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烧饼

烧饼属于民间小吃范畴,新修的县志里,有这么一小段记载:“起酥肉馅烧饼,为商城传统风味小吃,主料面粉,猪肉,香油等,包馅成型后,贴炉烤炭,文火烤成,外焦里软,咸香可口。1983年3月河南省名菜名点风味小吃展销会,在郑州举行,商城国营饮食业职工刘方昆应邀献技,临街起灶烤制起酥肉馅烧饼,颇受欢迎。全省参展150种风味小吃,71种评为名吃,商城起酥烧饼名列其内”。

商城把做烧饼称之为打烧饼,形象的描绘了烧饼的制作过程:活面要反复的踹打,然后揪成一坨坨,放入肉馅,在掌心团几下,再左右拉扯成型。一个“打”字,最能体现烧饼师傅手上拿捏功夫。记得原来老家巷口,有家夫妻烧饼摊,生意红火。每次走过巷口,芝麻油肉馅的缕缕香气,就会扑面而来。记忆总是停留在一个漫雪纷飞的冬季,北风刺骨,拿起一个热腾腾刚出炉的烧饼,一口下去,满嘴香酥,心里暖暖的,人世间最寻常的幸福感顿时油然而生,是呀,幸福就是在这香脆酥软的口感里,它会伴随你一生一世。(作者:秋老白)

周村烧饼入选首届“山东好礼•一城一品”旅游商品“歪果仁”学做烧饼吃得嗨

近日,由山东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山东省旅游商品开发服务中心、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承办的首届“山东好礼•一城一品”旅游商品评选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山东省德州市泉城欧乐堡旅游度假区举行。周村烧饼作为中华老字号、地方特色名吃入选首届“山东好礼•一城一品”旅游商品。

与此同时,作为山东的一张靓丽名片,参展了由山东省商务厅、香港贸易发展局以及老字号协会联合主办的第28届香港美食博览会。博览会上,正在香港出席香港“山东周”活动的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参观了本次展会并专程到周村烧饼展区巡展,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摄影大会走进周村采风活动中,周村烧饼这张“山东名片”又着实火了一把,客人们对独特的周村烧饼制作技艺感到非常惊奇,一个个按耐不住兴奋的心情,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纷纷走上操作台跟着制作师傅学着做了起来。在休息区,客人们兴致勃勃的品尝起了周村烧饼,薄酥香脆的美味,博得客人们一阵阵翘手相赞。满满一个上午,周村烧饼博物馆成了外国友人欢乐的天堂。

文章来源:古城商讯

商丘的烧饼是不是特产?

说到烧饼,南北方都有各自的特色,不能说是商丘的特产。对商丘人来说,说到商丘的烧饼,不能够说商丘的烧饼就比其他的地方好吃,只能够说自己还是吃惯了老家的味道,所以说对于老家商丘的豫东大烧饼还是有很深的情感的

高炉烧饼

商丘的高炉烧饼也是闻名天下,有上千年的历史!今天依然受到广大豫北和豫东人民的热爱。商丘的烧饼特色鲜明,个大,芝麻多,是在炉子里烤制而成,吃起来又焦又脆又香。商丘人吃烧饼的时候,一般都会再叫一碗烩面,如果奢侈点,就会在烧饼里再加点垛子羊肉。那叫一个完美。

对于商丘烧饼的记忆,网友各有各的说法。

@私人订制少校:此时此刻好想吃烧饼加肉

@洛城暖食记:每次回老家,一定要来吃果木炭烧饼和地锅羊汤!有商丘的嘛,来认认老乡

@是梦欣哈: 在离家千里的外地求学,想念我大宁陵的烧饼夹肉白吉馍和哨子汤了

@商丘大百科:烧饼夹肉,没吃过的都不算正宗的商丘人

@商丘那点事:商丘没有啥特别的,也就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商丘没啥吃的,就有一个热气腾腾的烧饼夹肉。

@一个肥肥的小领地 :在郑州特别想吃烧饼 家门口新开了家芝麻大烧饼结果…失望 要回商丘买烧饼吃!!

你和商丘烧饼之间有什么不得不说的吗?欢迎留言互动(M)

禹城市房寺镇地方名吃—房寺烧饼

文化领域爱好者

禹城市的房寺镇因寺而得名。有1400余年历史,相传唐朝时期(公元618年~907年),在现在的房寺西街路南曾有一个名叫大觉寺的寺院,大觉寺旁有一条进京的官道,行人旅途劳累,一般就会在大觉寺旁休憩。当时,寺院附近居有一房姓人家,在寺院旁边做小生意,男主人招呼过往行人很是热心,深受过往行人称赞。又因男主人脚长得很大,时间长了,过往行人称呼他“房大脚”,称大觉寺为“房大脚寺”,也有的叫“房家寺”。

明朝时期,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帝位,朱允炆继位后开始削藩。发生了明朝最大规模的一次内战,史称“靖难之役”,这场战役打了四年,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由于兵荒马乱,房寺人都纷纷外逃躲避战争,人迹罕至。平定战乱后,为了恢复生产,明朝实施大移民,移民来到房寺后仍然沿用旧称“房家寺”,后来简称“房寺”。提起房寺烧饼,几乎每个禹城人都会滔滔不绝跟你说上很多。

房寺烧饼的出名于唐朝时期的大觉寺,南来北往的人在大觉寺歇脚,总会吃俩房寺烧饼。房寺的鼓馕子烧饼是死面做的,鼓馕子烧饼个儿大面皮薄,中间空,两面有芝麻,吃起来很有嚼劲。在鼓馕子烧饼的边沿用刀划一道口子,空心处可以加上几两酱牛肉、酱驴肉、熟猪下货,一口咬下去满嘴香。“到房寺一定要吃房寺烧饼”、“房寺的烧饼是一绝”,这些夸奖令房寺烧饼声名大噪。据说当时会做鼓馕子烧饼的人很多,有崔李村的、崔高村的。上世纪80年代,在房寺南街路西湾北沿有一位姓董的人家开饭店,也曾经营过鼓馕子烧饼。

如今,裹上肉大口嚼的鼓馕子烧饼成为人们追忆那个特殊年代的美食,咬上一口满满都是故事。虽然现在卖鼓馕子烧饼的店铺少了,但房寺烧饼的传奇并没有结束,它已经脱胎换骨,以另外一种形态重新流行起来。那就是房寺的油酥烧饼。房寺南街路东现在是油酥烧饼店铺的集中区,每到饭点顾客盈门,常常排起长龙。其中有家经营了快二十年的油酥烧饼店,一天就能卖出500多个烧饼。房寺油酥烧饼以面粉、植物油、动物油、五香面、

精盐、芝麻为主要原料,大小一致、厚薄均匀, 用特制的三合土泥糊制的炉子烤制而成。烧饼的制作方法非常讲究,从制作到出炉需要经过十余道工序。面要在头一天发好,制作烧饼时要兑多少干面重新调和都有定数,和面用的水温也要控制好。配料更是严格精细,将饼皮擀好后用五香面、精盐、酥油面制成的“瓤”包好,再摊成饼,最后刷上动物油、蘸上芝麻就可以烤制了。房寺油酥烧饼的制作工艺精细,烤制的火候控制同样重要。烤制烧饼的炉子最初用制特的三合土糊成内胆,不能有开裂和异味,炭火也必须用木炭。随着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炭火烤制的烧饼越来越少,大多数店铺改用电烤箱制作。

油酥烧饼现如今已经成为房寺镇的一大名吃。在周边乡镇、县市,只要一提到房寺,就能让人立刻想到油酥烧饼。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其他乡镇的集贸市场也纷纷抢占商机,摆摊设铺挂起了房寺油酥烧饼的招牌。各地在传承这一技艺的同时又大胆改进创新,像豆沙馅烧饼、五仁酥香烧饼、果酱烧饼等,各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