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档案馆

天津市档案馆

天津市档案馆成立于1964年,是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现馆藏档案150余万卷(册),所藏档案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是天津历史发展的原始记录,记载了天津人民奋斗的辉煌历史。馆藏年代最为久远的是1668年的房地契和1722年康熙皇帝封赠臣僚的浩命。档案馆定期举办“档案文化大讲堂”,邀请著名史学专家讲述天津城市历史发展脉络,展不天津地域文化特色。先后举办过19个专题展览,如《津沽旧影展》《海河—辉煌的母亲河》《天津欧陆风韵展》《天津百年教育展》《迎奥运天津体育展》《家庭档案文化展》《天津劳动模范展》《党旗飘飘—纪念建党90周年档案资料图片展》《创先争优成果展》《党风廉政建设在机关》《知青展》等,接待参观者10万多人次。

档案馆占地面积2.7万平力一米,主题性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包括常设展、活动展、杰出人才档案库、珍品档案库等四个展厅。其中,常设展厅《天津城市记忆展》以大量档案历史文献和图片反映天津600年的发展历程,内设3D打印的早期天津地图沙盘、触摸显示屏、投影仪和视听室,便于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天津历史,多元化地开展各项活动。活动展厅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展览,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情、乡情教育。杰出人才档案库存有侯德榜、朱宪彝、俞霭峰、马达、刘子久、马三立等319名在天津城市建设和改革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档案资料。档案开放接待大厅提供先进的电子档案检索技术和查阅平台,不仅可以亲手体验现代化信息检索技术,而且能够近距离感受档案带来的便民服务。

天津市档案馆以丰富的档案资源,翔实的展览内容,多元化的展示方式,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台作用,是全国档案系统首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批“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994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津市档案馆地址:南开区复康路11号增1号,周一至周五9:00-16:30免费开放,联系电话:23678915,网址:www.tjdag.gov.cn

天津市档案馆馆长阎峰率队参加京津冀档案馆协同发展工作会议

9月28日,京津冀档案馆协同发展工作会议河北廊坊市召开。会议由河北省档案馆发起,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付华出席并讲话,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档案馆负责同志率队参加。

会议签署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档案馆民生类档案跨馆利用合作协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京津冀三地省级档案馆常态化合作机制》《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档案馆近期重点合作项目》。三馆有关同志分别围绕推进三馆信息资源、档案编研、档案宣传等方面合作进行专题发言。三馆负责同志分别介绍本馆情况和特色工作,表示要落实好三馆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合作项目落地见效,以合作促进发展,以发展深化合作,在区域档案馆协同发展上作出表率。

付华指出,京津冀档案馆创新档案工作机制,搭建协同发展平台,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助力党委政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行动,是探寻新时代档案发展道路、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三地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强调,京津冀档案馆协同发展的关键在协同,要通过协同把各个方面的力量集中起来,步调一致,形成合力。要破除档案管理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在档案公共服务上实现共建共享,融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他要求,三馆要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协同发展。一要积极争取支持,将京津冀档案馆协同发展机制纳入到当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更好发挥档案部门作用。二要精诚合作,自觉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善用“底线思维”方法思考解决问题,使各项工作顺畅开展,真正把协议落到实处。三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及时总结京津冀档案馆协同发展经验,为其他地区档案馆协同发展提供借鉴,为推动全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9月29日,市档案馆党委书记、馆长阎峰主持召开馆党委会,通报京津冀档案馆协同发展工作会议情况,传达学习付华副局长讲话精神,对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进行部署。会议强调,全馆要切实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推动京津冀档案馆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主动参与协同发展相关工作,为服务协同发展贡献力量,利用协同发展机遇提升自身工作水平。会议要求,切实做好与北京市、河北省档案馆对接工作,开展好民生档案跨馆利用合作,落实好三馆确定的近期重点合作项目,通过三馆常态化合作机制加强多层次、多领域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三馆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整体优势,推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合作成果,把京津冀档案馆协同发展不断推向深入。

足不出户了解天津商会——天津市档案馆向社会公布商会档案

为便于群众查阅利用档案,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天津市档案馆将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布五万余条档案目录。

9.5档案开放日前,天津市档案馆依法通过天津档案网公布了天津商会全宗J0128-2(1—3389卷)文件级目录51466条,其中第1201-3389卷30124条同时通过天津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公布,市民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到近代天津商会与华北乃至全国商会社会经济组织职能的保持与发展情况,进一步推进了档案信息资源在互联网的共享利用,展现了历史文明遗留下的丰富记忆。

天津市档案馆始终高度重视以信息化手段为群众提供档案信息利用,不仅最大限度延长了档案使用寿命,减少实体档案受损,更是将档案利用服务惠及更多百姓,为百姓生活工作带来更多便捷,真正使档案走进百姓生活!

天津市档案馆特藏库首度开放 镇馆之宝集体亮相

康熙册封“诰命夫人”的圣旨、明朝万历年间的地契…………这些古老档案平时难得与公众见面,昨日是市档案馆开放日,馆内特藏库首次向公众开放,馆内最珍贵的档案特藏“宝贝”,包括天津最古老档案、镇馆之宝等揭开了神秘面纱。

探访 康熙封诰命、海河全图等创多项第一

特藏库安有三道防火防盗门,可谓是“固若金汤”。“‘特藏库’是我馆的重中之重,从不对外开放,里面都是最珍贵的档案资料,是从馆内收藏的180万卷馆藏档案中‘万中选一’甄选出来的。别说普通市民,不少员工在档案馆上了这么多年班,还一次都没进去过。”市档案馆有关负责人介绍。

走进“特藏库”,第一感觉是凉。工作人员介绍,“特藏库”对恒温恒湿有一套十分严格的标准,一般人会觉得温度偏低,这主要是为了保护纸质档案,温度高了纸张会容易发黄,采用全封闭设计的“特藏库”中的展柜都是樟木制作,空气中有淡淡的樟木香,珍贵档案整齐地搁置在樟木制作的展柜内,字迹清晰、纸张完整,大多还保持着数百年前的模样。

这里保存着1898年津海关道发给天津至镇江信差的护照、市馆迄今征集到的最早的清乾隆年间绘制的运河图、华夏“第一屏”1978年天津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台彩色电视机、黄克诚任命为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的委任状、1941年天津市兴隆公司“万年红帐”、津浦铁路天津站台利商设置权衡图、宋美龄给时任天津副市长杜建时夫人写的信以及张伯苓、李宗仁信件等。

天津档案馆的镇馆之宝并不是璀璨的珍宝或名字画,而是浩如烟海的全宗档案,包括了海关档案14000卷、商会档案12000卷。此外邮政档案也十分珍贵。它们都是记载着天津近代史的百年“活化石”。“特藏库档案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天津市的历史风云变迁。与博物馆不同,档案馆藏‘含金量’在于历史研究价值!”工作人员这样说道。

解密 500年前的购房合同 本市最古老档案亮相

“这是档案馆现存最古老的纸质档案,是一张明朝万历年间的地契。”地契,说白了就是购房合同。陈列柜里这张民间“土地证”距今已有500年历史,相当于天津城的历史了。尽管年代久远,纸张有些发黄破旧,但依然可以看清这份契约的内容。契约由毛笔书写,明人原陆姓房主想卖房子,于是找了四名中间人作证。契约由毛笔书写,记录了卖地的原因,买卖土地的四至(东南西北)以及价格,还特别说明了“如有房族中人争竞”怎么办。一张小小的地契,包含了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

你见过由钞票纸制作的账本吗?天津有一个中国最早电车公司的巨形老账本,迎着灯光可以清晰看到“夹”在纸中的明暗纹理水印,具有防伪功能,防止涂改做假账。

人们都说的“诰命夫人”是怎么回事?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皇帝赠封臣僚诰命”足有5米长。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明清之际一品将军正妻都被封为“诰命夫人”,册封时所使用特殊的圣旨叫“诰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这道圣旨是由五色彩锦织成。记者没有看到电视剧中逢圣旨必出现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就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圣旨都以此开篇。

每天当人们看到《天津日报》的时候,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报头首先映入人们的眼帘。《天津日报》创刊于1949年1月17日,毛主席曾两次为《天津日报》题写报头。现场展出的就是毛主席为《天津日报》1964年重写的报头。

特藏库内遴选出的邮政档案“民国时期邮政人员”制服,当时邮政人员制服不是绿色的,而是蓝色的,“当时把持天津海关及邮政的是德璀琳,无论是规章制度还是制服式样,都是仿西方的,除了邮递员是中式袍服,如物流专员、收发员、办公人员等的制服都是西式的。”此外,邮政档案中大龙邮票的多款样票设计方案,也是难得一见。 新报记者 郑东红 文字编辑 张雪飞 摄影 新报记者 赵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