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浦,聆听光阴的故事

半浦古渡今天仍在服务两岸百姓 崔海波 摄

半浦古村

位于江北区慈城镇西南6公里处,南临姚江,三面环水,南有“灌浦古渡”(今半浦渡),据浙东运河交通要冲,是集官、商、农三位一体的渡口古村。古村始建于南宋,现村中主姓郑氏家族建筑集中在村中部,周家等余姓建筑在村东部。老街则沿河带状分布,沿河岸进深50米至200米不等,大部分建筑商铺风貌犹存,地段内尚存部分建于清末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如中书第、太和堂、益丰门头等传统民居楼群,周家大祠堂、郑家祠堂遗址、老安仁庙等宗教建筑,半浦小学、二老阁遗址等文化建筑及茶栈、古渡码头小洋房商业、交通、医疗建筑遗存。

崔海波

秋日的上午,我去慈城半浦古渡,听64岁的摆渡人徐国君讲故事。

宁波的三条江以及众多支流上有不少渡口,但是目前活渡口也就是还在营运的渡口已经很少了,半浦古渡是其中一个。渡口边有个渡亭,右边一间像个凉亭,有石凳供人小坐歇息,墙上写着“载客定额12人”等规章制度,左边的小间是管理房,内有一桌一椅,地上堆放着修理渡轮的工具以及机油等杂物。老徐说,现在这里由他和另一名渡工轮流上班,轮到的这一天,早晨五点出工,傍晚六点半收工。

坐在小屋窗前抬头望,这里视野开阔,微波荡漾的姚江、随风摇曳的水草一览无余,如果有人要摆渡过江,第一时间就能看到。徐国君做渡工已经二十多年,他说刚开始的时候,渡船有两艘,都是人力摆渡。他转头指了指墙角说,那根橹还在,后来改机油船了,速度快了,一艘船就够了。正聊着,老徐站起身来说,活儿来了。我顺着他的视线望向对岸,有三个人等在那里。我跟着老徐上船,船头船尾各挂有两张印着二维码的硬纸板,乘客上船后自觉扫码付费,每人2元,电动车1元。

前来摆渡的大都推着电动车,无需老徐安排,渡客们按照先来后到的次序,尽量将人和车放在最经济的位置,充分利用空间,这样,最多可以挤下七个人加七辆电动车。一位中年妇女的电动车上有几只塑料桶,桶里放着电子秤,还有几株青菜两根丝瓜,估计是做小生意的。一问果然是,她说自己和丈夫在半浦包了一个养鱼塘,清早运几桶鱼到对岸的集市上去卖,这会儿鱼卖光了,收工回家,顺便买点蔬菜。妇女从塑料袋里拿出两个米馒头,一个塞进自己嘴里,另一个递给老徐,老徐笑着摆摆手,女人执意要他收下,老徐也就收下吃掉了。估计他们是同村人吧,一个卖鱼一个摆渡,天天见面,守望共济。

半浦也叫灌浦,傍着一条姚江,灌水很方便,即使是大旱年份,庄稼也不至于晒死,这里除了种植水稻蔬菜,养殖水产也是得天独厚。有位渡客说,半浦有个鱼塘还上过湖南卫视《快乐垂钓》节目,就在渡口边上。

顺着他的指点我走进龙虾园,这里以前养过龙虾,现在是青鱼垂钓中心。承包人陈若飞今年39岁,安徽人,16岁那年跟随姐姐来到宁波,如今已在江对岸的海曙区高桥镇买了房子,三年前,他承包了半浦村的70亩鱼塘,开设青鱼垂钓中心。“开车过来半个小时,以后西洪大桥造好了,十几分钟就够了。”陈若飞说,这里的水质好,没有出现过死鱼现象。现在,他的鱼塘在业内小有名气。我问他是怎样开拓业务的?他说自己爱好钓鱼,有上千个钓友,建了五个微信群,每天把鱼塘里的一些精彩场景拍成短视频发到微信群里,“抖音上也发,很多钓友是看了抖音视频而来的。”半浦村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这几年来旅游的人多,他的垂钓园也成了一个景点

老徐说,旧时,渡口边是一条街,名字就叫渡头街,江边一整排都是店铺,打铁铺、豆腐店、大饼油条店、弹棉花店什么都有,逢双的日子就是市日,也就是隔天有市集,赶集的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现在这里只剩下一家理发店了,百年老店,传了三代。我问他理发店在哪里?他指着边上一间半新不旧的民房说:“喏,就在那里。”

理发店门口没有店招,我进去时,刚好有一个人理完发起身,我发现理发师傅与顾客两人长得很像,一问才知道是兄弟俩。理发师傅说,弟弟住在江对岸,今天过江来看望母亲,顺便理个发,这家理发店是他们的奶奶传下来的。我环顾店内,两把理发专用椅白漆斑驳,款式老旧,好像是在哪部老电影里看到过,其他陈设都很现代。我问理发师傅今年几岁,他说,57岁了。正说着,一位村民笑嘻嘻地进来,问我:“你轧头么?”

“轧头?”我愣了一下。

“‘轧’字不会写了吧,‘轧谷’知道么?”

我哈哈大笑,在古渡口居然碰到一位能说文解字的村民,真是难得,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理发也叫轧头呢。

我问他,你经常来这里轧头么?

他说是的,这里便宜,轧一只头15元。见他开朗健谈,我请他讲讲渡头街的往事,他的话匣子顿时打开了:“那时候,象山定海的人都开着船来赶集,各种各样的船都有,过去买东西没有塑料袋,你知道舟山人卖乌贼蛋用什么装的么?办法可好了,称好以后,用箬壳像包粽子一样包好,不会漏出来。以前半浦人出门就乘船,我妹妹今年65岁了,当年就是乘着船嫁到对江去的,嫁妆提前三天运过去的,满满一船,很风光的。”说着,他指着几个正推着电动车上渡船的村民说,等西洪大桥造好,过江就方便了,不用摆渡了。

在半浦行走的半天时间里,我不止一次听村民们展望“等西洪大桥造好以后……”回来后上网查了一下:西洪大桥及接线工程是宁波中心城区“四横五纵”快速路网的组成部分,为省重点工程,计划于2022年底建成。

到时候,半浦古渡是不是也将成为一处遗迹

聆听巍山 | 秋意阑珊阳瓜江 聆听

秋意阑珊阳瓜江

陆向荣

点击绿标收听主播大为的朗读

白露滋园菊,秋风落槐南。”或许是因为雨水丰沛的缘故吧,今年巍山的夏天似乎格外短暂,秋天却来得那么匆忙。一场绵绵细雨之后,沉甸甸的风掠过滇西横断山的分水岭丫口,蜿蜒曲折的阳瓜江两岸的田野,像一场熟悉的旧梦,在一夜间全都泛黄……这样的日子,最适合远离繁华的街市和喧嚣的人群,到秋意阑珊的阳瓜江边,以出尘的姿态,看天,看云,看风景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当阳光灿烂、天碧云淡、风清气爽的阳瓜江将人们揽入它宽阔幽深的怀里时,其实秋天的原野已经浓了四季的精彩,等待着蜗居于小城的人们来观赏感叹它的美和放飞自己的遐想。“一水抱孤城,烟渺有无,主杖僧归苍莽外,群山朝叠阁,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明代学者杨慎这幅联中的“一水”指的就是云南省国际性大河红河的源头——阳瓜江。登上国家级森林公园巍宝山山巅,俯视金黄的巍山坝子,弯弯曲曲的阳瓜江缓缓南流,犹如一条蜿蜒曲折的“瓜藤”,两岸布局有致的村落像“瓜藤”上的“瓜果”,构成了一幅景致优美的“瓜图”,阳瓜江的美称也由此而来。

有些时候,要观赏一些美景,也不一定要到人迹罕至的绝境,有时只要换个角度,就能在同一个地方看到不同的风景。有道是“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离开巍山坝子周边那些连串的农家乐,远离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景象,站在离城不远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山龙山于图城旧址,你就能欣赏到秋意阑珊的阳瓜江九曲十八湾的美景:深秋的天空湛蓝而深邃,一条清亮亮的小河,沿西山脚拐了九曲十八弯,甩出十里河滩,一个个小小的村庄,或傍山而靠,或依堤而建,像围棋的棋子一样星罗棋布在河滩之上,显得那么宁静、平和、安逸,仿佛是一个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园

沿江而下,登龙桥永济桥、崇化桥……在几十公里的阳瓜江上,一座座古桥,将一个个村庄连在一起。那些长着狗尾草的阡陌小道,一头牵着远处的柏油大道,一头连着近处瓦青墙白鸡鸣狗吠的村寨。一群孩子,正沐浴着温馨干净的秋阳,在小河边赤足玩耍。河床虽浅,但也有深处,赤着足颇有河水漫过的清凉的舒适感,路走的也不那么平衡,若是孩提时怡然骑在牛背,也就管不得如此多了。深秋时节,河边的草木都已枯黄,只有一蓬牵牛,偷偷爬在田边的篱笆上,不声张,不炫耀,静静的仰着脸,张着嘴,开出一朵朵喇叭似的花来,唱出一首秋的赞歌来,景色甚是宜人。

两岸的稻田,错落有致铺陈在村子边。在农人精心的照料下,春天里那些青翠的秧苗,如今已换成黄澄澄的稻穗,结成一株株饱满的稻谷。一阵风吹过,稻田里掀起金色的波浪,连绵起伏,不时传来沙沙的声音,金黄的稻浪似乎正带着一河水向南奔跑。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满是令心醉的金色,在阳光的照射下,越发光耀夺目,那一串串饱满充实的稻穗,承载着的是农人一年的寄托和梦想。稻子熟了,大地沸腾了,等待许久的农妇,从墙头取下早已磨得锃亮的镰刀,田地里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春去苇叶青,秋来芦花白”——忽然就羡慕自己的瞳孔,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看到这么舒展的美好。不是么,只见河坝狭窄处,一片片临水芦花,摇曳着明晃晃的银白色,在衰草枯叶中凸现着爽朗的光华。远远望去,那连片的芦花随风飘摇,清雅飘逸,迎着初秋有些生涩的风,轻轻摇曳,那柔柔的花絮漫天飞散开来,别是一番诗情画意。几棵高大苍劲的古柳,那巍然挺立的枝干,有的虽已是腐朽不堪,呈现着的却是千年风霜岁月,百次雷电袭击的痕迹。风吹叶落,一片片金黄的柳叶在天空中飘散,就像一只只黄灿灿的蝴蝶,在秋风中翩翩起舞。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漫步河滩,清冽的河水,随着光线的变化,斑斑驳驳,变幻莫测。记得儿子七、八岁的时候,我经常在周末带着他到河边玩耍,为捡拾江对岸那些漂亮的鹅卵石,赤脚趟水到对岸的沙滩上,那略带凉意的秋水多像母亲的双手,轻柔地抚摸着裸露的双足,让疲惫的心灵,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愉悦。

如今,那些一个一个捡回来的鹅卵石,已被我亲手砌成了小院的花台。儿子也已渐渐长大,秋风依旧,秋水依旧,秋意阑珊的阳瓜江,也成为一种割舍不去的乡愁,被我安放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图文 | 陆向荣

主播 | 杨大为

编辑 | 黄文娟

走进潮白陵园,聆听生命的终点 聆听

潮白陵园入口,春日红花绿叶,在蓝天白云的倒映下,显得格外明丽。入口处的宣传栏,向人们诉说着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可贵。干净整洁的水泥板路,承载着春天里的生命和生命里的春天。

潮白陵园息草园牌楼,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的生命何尝不是一棵小草,从出生时的嗷嗷待哺,到暮年时的含笑九泉。一如春日的小草生机盎然,又似深秋的黄叶终归黄泉。来去匆匆,生得滋润,活得淡然。

图为潮白陵园凉亭,白色的亭子在红花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平和、淡然。围墙上的佛像雕塑祥云图案,一如无边佛法,前来超度凄苦中的亡灵。

潮白陵园业务厅,布局俨然、古朴庄重的业务厅,在设计师大开大合的规划中,实现了墓区、园区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自然美、人文美的有机统一。

在曲径通幽的园中漫步,摇曳的垂柳,如画的凉亭,交织成“生如春花之烂漫,逝如秋叶之静美”的人生意境。让故者在这里安息长眠,不仅是是逝者之幸,更是后辈之福。

生命如同海面上航行的小船,在生生不息的循环中,离世并不是行程的结束,而是新一段旅途的开始。潮白陵园愿为这段旅途,献出最温情的服务和最贴心的的关怀,使生命旅途中的驿站成为逝者永恒的家园。

聆听自由行旅游攻略

  • 在半浦,聆听光阴的故事

    半浦古渡今天仍在服务两岸百姓崔海波摄半浦古村位于江北区慈城镇西南6公里处,南临姚江,三面环水,南有“灌浦古渡”(今半浦渡),据浙东运河交通要冲,是集官、商、农三位一体的渡口古村。古村始建于南宋,现村中主姓郑氏家族的建筑集中在村中部,周家等余姓建筑在村东部。老街则沿河带状分布,沿河岸进深50米至200米不等,大部分建筑商铺风貌犹存,地段内尚存部分建于清末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如中书

    2022-02-02
    1428 3
  • 聆听巍山 | 秋意阑珊阳瓜江

    秋意阑珊阳瓜江陆向荣点击绿标收听主播大为的朗读“白露滋园菊,秋风落槐南。”或许是因为雨水丰沛的缘故吧,今年巍山的夏天似乎格外短暂,秋天却来得那么匆忙。一场绵绵细雨之后,沉甸甸的风掠过滇西横断山的分水岭丫口,蜿蜒曲折的阳瓜江两岸的田野,像一场熟悉的旧梦,在一夜间全都泛黄……这样的日子,最适合远离繁华的街市和喧嚣的人群,到秋意阑珊的阳瓜江边,以出尘的姿态,看天,看云,看风景。

    2022-02-03
    1451 85
  • 走进潮白陵园,聆听生命的终点

    潮白陵园入口,春日的红花绿叶,在蓝天白云的倒映下,显得格外明丽。入口处的宣传栏,向人们诉说着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可贵。干净整洁的水泥板路,承载着春天里的生命和生命里的春天。潮白陵园息草园牌楼,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的生命何尝不是一棵小草,从出生时的嗷嗷待哺,到暮年时的含笑九泉。一如春日的小草生机盎然,又似深秋的黄叶终归黄泉。来去匆匆,生得滋润,活得淡然。图为潮白陵园凉亭,白

    2022-02-10
    1443 70
  • 聆听老红军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精神代代传聆听老红军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国防时报社袁永生一行看望慰问老红军杨光明老红军杨光明和夫人、解放战争老战士杨毅与报社袁永生促膝交谈本报讯记者沈鹤翔蒋媛报道2018年11月27日,伴着初冬的暖阳,国防时报社总编辑袁永生一行专程赴北京,来到了四川籍老红军杨光明的家中。杨老见我们专程从成都赶来看望慰问异常兴奋,立刻迎上前来,热情地与我们握手,

    2022-02-12
    1424 97
  • 聆听水的呼唤:神仙水,五大连池造!

    你喝过神仙水吗?你想象中的神仙水是什么样的?悄悄告诉你有一个地方的“神仙水”取出后会变色!自带汽水特效!能饮用能洗身!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看到这里你一定觉得我说得太邪乎了是不是?我说的是不是真的你一看便知!我说的便是五大连池风景区。五大连池风景区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地处小兴安岭

    2022-02-18
    1083 47
  • 神树涧聆听千年古柳的光阴心语

    在靖边县红墩界镇尔德井村境内的神树涧,距大夏国都统万城20公里,靠近无定河,这里有300多棵古柳,树龄小则数百年,大则上千年,散落在周围20平方公里滩涧地上,“神树涧”也由此得名。人们说这些千年古树与沙漠胡杨,描绘着生命顽强的震撼。夏日和朋友驾车前往无定河边的统万城,在距离白城则不远处,朋友告诉我这里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叫神树涧,想着经常见到的陕北大头柳的模样,就离开主道,探路前去神

    2022-03-27
    646 3
  • 到掌起这条老街聆听生活的声音!

    老街在大多数人眼里,素来是无声的。日头斜长,三五人家围坐着,大树荫底下斑斑驳驳,静悄悄就走掉一下午。半晌午的弄堂空空荡荡的,不少当地居民已搬到外面去居住了可当你细听,你会发现,老街历来又是顶热闹的地方。东边小贩的吆喝盖不住西边邻里的唠嗑,你来我往的自行车铃挑起了街坊不咸不淡的问候。“吃了没”、“上哪儿去”、“昨儿巷子口怎么没见到你”……一切都有了声响,像时间从表盘流走时以“咔哒”来

    2022-03-16
    616 6
  • 旅游聚焦 让世界聆听黄河的声音

    洽川景区风景如画,游人络绎不绝。《关雎长歌》实景演出规模宏大,舞台效果震撼。沿黄公路北起榆林市府谷县,南至渭南市华阴市,全长约828.5公里,经过韩城、渭南、延安、榆林4市12县72个乡镇,与9条高速、13条国省干线连接,把黄河沿线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景观距离拉近、连成一片,串联起了洽川湿地、华山、壶口瀑布等50余处旅游景点,为黄河旅游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沿黄公路2017年8月通车


    2021-10-08
    433 10
  • 王祥奎:卡约村,聆听穿越千年的故事

    说起湟中县李家山,就不得不提及卡约村。数次与友人走近卡约村,感受这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原生态的文化。每当走进村庄,聆听着浓郁乡音讲述古村落及古羌人的故事,我的心常常怦然而动,有一种想顺着这条原生态文化走下去的冲动,去触摸卡约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含蕴隽永。01卡约文化是青海境内的一支土著青铜文化,因1923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J.G.Andersson)于湟中县云谷川卡约村考察时发现而得名

    2022-02-07
    1559 91
  • 护国重建 | 聆听你不知道的护国寺(三)

    护国寺的故事昨日繁华依旧,古寺温度犹存。解析历史,带您追寻练祁遗踪,了解护国寺不为人知的故事。点击前2篇链接:▲向上滑动清咸同年间,护国寺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遭受重创。西部夷为平地,东部尚存的部分建筑,也移作他用。当年的护国寺被彻底毁坏,僧众散失。护国寺从此一蹶不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护国寺在原址重建。此后,国家内忧外患,护国寺也因此长久失修,法器流失、僧人离散,进入了式微时期。

    2022-02-12
    1531 50
  • 漫步碗窑,静静的聆听旧时光的故事

    碗窑景区经过改造提升,终于要在十一期间以崭新的面貌面向市民游客开放。碗窑旧称蕉滩,位于风景秀丽的玉龙湖上游,由碗窑乡土建筑群、碗窑博物馆、手工制瓷作坊、玉龙湖、三折瀑、碗窑古道等景点组成。它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族民间建筑魅力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原生态的百年老村吧……碗窑—古屋、古窑、古戏台古道、古树、古

    2022-03-10
    917 83
  • 走走停停,一起聆听最真切的八公山!

    提到八公山风景区,很多人会说,“八公山我都去过多少次,没意思!”“就是,不就山、水、树,有什么特别的呀!”如果你是这样的看法,小编我会认为你根本不懂淮南,不懂八公山!今天,小编带你走进文化气息浓郁、风景优美的八公山风景区,体验八公山的另一面。八公山又名紫金山,方圆120余平方公里,峰峦叠翠,清泉密布,景色优美,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由152种树木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是皖北大地

    2021-12-27
    1494 45
  • 探访千年“老者”,聆听道家圣地沧桑变迁

    在曲江的很多种美当中历史之美是比重较大的一环曲江不仅是古代园林及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古圣先贤们在这里也留下诸多精神财富流传至今,照耀后世今天,让我们一起在微信PK大赛⑧号作品中欣赏两千五百余年的美《探访千年“老者”,聆听道家圣地沧桑变迁》黄叶纷飞,散落满地,从深秋到初冬,随处可见银杏那一抹抹靓丽的金色,犹如翩翩彩蝶随风飞舞,成为萧瑟冬日里最独特靓丽的风景!

    2022-02-05
    1036 29
  • 走进名园禹王台 聆听流传千年的妙音

    在古都开封的东南隅,有一座千古名园“禹王台”,这里苍松翠柏、古木参天,这里奇树佳卉、花团锦簇,这里亭廊楼阁、古色古香……漫步在幽静的园区之中,春秋时晋国音乐家师旷弹琴吹奏的乐曲,虽历经千年,却依旧彷彿萦绕在耳边!禹王台有着悠久的历史,园内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至今已经历了2500年的沧桑历史。“梁园雪霁”和“吹台秋雨”,从明清至今被誉为著名的“汴梁八景”之一,故有“千古名园”之称,

    2022-03-16
    1176 51
  • 聆听阿敏|情暖冀中行之李大钊纪念馆

    情暖冀中行之李大钊纪念馆巴州老干部赴河北考察记文作者/阿敏李大钊纪念馆唐山市乐亭县距唐山70公里,有着124.9公里的海岸线,是河北省第一沿海大县,但它的出名不仅仅在于此,更是因为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29日出生在这里——大黑坨村。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

    2022-01-11
    696 49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