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高平始建唐代的古村落——良户古村落之美
探寻良户古村落之美
文:王明伦
从郑州机场出来,车子直奔山西高平而去。约四个小时的车程寂寞难挨,一位之前去过的同伴便主动为大家介绍起高平的历史来,重点是这次将去参观的“良户村”概况。据称这个始建于唐代的古村落,初时只有郭、田两姓在此居住,郭姓经商,田姓为官,故称“两户村”。后来随着其他各姓的迁入,到宋初逐渐繁衍开来,至元明时代终成规模,现为晋东南地区丹河流域明清两代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
然而这种纸上谈兵的介绍毕竟缺乏临场感,听了仍如盲人摸象一知半解。及至来到良户村前,面对雕梁画栋、气势雄伟的高大牌楼,遥望村中那些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我的心中顿生一种先睹为快的迫切感。然而,这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古老村落,此刻并无几个游人。街道两旁堆积着黄澄澄的玉米棒子,田野间尚未砍倒的庄稼秸秆在风中沙沙作响,看来当地村民仍以农业为主。接待我们的杨总是良户村整体修复保护的负责人,举止儒雅,学识渊博,各种数据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但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杨总那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古建筑艺术的热爱,拳拳之情令人钦佩。
良户村的古民居只须用四个字便可概括,那便是“精致”与“艺术”。半天的参观时间无法一窥全豹,因此只能有选择地游览。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这个只有505户、1500余人的村子里,竟然分布着17座庙宇,而且大都位于村子东南角上,形成一片罕见的宗教区。最古老的“玉虚观”始建于金元年代,初为佛教,后改为道教,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良户村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庙,玉虚观占地约3500平方米,须弥座台帮表面浅浮雕的人物莲花栩栩如生,而且边角还有雕刻时间和石匠的名字。宽厚的台基之上,高达10米的正殿像一位高僧大德,透出一种安详与威严。玉虚观殿门为蒙古包式的壶门形式,直棱式的窗户四周嵌有锯齿纹木片,明显带着游牧民族的印痕。后殿的屋脊为精美的琉璃瓦,龙身遒劲有力,亦为元代工艺。正殿内的金代状元碑弥足珍贵,墙上的宋代壁画取自《南华经》中的寓言故事,构图严谨,笔墨流畅。历经800余年的岁月浸染,虽已残缺不全,但存留部分依然色彩鲜艳,为早期壁画中的精品。
玉虚观虽为良户村17座庙宇中的龙头大哥,但香火却远逊于另一座规模不大的“白爷宫”。据说白夜宫里面供奉的是位医生,其生平众说纷纭,颇具神秘色彩。想来这位白姓医生妙手仁心,生前悬壶济世,救百姓于病痛之中,后人念其恩情,遂建庙祭祀,所以香火旺盛至今亦不为怪了。可惜的是,前些年村里一位“好心”的有钱人出资用瓷砖将庙宇装饰一新,此举让这座颇具传奇色彩的白爷宫大为逊色。正因为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杨总他们接管后,在修复过程中始终坚持“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方针,纵览整个良户村的古建筑,无处不体现出这一理念。漫步在那些散发出陈年气息的街道屋宇间,让人彷如穿越回明清时代,恍惚间,身穿长袍马褂的古人正从对面徐徐走来……
“三雕”是良户村建筑艺术中的精髓,一院之中,往往砖雕、木雕、石雕三艺齐备。但是由于岁月侵蚀,很多房屋墙壁开裂、雕饰脱落,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和建筑技术对此一筹莫展。为真正做到修旧如旧,杨总他们可谓费煞苦心,屡经尝试,最后还是延请当地工匠,采用那种蚂蚁啃骨头的原始方法才取得了满意效果。
良户村里最有名的建筑是“蟠龙寨”。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城堡式明清建筑,雄踞于村后高坡上。被誉为清代高平“三阁老”之一、曾任清康熙年间户部侍郎的良户人田逢吉的私邸“侍郎府”坐北朝南,位于堡寨的最前方,主院四进,跨院数座,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融宫廷规制与地方特色于一体。府邸大门上的斗拱有10余层,门楼后面是一座以麒麟、海水、花卉、凤凰、寿山、灵芝、火球及杂宝构成的“寿山福海”砖雕,其精美程度令人乍舌,难怪有“晋东南第一照壁”的美誉。孤陋寡闻的我,之前一直以为所谓的砖雕也同木雕石雕一样,是在烧制好的砖块上雕刻,听了介绍方知原来是先在泥坯上雕好后再放进窑里烧制成型……良户村“砖雕博物馆里”的砖雕藏品琳琅满目,其砖雕对联数量全国居首,不仅雕工精美,而且书法价值颇高。“东壁图书府,西园翰林墨”“琴棋倦罢倚书案,他乡何必来新友”,一副副佳联令人目不暇接,读来顿觉墨香扑面。
良户村里的大部分老房子里现在仍有人居住。此地民风淳朴,百姓心地善良,即使过去那些位极人臣的官员和家财万贯的豪绅也并非为富不仁。临街房屋的转角处的墙体不少都修建成弧形,虽然这样建造主人要多费工费钱,但却方便了挑担行走的乡邻。参观过程中,往往一踏进院子,便有老人掀开门帘叮嘱大家:刚下过雨,当心地滑。本来难懂的方言此时听来感觉十分温暖。那些在街头闲坐的老人也是是面容安详,其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的淡定神态,透射出生活的幸福与安宁。民谚云:“有女嫁到良户村,砖包楼房狮子门”,因为地处高平至沁水的交通要道,历史上良户村的经济一直比较发达,百姓生活富庶,村里的所有建筑全部都是楼房。不过在参观过程中我却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村民们全都在底层居住,二层之上均闲置不用。一问,得知原来此地的风俗是楼上用作佛堂和库房,同时供奉祖先灵位。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住房条件好,有多余的房屋才会如此奢侈。
良户村文化氛围浓厚,很多习俗与众不同,老百姓信仰皇王、鬼王等神灵,元宵节、端午节两次吃粽子的习惯至今无人能解。每年的国庆节和春节期间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尤其是正月初一到十七的灯会,届时村民们会自发组织社火表演,其中的女子锣鼓队声名远播。半个多月连续不断的民间艺术活动,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这期间前来参观的游客会超过10万人,晚上的散路灯、打铁花、八音会等节目更是观者如云,最多的时候单日可达1万人。
天渐渐暗了下来,天黑路滑,继续参观多有不便,于是大家来到放映室观看一部介绍良户村的短片。美轮美奂的画面和充满激情的解说,让大家对良户村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杨总说,现在的农村问题主要是信仰问题,如何抢救正在丢失传统文化已成了当务之急。因此他才个人投资1500万元,用于保护修复良户村这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为了留住乡情,传承文化,他们将尝试在村外建房,让村民不离开村子便可过上方便舒适的城市生活。这样做不但使古村得到了保护,村民的居住环境也有了改善,村里的土地亦不会废弃。这一切虽然刚刚起步,但已初见成效,目前已经吸引了不少大学毕业生回村工作。
走出门来,外面已是夜幕四合,昏暗的街灯下,有村民在连夜给玉米脱粒。有人抱怨街上的路灯太暗了,杨总却说:村子的夜晚就应该是黑的。杨总的话,让我又一次想到了他的那个八字方针:修旧如旧,最小干预。也许,这才是古村落修复保护工作的最佳选择。
★★王明伦,山东青岛人。中国散文诗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民协会员,青岛市作协会员、民协理事,崂山区作协、民协副主席。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歌散文集《琴屿海风(合著)》,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Hash:f4757b9a58b2f6446b2a5856cec193ed27fcc3b8
声明:此文由 秦巴美好江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