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烈士墓

六十二烈士墓

六十二烈士墓位于冠县东古城镇后田庄村东南100米。

中文名:六十二烈士墓

地理位置:位于冠县东古城后田庄村东南200米处

直径:8.3米

高:1.7米

冠县六十二烈士墓将新建纪念馆

1940年2月21日,我抗日先遣队1团3营10连王德林、孙树生等62人在河北馆陶县赵官寨遭遇威县临清曲周、丘县、邯郸馆陶等数处敌人的围攻,敌众我寡,兵力悬殊,经过10余小时的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战后,当地群众为死难烈士收殓,同穴埋葬。

1946年,人民政府重修了坟茔,将62位烈士的忠骨由赵官寨移葬至10连的诞生地——东古城镇后田庄村。

2019年6月17日,记者探访这个聊城市重点革命老区村时,该村党支部书记郭如聚表示,目前墓地相关设施过于简陋,且有多处坏损。为了把烈士的精神宣扬出去,他们正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在流转一部分土地的基础上,新建革命烈士纪念馆和展览室,使其成为人们接受教育、传扬精神、陶冶情操的革命教育基地。

王金波介绍烈士墓现状

抗战:黄河滩起誓保家园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冠县的抗日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

1938年春,冠县农民互助会成立了农会特务队,多次与进村抓兵、起枪、敲诈勒索的土匪展开斗争。当年12月,根据中共上级指示,农会特务队改编为卫河支队,队伍由400人很快发展到1300多人,主要活动在北馆陶、张查、尹固、乜村,东至谈儿寨、桑阿镇直至聊城鹅鸭坡一带,北至临清,南至莘县、朝城边境。

抗日的烈火熊熊燃烧,不仅卫河支队敢于抗击日军,就连与后田庄隔沙河相望的北田平村的抗日游击队1937年11月29日也截击了回馆陶的日军,打死8人,打伤5人,缴枪6支,这大大鼓舞了周边村庄热血青年的斗志。

黄河曾在冠县西部穿境而过,流淌了600多年,改道后留下蜿蜒千里的荒沙故道。故道西岸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后田庄,这里民风朴实,村民一向正直豪爽、崇尚正义。

今年72岁、已经退下来的老支书王金波回忆说,王德林是后田庄的一个铮铮硬汉,身材魁梧,为人义气,喜交朋友,人称“仗义老黑”。1938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他约上了本村的张士成、张万顺,前田庄的马青山,克宁的李振山,曲庄的曲怀珠,在村外沙滩上聊起抗日的事儿。六人起誓:“要和鬼子汉奸斗、和地主恶霸斗,要找共产党、找八路军、找卫河支队,拿起刀枪保卫家园。”后来人越聚越多,他们打出了卫河支队第三大队二中队的旗号,多次捣毁日寇据点,击毙多个日伪军、汉奸、特务头子,其威名震惊了卫河两岸的敌人。

很快,这支抗日力量便和卫河支队取得了联系,接受了党的领导,成了卫河支队的一部分。1939年底,卫河支队整编后被编入八路军129师,王德林部被编为129师386旅抗日先遣纵队一团三营十连,王德林任连长,三营教导员孙树声兼任指导员。

六十二烈士墓碑亭

壮举:弹尽粮绝纵身火海

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把攻击的锋芒指向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保护抗日力量,华北八路军总部集中了冀中、冀南和冀鲁豫边区的一些部队,组成了讨逆指挥部。王德林所带领的先遣纵队一团三营的十连奉命参加了这次讨逆。

王金波说,1940年2月19日,129师386旅先遣纵队在香城固一带与来自威县、临清、广平邱县、馆陶五个县的日伪军经过一番激战后,连夜向南转移到馆陶县的王草场。由于十多天在雪泥中日夜行军打仗,部队很疲劳,身上带的干粮早已吃光,于是决定在此稍事休息。

2月20日拂晓,部队突然发现由临清出来的敌人从北面,由邱县出来的敌人从西边,由馆陶出来的敌人从南面偷袭包抄过来,正在形成合围圈。司令部紧急决定分三路突围,其中一路由三营教导员孙树声、十连连长王德林带领十连抢占赵官寨,掩护大部队顺利突围,任务完成后向西南撤到浅口与大部队汇合。

王德林的孙子王连河说,十连指战员组成了六十二人的突击队,迅速奔向赵官寨,经过一场激烈战斗,把由馆陶出来、刚刚进村的敌人赶了出去,抢占了有利地形,构筑了工事,做好了坚守的准备。这时,周围的敌人听见枪声,以为我部队由此突围,便围拢过来,把整个村子围了个水泄不通,机枪、大炮吼叫着,子弹像雨点般射来。六十二位勇士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像一块磁铁吸引来大批敌人,大部队顺利地突围转移了。

两个小时后,敌人继续增兵。相持到中午,敌人又派来两架飞机疯狂地轰炸和扫射。因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六十二勇士最后退到一座土楼上,和敌人继续作战。敌人把土楼重重包围起来,机枪、大炮向土楼发起了猛烈进攻。

2月20日下午,坚守了一天多后,子弹、手榴弹、炸药包都打光了,六十二勇士就用砖头、瓦块还击敌人,并上好刺刀,准备和敌人展开肉搏战。在此期间,他们打退了敌人数十次进攻,共毙伤日伪军500多人。

王连河说,看着久攻不下的小楼,气急败坏的敌人使出了残无人道的手段。在日寇的指使下,一些伪军拆民房,搬草垛,在小楼四周堆上了木头和麦秸杆,又浇上了汽油,纵火焚烧。无情的烈火夹带着滚滚浓烟扑向土楼,六十二勇士砸坏枪支,纵身跳入火海。

在敌人纵火烧楼前,其中五名小战士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转移到土楼的地下室。敌人发现后,把他们扔到一间破草房里,诱降不成便下了毒手。

当天傍晚,乡亲们把烈士的忠骨从灰烬中找出来,由于分不清谁是谁,只有把遗骸一起合葬在赵官寨村南的一个墓坑里。

六十二烈士墓

规划:拟新建烈士纪念馆

1946年,人民政府重修了坟茔,将62位烈士的忠骨由赵官寨移葬至10连的诞生地——东古城镇后田庄村。1992年4月,六十二烈士墓被冠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4月,被聊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2月,被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聊城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六十二烈士墓位于冠县东古城镇后田庄村东南200米。记者在探访中了解到,墓地坐西朝东,墓为圆形,直径8.3米,高1.7米。四周翠柏环绕,绿荫掩映。墓上封土为圆丘形,前有砌砖封门墙及高台,并建有烈士纪念碑楼。碑楼内石碑通高3.1米,由碑冠、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冠高0.6米,宽0.68米,厚0.2米,上面刻有双龙戏珠,中间有“民族英雄”四个大字。碑身阴面刻有云朵花纹,中间有“碑阴题名”四个大字。碑身高2米,宽0.67米,厚0.20米。碑文为阴刻楷书,阴面题六十二烈士的英名。碑座为方石,高0.50米,宽0.80米,厚0.55米。碑两侧有青砖镶裱,上顶覆有青灰瓦,起脊四角攒顶,形为亭楼。碑文由原冀南军区七分区政治部主任于笑虹撰写,详细记述了六十二烈士的壮举。

六十二烈士的事迹在鲁西北乃至全国也是少见的。这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红色文化,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山东省党史陈列馆1999年进行图片展示,聊城市入选的只有两幅,一幅是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的事迹,另一幅就是赵官寨战斗六十二烈士的事迹。

不过,现在看来,墓地建设显得过于简陋,烈士墓和纪念碑也有多处坏损。对此,后田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如聚表示,我市有关部门实地调查后,民政部门已设计了建设图纸,后田庄村民商量着在六十二烈士墓地现有5亩地的基础上,再拿出一些土地,在附近新建一座革命烈士纪念馆,配建展览室,以画像、文字等形式介绍当年的战斗情形,讲述相关历史,同时在东南方向再建一所希望小学,让后人牢记这份光荣,让革命烈士安眠的地方成为人们接受革命教育、传扬革命精神、陶冶自身情操的圣地。

最后,郭如聚充满期待地说,纪念馆建成后,如果赵官寨也能建起这样的场所,那么,加上莘县丈八的肖永智墓、冠县城内鲁西北地委旧址纪念馆,四地将联成一条线,成为一个红色文化旅游链条,对人们熟悉革命斗争史、继承发扬革命前辈精神、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将大有裨益。

■来源:聊城头条(liaochengwanbao)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目伦

唤来春风慰忠魂——在冠县“六十二烈士墓”前的追思

华百网讯(左明刚 尚焕焕) 齐鲁大地埋忠骨,苍松翠柏慰英魂。1月18日,深冬的鲁西大地不时飘过阵阵寒风,冠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该县发展与改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东古城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位于冠县东古城镇后田庄村东南100米处的“六十二烈士墓”前,他们面色凝重,缅怀英烈,勘察场地,为纪念馆的建设积极做着前期工作。

先烈有知应笑慰。81年前,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一团三营十连连长王德林、营教导员孙树声和60名指战员与日寇恶战而壮烈牺牲,长眠于此,正是他们及无数中华儿女的牺牲换来了如今的山河无恙、物阜民丰。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让我们静静追思,用最崇高的敬意去祭奠先烈。

悲壮的战斗

时间回到日寇铁蹄恣意践踏中华大地的1940年初,反动军队及日伪掀起反共高潮,在反击敌人的进攻中,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筑先纵队将国民党顽军石友三第39集团军残部追击到邯郸邱县以南地区。此时,日军步骑兵3000余人由邯郸出发,从后面向我军偷袭。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先遣纵队一团800余人与敌人激战,歼敌400余人后分散游击。

2月19日夜,先遣纵队一团由侯村向北转移至临西县下堡镇,遭遇数千敌人合击。一团三营十连为掩护整个部队突围,在馆陶赵官寨向敌人猛烈出击。十连的前身为“长迩支队”,是1938年由村党支部支持创建的10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诞生地即现在的东古城镇后田庄。2月21日拂晓,十连指战员在营教导员孙树声、连长王德林率领下,经过一番激烈战斗,把来自馆陶方向刚刚进入赵官寨的敌人打了回去。这时,周围的敌人听见枪声,以为我主力部队在此突围,便一股脑向赵官寨扑来,瞬间整个村寨被围得水泄不通。从清晨到傍晚,英勇的我军战士坚守在一个土楼里,打退了敌人无数次进攻,共毙伤日伪军500多人。

望着久攻不下的土楼,气急败坏的日伪军采取了惨无人道的手段,在土楼四周堆起麦秸和木头,浇上汽油纵火。此时,连长王德林身中数弹,英勇牺牲。孙树声率领大家继续战斗,留下最后一颗子弹射向了自己。战士们纷纷砸坏枪支,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口号,纵身火海殉国。在敌人纵火前,62位勇士中有5名小战士因重伤转移到土楼地下室,他们是刘振山、程万里、张思俊、王凤云、小乔。被发现后,敌人惊喜若狂。伪军宪兵队长李东先和程万里是表兄弟,他假装殷勤地摇晃着已经昏迷的程万里,说只要投降就放了你们,程万里睁开眼,扇了他两记耳光。绝望的敌人恼羞成怒,日军军官把手一挥,5位小战士即刻被杀害。

烈士殉难后,冀南军区司令员宋任穷来到赵官寨,满怀悲愤地指挥乡亲们把烈士的忠骨从灰烬中扒出来,可是再也分不清他们谁是谁了,只好把遗骸一起葬埋在赵官寨村前的同一个墓坑内。对于这62位烈士的英雄壮举,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高度赞扬,《新华日报》发表了歌颂文章。

永远的纪念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六十二烈士墓由馆陶赵官寨迁葬到十连前身“长迩支队”的诞生地、连长王德林的故乡——冠县后田庄,竖立墓碑,永久纪念。冀南军区七分区政治部主任、时任先遣纵队一团团长于笑虹含泪撰写了2200字的碑文,泣述了这次战斗的始末,留给世人永远的清晰记忆。

后田庄六十二烈士墓为圆丘形,旁边建有烈士纪念碑楼,四周翠柏环绕。碑楼内石碑通高3余米,碑冠中间刻有“民族英雄”四字,碑文为阴刻楷书,内容正是由冀南军区七分区政治部主任于笑虹撰写的战斗始末,碑阴面题六十二烈士的英名。六十二烈士的壮举是鲁西人民抗击日寇、保家卫国艰辛历程的缩影,展现了鲁西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做出的伟大牺牲。1992年4月,六十二烈士墓被冠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4月,被聊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6月23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传承红色文化既是尊重革命前辈、再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迫切需要,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六十二烈士墓是革命先辈给冠县留下的‘红色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聊城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我们计划对六十二烈士墓改扩建,让冠县红色信仰的力量更加激昻。”冠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张贤昌由衷地表示。

大地无言,松柏呜咽,62位英灵安息,浩气长存!

十二桥烈士墓:36名烈士永刻丰碑

十二桥烈士纪念碑青羊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蹲点点位

成都青羊区十二桥烈士墓

历史评价

长眠于十二桥的这些烈士,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不惧严刑拷打,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革命志士壮丽的人生赞歌。

“好年轻,好些都只有20多岁……”2月19日中午,阳光和煦,在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成都文化公园内的成都十二桥烈士墓,今年已经80岁的退休教师周仕文一边认真阅读烈士事迹介绍,一边喃喃自语。

除了周仕文,当天烈士墓的参访者还有从天津市某大型国企远道而来的许多党员代表,大家随着解说员何蒙蒙的讲解,思绪仿佛又回到了70多年前的那个冬夜。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红霞

英雄,牺牲在黎明前

1949年冬,特务头子毛人凤亲自下令,准备在撤退前将收押的共产党员、民主党派成员、革命青年及其他爱国志士全部“处决”——当年11月27日,反动当局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展开疯狂屠杀;10天后,又在成都制造了“十二桥惨案”。

12月7日夜,特务们来到当时关押政治犯的成都将军衙门看守所,将32名爱国志士押至成都十二桥一带。当时,十二桥西南200多米的乱坟坝内留有抗日战争时期修筑的防空壕,屠杀就在这里进行——英雄们被特务用刺刀和手枪杀害,并被就地仓促掩埋。

他们之中,有杨伯恺烈士,他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留法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任重庆地委委员并长期从事党的文化工作和上层统战工作;有于渊烈士,他在1926年英军炮轰万县时因英勇抗击外辱而闻名中外,后来又长期从事党的秘密活动;有王干清烈士,他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领导“绵竹暴动”,打响川西工农武装斗争“第一枪”;有许寿真烈士,他以世界语为武器向国内外揭露反动派黑幕,热烈宣传人民政权与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1949年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随后,成都市军管会组织力量,于1950年初发掘出烈士遗骸并妥善安葬。如今,长眠于成都十二桥烈士墓的英雄一共有36人,除了牺牲在十二桥的烈士外,还安葬有被害于重庆白公馆的周从化,以及被害于成都其它地区的彭代悌、云龙等烈士,这里也成为成都主城区内唯一一处大型烈士陵园。

周仕文眼前的事迹栏,一共有5块,共记录了20位烈士的事迹,最小的龙世正只有19岁,最年长的周从化也只53岁。每一位烈士的事迹都可歌可泣,每一位烈士的革命情怀都感人至深。周仕文几次以手拭泪,这些年轻的生命在生死关头的大义凛然,让她深感震撼,也同样震撼了天津来的客人。

革命精神,薪火永相传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我们希望通过特别的党课,进一步强化大家的使命和担当意识。”在十二桥烈士墓前,一名来自天津的党员代表说。

烈士虽已牺牲,但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却永存天地。为了弘扬英烈精神,几十年来,成都市政府先后几次修复及改扩建十二桥烈士墓,让这里成为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红色旅游基地。今年,成都市青羊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推出了包括十二桥烈士墓在内的3条红色教育旅游线路

如今的十二桥烈士墓,墓前矗立着一座纪念石碑,上面镌刻着“十二桥烈士永垂不朽”的醒目大字。纪念石碑后面的广场上,不仅有镌刻着每位烈士姓名与简要事迹的4排纪念碑,还有一组由红色花岗岩构成、生动刻画了36位革命烈士形象及英勇事迹的大型浮雕。此外,还有一对母子形象的汉白玉雕像,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烈士永远的怀念与敬仰。

“电视剧《西游记》的导演杨洁的父亲,就是十二桥烈士中的杨伯恺先生,她曾经来过这里吊唁父亲。”何蒙蒙指着杨伯恺烈士纪念碑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墓园一侧如今还耸立着一尊从当年烈士牺牲处迁来的大型岩雕——一只被镣铐束缚、五指伸向天空的巨手,寓意“呼唤自由”,承载着烈士们对生命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年清明节前后,都会有许多人专程前来凭吊烈士,各学校、机关、团体也积极组织扫墓活动……”成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如今,这里已成为广大青少年纪念革命先烈,传承英雄遗志,激励自身更加努力学习、工作的重要场所。”

关联文章 >>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