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节参与者条件 民俗节庆旅游

导读:民俗旅游节参与者条件 民俗节庆旅游 1. 民俗节庆旅游 2. 民俗节庆旅游资源 3. 民俗节庆旅游文献综述 4. 民俗节庆旅游概念 5. 民俗节庆旅游案例 6. 民俗节庆旅游业开发产生的问题 7. 民俗节庆旅游结束语 8. 民俗节庆旅游题目 9. 民俗节庆旅游的类型 10. 民俗节庆旅游开发 11. 民俗节庆旅游用什么理论模型

1. 民俗节庆旅游

1.拜神

春节前后,古人要拜的神是很多的,包括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拜灶王爷、除夕夜拜福禄寿三神、年初二或初五拜财神、年初八拜太岁、年初九拜玉皇大帝等等。

当然,比拜神还重要的是,要祭拜祖先,他们才是家里最重要的大神,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

2.年夜饭

年夜饭又叫团年饭、团圆饭、围炉。

古人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的习俗,早在南北朝就有记录。《荆楚岁时记》里说,每逢岁末,家家户户准备肉类和蔬菜,守岁迎接新年,家人相聚饮酒,吃团年饭。

现代人吃年夜饭,一般在除夕的下午或晚上,先拜神祭祖,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中国按照各地风俗的不同,会在饭桌上准备一些意头好的食物,比如鱼类寓意年年有余、汤圆象征团团圆圆,饺子代表“更岁交子”、长面条表示长寿、年糕意味年年高等。

3.守岁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熬年。古人在除夕夜晚守岁,所有房子都点燃灯烛,通宵不灭,一家人围炉闲聊,守夜等待新年。

灯火通明,是要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古人用守岁的风俗,来表示对新年的期待,对时间的珍惜。

4.春联

春联是一种春节装饰物,用毛笔书法写在红纸上,然后贴在门口或墙上。

春联一般分上下联,字数不限,关键是上下联字数必须要对等。写春联,还讲究对仗和平仄,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发三四声(仄音),下联的尾字发一二声(平音)。

按照古代惯例,贴春联的时候,上联要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不能搞反了。

春联的风俗,一般认为是源于古代的桃符或者宜春帖。

贴春联的同时,人们还会贴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窗花等红色喜庆装饰物,统称为贴年红。

5.压岁钱

压岁钱,又名红包、利是。

传说古代有一种叫做祟的鬼怪,一到除夕就出来坑害小孩。有一对夫妻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放在孩子枕头下。半夜,祟进了屋门,准备用手去抓孩子的头,枕头下的铜钱突然发出一道亮光,将祟吓走了。从此,人们就学这对夫妻,用红纸包钱的法子对付祟,称为“压祟钱”,谐音“压岁钱”。

古人用压岁钱的习俗,表达辟邪驱鬼、保佑平安的意头。

压岁钱一般是由长辈给晚辈,尤其是给孩子和没结婚的晚辈。因为压岁钱的特殊含义,古人相信孩子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6.屠苏酒

古代的人在大年初一,流行喝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用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等中药制成。人们相信,喝了这种药酒,可以驱邪,远离瘟疫。

屠苏,有说是一种茅屋的名字,一位住在屠苏里的神医发明了这种酒,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于是用他住的房子来命名。也有说屠苏是一种药草名。更有传说,是神医华佗发明了这种酒。

7.放鞭炮

鞭炮,古代又叫爆竹、爆竿、炮仗,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没有火药的年代,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称为爆竹。

古书《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初一这天,老百姓纷纷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驱逐“山臊恶鬼”。到了宋朝,开始有了用火药做鞭炮的记录。

新年放鞭炮,既有辟邪的意思,也增加节日气氛,所以一直流行至今。

8.舞龙舞狮

龙是中国的古老图腾,传说龙能够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古人在逢年过节,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

而在古人看来,狮子是一种威武有力的祥瑞之兽,可 驱邪避害,舞狮能够赶走衰气,带来好运。所以在春节期间,人们舞龙舞狮,来表达祝福,增加节日气氛。

9.拜年

在古代,拜年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向天地诸神和祖先拜年,二是晚辈向健在的长辈叩拜,祝他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后来逐渐演变成亲戚朋友之间登门互访、表达新年祝福的社交活动。

在过年期间,年初三是不适合拜年的,因为这是所谓的“赤狗日”、“赤口”,最容易脾气暴躁,和人发生口角。其他日子都可以拜年,一直到年十五,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10.接财神

财神是中国人最喜欢的神之一,招财进宝,是每一个人的新年愿望。

民间的财神有许多位,有文财神也有武财神,包括比干、范蠡、赵公明、关羽、财帛星君等等。

中国各地接财神的日子也有所不同,一般是年初二和年初五。

2. 民俗节庆旅游资源

中国的民俗活动有:

1、大年初一拜大年。

正月初一,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这一天是农历正月的头一天;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

2、元宵节看花灯。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3、二月二剃头。

“剃龙头”习俗,或源于古人对龙图腾的崇拜,如古籍中所记载的古人断发纹身以像龙子习俗。“二月二”这天,许多人都要理发。龙抬头的日子理发叫作“剃龙头”,这预示一年有好的开始。

4、清明节扫墓。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5、端午节吃粽子。

节庆饮食端午食粽,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3. 民俗节庆旅游文献综述

1.集锦荟萃式

集锦荟萃式指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

2.复古再现式

复古再现式是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

3.原地浓缩式

原地浓缩式是一些少数民族村落或民俗文化丰富独特的地区,由于时代的发展已在建筑、服饰、风俗等方面有所淡化,不再典型,或者民俗文化的一些重要活动(如节庆、婚嫁)只在特定的时期才会呈现,删繁就简地进行展示。

4.原生自然式

原生自然式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为典型、交通也比较便利的村落对旅游者展开宣传,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村落的自然形态为旅游内容,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几乎没有加工改造。

5.主题附会式

主题附会式指将民俗文化主题与某一特定功能的旅游业设施结合起来,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6.短期表现式

一是出于民族民俗传统的节庆活动。二是流动性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

4. 民俗节庆旅游概念

乡村游在我国起源是在80年代末,因为其对推动“三农”工作,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脱贫致富有积极的意义,各地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动。乡村游以独特的乡野风光和传统活动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到 村进行消费活动。而民俗游,就主要以民俗活动为旅游的主要目的,吸引旅游来当地消费观光的一种旅游形式。那么民俗游有哪几种主要形式呢?

民俗游的几种形式

1、消费观光类民俗游

打造有特色的民俗项目,吸引游客来到当地消费观光。比如在今年国庆期间生意特别红火的北京密云,就是采用了这种形式。今年密云的民俗村陆续推出了特色文化、特色饮食、农事体验、观光采摘、历史古镇、新型农村社区等一批民俗旅游新业态。例如石城村被定位为发展鱼文化,司马台村凸显长城文化、史庄子村力图打造不老养生特色。一个村,一种民俗特色。这种民俗为游客带来很强的新鲜感,在国庆期间也为当地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2、参与性民俗游

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将游客吸引到当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民族、节日活动。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庆典,比如傣族的泼水节,就是参与度很高的民俗活动。洛带的水龙节和都江堰的放水节,都是很好的民俗主题。利用民族主题,打“民俗”牌,让游客来到当地,参与到各个环节的庆典和传统中来。这样的活动其实也比一般的观光,要带来更多的商机。比如民族服饰、节日的纪念品,比一般的旅游景点雷同的纪念品要有卖点得多。

3、考察型民俗游

这种民俗游更为深度,以考察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为目的。主要是出现在西藏或苗、羌等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于一般的民俗游,游客带着一定的调查和体验的目的进行旅游。现阶段,一些“驴友”经常组织的西藏骑行,云南游等,可以归到这类旅游中来。

介绍完了以上这些民俗游的类型,相信您对民俗游的特色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一些地区有了创办民俗游的愿望,该如何结合当地的特点,进行发展呢?

结合当地特点开发民俗游的几种方法

1、重建还原历史文化风貌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进行整理、保护性重建和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满足游客对消失历史的体验。比如无锡的唐城,就是重建后再现历史风采的景点。很多地方也有类似的考量,比如北京的恭亲王府会定期组织群众义演,穿上清朝的衣服,再现当年和珅、恭亲王等历史人物的事件。让游客在游览观光之余,对王府的历史文化了解得更多,为景点创造了新的价值。

2、精选集萃式

将一段时期和周边地区的文化特点进行集萃,使游客在最短的时候体验到全部的民俗文化。比如深圳的锦绣中华园,就是用小陶瓷制作了中华大地各种代表性建筑和各色民族服饰的小陶人。在国庆期间,虽然传出了被拿走5万多个小陶人的新闻,但想想看,光拿走就是5万个,这种民俗游还真是挺受欢迎的。还有云南的民俗村,集中在一村子展现云南多地的民俗体验。也有浓缩节日庆典的,将一年内的节日庆典,集中在一段时间进行展示,邀请游客进行参与,这样的活动也很受欢迎。

5. 民俗节庆旅游案例

七夕(牛郎织女的故事),端午节(屈原的故事),国庆节(庆祝成立全中国),劳动节(庆祝工人节),八一节(庆祝建军节),六一节(庆祝儿童节),重阳节(庆祝老人节日),春节(阴历年,祭神祭祖活动),清明节(祭祀死者的活动),元宵节(共吃元宵,合家团聚,过去小姑娘小伙最喜欢过的节日之一)

6. 民俗节庆旅游业开发产生的问题

(一)优势

1. 文化优势

(1)平遥古城在1997年12月中申遗成功,之后成为5A级的旅游景点,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p>

(2)山西自古以晋商最为出名,而平遥就是晋商的代表,在平遥古城内的日昇昌、镖局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近几年平遥的推广,使得人们对晋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平遥古城历经千年,历史文化悠久,是明清时期的典范,为人们展示明清文化经济政治以及宗教的繁荣与昌盛,是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

2. 交通优势

平遥古城地处山西省中部,交通相对发达,东西南北贯通,便于游客的往来。

3. 政策优势

在各项政策的规范和支持下,平遥古城内的旅游环境日益提高,导游和居民的服务态度也有所提升,使古城有所改观。

4. 经济优势

平遥古城在明清时期是晋商文化的代表,虽然如今经济发展程度没有明清时期广,但还是深受残留经济因素的影响。

(二)劣势

1. 经营策略落后,地区接待能力有限

相比人们所熟知的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的知名度远远不足,市场竞争力偏弱,整体经营策略也相对落后。相关社交软件中发布的关于平遥古城的旅游攻略缺乏详尽的介绍,使得旅客不能充分了解平遥古城,降低了来平遥古城游玩的期待。此外,景区内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停车场相对较少,无法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

2. 交通不便利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虽然古城内大部分主干道、次干道进行了硬化,但仍有部分道路状况不容乐观,加上近几年旅游人数增多,在旅游高峰期时常出现交通拥堵现象。

3. 旅游市场管理混乱

黑导遍布,这些人不但历史知识欠缺,对景区的讲解也不专业,与一些特色商店达成协议,强制旅客消费,从中抽取提成。另外,一些不法商贩向游客漫天要价,高价兜售《又见平遥》等门票,从中谋利。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质量,破坏了古城的整体旅游形象。

4. 从游客来源分析,缺少对短线游客的吸引

客源地呈多元分布,在全国短途游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功能性缺失。

5. 从产品结构来看,缺少休闲度假的产品

来平遥旅游的人都是被精美的建筑、厚重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所折服,但适合休闲度假的产品是市场空白,仍然停留在景点旅游的阶段。

从游客年龄分析,缺乏适合年轻人的旅游产品。平遥国际电影节、摄影节虽然影响较大,对年轻客群吸引力强,但节庆时间短,形不成全年热点。电竞、游戏、自主体验等年轻人喜欢的产品不多,客群年龄结构偏大。

6. 从功能上来说,缺少个性鲜明的差异化旅游产品

六朝古都西安,兵马俑、大雁塔、法门寺等众多古迹都比不上摔碗酒带来的汹汹人潮,人们对旅游的概念早已不再满足大众化的消费,而是越来越青睐个性化的产品。

7. 民俗节庆旅游结束语

思路:感恩春节,表达感恩之情,总结自己对于春节的美好思想。

范文:

为此,我由衷地说:感恩春节,春节万岁!春节为我们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爆竹声中一岁除”,我们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送走了过去的一年,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在我们的心目中,未来的时光是那么美好。

感恩春节,因为春节令我们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还要包饺子,饺子里放上钱,谁迟到了谁有福气,在新的一年里会幸福无比。

8. 民俗节庆旅游题目

春节 正月初一吃饺子,拜年等,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等

9. 民俗节庆旅游的类型

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

【 ——春节】

中华民族第一大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为寒冬 尽,春阳萌动之时,其源头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腊祭”,据说原是神农氏时代“索鬼神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享之”的年终祭祀习俗,感谢百神赐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正月初一离立春节很近,故称为春节。春节时,全家大团圆,除夕守岁,通宵不眠,零点钟声敲过,竞相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年长者给年幼者“压岁钱”;屋里屋外贴门神、对联、年画、福字;

【 ——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为“上元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此外,元宵节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吃元宵。

【——清明】

阳历4月5日。清明节是唯一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主要指自然节气,后来成为了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在唐宋之后。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重点,后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打秋千、放风筝也成为游艺性节目。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有吃寒食的风俗。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作为农历五月初五的节名,始于魏晋时期,其起源说法颇多,流传最广的是为纪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是端午节的习俗。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鬃叶包米代替竹筒。挂艾叶菖蒲,插于门楣,有驱魔除鬼之神效。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中国古代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七夕坐看牛郎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共话丰收,人月双圆,故又叫“团圆节”。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中秋节的传说以嫦娥奔月最为著名。

【——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之意愿于《易经》。古代民间在该日又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的习俗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10. 民俗节庆旅游开发

民俗与旅游

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原始性、地方性和民族性.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来说,也具有奇特性和区域垄断性,因而为当今的旅游开发服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文化资源之一.

中国的民俗旅游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进入了它的辉煌时期,各地民俗旅游项目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

(1)品牌经营模式,比如山东长岛县包装推出的“渔家乐”民俗旅游产品,以“公司+农户”的形式组织生产和市场推销,在发展海岛观光旅游的基础上,以传统的渔家生活民俗为主,结合休闲渔业生产民俗,让游客住渔家炕,吃渔家饭,与渔民一起下海捕鱼,体验渔民生产和生活的乐趣.这个模式取得了成功,“渔家乐”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业品牌.

(2)社区——历史(传统)街区模式:强调“社区”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旅游景区封闭管理、收取门票的经营模式,把一处完整、鲜活的城镇街区变成一个吸引游客休闲购物的场所.北京的“胡同游”、上海的豫园、南京的夫子庙都属于同类的城市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的成功范例.

(3)乡村模式:这种模式在理念上与社区模式有相通之处,都处在有人生活的区域,不改变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但它更多依托于乡村的田园风光和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然情趣.苏州的周庄和同 里、安徽的西递村都是有名的乡村民俗文化游的景点.

(4)生态博物馆模式:是指不移动文物的原始位置,把它保持在其原生状态下的一种“博物馆”建设形式,能够让人们了解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和原始风貌,满足对文化的“本性追求”.把这种理念引入民俗旅游,最突出的成果是“民俗主题小院”的产品模式.“主题院落”就是就是依托传统民居,把农村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整合,集中展示,一个小院一个主题,形成包含民俗传统各方面的综合产品.目前比较成功的是北京郊区的农家“主题院落”产品.

(5)主题公园模式:是在一处专门为开发旅游而建设的园区内,通过仿造民俗环境、表演民俗节目或生产、生活民俗中的某些活动,形成规模展示来经营的模式.这种模式所展示的民俗是移植复制而来的,是一种“假民俗”,但是它有利于将民俗资源进行集约化开发,实现“工厂化”生产与经营,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利用模式,在世界各地都被广泛采用.如泰国的“东巴文化村”、南非开普敦的“原始丛林”等以当地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公园;中国则有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和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是典型的主题文化公园模式.

(6)节庆活动模式:是以传统的民俗节日活动为主题,以举办大型节庆活动为形式而进行的一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分为民俗节日和民俗活动两种类型.前者如傣族的泼水节、福建的妈祖节和藏族的达玛节、林卡节等都是这些地区和民族的传统节日,现在都被开发成独具特色的专题旅游活动;后者如潍坊的“国际风筝节”、海南的椰子节、新疆的葡萄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吴桥的杂技节和岳阳的国际龙舟节都是大型的主题民俗节庆活动.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带来了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1. 民俗节庆旅游用什么理论模型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者商务目的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1.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是天然赋存的具有游览观光、休息疗养、娱乐体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这些要素或以单体和单体组合,或以某种要素为主辅以其它要素组合构成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山岳形胜、岩溶景观、风沙地貌、海滨沙滩、特殊的地质现象和地貌类型等。

水域风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涧、冰川、滨海等

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

气候与天象景观——适宜于避暑避寒疗养治病的气候及特殊的天象景观,如泰山日出、庐山云瀑、黄山云海以及虽可遇不可求但出现频率较多的峨嵋佛光、沙漠海市蜃楼、极地极光等。

人文旅游资源

是指能够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古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实体或以其为载体的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

历史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建筑遗址、石窟石刻等

民族文化及其载体——主要包括可视、可感、可参与的特殊民俗礼仪、习俗风情、节日庆典、民族艺术和工艺等。

宗教文化资源

: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参观游览型的宗教建筑艺术,如坛、庙、寺、观、带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赋予其中的装饰、雕塑、壁画、楹联、碑刻等;

另一类是这些宗教建筑和艺术本身营造的宗教活动场所。如各种宗教的神职人员布道求法,现代旅游者中也有大量专为求神拜佛而光顾宗教寺庙道观的。

城乡风貌:

具有视觉形象的历史文化名城、独具特色的 现代都市风光,具有清新质朴的田园风光、古镇村落等。

现代人造设施

:富有特色、具有规模、某种特殊意义和影响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设施。

有影响的国际性体育和文化事件:

饮食购物:

包括各种富有特色的地方风味美食、特产名品、特色市场与著名店铺等。 旅游资源分类

2.根据旅游活动内容而划分

游览鉴赏型:

以优美的自然风光、著名古代建筑、遗址及园林、现代城镇景观、山水田园、以揽胜祈福为目的的宗教寺庙等为主。

知识型:

以文物古迹、博物展览、科学技术、自然奇观、精湛的文学艺木作品等为主。

体验型:

以民风民俗、社会时尚、节庆活动、风味饮食、宗教仪式等为主。

康乐型:

以文体活动、度假疗养、康复保健、人造乐园等为主。

3、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观赏型旅游资源,运动型旅游资源,休(疗)养型旅游资源,娱乐型旅游资源和特殊型旅游资源。

4、其他不同分类标准

◎按传统旅游资源观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民俗风情资源、传统饮食资源、文化资源和工艺品资源,以及都市和田园风光资源等。

◎按现代旅游产业资源观分类,中国旅游资源包括观光型旅游资源、度假型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和滑雪、登山、探险、狩猎等特种旅游资源,及美食、修学、医疗保健等专项旅游资源。

◎魏向东版按照旅游资源基本属性划分为三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

◎按照旅游资源质量和级别分类

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按照旅游资源品位、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通讯、旅游购物、综合管理、年旅游人数、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条件,将我国旅游区划分为一、二、三、四个等级。

一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年接待旅游人次在50万以上。

二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国内具有代表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年接待旅游人次在30万以上。

三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本级行政区具有代表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年接待旅游人次在10万以上。

四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本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本地区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年接待旅游人次在3万以上。

Hash:002ad390344aaca15c2d84ad12d0e730a9aeedd4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