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洲风物 | 除了祠堂庙宇,还有这些门楼街巷名刻录着时光的印记......

官洲岛上,

骑行

每块蓝底白字的路牌会提示你这条路叫什么名字,“星汉”、“月湾”、“星际”、“寰宇”、“星岛环”,“螺旋”......据说这是为了体现生物岛生物科技的特色。

具有生命象征意义的“DNA双螺旋”生态链更是生物岛道路网络的主体部分,岛上好几条道路冠以“螺旋”二字,比如“螺旋大道”。▲

如同与岛上拔地而起的现代高楼交相辉映的历经了数百年风雨的祠堂庙宇一样,和上述现代感满满的道路名互为补充的是“居仁里”、“由义里”这些演绎着传统村落敦厚礼教韵味的街巷名。

环岛骑行,

你会发现,

在刻着“官洲村埠頭”的这块大碑石后

坐落着陈氏大宗祠。

从祠堂前的小路往前走,

里面还有座华光古庙。

据陈氏族人十叔说,

古庙在陈氏族人南宋时

南雄珠玑巷迁来官洲岛开村聚居前

就已存在了。

是何人在岛上建了这座古庙,

用何种工艺令瓦梁有圆润的弧度而不断裂,

这些,皆是后来者心中的困惑。

华帝古庙的两侧,

分别坐落着从前通往村子主干道的两座门楼,

面向庙的左侧为“由义”门楼,

右侧为“居仁”门楼。

“居仁”、“由义”

进出有规矩

两门楼屋檐下绘制的壁画已模糊。

听说,以前门内墙顶绘有

“腾龙舞凤”、

“花开富贵”、

喜鹊登梅”、

牡丹、山水、梅花等壁画。

门楼地面全部由花岗条石铺砌,

门楼内设花岗条石凳。

特别的是,

两个门楼均设有防盗竖圆木柱来防御外敌。

而且,

进出这两个门楼是有规矩的,

据土生土长的容姐说,

好事喜事出入“居仁里”,

坏事丧事则出入“由义里”。

“居仁”门楼,防盗设置的痕迹显而易见。

“由义”门楼,依稀能看到屋檐下的壁画。

据十叔回忆说,

以前岛上有

由义里、居仁里、永福里、高华里、东胜里、

西华里、南胜里、桂林里、翔北里、儒山

等街巷。

虽然不太清楚这些街巷名的由来,

但他觉得很有传统村落文化的敦厚意蕴在。

居民保留下来的“永福里”和“南胜里”的门楼分牌。

(图片由容姐提供)

岛上还留存有另一个门楼:

“桂林里”门楼。

此门楼是从仑头渡江到官洲村北码头进村的

主要通道

比起“居仁”、“由义”门楼,

“桂林里”门楼显得小巧,

门内外屋檐下同样绘有

山水、人物、花卉等图案壁画。

据说,

“桂林里”门楼的规模、建制

在当年村里门楼中算是“低配”的了。

除了是仑头渡江到官洲村进村的主要通道外

“桂林里”门楼的另一个特别之处

在于此门楼与村里一个叫“缯棚”的地方离得最近,

并且由村里最早的一条水泥路连接着。

“缯棚”位于村北江堤一带,

原是水上居民聚居的地方,

他们以捕鱼为业,

在江堤搭木棚栖息,

家家户户挂着鱼缯,

故称为“缯棚”。

这些“以舟为室,视水为陆”的

“浮生江海者”被陆上的人称为“疍家”,

意思是“住在船上的人”。

水上人家

来历

相传东晋末年,

农民起义领袖卢循顺海南下,

在今天的海珠区建立了“卢循城”。

起义失败后,

卢循投水自杀,

他的部下也四散奔逃,

其中一部分乘船漂泊,

成为水上人家,

从此开始了打渔、摆渡的生涯。

因为他们曾反抗过朝廷,

所以后来的统治者对他们“约法三章”:

不准上岸居住,

不准读书识字,

不准与岸上人家通婚。

为了求生存,

他们学会了以船为家,靠水谋生。

大部分水上人家没有族谱,

也没有关于他们祖先的记载。

像住在“缯棚”一带的水上居民

便跟随岛上的居民,

自称也姓“陈”,

由此慢慢在岸边营建起了自己的家园。

如今这部分水上人家

也搬迁至对面的北山跟仑头,

与以前漂泊于水上、居无定所的生活

渐行渐远。

图为十叔的女儿陈永恒以前的写生作品,

记录下了埠头以前的模样。

门楼后延伸着通往村子的麻石路,

散落在里巷中的旧屋新厝

连接着的阡陌果林,

门楼前繁忙的埠头,

成为官洲村人家园记忆的一部分。

没有岛上新道路名睥睨苍穹的大气,

留存的门楼跟建筑

像历经风霜的长者一样

抱朴守拙地注视着来往的一切……

【图文记者 郭婉华】

【编辑 方米妮】

Hash:85bbfc660367e6829505265d629990079dfb729a

声明:此文由 微社区e家通水乡官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