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因遗址

王因遗址

王因遗址位于山东省兖州市王因镇王因村南面的一片稍隆起的台地上,与周边平地高约1米。

遗址东2公里为古老的泗河,遗址北侧有一条古河道。遗址中心部分面积为6万平方米,外缘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一处较大型的遗址。1975年秋至1978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此遗址共进行了7次发掘,揭露面积10180平方米,发掘新石器时代墓葬899座,房址14座,灰坑423座。出土了大量石、陶、骨、玉、蚌、牙、角质器物,还有不少的动物遗骸等。

王因遗址分为五层,二至四层为大汶口文化早期地层,第五层为北辛文化晚期地层。王因遗址墓葬全部出在大汶口文化地层中,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合葬和二次合葬占一定比例,侧身和曲肢葬为数较少。王因遗址墓葬区是全国最大的史前墓地之一和发现墓葬最多的氏族公共墓地。王因遗址的发掘以墓葬区为主,尚有大面积的生活区保存完整。王因遗址0土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墓葬随葬品以及亚热带动物遗骸,为研究史前生活习俗、埋葬方式、人类体质特征和史前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王因遗址所反映出来的大汶口文化和北辛文化,从而对确立两种文化的传承关系,提供了非常关键的地层依据。王因遗址的发掘资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为《山东王因》考古专著,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6年王因遗址作为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专家分析西安明秦王府城墙遗址局部坍塌或因暴雨

8月8日,陕西西安明秦王府城墙遗址修复保护砌体坍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热点专家王晓勇认为事故主要是暴雨所致,余下几段城墙也应检查维护。

这些建设现状成为黄州禹王城遗址的环境保存影响因素

黄州禹王城城址是目前鄂东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东周时期的古城址之一,遗址区保留有丰富的地面和地下遗存,是本地区东周时期代表性遗址。近年来,遗址区乡镇建设加速和生产活动的持续进行,城址保存的真实性、完整性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同时其丰富的价值有待向公众进行阐释。这些建设现状成为黄州禹王城遗址环境保存影响因素。

1、农业现状

湖北黄州禹王城城址范围内涉及3个行政单位人口,农业人口共计约1400户。禹王城遗址分布区内居民产业结构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农作物主要为水稻小麦马铃薯、柑等;经济作物包括油菜和白菜、菜苔等各种蔬菜作物,其中蔬菜类多以自给自足为主;副业主要为淡水养殖。

2、民居建设

禹王城城址分布范围内涉及3个行政村和7个自然村,城址分布范围内居民建设用地约40公顷。城之内居民点大部分建于地势较高的城垣周围,尤其在城址西部龙王山岗地民居较为密集,叠压于西城垣之上。建筑层高以2-3层为主,建筑形式基本为现代砖混建筑,建筑外部使用瓷砖、水泥等材质。

3、生产设施

禹王城城址区域内生产设施包括环壕附近的鱼塘、城址西南角的废品收购站和城址西侧中部的砂石场。鱼塘对遗址的景观和遗存保护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废品收购站建于西城垣西侧长江故道上,与城址原景观环境不协调,并对周边地区造成环境污染;砂石场紧靠东城垣内测,生产活动对城垣和城址内造成严重影响。

4、道路交通设施

禹王城城址周围遍布公路,其中城址北部高新大道穿城而过,对城垣和城内遗存产生严重破坏,团黄公路紧靠东部环壕,城内村落间由水泥村道相互沟通,对城墙造成15处明显的穿越,西部村道直接叠压于西城垣之上,中部村道贯穿东、西城垣,另有数条乡间小路分布于城址内。目前的国道、省道多经前期规划建设而成;城内便道则多为自发形成,通行有效性较差,并存在较大的破坏压力。另外,规划中的长江五路紧靠西城垣,如建成之后也会对城址及景观环境造成破坏。

5、周边建设

禹王城南北区域目前主要为村落建设区,建筑密度适中,体量较小,城址建有驾校等小型企业,对城址景观环境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城址东西两侧建设活动较少,景观环境和视域可达性较好。

6、建设发展速度

禹王城城址在改革开放后尤其近年来乡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黄州区的城市扩张,城址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建设量存在较大的增长趋势,如不采取必要措施对生产建设活动加以引导、改造、限制,将对城址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和破坏。

值得欣慰的的是,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禹王城遗址的保护,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同志曾指出“要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特别要保护好禹王城、黄州城及其地下文物”,黄州禹王城的保护工作一直在继续!

本文由“文物考古一席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东王延庄遗址因修路被发现,其年代最早或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喜欢,请微信搜索公众号:胶州故事会 看下期精彩故事!

东王延庄遗址位于东王延庄村前,北靠济青高速公路。2004年4月,因山东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胶济电气化铁路建设,对铁路沿线进行考古才发现了该遗址。

这年5月,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岛市文物局、胶州市博物馆共同对遗址进行了考古挖掘,实际挖掘面积144平方米。地表散布着一些泥质绳纹灰、红褐陶片等。挖掘结果表明,遗址地层较薄,约30一60厘米,共分4层。

出土文物多为陶器,也有少量铜、铁、石、骨等器皿。从出土的陶器造形和“半两”币值的铜钱来判断,该遗址当属战国时期,或汉代早期。

该遗址的挖掘,为胶州地区研究东周到汉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文史资料。

2009年9月14日,东王延庄遗址由胶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胶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投稿邮箱:2123937357@qq.com 洽谈业务 制作小程序请加客服微信:zsjzshq001(不闲聊)

版权声明:本文及文中图片均转载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经检索,无法确定原创者,故未标明作者。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文化之目的,无商业用途。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编辑,编辑将做删除处理,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