至1971年,在当地部队的配合下山东博物馆考古队对其做了科学的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2000多件,其中部分文物是首次发现,且保存较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堪称明代亲王第一陵。

2006年,明鲁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到2019年,仍是山东省出土文物最丰富的明代墓葬。

我们面前视频中看到的是朱檀墓中出土的古琴,天凤海涛琴。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唐代时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制作水平。鲁王的这张天凤海涛琴属仲尼式琴,桐木而成。琴身涂黑漆。稳如蛇腹。琴七弦已缺失。调弦用的玉枕尚存。十三徽。由金片镶嵌而成。琴底二燕足为玉雕仰莲形。有长条型龙池和凤爪两共鸣。唐代人以善制蛇腹琴著名。宋人陆游有诗赞曰 :古琴蛇腹评无价。鱼肠宝剑差有灵。琴的出土在考古界有了很大的震动。大唐雷威在唐代是制琴世家,他制琴有个癖好,喜欢在狂风暴雨的夜晚听风吹树的声音,哪颗树的声音好听,便伐哪颗树来制作琴身。雷威的蛇腹琴在宋明两代已是传世珍品。所以朱檀用的这个天凤海涛琴弥足珍贵。是极难得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