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寻踪丨充满古韵的苏州会馆曾是《红楼梦》里“富贵风流地”
现在,各区(市)商会也竞放光芒,
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作为苏州最具代表性的版块之一,
苏州高新区商会异军突起,
不断谱写出新的发展传奇。
11月30日,
苏州市异地商会转型发展大会在苏州市会议中心举行,
这也是苏州市有史以来首次召开全市性异地商会工作大会。
据了解,目前苏州异地商会数位居全省第一,
它们不仅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也为苏州留下了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历史文化。
∆苏州商会博物馆牌匾
始建于唐代的苏州七里山塘,
可称之为苏州城外的旅游古街,
因为在这条街上,这条河上,
有过众多的历史,无数的故事,
新建的苏州商会博物馆就在这里。
比邻我国东南部最大的商贸中心。
因而各地商人纷纷在此建立自己的会馆。
汀州会馆
汀州会馆原位于阊门外上塘街285号,康熙五十七年(1718)福建上杭纸业旅苏众商集资创建,光绪年间(1875—1908)重建。坐南朝北,头门及戏台已废,存仪门、大殿及两廊。大殿面阔五间17米,进深七檩13米,硬山顶。扁作梁,前有船棚轩,外檐列桁间斗拱,额枋刻双龙戏珠。所谓“会馆”就是外地驻苏州的办事处,主要用于供同乡人聚会、祭祀,是提供帮助、暂存货物、交流商贸信息的地方。解放后,汀州会馆大门、戏台被毁,仅存两进三开间殿宇,被用作物资局仓库。
∆商会博物馆进门便有个大大的“商”字
历史上的苏州商会规模很大,先后存在过一百三十多个同业公会,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与京、津、沪、汉、渝等地商会齐名,是全国八大著名商会之一。商会档案的原件,都保存在苏州市档案馆内,是档案馆的镇馆之宝。2002年3月,国家档案局权威公布《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首批入选项目,晚清苏州商会档案荣登其中。2010年,苏州市民公社档案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商会博物馆内铜像
苏州商会的历史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专司工商事务,并劝导各省商埠成立商会,以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发展民族工商业。
1905年,在上海、天津之后,苏州正式成立商会。初名苏州商务总会(1905年-1916年),后两度更名,即苏州总商会(1916年-1931年)和吴县商会(1931年-1949年)。
1949年苏州解放,改为苏州工商业联合会。
从前的汀州会馆,
如今的苏州商会博物馆,
已成为展示一百多年来
苏州工商业文明发展足迹的一个形象窗口。
∆苏州商会博物馆
除了已被改造成苏州商会博物馆的汀州会馆,
苏州地区集中了大批的商人会馆,
至今彰显着古城昔日的非凡,
让人领略到沧桑岁月的况味……
∆三山会馆
∆陕西会馆
会馆最初的作用是"联乡语、叙乡情",以"恭祀神明、使同乡之人,聚集有地"。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会馆逐渐成为商人们存货、居住、议事、章程和约定俗成的条规约束会众的性质逐渐增强的重要场所,发展至后期逐渐成为一种以地缘为纽带的商人自我管理及互助济困的行会组织。
历史上的会馆:
以省命名河南会馆(天库前,现存大殿)
湖南会馆(通和坊,建干将路时毁)
全浙会馆(长春巷6号,已毁)
全晋会馆(中张家巷,现位苏州戏曲博物馆)
以州县命名武安会馆(天库前10号,市文物)
苏州的会馆大多坐落在阊门内外,这正是阊门内外是苏州从明朝后期到民国早期的经济中心的物证。印证了《红楼梦》中说的“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地”的说法。会馆是研究苏州乃至中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的重要资料,有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苏州阊门
安徽会馆
南显子巷
苏州城里的徽骆驼
清同治二年底,已经做了江苏巡抚的李鸿章,也免不了心底深处的家乡观念:如今自己贵了,富了,不给家乡人办些实事,是难有脸面回乡见父老乡亲的。于是便把南显子巷里破败的皖山别墅改建为安徽会馆,作为安徽同乡宴请、谈生意、联谊的地方,还将会馆的后花园取名惠荫园。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流传在徽州当地的这句俗谚,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徽州人经商的由来。在太平天国战争之前,苏州的商业大多是由徽州商人在支撑,苏州民间流传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在虎丘山塘一带,如果问路的话,你可以听不懂苏州话,但是一定要听懂安徽话,因为那里的安徽人实在太多了,并且很多徽商就是从苏州开始发迹的。乾隆时,渡僧桥遭遇火灾毁坏,马上就有八家布商捐款修桥,其中六位是徽州人,这足以表明他们在苏州是一个人多势众、财力雄厚的商帮。
如今的安徽会馆,大门外建了铁栅栏,旁边的竹子也长的茂盛,连同西侧的“皖山别墅”大门,从东向西依次为“福”“禄”“寿”三字。左右也各开两扇门,上书分别为“敬梓”和“憩棠”,想来与《诗经》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只”有着一定的联系。
嘉应会馆
大运河的守望者
枣市街
嘉应会馆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落成于嘉庆十八年,是广东嘉应州(现梅州市)所属程乡(现梅江区、梅县)、兴宁、平远、长乐(现五华县)、镇平(现蕉岭县)五县商贾集资建造,由当年旅居上海、苏州的邹敬邦、罗润琴等人牵头,参与集资的有600多人。建好后,除用于议事及方便往来寄宿外,还办有留医所、义冢等。每逢良辰佳节,众商则在此聚会欢庆,演戏酬神,饮宴作乐,以联络同乡情谊,同时作为客家贤学上京考试的据点。
全晋会馆
远方乡愁的慰藉
中张家巷
山西商人在苏州曾建造过两所会馆,一座是乾隆年间翼城县商建的翼城会馆,有关帝庙,俗呼老山西会馆,勒于碑石的商家多达130余号,但此会馆早已被毁。一所是全晋会馆,自乾隆二十七年起,由山西81家寓苏客商集资白银1万余两,建造于阊门外山塘半塘桥旁.殿前有白石牌坊,俗呼白石会馆,太平天国时会馆被付之一炬。稍后晋商们又商议在平江路中张家巷重建晋商会馆,从光绪五年至民国初年,陆续修了三十多年才大功告成,成为当时苏州所有会馆建筑中最为气派和精美的一座会馆。
2003年11月22日中国昆曲博物馆正式在全晋会馆挂牌成立,这是一百二十多年前会馆的创建者们未曾想到的事。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写道:“在苏州这样的富庶繁华之地,没想到山西人轻轻松松盖了个会馆就把风光占尽,要找一个南方戏曲演出的最佳舞台作为文物永久保存,找来找去,竟在人家山西人的一个临时俱乐部里找到了。” 然而,就晋商当时在苏州的情况来看,很难说,究竟是风光的晋商成全了如今的苏州,还是富庶的苏州成全了晋商的风光。
潮州会馆
斜阳旧影里的寂寞
上塘街
潮州会馆,位于苏州市阊门外上塘街278-1号(现市五中),这座历经3个世纪的会馆是现存潮州会馆中保存最完善最富丽堂皇的旧址,它以庄严典雅的风骨向八方来客讲述着潮商这一古老大商帮辉煌的故事。苏州的潮州会馆,清初迁建于北濠后,因“潮人之仕宦商贾往来吴阊者踵相接”,康熙四十七年开始在阊门外义慈巷西兴建新馆,五十六年建成。雍正十一年在天后阁前后增建关帝祠、观音阁,乾隆八年在观音阁后建成昌黎祠,总名为潮州会馆。
清洲会馆
位于清洲观前34号,初名梓义公所,又名公输子祠(公输即鲁班)。清洲观前,东起临顿路,西至洙泗巷。三寸子路面。长182.7米,宽1.8米。元代皇庆元年(1312),严德昭建清真观,或谓清洲观,故名。
自清道光三十年(1850)起至民国35年(1946)止,共立石碑9座,现存苏州碑刻博物馆。戏楼在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一般以昆剧与清音堂名等为主。辛亥革命后,始有大小京班等参与演出。现为民居。
令人惊叹的是,在阊门内外,会馆云集,
既是《红楼梦》中说的“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地”,
也有庄严肃穆的宗教修行场所。
据专家考证,
《红楼梦》中葫芦庙所隐指之地,
便是如今的普福禅寺。
普福禅寺于2009年修复,
共一路五进,
依次为山门、大雄宝殿、会客厅、禅房和辅房。
它的修复设立为周边信教群众
提供了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
成为具有山塘特色的佛教文化道场,
素有“山塘第一福地”的美誉。
寺内供奉的是青铜铸造的
释迦牟尼佛及二位弟子造像,
两边墙壁悬挂了五代著名的
侍僧、画僧贯休和尚所画的
十六罗汉真容院士原拓,
映衬出整个殿堂的庄严肃穆。
寺庙虽小,
但清新素雅至极,
步入此内,
还真让人有种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感觉。
徘徊在这一座座会馆旧址内
注目凝视这些熬过多少岁月的的建筑艺术精品,
历经多年,仍能带给人心灵的冲击与震颤。
经历了多少纷繁的盛衰兴亡,
今天,在片片青砖瓦脊上,
正酝酿着创新发展的勃勃生机。
Hash:a4794057f21140b02d84cd508ca9fc485e3048e8
声明:此文由 苏州高新区统战新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