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锦

四川以前为古蜀国,“蜀”即蚕桑,生产彩锦的历史源远流长。西汉时,花色品种繁多的蜀锦已行销中原。到了唐代,蜀铁已通过丝绸之路远销西方各国,通过海运外销日本。蜀锦质地紧密坚韧,色调艳丽。图案纹饰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结构严谨,古朴典雅,深受国内外人民欢迎

蜀锦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成都蜀锦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即形成重要产业。汉代官府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锦城”之称。蜀锦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锦样已有数百种之多。蜀锦是纯真丝织品,质地柔软,色彩丽,牢固耐用

锦样格调有:方方锦、月华锦、雨丝锦、皖花锦、铺地锦、散花锦等诸多工艺品种。另外还有民族缎等供少数民族作服饰、宗教装饰用的锦样品种。( 成都)

蜀锦,是四川民间文化遗产中历史悠久而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瑰宝。古籍里有关她的轶闻趣事不少,往往能从侧面反映出古锦曾经拥有的辉煌。关于四川民间工艺,“琐话”自然从这里开始。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诗中的锦官城——四川省首府成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唐时期,就因织锦而闻名天下。这里自古以来,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林木和野桑生长茂盛,又产红花、茜草之类的染料植物,于是栽桑养蚕相当普遍,随之以蚕丝为料的织品自然出现。据《尚书》记述,春秋战国时代“织采为纹曰锦,织素为纹曰绮”的古锦即已初具规模。到了汉代。蜀锦更达到相当的艺术水平。这里有两位汉代大文豪的故事以资佐证。一个是司马相如。据说在潦倒时曾把一件蜀锦做的“鹔裘”典当了去买酒喝。这位名人的举动,立即引起了达官显贵争相效仿,都在蜀锦衣服上缀以鹉鹅花纹,号曰“相如锦”。另外《西京杂记》还有他借用织锦技法,形象阐述作赋旨趣的记载:“相如友人盛览,字长通,牂柯名士也。尝问作赋法,相如曰:‘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览退而作‘列锦赋组合歌’”。成都另一位大辞赋家扬雄在《蜀都赋》里也直接描述过蜀锦生产的盛况:“尔乃其人,自造奇锦,纟仑纟匪颁,纟参缘其中,发文扬彩,传代无穷。”

东汉末年,三国纷争,相对稳定的成都其蜀锦织造却达到空前的地步。《吴书·甘宁传》说得最有趣,称东吴大将甘兴霸原籍四川忠县(巴郡临江)人。早年在长江中上游一带作水贼,他的贼船全用蜀锦作帆为标记,号称“锦帆贼”。用蜀中特产来标榜自己的特殊身份,固然是别出心裁,同时也说明当时蜀锦生产的繁荣和消费状况。《魏书·倭人传》上说:“魏明帝赐倭女王绛地蛟龙锦五匹,绀地句文锦三匹”。它不只告诉我们当时魏国曾向蜀国购买蜀锦作馈赠礼物,而且提供了蜀锦织造纹样特征。这种底上挑谱成锦地,上面加织各种花纹的“锦上添花”织造方法正是蜀锦和其它地方古锦的重要区别。《蜀书》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入成都,取府库藏锦分别赏赐诸葛亮、关羽、张飞和法正等每人一千匹。诸葛亮治蜀期间,更是把养蚕织锦、盐铁官营视作富国强兵的两大经济政策,说“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简雍为贯彻诸葛亮这一方针,对蜀锦生产又采取了统管和织造两项政策。对蚕茧统一收购,收买农奴从事锦缎织造。在城南以土筑城,建造织锦专业的锦官城。城里从事织锦的煮茧、缫丝、挽丝、机抒、织锦、漂洗、练染、纺择工艺均为女工和农奴。织出的“降地蛟龙锦”、“瑞草仙鹤锦”、“如意牡丹锦”、“甘地句文锦”等数十种名贵蜀锦,花纹雅丽,色彩分明,华丽辉煌。

从以上引述的典籍可以看出,锦官城之名源远流长,至少当自东汉起。那么,古时的锦官城具体在哪里呢?据晋常璩《华阳国志》说:从夷里桥直走,在大路的西边有一座城,这就是汉时的锦官城。东晋李膺《益州记》里也说:“锦城在益州南,笮桥东,流江南岸,昔蜀时故锦官处也,号锦里,城墉(指城墙)犹在。”可推测其地约在今之南河岸上百花潭一带。

唐代,是蜀锦发展的又一极盛时期。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对于濯锦江,古籍中也有不少记载。晋人左思在《蜀都赋》中说:成都“阛阓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抒相和。贝锦斐城,濯色江波。”元代费著在《蜀锦谱》中说:“蜀以锦擅名天下,故城名锦官,江名濯锦。”三国时蜀人谯周在《益州志》上说:“织锦既成,濯于江水,其文分明,胜于初成。”晋人常璩《华阳国志》载:“其道西城故锦官也,锦江织工濯其中则鲜明,濯他江则不如”。古锦在染炼生产过程中,需用成都南河水濯洗,特别是上游的浣花溪一带,更因其水质优良且能使织物更加艳丽而得名濯锦江。

唐代的蜀锦,在纹样图案上更加丰富多彩。当时生产的“蜀江锦”不但花纹色彩生动和谐,有的还采取了六色并用的“晕色”,端庄丰满,富丽堂煌,与同时期绘画“唐三彩”有同工之妙。唐代蜀锦图案的丰富,少不了设计者的功劳。比如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提到的益州行台官窦师纶。他说:“窦初为太宗秦王府谘议,相国录事参军,封陵阳公。性巧绝,凡创瑞锦宫绫,章彩奇丽。”由他设计的对雉、斗羊、翔风、游麟等纹样,大大丰富了蜀锦内容,其图案被后世人称为“陵阳公样”。

当然,我们今天已经很难看到真正的汉唐蜀锦面目,但从一些在全国各地出土的文物中,也能获得这方面的信息。比如较早出土的“长乐明光”锦和近些年新疆出土的“五星出东方”锦。这些古锦虽然先后发掘于不同的地方,但都经历千年而光彩依旧,色泽斑斓。图案纹样除云龙虎马、鸟兽神人等纹样外,还分别织有“长乐明光”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篆字纹样。经过专家考证,说明这些都是汉代蜀锦珍贵的实物。至于唐代蜀锦,史称以章彩奇丽见称,虽然现存实物不多,但从晚唐诗人陆龟蒙的《锦袍记》中,还是可以领略到她的大概。他说:“侍御史赵郡李君出蜀锦裙一幅示予,长四尺,广上狭下,阔六寸。其前则左有鹤廿,势欲飞走,单曲折胫,口御花辇。右有鹦鹉,耸肩舒尾,数与鹤相等。二禽大小不类,而隔以花卉,地无余地,界道四向,五色间杂。道上累细钿点缀其中,微去锁结,互以相带,有若骇霞残月,流烟堕雾,春草夹径,远山截空……”。其工艺之精,已近神奇。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的介绍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的介绍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浣花溪畔的蜀江锦院,内设大型蜀锦织造工场,多台蜀锦小花楼木织机现场手工制作蜀锦,3000多平方米内,蜀锦、蜀绣精品异彩纷呈,历代锦绣纹样琳琅满目。

谁能帮推荐几个成都有意思的博物馆?最好不是历史类的。

成都海洋馆是由新加坡最大的私人财团之一的虎豹集团投资1亿人民币兴建的具有一流国际水准的海洋馆。虎豹集团具有开发、经营及管理大型海洋馆的丰富经验,旗下拥有新加坡海底世界及泰国的芭堤雅海底世界,亦曾是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水族馆的重要股东之一。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费(身高超过1.2米的小学生――60元/人)

教师、现役军人、残疾人士――80元/人

60岁以上老年人或持政府颁发的《老年优待证》的游客――80元/人

70岁以上老人免费

公共交通可乘坐45,42,6,61,75,65路公交车在游乐园或石油路口站下均可

自驾路线:由于成都海洋馆只有在游乐园滨河路有出入口,游乐园滨河路又是由西向东的单行道,所以自驾车游客只能由南向北沿红星路过1号桥立即右拐进入游乐园滨河路前行300米达到海洋馆。

成都川菜博物馆位于郫县古城镇,占地约四十亩,投资近亿元、藏品数千件,是世界唯一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主题博物馆。博物馆内分典藏馆、互动演示馆、品茗休闲馆、灶王祠、川菜原料加工工具展示区等。 博物馆面积12000平方米,展出了从战国至现代的3000多件川菜饮食器皿,这些藏品在使用功能上可分为煮食器、盛食器、酒器、用餐器、茶具,从材质上可分为青铜、牙骨、陶、瓷、铁器、木、竹等。另外,藏品中还包括了与川菜有关的文字介绍和书籍、图稿等。

成都金沙车站:乘305路公交车(或乘成都到的县际班车)- 郫县北门-转乘363公交车直达在古城镇

成都茶店子车站:转乘成都至都江堰的班车-郫县北门-转乘363公交车直达古城镇

成都九里堤:乘365路公交车直达古城镇

地址:四川省郫县古城镇荣华北巷8号

泰迪熊博物馆

为了把爱与梦想的文化深入到中国,韩国泰迪熊博物馆在中国开办了泰迪熊博物馆,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泰迪熊博物馆。从此,中国人民不用再去国外便能感受到泰迪之爱了。中国泰迪熊博物馆面积约1万O,由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二局和韩国JS&F公司联袂打造,馆内共有三层,集场馆展示、娱乐休闲、产品销售三种体验式情景于一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馆内共陈列并展示了一千余只泰迪熊,各以不同形象出现在游客面前,一定能让喜爱泰迪熊的你大呼过瘾。

自驾

沿二环路向西行驶,经由光华村路口进入光华大道,行驶到光华大道三段(8号公馆路口处)左转,进入骑士大道(清泉南街)行驶7公里,即抵达泰迪熊博物馆。

地铁

乘坐地铁2号线至蜀汉路东站出口;乘坐37路至万家湾公交站,在万家湾公交站换乘761路直达金马国际体育城。

公交

乘坐37路、58路、175路、197路、334路至万家湾公交站,在万家湾公交站换乘761路直达金马国际体育城。

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

位于东郊建设南路,占地74亩,面积8700平方米,是西南首座集工业文明历史展示和文化产业为一体的利用旧厂房改造的主题公园式新型博物馆。

位于东郊建设南路,占地74亩,面积8700平方米,是西南首座集工业文明历史展示和文化产业为一体的利用旧厂房改造的主题公园式新型博物馆。博物馆展示了成都古代、近代的手工业、工业 明史,重点展示上世纪50―80年代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东郊工业辉煌。博物馆分为室内展区、室外展区和创意产业园区。室外展区设置航吊吊装等雕塑和工业机器阵容,反映当年东郊工业的生产场面;室内展区由《前言》、《东郊工业巡礼》、东郊企业展示等场景展示和活动展演区构成,收藏了反映东郊企业及工人生活、生产的图片及实物。此外,原置于一环路水碾河的著名雕塑《建设者》已搬迁至博物馆展区供人们参观。

东郊是成都工业的发源地,东郊工业企业的发展,奠定了成都现代工业的基础,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东郊工业文明博物馆,正是对东郊工业昔日辉煌的延续。据介绍,位于东郊建设南路的该博物馆占地120亩,是我市首座利用旧厂房改造而成的主题式公园博物馆,它以场景图片、文字、实物等手段重点展示了上世纪50D80年代成都东郊工业企业走过的历程。市民们所熟悉的《建设者》雕塑、蒸汽机火车头、机床车间等,都能在这里见到。

四川客家博物馆

四川客家博物馆位于龙泉驿洛带镇老街湖广会馆,2003年3月,经成都市文化局批准,正式成立了“四川客家博物馆”,并首次举办了《成都东山客家文化专题展》;2005年10月在世客会期间,举办了《中国西部客家民俗文物展》,馆内现有文物591件。

该馆通过一件件实物、图片、雕塑、音像、文字等,重新展现了清初客家先民大规模入川艰苦创业的历程。据悉,这是中国惟一一个完整反映客家人在川民风民俗、生产生活的博物馆。博物馆内,能看到今年已80岁高龄的谢琼芳老婆婆坐在已有上百年历史的织布机前,手握梭子,手法熟练地忙碌着织布。而四川客家博物馆里的一件件制作精细的手工工艺品及实物,则将客家人的勤劳与智慧充分展现出来了。一辆辆风格不同的鸡公车是当年客家先人运货载人的主要交通工具,那台巧夺天工的织布机是当年客家人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缩影,一件件极具闽、粤风味的饰物,将岁月拉回到客家先人艰难迁徙的年代。

成都陕西会馆

编辑

最具盛名的陕西会馆位于陕西街(现在的蓉城饭店内)。它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是寓川的陕西人祭祀先贤、议事营商、拜亲宴友、科学借宿的地方。嘉庆二年(1797年)经过扩建和修葺。现存建筑乃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陕籍四川布政司预首倡,成都“庆益”“益泰”等33家陕人商号集资重建。整个建筑凝重端庄,古朴而有气势,在造型和装饰方面较好地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体现出清代较高的建筑水平。其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顶式,覆以黛色简瓦;底楼擎柱皆为石质,木制门窗雕镂精细,斗枋纹饰彩绘飘逸。会馆门匾“陕西会馆”四个字,为于右任所书。

清代成都在经济恢复后,各地来往的商贾、旅客络绎不绝,城市工商业繁华。旅居成都或省内其他州县的外省人日渐增多,会馆便成为这些同乡人往来、聚集的理想地方。根《成都通览》记载,清代先后在成都市区设立的会馆,可考的就有16家之多。如陕西街的陕西会馆,原在卧龙桥街、现迁至龙泉洛带镇的川北会馆。此外,城内还有公所(具备会馆性质、各行业帮会处理事务的场所)19处。

陕西人在成都建“陕西会馆”,还有段颇令人惊叹的神奇故事。据传在三百多年前,那时一些成都人还不具有现在这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胸怀,不愿意卖地皮给“老陕”(川人以前称陕西人为老陕)修会馆。后来陕西人不知经历了多少波折,好不容易才高价买下了一个烂泥塘及其周边堆垃 的荒地,作为会馆的修建用地。要修会馆,首先得用土石将烂泥塘填平,可当时有人竟不许他们在当地取土。万般无奈之下,他们竟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惊人决定:由同乡会发起倡议,凡从陕西到成都来的,每人都必须至少携一麻袋本乡的泥土,到陕西同乡会地基倒入烂泥塘。就这样,两年后,从陕西运来一袋袋黄土高坡的泥土,才把近一亩的烂泥塘填平,之后筹资建起了一座气势雄伟的陕西会馆。对于“不远千里运泥土来成都填烂泥塘”一说,曾有人表示这是不可理喻的神话,甚至连连摇头不以为然。其实这事大可不必较真,有一点是肯定的,陕西人那种“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确实不得不让人赞叹和敬佩!

到了嘉庆二年(1797年),陕西会馆扩修了正殿,且在大殿后筑有以祭祀陕籍名医孙思邈的“药王庙”,可后来毁于战火。到了光绪十一年(1885年),陕籍川省布政使程预首倡,在成都的“庆益”、“益泰”等33家商号出资,又在原址重建了一座比康熙年间的陕西会馆更为气派的“陕西会馆”。

清末保路运动风涌之时,曾在此会馆内建保路同志会的分支机构。新中国成立后,会馆曾一度改作招待所。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许多会议都曾在此召开。现在的陕西会馆仍在原址,位于蓉城饭店内,仅存大殿,已修葺一新。大殿坐北向南,建筑面积805平方米,通高18余米,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屋顶,覆黛色筒瓦,两层翘檐。正脊两端各有1.5米高的龙形兽物。底楼擎柱为石柱,四角石柱到顶。大殿木质窗棂,雕镂精细,斗方云饰,彩绘飘逸。整个大殿体现了北方建筑的浑厚风格。1981年4月4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陕西会馆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恭贺新禧

成都川菜博物馆:川菜之魂

成都川菜博物馆位于郫县古城镇---成都市西郊,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镇。古城镇曾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商贸重镇,成都川菜博物馆就坐落其中。

地址:郫都区荣华北巷8号

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巴蜀之声

国内首家川剧博物馆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于2001年12月28日开馆。馆内珍贵的资料、照片、实物等向观众展示川剧的历史沿革、艺术成果等。

地址:锦江区华兴街54号

华希昆虫博物馆:用复眼看世界

国内首家现代化昆虫博物馆、拥有全亚洲最多展出标本的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展出标本数量居亚洲第一,博物馆坐落在青城山新游客中心。

地址:都江堰市青城山大道1号附1号

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宇宙灵慧赋其神

混沌初开,草木葳蕤。 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冠盖大地,千指苍穹,独显其倨傲万物的威仪与骄矜。宇宙灵慧赋其神,天地造化赋其形――乌木。

地址:都江堰市中兴镇花木城内

成都中药博物馆:药香四溢

成都中药博物馆用大量的实物和场景,通过时间与空间的组合,不仅清晰的勾勒出一条中国药学的历史发展轨迹,更展现出中医药文化作为华夏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明珠的独有魅力。

地址:郫都区迪康大道1号

成都立巢航空博物馆:不一样的航空,不一样的心动

博物馆场面积约5000平方米。设计有:航空科技与历史综合展馆、城市候机厅、多媒体学术报告厅、模拟飞行厅、航空主题餐厅、航空衍生品商店、航空科普培训中心等功能区,拥有数千件航空珍贵实物与文献。核心展品包括PT-17、Bell 47G、塞斯纳172R、初教6、运5、解放五、冯如2号、波音C、P-51、piper J3、Eipper Quicksilver、Vari-Eze、CFM56-3、涡喷五、涡喷六、涡喷七等飞机与发动机珍品。

地址:成都环 中心西区W3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寸锦寸金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浣花溪畔的蜀江锦院,内设大型蜀锦织造工场,多台蜀锦小花楼木织机现场手工制作蜀锦,3000多平方米内,蜀锦、蜀绣精品异彩纷呈,历代锦绣纹样琳琅满目。

地址:青羊区草堂东路2号

成都大珍堂明清家具博物馆:稀罕物

一个以明清家具收藏为主题的民间博物馆初露端倪,他就是成都大珍堂家具博物馆馆长岳照贵,然而作为一个民营博物馆要彻底实现这一梦想还有许多未知的困难在等着他去一一。

地址:郫都区犀浦镇五粮村

春熙路到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怎么走

公交线路:地铁2号线 → 1024路,全程约5.8公里

1、从春熙路步行约60米,到达春熙路站

2、乘坐地铁2号线,经过4站, 到达中医大省医院站

3、步行约310米,到达省医院站

4、乘坐1024路,经过3站, 到达锦绣桥滨河路站

5、步行约120米,到达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

三星堆新发现的祭祀用丝绸,牵出一段蜀锦的历史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三星堆新发现的祭祀丝绸

牵出一段蜀锦历史

王 嘉 段 祯

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当恺撒大帝身着丝绸袍服出现在剧院看台中央时,全场轰动,被所有的人认为是绝代的豪华。然而,为古罗马贵族竞相追捧的丝绸,并非罗马帝国的产品,而是穿越千山万水,通过神秘商道,从万里之遥的东方运输而来。这条联结东西方的“神秘商道”,后来被人们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则是被西方人称为“丝国”的中国,而这些华丽的丝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中国西南腹地有着“锦城”之称的成都

在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上,公布在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内,发现了祭祀用的丝绸。此次发现,在精神层面,印证在古蜀时期,丝绸有沟通天地人神的独特用途;在物质层面,也反映当时古蜀国的丝绸生产,为西南丝路提供考古学实证。

摄影:段祯

包裹青铜器 三星堆丝绸用作祭祀

“虽然三星堆遗址发现的丝绸,它并不是年代最久远的,但是这样的发现还是很让人兴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员周暘向记者介绍说,在三星堆遗址祭祀坑里面,考古专家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对保存状态不佳的纤维,进行纤维品种的生物学鉴定,把肉眼不可见的信号给发现出来。

此次在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发现了两种丝绸。一种是在祭祀坑的灰烬层里发现大量丝绸痕迹;第二种是在青铜器的周边上发现了丝绸包裹的痕迹。她解释道,发现丝绸一般有三种语境:一是反映世俗生活的遗址,二是反映丧葬习俗的墓葬,三是反映宗教信仰的祭祀坑。“此次在祭祀坑里发现丝绸,我们很高兴看到,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丝绸的功能被提升到了精神层面。”

三星堆丝绸制品残留物(图片来源:新华社)

周暘说,丝绸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里面,它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最高层面是祭服,用来做祭祀用的,沟通天地人神的;第二个层面是尸服,伴随逝者去往往生的;第三个层面是日常穿着,反映了现实社会的。

在祭祀坑里发现丝绸,把丝绸的功能提高到了形而上的层面。祭祀是最隆重的场合,它的礼仪空间、宗教信仰、宇宙观念都通过考古中的丝绸有一个很好的发现。丝绸作为沟通天地人神的载体和媒介。最早的丝绸,一定不是做漂亮衣服用的,一定是沟通天地人神所用。为什么古人将丝绸作为沟通天地人神的载体呢?这是因为这是与中国重要的文化契机有关。丝绸、蚕、桑树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天人合一的概念。

从整个丝绸之路来讲,此次考古发掘新发现为整个西南丝路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考古学实证。她说,在巴蜀文明进程中,丝绸关乎民生。伴随中华文明5000年走过来,希望通过巴蜀考古进程,能够勾勒整个西南丝绸之路的全貌。

成都自古便是丝绸制造中心

丝绸与蜀地有着密切的关系,传说最早发明丝织品的人就是中华始祖黄帝的妻子嫘祖,而螺祖就是蜀人。最早在成都平原建立政权的族群称为“蚕丛”,与养蚕抽丝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蜀地的栽桑养蚕、纺织丝绸技术一直居于领先地位。

先秦时期,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开辟后,成都与南亚、中亚等地建立起联系,丝绸织品就成为重要商品。西汉武帝时期北方丝绸之路开通后,蜀地丝绸织品更是成为不可缺少的最重要商品。

蜀地蚕桑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蜀”之称谓,源于蚕桑业的兴起和发展。《释文》和《玉篇》则说“蜀,桑中虫也”。蜀地之所以成为丝绸之乡,究其原因,与气候温和、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水源丰富等自然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成都百花潭公园曾出土一件战国嵌错宴乐水陆攻战图铜壶,壶身上有采桑图像,描绘了一群身着长裙的妇女在茂密的桑园内采摘桑叶的欢乐景象。成都汉墓出土了大量的画像砖,所绘采桑图和桑园图也反映出两汉时期种桑、养蚕、缫丝和织锦业发展的景象。

战国嵌错宴乐水陆攻战图铜壶,1965年四川省成都市百花潭中学出土

从蚕丛时期到开明时期,蜀地的丝绸制造不断演进,至秦汉之时,成都因织锦之盛而有“锦官城”之美名,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蜀锦独妙,艳压群芳,冠绝天下,成都作为蜀锦的主产地,可谓是“世界丝绸制造中心”。成都的丝、锦兴起时间早,质量上乘,技艺独特而精湛;丝织业制造规模大、产量高,产品作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行销于海内外。

早在先秦远古时期,蜀地便开始了大规模栽桑养蚕抽丝,三星堆文化时期,丝绸生产已经达到了相当发达的水平。考古学家曾发现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立人像身着上衣下裳,服饰上有起伏纹饰,应是丝绸织品表达,可见蜀人3000多年前便已较为熟练地掌握了丝织方面的技艺。战国时期,蜀国的丝织业已具相当规模,蜀地墓葬中发现过零星的丝织域物痕迹。秦并巴蜀后,向蜀地大规模移民,其中包括大量的劳动力和手工业者。这些移民给蜀地和成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人力、财力,促进了蜀技地丝织业的发展。秦汉时期在成都筑锦官城,大规模生产蜀锦等丝织品,由官方垄断蜀锦生产。

西汉成都的蜀锦,质量上乘,色彩艳丽光润,图案多彩生辉,故而独步全国。1995年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了一块汉代蜀地织锦护臂,该织锦上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样,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重要发现之一,充分印证了汉代织锦业的发达,也印证了成都是当时中国的丝绸制造中心,而大量经长安运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丝绸织品实为成都所造。

东汉魏晋时期著名的蜀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出土于新疆尼雅遗址,历经千年色彩依然艳丽,八个汉字清晰可辨(刘玉生 摄,图片来源:星球研究所)

两汉时期,成都地区的织锦业已经步入“机械化”生产阶段。成都曾家包汉墓石刻上雕刻有汉代脚踏式的织布机和织锦机。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了4架织机模型,为一钩多综式提花机,一起出土的还有胸部漆书铭文的织工。据纺织专家研究,这款复杂的综式提花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老官山汉墓织机模型的发现,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纺织机械史之空缺,刷新了今人对汉代提花机的认识。

成都:南丝绸之路起点

传统意上的“丝绸之路”,一般是指“北丝绸之路”。成都与北方丝绸之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大量成都生产的丝绸产品通过川陕道路运输至长安,然后经河西走廊再运至西域和中亚及欧洲。可是当人们在谈到北方丝绸之路,中国西南地区就已经出现了一条以成都为起点,经今云南,到缅甸泰国,然后再到印度阿富汗,并经中东与欧洲发生联系的千年商贸古道,也就是被今人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国际通道。

位于成都文殊坊的南丝绸之路雕塑(蓬州闲士 摄)

据考古发现,早在商周时期,古蜀地区便已与印度和东南亚各国通过陆上交通联系。据历史文献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在大夏(今阿富汗)见到蜀地所产邛竹杖、蜀布等,得知蜀地与西方贸易往来由来已久。

其后汉王朝相继派遣多批使者率队寻访这条道路,并对这条南方丝绸之路商道不断拓展。“南方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也称“蜀一身毒道”,起于今四川成都,纵贯川滇两省,连接缅甸、印度,通往东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南方丝绸之路与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一样,皆为我国古代对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

记者:王 嘉 段 祯

配图: 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