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跨两省“川海大桥”将民和县与红古区连成一个整体

中国甘肃网官方帐号

原标题:一桥跨两省,一“通”百事兴

“川海大桥”将民和县红古区连成一个整体

连接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与青海民和县的“川海大桥”。

早上8时,兰州红古区居民赵亮启程去青海民和县办事,民和的朋友听说他要来,说好晚上带他去夜市吃手抓肉。人来人往,香气四溢的民和县美食广场是赵亮和朋友常去的地方。赵亮晓得,民和的小吃与红古海石湾相比别有风味,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传统小吃,极具地方特色。

10多年前,红古区和民和县两地经济有差异,民和的客源源源不断流向海石湾,如今随着大型商贸市场、购物街的崛起,城市软硬件设施的改善,两地经济差异也越来越小,民和正不断吸引红古人慕名而来。

2019年12月31日,连接甘青两省,红古、民和两区县的第一桥“川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将民和县川垣和红古区海石湾连成一个整体,有效推进了两县区间的便捷往来和交流。该桥贯通后,从海石湾到民和县城的车程由原来的40分钟缩短为5分钟。同时,红古、民和还开通了票价3元的跨省省际公交线路(川海大桥线)。现在,两地人不再好奇地打听对岸的情况,只需亲自去体验一番便知。

省际公交车票价实惠 让两地居民感受到了便利

有这样一句话:“在古代,我们不短信,不网聊,如果我想你,就翻过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但照进现实,它并不浪漫,更似于我们“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的缺憾。

自古以来,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与我省兰州市红古区山水相依,湟水河两岸交往频繁、密切,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因工作、就学、生活往来于湟水河两岸。从前,两地车辆过往要绕行河段以西7公里处的享堂西路桥或者河段以东10公里处的团结桥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两地的互联互通互融。

土生土长的红古区海石湾居民赵亮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民和与红古结亲的很多,但多年前因交通设施薄弱等客观条件,两地居民隔河相望,交流不便。10多年前,父母带我去民和探亲,我们坐过面包车也坐过公交车,但这些班车后来因为线路欠佳等原因退出运营。后来,我去民和就打‘黑车’,不过票价要每人30元。”

这种出行难的窘况在2019年年底得到了彻底改变,经过甘肃、青海两地政府的共同推动,历时两年多建设的川海大桥于当年12月31日正式开通。同日,红古公交公司新增了806路公交(川海大桥线)。如今,赵亮花3元钱坐着公交就能到达对岸的民和,既方便又实惠,规范的运营让人坐着也安心。

省际公交线的开通,不但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也推动了两地交通运输行业向好发展。每天,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806路省际公交车准时发车,经过红古区和民和县主要街道、小区 单程大概40来分钟。“走上川海大桥几分钟就能跨省,3元钱的票价,对两地老百姓来说是最实在的改变。”兰州市红古区公共交通服务有限公司运营部部长赵举说。目前,806路公交车每天运送旅客约2000-3000人次,周末节假日约3500人次,民和、红古已先期投运了20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下一步还会根据人流量增加车辆。

便捷的交通网络让人们生活更丰富,也更有滋有味。如今只要周末有空,巩新平便会开车带孩子从海石湾去民和县马场垣乡温室大棚里体验采摘的乐趣,那里瓜果蔬菜种类齐全,价格也非常划算。巩新平和老板聊天时得知,在这里承包大棚种植蔬菜的不但有民和当地人,也有红古人,种植的蔬菜多半发往兰州市区和海石湾镇,以前没有采摘游,蔬菜瓜果都是自己用农运车拉到民和县城的市场零售,成本较高。如今,交通越来越便利,运输成本也低了不少,慢慢采摘游农家乐也开起来了,两地的交往更加频繁,农户的收入也增加了。

湟水河两岸居民对省际生活方式有了更多期许

最近,民和县川口镇村民马秀英忙完家里的事,准时出发去红古。马秀英告诉记者:“老乡在红古的饭馆快开业了,这两天我过去给她帮忙。”马秀英说,他们经常来红古逛商场买衣服,这边的衣服也相对便宜。以前从民和到红古,要绕一个大圈,路上坡陡弯也多。川海大桥通车后,弯弯绕变成了直线,现在从民和到红古骑摩托车不到10分钟就到了。最近,她正和亲戚谋划着到红古这边做点小生意。

说到做生意,红古区海石湾镇的任丽在经营服装店的同时,还开办了代收快递的贴心业务。任丽说:“部分电商对青海地区不包邮,民和的朋友就将邮件寄到红古,我帮他们代收,等哪天过来玩时顺路把快递取上,这也是我吸引回头客的一个办法。”据任丽观察,每到周末节假日,来红古消费的民和人可不少,火锅店、KTV一座难求,有些条件好的民和人还在红古买了房子,任丽服装店的回头客,也有很多民和人。

今年4月,总投资1.9亿元的兰西客货运综合枢纽中心建设项目工程开工建设,进一步改善了红古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甘青大通道重要交通支点和物流基地建设。

两地重要通道陆续连接,不仅缩短了时间和路程,也为湟水河两岸带来了共谋发展、创造繁荣的机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海游客,青海也成为红古旅游的主要客源地,极大促进了两地商贸和人员往来。

当期盼化作现实,人们对省际生活方式也有了更多期许,任丽期待更多惠及两地的措施出台,最近她不时翻看“红古发布”官微,关心各类政策,寻找商机,她想将生意扩大,不局限经营服装;马秀英正和朋友精心烹煮民和特色美食,要用油炸馍、手 肉“征服”甘肃人的胃,谋划着有条件时在海石湾也买个房子;上班族赵亮忙着工作的同时,准备开个经营特产的网店。红古的农户也在想办法用砂地核桃和旱砂瓜吸引更多对岸的人来消费,巩新平正考虑通过合作的形式将大棚新鲜蔬菜扩大到兰州市朋友圈,让大家都尝到原汁原味的新鲜蔬菜。

力争将红古打造成甘青藏旅游带上的黄金驿站

2020年5月,甘肃省人民政府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在甘肃省兰州市签订《深化甘青合作共同推动兰州—西宁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两省将共同建设兰西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加快兰西城市群市场一体化进程,标志着兰西城市群建设正式吹响时代“号角”。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红古区已做好准备,将从产业攻坚、枢纽构筑、融合发展、生态优先和彰显特色五个方面发力,全力推进兰西城市群建设进程,两地居民关心的物流、旅游、交通已纳入目标任务。

启动规划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红古港区,争取平安出入口、109国道园区至国际陆港段改造等基础性道路工程,将红古打造成为兰州乃至西北地区知名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甘青大通道重要交通节点和物流基地,实施中国供销红古农副产品物流园、天津物产集团现代商贸物流港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加快推进京藏高速公路海石湾收费站连接道路改扩建、兰西客货运综合枢纽中心、北环路公交枢纽站和47个坪台地连接线项目,争取新建京藏高速平安镇出入口和花庄至兰州新区高等级公路,打造兰西经济带上的商贸物流集散地和中转站。

加强与青海湟中塔尔寺永登县吐鲁沟森林公园、鲁土司衙门等周边知名旅游景区的合作,打造旅游交流合作典范,实施“旅游+文化、工业、农业养生、教育”融合发展战略,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包装旅游线路,加快实施窑煤工矿旅游、城郊森林公园东方园林生态旅游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力争将红古打造为甘青藏旅游带上的黄金驿站。

一通百通,万物向荣,未来可期,同城融合发展空间距离越来越紧密,“民和红古同城生活圈”已经初步形成。朝气蓬勃的红古,牵手一衣带水的民和,抢抓国家“兰州西宁城市群”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悄然蝶变。

文 记者 徐静雯

图 记者 裴强

Hash:84897fddc11eb95c53ba5493b08278e8c32437ae

声明:此文由 中国甘肃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