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湖北美食的时候,只要碗里满满的,人生就不会空虚
湖北传统风味小吃品种繁多,尤以武汉最为集中。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等,久负盛名,享誉海内外。大众化的早餐食品则有面窝、米粉、豆腐脑、臭干子等别有风味。
欢喜坨:是湖北早餐中的油炸类食品,早在20世纪30年代,汉阳棉花街就有一家沔阳人开的店子,专做“欢喜坨”。他用糯米粉和水搓成面剂,包上馅芯,裹上芝麻,温油下锅慢慢炸黄,炸好就放在漏网里滤油,食客付完钱,就可以拿着边走边吃。坨呈圆球状,金黄的坨壳上镶嵌着黑白麻仁,有些象北方的麻团,但吃起来外酥内糯、甜香不腻,更像是沾满了芝麻的豆沙馅炸汤圆。
老通城豆皮:豆皮原是湖北民间的一种传统小吃,每逢年节,人们用绿豆,大米混合磨浆摊皮,包上糯米、肉丁,用油煎好,作为节日喜庆食品。1931年创办的老通城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从磨浆、配料到煎制等环节,讲求精益求精。该店以豆、米浆伴鸡蛋作皮,各种鲜料糯米为馅,制作的豆皮具有色泽金黄透亮,外脆内嫩,油重而不腻的独特风味。因馅内加有猪腿肉、猪舌、猪心、玉兰片等,故取名“三鲜豆皮”,形成独特的风味。其后不断改进配料和操作方法,推出鸡丁豆皮、虾仁豆皮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多次前来品尝,深得好评。
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制作简单,遍及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面窝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一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流传一百多年,成为一种价廉物美的特色早点。
西山东坡饼,苏东坡谪居黄州时,常泛舟南渡,与西山 僧交往甚密,寺僧用面饼相待,苏食后觉香甜酥脆,赞不绝口,每访必食,寺僧和当地人便以“东坡饼”称之。该饼以面粉和油擀制,层层起酥,炸后色泽金黄,香甜可口,为接待贵宾、品茗佐食的传统佳品。
黄石港饼,湖北黄石的传统特产。相传其前身是三国时刘备到东吴招亲携带的“龙凤喜饼”。港饼用桂花、冰糖、麻蓉、蜜果脯作为馅料,外裹熟面酥皮,两面贴满白芝麻,烘烤后色泽两面深黄色,周边乳白色。口味松酥甜润,有浓郁芝麻香味,曾获国家银质奖。
黄州烧卖,以面粉作皮,以葡萄干、蜜桂花、核桃仁、蜜桔饼、猪肉、冰糖等为馅,做工精细,色白,形美,皮薄,馅饱满,油润香甜,既可蒸食又可炸食,别具风味,尤其以蒸后复炸更佳,易于保存,不少旅客争相购买黄州烧卖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红庙酥饼:据传,红庙酥饼始于清朝,属当时红庙街蒋益大杂号首创,嗣后于翠昏斋杂货店。红庙酥饼以熟面、精糖、麻油为主料,用适量的清净温开水兑进香油与面粉调和,再用精糖拌少许熟面作包心,以手工操作,擀成小圆钢板形,然后进锅温烤而成。红庙酥饼闻名遐迩,风味独特,关键在于红庙的水质优良。红庙酥饼声誉之高,还因曾被清朝乾隆皇帝品尝。红庙酥饼不仅是仙桃人民食品中的珍品,也是旅客馈赠亲友的佳品。
麻烘糕:有着悠久的历史,产品选用湖北应城上等糯米,黄梅县黑芝麻,咸宁县桂花,配上精制绵白糖、小磨香油等优质原料,按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糕片呈长方形薄片状,黑色芝麻点缀其间,香甜松脆,质地优良,被誉为湖北特产。麻烘糕综合了云片糕清甜易化的风味,又有米烘糕香松脆爽的特点,是品茶待客馈赠亲友的佳品。制作方法:将绵白糖、小麻油和适量的熟水,加入配比的糕粉一起拌合,务必使糖与糕粉充分擦搓均匀。将过筛后的糖糕粉加入早已拌合好的芝麻和桂花,存放一天,让其逐渐吸收糕胚的水分,使糕胚组织紧密。第二天,取出糕胚,通过切片、烘烤、整理、计量等各道工序,最后包装入库。
孝感麻糖,湖北传统特产,主要原料为白饴糖和白芝麻。经过长期探索,制作技术不断提高,生产出来的麻糖具有扑鼻香味,又脆又薄,甜爽可口,不粘牙,食后余味无穷,畅销各省,备受欢迎。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Hash:88ed6a5966604afbd85c9245e0b04b0e2b2b5b5b
声明:此文由 彼得潘的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