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 | 告诉你宋朝六大瓷窑系都有哪些特点

宋瓷,即宋代瓷器,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陶瓷史家通常将宋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这些窑系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料的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有受帝国时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的共同性。

定窑是宋代名窑之一,穴人笔记屡有称述。宋代定窑以烧、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划花装饰南北方瓷窑大都采用,是宋代早期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

耀州窑在宋时北方的青瓷窑场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于神宗元丰(1078-1085)至徽宗崇宁(1102-1106)的三十来年间,曾为朝廷烧制贡瓷。其不凡的制瓷技巧和洒脱活泼的风格对当时各地窑场产生了很大影响,得到广泛推广,由此形成了一个自北而南的范围广阔的耀州窑系。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传统钧瓷瑰丽多姿,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类翠似玉赛玛瑙,有巧夺天工之美。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龙泉青瓷分“哥窑”和“弟窑”:哥窑瓷品以紫口铁足、釉裂成纹、幻变见长;釉层饱满丰厚,釉色清灰淡雅,素有“金丝铁线”之美称。瓷器古色古香,庄重典雅,被视为瓷中珍品。

龙泉“弟窑”则以晶莹润泽的青釉闻名天下。白胎厚釉,釉层丰厚,光泽柔和,蕴润如美玉,其有棱线处,微露白痕为“出筋”,脚呈红色为“朱砂底”,被誉为“青瓷之花”。

在灿若繁星的宋代各大名窑中,景德镇青白瓷以其“光致茂美”、“如冰似玉”的釉色名满天下,而其中以湖田窑烧造的青白瓷最为精美,冠绝群窑。

它的胎土采用当地高岭土,素白细密,洁净紧实,经过一道道繁复的工序,成就了冰肌玉骨,秀色夺人的艺术效果。烧造出的青白釉瓷器色泽莹润,清素淡雅,纯净细腻。

宋代是中国的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的时代。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当时出现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名窑和名瓷,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韩国济州岛海底发现大量南宋瓷器,为何能在韩国发现南宋的瓷器? 宋瓷

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丝绸之路,宋代当时手工业比较发达,人民生活富足。于是对外交流,货品出口量就比较大,据有关资料表明,南宋出口瓷器,丝绸,茶叶及其他物品的收入占国家总收入近三分之一。

可能是宋朝运往韩国的贸易瓷船只,在海遇到风浪或其他不测,造成沉船,所以在海底沉睡近八百年,如今才被发现!

因此,在韩国发现南宋瓷器不足为奇!

中国宋代北方刻花青瓷之冠——耀州瓷 宋瓷

2018年是耀州窑创烧1400周年,如今的漆河两岸仍然有窑火在续写着耀州瓷曾经的辉煌。从初期探索到发展兴盛,耀州青瓷陶瓷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

这个曾经打破唐代“南青北白”烧造格局、刻花工艺风靡全国、有“十里窑坊”和“炉火不夜”之称的北方窑口,究竟是如何从宋代众多窑口之中脱颖而出的?

1961年从西北大学历史考古专业毕业;70年代开始领队发掘耀州窑窑址;至今已经80岁高龄的禚振西仍然在做着耀州窑和耀瓷的研究工作。关于耀州窑,没有比她更为合适的讲述者。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耀州窑博物馆名誉馆长 禚振西

发现耀州窑

耀州窑址因1931年修建咸榆公路、1939年又修咸铜铁路大面积动土,而出土了不少古瓷器,流散出去而引起了民间的关注。但耀州窑一直未被学术界认识。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所发表的有关耀州瓷器的所有著述,均将五代耀瓷认作“东窑器”,宋代耀瓷认作“汝瓷”“北龙泉”“北丽水”等等。学术界第一次了解耀州窑和耀瓷,来源于一次偶然发现。

1953年,北京广安门外出土了300多件青瓷盘、碗标本,这些标本由当时北京故宫的陈万里先生进行鉴定。陈先生发现这批青瓷的胎釉特征和当时的越窑、汝窑、龙泉窑都不相同。并且,他在这些带有刻花、印花的青瓷片上发现了龙凤纹装饰。龙凤纹装饰的出现代表这批青瓷应当是贡瓷。陈先生随即查阅了相关文献,文献上有关耀州贡瓷的记载和这批出土的青瓷实物非常相符,所以他初步怀疑这批青瓷应当是耀州瓷。

第二年,陈万里先生、冯先铭先生和助手李辉柄来到黄堡耀州窑址调查发现了该窑址。这次考察被认为是耀州窑科学考古调查的开始,也可以视为耀州瓷后来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先声。

1958年,陕西省考古所成立,耀州窑被定为考古重点遗址之一。在1958年到1959年间,由泾水考古队长唐金裕领队,对窑址进行首次考古发掘。此次发掘面积达1472平方米,清理出宋金瓷窑和砖窑12座、作坊5间,揭示出了晚唐、宋、金元三个时期的文化层,出土了8万多瓷片标本。

此次发掘是中国古瓷窑址的第一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是耀州窑址考古发掘的开始。而这8万件出土的耀瓷标本,则成为包括禚振西老师在内,众多从事耀州窑陶瓷考古工作者的研究基础。此后,1973至1976年,特别是1984年至1997年,禚振西与其丈夫杜葆仁,对耀州窑开展了一万多平方米的大规模科学考古发掘,为耀州窑的研究提供了全面、丰富的考古资料。

耀州窑对“南青北白”格局的打破

北宋 耀州青釉刻牡丹花净水瓶 高21.9cm 拍卖信息: 香港苏富比2016年春季拍卖会 赏心菁华-琵金顿珍藏重要中国工艺精品专场 成交价: 5,480,000 HKD

耀州瓷一般以烧造青瓷著称,然而在烧造出精品青瓷之前,耀州窑经历了相当长的摸索阶段。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唐代中国瓷器的烧造格局为“南青北白”。即北方以烧造白瓷为代表,南方以青瓷烧造最为兴盛。在创烧之初,耀州窑更多是在烧造黑瓷、白瓷和唐三彩

顺着“南青北白”这阵潮流,耀州窑最开始也是在烧造白瓷上下足了功夫。但是由于胎料、釉料和化妆土含铁量高的原因,虽然耗费许多人力和财力,却始终无法烧造出精品白瓷。

禚振西说:“瓷器含铁量低,才能烧成白瓷。含铁量的高低决定着白瓷的烧造精细程度。我将耀州窑无法烧造出精白瓷的原因总结为‘三高’。第一是耀州窑胎料中的含铁量比较高,胎料中含铁量较高,烧造的白瓷就不会白。第二是耀州窑釉料的含铁量也比较高。第三是耀州窑化妆土本身的含铁量也高。三种原料含铁量都比较高是耀州窑无法烧造出精品白瓷的原因。”

“我们可以将耀州窑与当时北方以烧造白瓷为代表的邢窑作对比。邢窑白瓷的原料、胎料、釉料都比较好,所以不用上化妆土,邢窑就能烧造出精白瓷。中国古代烧造精白瓷的含铁量标准是在0.6%以下,白瓷最低也要在1%以下,然而耀州窑的含铁量是大于1%的。大于1%的含铁量已经超过了粗白瓷的含铁量标准,更无法达到精白瓷标准。由于含铁量高,所以耀州窑最初在烧造白瓷的时候,还要另外再加一层化妆土。即便如此,耀州窑所烧造的白瓷仍然无法和当时的精白瓷相比较。”禚振西说。

顺应着当时社会潮流发展的耀州窑,在尝试烧造精白瓷的过程中没有获得成功。这个时候,耀州窑的工匠们在烧造白瓷的实践中,认识到当时制瓷原料的特点:原料虽然不适合烧白瓷,但耀州窑的釉料非常适合烧造青瓷。从而工匠们大胆创新,重点发展青瓷器的制造。这一转变可以视为耀州窑在北宋发展至鼎盛的发端。

耀州青瓷的创烧,在唐代当时的瓷器烧造背景下,具有独特意义。它“逆流而上”,打破了当时“南青北白”的格局,最终成为北方青瓷的烧造代表。

为什么耀州窑鼎盛于宋朝

唐代中期,耀州窑开始烧造青瓷,到唐晚期,耀州窑青瓷已经烧造得相当精细了。经过晚唐、五代,耀州青瓷最终在宋代达到了鼎盛发展。

耀州窑之所以在宋代达到鼎盛发展,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原因。有整个社会手工业大发展的影响,有中外经济交流的影响,但禚振西老师认为,如果从耀州窑自身来说的话,她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北宋时期,耀州窑在制作和烧成工艺上进行了三项大的改革。

她说:“北宋时期耀州窑在烧成工艺上的三项大改革:一是发明了用畜力,也就是用牲口来进行泥料的粉碎,代替了以前的人力用碓臼加工,畜力保证了高质量泥料的大规模生产;二是唐、五代时期,耀州瓷烧造过程中,拉胚的轮子是木轮,到了宋代改革成了石轮。改用石轮不仅指将木轮的材质进行简单的更换,且对木轮里的轴承等构件也进行了改革。石制拉胚的轮子不仅速度快,同时非常平稳。由于此项改革,北宋时期耀州窑开始烧造出了许多大器,而唐、五代时期耀州瓷没有大器。现在耀州窑博物馆内就藏有大约30至40厘米的瓷盘和大瓶;三是当柴烧资源枯竭的时候,为了耀瓷大规模的生产,耀州窑将原来的柴烧窑炉改革成了煤烧。耀州窑是我国第一个发明用煤来烧造瓷器的窑口。用煤做燃料,是耀州窑对北方制瓷业产生的深远影响。”

经过这三项大的改革,耀州窑的烧成工艺在宋代达到了顶峰,而这三方面的改革必然会使耀州窑的烧造规模不断扩大,所以宋朝成为了耀州窑鼎盛发展的时期。

宋瓷在所有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中的占据比例是75%,也就是说,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数量众多的宋代窑址足以说明宋代工商业的发达。禚振西认为:“宋代虽然军事上较弱,但是文化、科技、商业,特别是手工业非常发达。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北宋时期,即使南宋偏安江南,也依然可以靠工商业支撑起整个国家财政。乡镇手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宋代,所以用“瓷窑如雨后春笋”这句话来形容宋代制瓷业的发达,我认为非常贴切。”

可以说,耀州窑自身在烧造工艺上的大变革和宋代工商业发达的社会背景,共同促进了耀州窑的大发展。

从“青瓷刻花之最”看耀州窑装饰工艺

同样是青瓷,作为北方青瓷代表的耀州窑和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相比,其有着自己独特的美。

耀州青瓷的透明度比较高,由于是煤烧,所以耀州青瓷在釉色上会略偏一点黄。和越窑青瓷釉面呈半透明相比,耀州瓷的釉面相对来说比较透。因为釉面较透,所以耀州瓷更适合釉下装饰。

耀州窑有“青瓷刻花之最”之称,刻花装饰是耀州瓷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而这种刻花装饰事实上是由最开始的剔雕花演变而来。总体来看,耀州青瓷的装饰演变可分为划花、剔花、刻花、印花几个过程。这几种装饰工艺在耀州瓷上的使用总体呈现出从探索到追求艺术性,再到提升装饰工艺制作效率的过程。

划花是耀州青瓷最早的装饰手法之一。通常以尖状工具划出简单的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禚振西说:“晚唐、五代时期,划花开始运用于耀瓷之上。五代时期,耀州瓷在运用划花的同时,还发明了减底剔花工艺,这种工艺一般常见于五代到北宋初期的耀瓷之上。减底剔花工艺由匠人们逐一在瓷器上进行雕刻,艺术效果非常好。但由于减底剔花生产比较费力,产量低,所以供不应求。于是,北宋早期开始出现了刻花。刻花也被称为两刀刻法,一刀深刻,一刀削泥,相比减底剔花,刻花的工艺制作速度明显加快了,而且这种刻法既保留了减底剔花的立体感效果,又体现出刻花刀痕的犀利,具有了宋代耀瓷的独特特征。”

宋 耀州窑刻花碗 局部

北宋至金 耀州窑青釉印花连生贵子纹笠式盌 局部

左:缠枝菊纹盏内范 右:青釉印花缠枝菊纹盏 耀州窑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耀州窑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似乎刻花也有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量。于是在北宋中期,耀州窑又进行了工艺装饰的大变革。

禚振西说:“由于制作速度的供不应求,刻花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印花。印花是先在泥料上刻出不同的纹饰,然后将泥料做成馒头型的‘印花模具’,然后工匠们按照模子的造型和尺寸确定高度与大小,再将拉胚制作好的碗盘类圆器素坯倒扣在印模上,就能得到精美而复杂的印花纹饰了。这种印花纹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因为是按照印花模具来做的,所以工匠们一般在模子上会力求完美和多样化,整个花纹布局和图案构图会非常丰富多彩。”

印花装饰工艺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耀州青瓷日益见长的需求,这种类似于现代工厂“流水线”一般的纹饰工艺制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禚振西说:“印花工艺是根据刻花工艺演变而来的,而且影响到众多窑口的学习和使用。宋代整个瓷器的印花装饰一种是模仿定窑模具,一种是模仿耀州窑模具,这是两种不同的装饰风格。尤其是耀州窑的缠枝菊花纹,当时风靡全国。耀州窑之所以在北宋中期达到鼎盛,在国内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耀州窑系,就是因为有耀州窑印花工艺的推广。”

五代精品耀州窑是否是柴窑?

五代·耀州窑花口盏 高4.7cm;口径14cm 拍卖信息:西泠印社2017年秋季拍卖会 中国历代瓷器专场 成交价: 103,500 RMB

欣赏耀州瓷,不少人都将目光放向了五代时期的天青釉耀州瓷。无论是釉色还是装饰工艺,五代精品耀州青瓷都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性,让许多人叹为观止。

1985年,禚振西提出了五代耀州窑天青釉瓷有可能是柴窑的观点。她说:“最开始,我们发掘耀州窑遗址的时候,虽然有零散的天青釉五代器出土,但是并没有发现五代时期的地层,也就是说,没有找到文化层的叠压关系。1985年,我们发掘出了五代耀州窑的地层。在最开始研究五代耀州瓷的时候,我以《坦斋笔衡》文献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为依据。这段文献的意思是说,耀州窑曾经是仿汝的。最初我一直将耀窑天青釉器作为仿汝瓷来进行研究,但后来我发现这其中年代上不吻合。汝窑的烧造时间是在北宋晚期的宋徽宗时期,如果耀窑是仿汝,那么年代一定是要比北宋晚期还要晚的。但是,根据我们发掘出的五代耀州瓷地层出土的瓷器来看,这批天青釉的时间明显比北宋还要早。这说明早在五代,耀州窑就已经烧造出了天青釉。”

禚振西将不同地层出土的不同年代的瓷片进行对比,从形、胎、釉、造型、纹饰、图案布局等多个方面进行排列比较。当她发现五代天青釉碎片在宋代的地层下面时,她便开始研究比宋代还要早的天青釉到底是什么。她查阅各种文献,最终发现耀州窑五代天青釉瓷器与《格古要论》中记载的柴窑特征一模一样。她说:“我之所以能在1985年提出这个观点,是因为支撑我的观点的是我发掘出土的瓷片实物和地层关系。”

五代耀州窑究竟是不是柴窑,这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学术问题,在尚未有定论之前,也一定会有更多学者秉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术态度去研究耀州窑,研究柴窑。

市场竞争中的失败导致耀州窑青瓷走向衰退

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时期,根据文献记载,耀州窑当时曾为朝廷烧造“贡瓷”。古书记载,耀州瓷在最辉煌的时候,漆河两岸陶坊非常密集,史称“十里陶坊”,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炉火星星点点,彻夜不灭,成为一道非常壮丽的景观。

然而,一个窑口的盛衰并非人力能左右,它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和影响。总体来看,金代基本延续了北宋时期且继续发展,但金代晚期和元代,耀州窑青瓷开始转型逐渐走向衰落。

关于耀州窑青瓷没落的原因,禚振西认为:“金承宋制,宋以后的金代对耀州窑青瓷仍然有所发展,我们一般认为,耀州窑唐代开创且多方探索,五代成熟,主烧青瓷。之后的宋、金一直以青瓷为主,金后期的耀州窑青瓷开始衰落,逐渐走大众路线,将原有以烧高档青瓷的特征,改为大量烧民间用瓷。史书《铜川县志》记载,耀州窑的没落原因是毁于金元战火,对于这种观点,我本人持不同意见。”

战争是影响窑口发展的其中一个原因,但不是绝对原因。五代也是战火频繁的时期,然而五代的耀州窑却烧造出了精美异常的天青瓷。禚振西认为,耀州窑青瓷衰落的原因,主要还是在瓷器市场竞争中的失败。

她说:“商品经济决定了人们在选购瓷器时,必然要‘货比三家’,要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这是市场规律。我有一个观点,即‘龙泉青瓷兴盛之日,就是耀州青瓷衰败之时。’”

南宋时期,龙泉窑异军突起,在薄胎厚釉技术、造型和装饰手法上频现突出成就。南宋时期,龙泉青瓷达到了质量高峰,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龙泉窑在南宋,基本属于青瓷中的‘后起之秀’,然而它一进入市场,便很快得到了热烈的反响。禚振西说:“就像耀州窑曾经‘取代’了越窑一样,龙泉窑同样在南宋‘取代’了耀州窑。龙泉窑之所以能取代耀州窑,是因为它集南北青瓷之大成,特别是南宋晚期,它直接面对的是广阔的海外贸易市场,然而耀州窑在此时,基本处于和国际市场脱节的状况。我们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任何事物的盛衰必然有众多因素的影响。以窑口的发展为例,这其中就包括了瓷器原料影响的要素、所处环境的要素等等,我们要多方面去分析。”

政治中心的转移使得南宋整个经济中心也发生了转移。禚振西认为:“北宋时期的耀州窑之所以能发展起来,还和它窑口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同样和统治者的需求、要求、扶持有关系。政治的、经济的、市场的种种因素,导致了两宋之后耀州青瓷的衰退,我们应该综合性地去看待这个问题。”

(《艺术品鉴》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宋瓷自由行旅游攻略

  • 宋瓷 | 告诉你宋朝六大瓷窑系都有哪些特点

    宋瓷,即宋代瓷器,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陶瓷史家通常将宋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这些窑系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料的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有受帝国时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的共同性。定窑是宋代名窑之一,穴人笔记屡有称述。宋代定窑以

    2022-02-08
    1159 68
  • 中国宋代北方刻花青瓷之冠——耀州瓷

    2018年是耀州窑创烧1400周年,如今的漆河两岸仍然有窑火在续写着耀州瓷曾经的辉煌。从初期探索到发展兴盛,耀州青瓷是陶瓷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这个曾经打破唐代“南青北白”烧造格局、刻花工艺风靡全国、有“十里窑坊”和“炉火不夜”之称的北方窑口,究竟是如何从宋代众多窑口之中脱颖而出的?1961年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70年代开始领队发掘耀州窑窑址;至今已经80岁高龄的禚振西仍然在做着耀

    2022-01-20
    1536 63
  • 宋金元明瓷精品赏析:故宫陶瓷馆赏珍(叁)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品宝库,在近百万件藏品中,陶瓷器占三十四万余件。瓷器是中国先民在长期从事陶器生产的基础上所发明的。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中国陶瓷可谓自成一体,从新石器到现代陶艺家作品,无所不包,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陶瓷生产8000多年连绵不断的历史。红陶三足钵、白陶刻饕餮纹双系壶、青釉印花三兽足洗、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故宫陶瓷器以中国古陶瓷发展史的脉络

    2022-02-08
    1847 39
  • 请问这瓷器是南宋官窑粉青釉瓷器吗?

    请问这瓷器是南宋官窑粉青釉瓷器吗? 请问这瓷器是南宋官窑粉青釉瓷器吗?景德镇最有名的瓷器有几种?


    2024-01-18
    1711 2
  • 受人喜爱的十大宋瓷

    中国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国人审美追求的一种意境表达,而宋瓷将这种自然风韵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其含蓄之美真正的体现了“天工与清新,疏淡含精匀”中的独特韵味,虽经千年的沉淀,现如今,仍展现着不俗的风姿!1河南汝州汝窑瓷器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这早在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中就有论述。有着“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的汝窑艺压群芳,脱颖而出,成为皇室专用贡品。宋、元、

    2022-02-08
    581 53
  • 古陶瓷鉴藏常识(6)--宋金时期的瓷器 高清图鉴(重点讲解定窑)

    著名的渎山大玉海是什么时候制作的:元。渎山大玉海重多少公斤?古陶瓷鉴藏常识(6)--宋金时期的瓷器高清图鉴(重点讲解定窑)宋金时期的北方陶瓷概说:宋金时期的北方陶瓷就河南瓷窑釉色品种来说,以白釉.青釉为主,黑釉次之。低温铅釉陶器只在少数瓷窑中出现,白釉器光素无纹、印花、刻花、珍珠地划花以及白地黑花俱全。宋代白柚小盘宋代定窑剔花枕宋珍珠地划花双虎纹

    2022-01-20
    1963 10
  • 宋代汝窑建窑名瓷现身广西?

    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宋代的名窑和名瓷大都集中于中原地区。而你肯定想象不到!就在广西全州、兴安,竟然发现了类似汝窑、建窑的名贵瓷器!然而如此高产量的瓷器,都到销往哪里了?这些瓷器为什么在广西烧造?湘漓古道寻迹宋瓷1966年5月,在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广西考古工作队来到了桂林全州,很快就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找到了分布在永岁乡附近的瓷器碎片土层堆积。考古专家初步推断,这里曾是一个烧

    2022-01-20
    255 81
  • 宋代官窑瓷器——五大名窑的介绍

    大宋官窑复烧北宋钧瓷重器——鼓钉洗《宣德鼎彝谱》的这句话,至少蕴含以下两个信息:宫廷中对瓷器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并对款式典雅的瓷器画图留存(这个习惯沿袭到了清代);对宋代瓷器的划分或命名,是根据出产地或来源地,这也是我国从古至今,官民通用的命名习惯。今天也是这样,景德镇窑、德化窑、醴陵窑、石湾窑、龙泉窑等,全部按照产地命名。(注:窑口和瓷器品牌名是两回事,不能一概而论)。定窑《坦斋笔衡》


    2022-01-07
    996 71
  • 宋金时期河南耀州系青瓷的比较研究

    《猛虎•文物考古》2019年第5期宋金时期河南耀州系青瓷的比较研究作者:李旭引言纵览中国陶瓷发展史,青瓷发祥于南方,较成熟的白瓷则自隋代起由北方窑场率先生产。北方青瓷最早烧成于北朝时期河北曲阳、河南的安阳、巩县以及山东淄博、曲阜、枣庄至苏北徐州等地区的相关窑场。唐代则形成了分别以北方邢窑和南方越窑为代表的“南青北白”的陶瓷产业格局,但全国各地区域工艺交流频繁,除了青瓷白瓷外都形

    2022-01-23
    401 87
  • 祈福、游古镇、赏宋瓷……完整攻略带你游遂宁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遂宁过清明小长假五一还会远吗祈福、游古镇、赏宋瓷……小伙伴们想好去哪里耍了没?没想好也没关系小编为你精心制作了一份玩转遂宁的经典路线玩法约上家人好友随便选一条都可以承包整个假期中国死海漂浮记中国死海位于遂宁大英县水下盐卤资源极为丰富水中含盐量极高可以让人在水面漂浮不沉“躺”在水面,享受四月暖阳看书读报打麻将


    2021-11-05
    723 76
  • 5•18国际博物馆日 相约四川宋瓷博物馆

    为热烈庆祝第45个“5·18”国际博物馆日,聚焦后疫情时代,面对未来社会、经济、环境等挑战,博物馆应如何开启新思考、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方案,紧扣“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这个主题,我们在四川宋瓷博物馆新馆(河东新区德水北路遂宁市文化中心D区)推出以下活动:(一)文物咨询时间:5月16日(周日)9:00—11:00地点:博物馆新馆一楼大厅内容:普及文物知识(二)花艺小课堂

    2022-02-08
    1847 65
  • 宋朝的江夏人做的瓷器,首次公开!太精致了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1974年,湖北武昌县(今武汉市江夏区)文化馆和鄂城县(今鄂州市)博物馆的文化干部,先后在两地发现了古代瓷窑遗址,这就是填补了湖北古代瓷窑史空白的“湖泗窑”。2022年1月4日,“宋窑遗珍湖泗风华——武汉湖泗窑址群出土文物及标本展”在武汉博物馆开幕,并举行新闻发布会。这是湖泗窑发现48年来,首次将文物及标本集中向

    2022-01-28
    1542 80
  • 封底故事|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出土青白瓷香薰

    北宋金石学家的长眠之地经过一年多周密细致的调查、勘探、测绘、资料汇总研究后,在2008年6月13日,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于桃花园中开启了科学考古发掘的第一幕。经过全体考古队员的努力,在2011年1月完成了所有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共清理墓葬29座(成人墓葬20座、婴幼儿墓葬9座)和东、西、北三侧围沟各一条,调查勘探家庙遗址一座。出土器物

    2022-02-05
    1075 34
  • 贵似晨星—台北故宫乾隆皇帝珍视如宝的南宋官窑瓷器!

    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中,常以“少贵似晨星”“晨星真可贵“等,形容易文物的珍贵稀有,尤其有”赵宋官窑晨星看“一句,可知乾隆皇帝珍视如宝贝的文物正是宋朝官窑瓷器。宋代官窑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才开始烧造,具体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设新窑,一个"置窑于修内司",后又在"郊坛下别立新窑"

    2022-02-01
    1735 37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