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饕餮盛宴,满足你对西北美食的一切想象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渭河上游,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中部。东接通渭县,南连武山、漳县,西邻渭源县,北靠安定区。隶属甘肃省定西市。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里灿烂的饮食文化。
光是小吃,在选材用料和形式上的区别就有几十甚至上百的不同种类,但常见的,较受大众喜爱的也有十几种。在陇西,大街小巷尽是美食小吃店,当地人将它们作为每日的主食、茶点,而外地的游客则将它们视为饕餮盛宴。
可能您要问了,那如何才能一次性就品尝到足够多的陇西美食呢?在这里啊,就要给大家推荐一个好吃又好逛的地方--陇西龙宫步行街。在您参观游览完李家龙宫之后,径直向西走就到了这条汇聚了大部分陇西美食的步行街了。
久为重镇的陇西在饮食方面也是十分的讲究,但如今快餐化的年代也就省去了很多繁琐的礼仪,讲究的就是直接了当,一大碗的摆在你面前,吃就是了。一份甜粽软糯适口,少许的蜂蜜打开味蕾的速度超乎你的想象。若不是还有那么多美食在诱惑着,吃它几大碗绝不在话下。
酿皮子(西北话读rang皮子)是比较典型的西北美食,整个甘肃地区几乎都有它的身影存在,但每个地方又不尽相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道美食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同的原材料品种,不同的水源和不同的配料方式,虽然都是一个东西,但做出来的味道卻大不相同。与中原地区的凉皮很像,但是真的是两种产物。
稍作重点的介绍一下这道神奇的美食,为什么说神奇,是因为真的在别的地方我没有品尝过甚至没有看到过。它叫做--荞粉。荞粉用荞麦面为主要原料。先说制粉面,将荞麦用水喷湿,搓破皮,倒入盆内清水中揉搓慢洗,然后用细箩滤去黑色的皮,在盆中沉淀,倒去浮水,晾晒干,粉面制成。再说撒粉。将粉面溶入适量清水中,做成粉芡。锅内注水适量,烧沸,擀面 搅动,木勺舀粉芡慢慢溜入锅内漩涡,如此反复,由稀而稠。荞粉质量的高低,关键功夫在烧锅的火候、溜粉芡的速度和搅拌的力度。以柔软、透明、色正为佳品。
陇西腊肉是著名的地方特产。陇西腊肉风味独特,肥肉晶莹如白玉,肥而不腻,瘦肉红润似桃花,瘦而不柴,咸淡适中,是西北人喜欢的腊制食品。陇西腊肉因质优味美闻名遐迩,故而陇西被誉为"中国腊肉之乡"。历史上由于陇西特殊的建置和商贸环境,历代驻节陇西的朝廷命官、自然带来一些各地的上乘厨师,将天南海北、风格各异的官邸菜、宫廷菜传入陇西,与陇西传统菜式相结合、兼收并蓄,积千百年来的经验,不断创新发展,使巩昌菜式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陇西腊肉系列菜,成为当地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宴请宾朋的常规菜肴。
烧鸡粉颜色翠绿,口感嫩滑。当然,吃的时候我是偏重于汤的。烧鸡粉的汤要用土鸡炖制。熬出特有的新鲜的鸡汤美味。而关于这道菜,竟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在古时候,到底是哪个朝代我忘记了,前段时间还记得。是不是得了健忘症?呵呵,继续。那时陇西城里有家员外,该员外喜欢吃菠菜、鸡肉等。该员外生有一女,漂亮温柔,却单单喜欢上了自家的厨师,惹得那员外分外恼火。但自己的女儿在这件事上宁死不让,员外也奈何不得。看着自己的女儿不听自己的劝告,员外很是苦恼。
忽一日,员外想出一个主意,遂把厨师和女儿叫来,指这自己的那些珍珠翡翠金银对他们说,你厨师不是很有本事吗,那你只要能把这些东西做成美味,我吃了之后。我同意把女儿嫁给你。厨师和女儿听后,很是苦闷。经过一夜苦思,厨师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找来菠菜洗净,然后搓烂,挤出菠菜汁。再用菠菜汁水和淀粉搅拌,作成了翠绿滑嫩的绿粉。然后煮了鸡蛋,炖了鸡汤。翠绿的菠菜粉犹如翡翠,蛋黄蛋清好比金银,加上醇厚的鸡汤,成了美味。员外吃了之后大喜,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北人的面食以筋劲有力、色香味全著称。一道面就是一种生活乐趣,一道面同样也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西北面食种类颇多、明目颇繁,各个地区更是特色杂陈、花样百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的面食“甘肃最多样、西北最特色”。而以美食城著称的甘肃陇西就尤为著名了,而饸饹面当属陇西第一面了。饸饹面古称"河漏",又称"活络",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而"河漏"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延。一天,康熙寻吃名吃时,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随命人做好食之。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但因名字“河漏”之谐音与治理河道不协调,心中不快,挥笔把“河漏”改为“饸饹”,由此这道风味俱佳的特色面食正式得名了。据《陇西县志》记载:饸饹面相传是在明朝永乐年间由陕西郃阳县(今合阳)传入陇西的,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由于“郃”字与“饸”字是异字谐音而得名。
甜胚子,在西北人的眼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道甜品或是消暑解渴的饮品。通常来说,很多人会把甜胚子与醪糟混淆,二者的不同在于用料选择上醪糟相比甜胚子来说单一一些,而甜胚子是与糯米甜酒一桶制成。
滤出的甜酒度数很低,喝起来甜甜的,微微有一点发酵后的酒精味道。
走在步行街上,各式的小吃和美食琳琅满目,而在这其中,有一家店的招牌深深的吸引住了我,这就是“一颗印”。传统意义上来说,一颗印属建筑用语,是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风俗。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而当我在陇西再次看到这三个字时,才使得我大开眼界。
香气袭人的店铺门前一口四方的蒸锅被蒸汽笼罩着,整整齐齐的码放着三十六枚拳头大小的包子。而这个包子就叫做一颗印,可能您想了,这包子的形状就像一枚大大的印章,所以唤作此名,其实不然,这奥秘啊,还在这包子其中。
发面的包子热气腾腾,淋上西北人爱吃的辣子,你就可以大快朵颐了,细心的你可能早就发现这包子的馅料是由韭菜和腊肉制成,那这韭菜和腊肉和一颗印又有什么关系呢?
直到咬上一口才发现其中奥秘,整个包子的内陷只有一块儿大大的腊肉,并没有像其他的内陷一样将肉切碎搅拌,而是整块腊肉放入其中,而这腊肉的形状才是一枚印章的形状。相传当地人因其寓意甚好便多在赶考、求学之前食之讨个吉利。
陇西还有一些传统名菜,这和陇西地方历史是分不开的。汉、唐远矣,在菜肴上有什么独特风味难以楷考。从元初到清末600年间,陇西在甘肃政治经济上是个持续发展时期,既 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冲衡,显赫官吏,大商富贾云集,形成内陆名城,无论小吃大菜,都受一定影响,发展本地的,吸收外来的,积累年久,融汇成具有地方民族的独特风味。清末陇西筵席就有满席、汉席之分。羊十道 (用一只羊不同部位的肉做一桌菜,计十道菜、十种花样、十种风味)、腊羊肉当是从回族吃法传来。汉席有水八碗、八碗、全十道、十二体 (八碗四盘)、十四体、十八体、二十四体之分。水八碗是最简单便宜的筵席,荤素菜各半。十二体是当地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宴请宾客的通常规格。荤多于素,荤素、热凉、蒸妙搭配,交错进膳,酸辣咸甜麻,五味俱全。开席之前有酥合子 (或糕点),名为“下马点心”。配有糯米醛糟汤或银耳构祀汤。
Hash:43614dbb97fa98679781e0a5b15533ac2d992b85
声明:此文由 LauRanger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