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手勾勒清水河城关镇“一园、四庙、五院、十桥”美景!
内蒙古拥有一座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悠久古城镇,这里风景秀丽、景致怡人,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她就是清水河县城关镇,是县政府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古至今,这里发生和流传着许多唯美的故事、传说......康熙四公主修建官邸花园在此居住体味着这方水土的辽阔壮美,四大宗庙的兴盛保佑着人民安居乐业、农事风调雨顺,商贾贸易的流通见证了五大家族的兴衰,气势如虹的路网桥梁奏响了人民美满生活的生动组歌,一幅幅浮现在面前的画卷织构、串联成城关镇“一园、四庙、五院、十桥”美景。让我们走进这如诗如画般的美景之中......
(注:“一园”指的是康熙四公主花园;“四庙”指的是雷虎坡村龙王庙、神池窑村龙王庙、老爷庙(今城关一小后院关帝庙)、圣泉古寺庙;“五院”指的赵家大院、段家大院、孙家大院、郝家大院、徐家大院;“十桥”指的王三窑大桥、桐过桥、G209贾家湾大桥、圣泉大桥、民福桥、永济大桥、文博桥、永安大桥、万和厚大桥、东门大桥。)
“一园”
古韵美景
康熙四公主花园旧址位于清水河县永安街原县工商银行后院花园巷内,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圣祖玄烨的第六个女儿恪靖公主与喀尔喀土谢图汗部的敦多布多尔济完婚后移居清水河县,居住长达9年之久,在今天城关镇银滚山脚下修建公主官邸,附属设施包括花园、碑楼、亭台楼阁、房舍、青龙渠等。四公主花园画壁长廊精雕细琢,廊道阁亭曲径通幽,花树绕阶,两侧对狮朱漆门。进入庭院,前后左右月亮门对称相通,三进四院,50余间房舍,流金雨瓦,浮雕飞檐。院内一侧出月亮门,建有碑楼。园中亭台楼阁,渠水潺潺。如临圣境,美景空前,令人流连忘返,四公主在清水河居住期间,当时有大片“汤沐邑”地,曾一度从山西省杀虎口一带招募农民种地,庄稼连年丰收,经常来往于此的商贾众多。而且四公主特别关爱民众,从现如今分布在我县境内一定数量的德政碑可以反映出当时她深受民众爱戴。后于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四公主移居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由于历史原因,如今四公主花园中的楼阁、凉亭、鱼池及公主的府邸旧迹已荡然无存,只有沿用至今的花园巷保留下来,然而康熙四公主的美名一直流传至今。
“四庙”
普照美景
昔日城关镇庙宇零星分布在城内各处,祈福保佑着这方水土和人民。坐落在国家级古村落雷胡坡村东坡龙王庙始建于康熙年间,处于半山腰,背靠银滚山,面向南海子村,依山傍水,绿树掩映着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古寺庙,南海子村在雷胡坡村对岸,也是康熙四公主到清水河居住的官邸,南海子官邸荷花涟漪,池水漫漫,居住环境优雅舒适,那时的雷胡坡村龙王庙与康熙四公主南海子官邸两处建筑隔清水河相望,相互掩映,场面蔚为壮观。
当时雷胡坡村龙王庙的建筑物壮观气派,恢弘大气,包括正殿、殿神殿五、钟楼、鼓楼、禅房、山门、古戏台、小山门等附属建筑。
寺内庙宇内,雕梁画柱,彩画连篇,金碧辉煌。寺庙内彩画是专门请专业画师作画,人物活灵活现,立体逼真。院内东南位置伫立着一棵饱经沧桑的桑树,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直径约一米,高约20米,古桑树至今还伫立在寺院内。
寺庙内和尚约2-3人,实行轮换制,负责维持寺庙正常开放,和尚们经常到雷胡坡村为当地村民传授经义、道法,为村民排忧解难,村民为了答谢和尚常赠送物资、粮食。
每年寺院都会唱戏,每逢寺院内唱戏的时候,县城内居民都要去龙王庙上香祭祀,以求保佑家人生活安居乐业,来年光景风调雨顺。前来上香祭祀的人们络绎不绝,场面是人山人海。
据当地老者讲述,传说古代在寺内正殿发现曾有蟒蛇形似龙现身,盘绕于正殿内,当地人们信奉将其认为是真龙化身,征兆吉祥、龙宫显灵。还有一种传说是,夜间时分,常有一条青龙盘绕寺院上空飞翔。
正殿内壁画有的浓墨重彩,有的简笔勾画,今仍然可依稀可见,庙内壁画有“水宫图“、“神龙图”、“合礼图”,以及仕宦、伺者、水、祥云、龙、水草等人物和动植物。解放后,1950年寺庙被摧毁,面目全非,正殿南侧的戏台被拆除,戏台旧址已盖民居。现在只剩正殿五间主窑,西侧有两间禅房、一间伙房和走廊过道,古桑树弯曲地生长着,场面破败不堪,昔日的繁华景致荡然无存。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古寺庙的保护修缮工作,打造为县域文化旅游景点。
神池窑村龙王庙:始建于雍正年间,后于乾隆年间进行维护修缮,1989年,再一次进行修缮加固。庙宇分龙王庙、奶奶庙和儿童庙,均有祈福保佑之效,人民保佑家人吉祥平安,期盼庄稼灌溉雨水充沛,年年风调雨顺,粮食丰产增收,人们过上好年景。
神池窑村龙王庙,位于今城关镇神池窑行政村委后院,有正殿三间,门前有一棵古槐树,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解放后,神池窑村龙王庙被摧毁,如今面目全非,只剩正殿三间。立于正殿门前的碑石,碑石雕刻精美,文字隽永,由于几经修缮,碑石已不知去向。
1989年,神池窑小学校址设在神池窑村龙王庙,神池窑小学对龙王庙进行修缮加固。龙王庙现在闲置,庙内破败。
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古寺庙的保护修缮工作,打造为文化旅游景点。
圣泉古寺庙:圣泉古寺庙始建于乾隆年间,位于城关镇小庙子村委会院内,距离县城西5里。寺名因寺内有一处清泉,人们称之为“圣泉水”,因其水质较好,现在县城居民常去此处取水饮用。寺庙几经修缮,现为城关镇小庙子村委办公场所。
据《清水河厅志》载:“小庙子村距县府五里许,为西北首冲,其地枕山带河,茂树交荫最一佳处,有圣泉寺焉,清泉沸涌,池草活泼,夏不炎热,冬不结冻,派分左右,村民引灌田陌,洵清河之胜境也,创自乾隆年间......”。此后历经修葺,遂成宏观景致,旧时每逢6月12日,庙会3天,加之香烟佛事,晨钟暮鼓,当时不失为一郡闻名远近之胜地。寺内一股清泉自石龙口中涌出寺外(流量0.003立方米每秒),水洁清碧,味极甘冽,盛夏不涸(7月平均水温为8℃),凌冬不冻,水流寺外可灌村前地200亩,寺前为戏台,青砖瓦墙,马背台顶,条石砌就根基,山门前左右各蹲一尊大青石狮,整个山门呈排楼形,飞檐大顶,高约10米,宽约20米,有左、中、右3门,中门宽4米,左、右门均宽3米,中门上高悬“清河胜境”一金字匾,为清代一巡抚亲书。进大山门为前大院,院中置一鱼池,呈圆盆形,深2米,直径10米,青砖花墙,两株古垂柳荫盖全池。池边有一石龙头像,泉水从龙口中流出,涌入池内,池中萍苔增茂。院东西两面有僧禅室数间,相向对称。二山门置于前大院后墙正中,宽4米,高6米,上嵌“圣泉寺”金匾。二山门左侧有一石锅,锅旁亦有一龙头石像,泉水从龙口流出注入锅内,石像后竖一堵石墙,石墙上书写“清郡第一泉”5个字,旁备小碗专供游人尝泉水用。石锅东2米处有一钟楼,呈四角凉亭形,高10米,置石梯可登其上楼中挂古钟一口,口径约1米。内院置石桌、石凳,院正中为正殿,建于约1米高的石台上,殿高10米,长约30米,4根红漆露明柱竖于四角,重檐青瓦,壁顶彩绘。殿内正中塑神像3尊,神像前置供桌,座下有一小井口,为和尚净水处。正殿东西各有配殿3间”。
清水河胜境圣泉古寺,曾有几代住持在此居住,圣泉寺饱经风霜,盛貌全无,现在仅存戏台一处,破败不堪,惟门前仅留石狮一尊。其余设施为现城关镇小庙子村委会改造后使用,只有圣泉清泉流水如前,现如今人们每天都来圣泉打水,用桶装盛,日用或者洗车。
附:重修圣泉寺碑
小庙村距府五里许,为西北首冲,其地枕山带河,茂树交萌最一郡佳处有圣泉寺焉。清泉沸涌,池草活泼,夏不炎蒸,冬不冰结,派分左右。村民引灌田陌,洵清河之胜境也。创自乾隆年间,嗣虽屡次修茸亦屡历星霜,又兼树摇于外,水浸其内,以致栋宇倾颓,神像剥落,村人目击心伤,久欲有心兴复,奈役大费广,无敢倡者。适郡守定公莅任,斯土务民之义,逢旱则祷祷应辄应阁郡,赖以丰亨,是地静者神灵,心诚者神应也。因屡次祈雨,见其倾圮弗支。乃集议重修,捐廉首倡期未浃,旬捐钱壹千余。缗遂择诚谨介洁者,董其事兼谕补茸寺西之龙神祠,以昭诚敬。于是陶司番瓦古瓦工选木石,一时筑砌并举,或全建新垒,或增新旧,不百日而工告竣是举也。村人固兴有成,然非公才余于官悉、心民社焉,能有布之优优若是哉?过此以往。破者补之,残者修之,剥蚀者涂暨之。庶庙貌常新,而神灵是妥矣。正镌石纪事,而公适擢升丰镇,岁又饥馑,事遂中止,因循三载。幸奇公署理府事,进谒时见石置阶下,询得其情,慨然捐廉,并谕立会令,每年抽头。一以劝成前事,一以存备重修。乐楼之资是传盛纪,美二公有焉。至乐楼兴废是又有望于将来是为记。
光绪五年季夏立
老爷庙(城关一小后院关帝庙):老爷庙又名关帝庙,是城区内最为古老的一座古寺庙,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八月,清水河首创官立学堂,最初校舍就在老爷庙,培养出很多文人,学堂曾被一完小作为教师宿舍、学生食堂等学校附属设施,2013年,老爷庙被县教育部门改建为清水河县教育史馆,继续发挥着她新的育人资政的功能。
嘉庆十年六月,关帝庙石碑立于庙前,碑石上刻有关帝庙碑文。附:关帝庙碑记
环清皆山也,其水安之北,翠屏叠幅,绿树重荫,望之巍峨,面特立者吾郡之关帝庙也。考其创建之始,殆寥寥数楹而已。厥后屡兴修葺,数十年来,廊庑钟鼓乐楼等络择而起,固称堂堂巨观矣,然而追王追帝殊觉殿字之孤茕,曰把曰礼尤嗟堂阶之浅率,目之者以为外若可观,面内颇萧素,是又我商民之一大抱燃也。越癸亥春,我众目击心感而寺僧海泗,适有同心集议增修霏不踊跃从焉,爱是郡候伊公、巡厅汪公、城守何公各捐已俸赞成其事,诸董事量力输助,共募壹千貳百余金,鸠工庀材新建东西辅殿六楹,张两翼于左右正股,接檐屋一楹,构大厦于中庭,雕梁画栋,鸟革翚飞,不数月而落成焉,间尝谒其庙睹其成盛风曩之卑狭者,屹然而峥嵘矣,曩之孤立者峙然而并树矣。曩之暗淡者焕然一新矣。虽不敢与名区胜境琳宫焚宇之祠杰阁层楼之观媲美并盛,而以吾郡蕞尔衡之,岂不足以崇祀典而壮观瞻哉。余谓此一举也。继前人未遂之志启后人兴感之忱,洵足以竭虔妥灵而昭贶于无穷矣。若夫酬德报功岁时祭享,凡我神袛克有裨于国计民生者,或亦可以托地而求,因事而祝耶?是所谓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者,固不必以地限也,是为序。
嘉庆十年六月吉日立
附记:老爷庙门前的两棵古树依然屹立在城关一小院内和城关一小后院,均入选国家重点保护名木古树名录。分别是:
城关一小院内一棵国槐树,胸径316cm,冠幅12.25m,树高16m。
城关一小后院一棵学名臭椿树,胸径215cm,冠幅10.75m,树高10m。这两棵古树见证着老爷庙的曾经沧桑岁月。
“五院”
厚重美景
赵家大院坐落于城关镇古城坡古村落中部,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是城关镇古村落中修建较早的一个大院,赵氏家族祖辈由山西省移民到清水河居住,到了赵家第二代传人在城关镇古城坡半坡建造赵家大院,赵家大院属于北方典型的四合院,院落犹如一个方正的宝石盒子,整个院子有主窑石窑五间,西房五间,东房六间,南房二间,耳房二间,古代大门一座,飞檐滴水,精雕细刻,古代配套生活设施遗迹齐全,后来经过逐年修缮保护,至今已有六代传人在此居住生活。赵家祖辈最初到此以种地为生,过着贫农生活。到后来赵氏家族开始经商,生意逐步旺盛达到顶峰,后来家族以种地、县衙供职为主。
孙家大院坐落于城关镇古城坡古村落中西部,早在200年前,孙家祖辈由山西省大同市移民到此居住,孙家大院有主窑石窑三间,南房四间。后来逐年扩展,至今已有六代传人在此居住生活。孙家祖辈最初到此从事锣匠手艺活,后以务农为生,当时有滩地六亩,梁地十亩,过着中农生活。后来第五代传人孙来虎和孙福义两兄弟利用农闲时间,合伙经营做豆腐、熬麻糖、烙饼子、做干货生意,解放后两兄弟均参加工作。
段家大院坐落于城关镇古城坡古村落东中部,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段家祖辈由山西省移民到清水河居住,在原乌兰牧骑法院旧址处,至今已有十一代传人在此居住生活,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段家大院现在当然无存。段家祖辈最初到此以种地为生,过着中农生活。到后来段氏家族开始经商,在永安街开作坊,在仓背后和原一旅社处经营以及从原建设银行往北到今一完小后门,全是段家的商号和作坊、住宅。到了民国初年,段家经营的老商号德胜泉,规模较大,生意繁荣达到顶峰。
郝家大院坐落于城关镇古城坡古村落,距今200多年前,郝家祖辈郝治成老先生由山西省榆次市双村移民到此居住,郝家大院有主窑石窑三间,西窑二间,西房三间,东房七间,凉房(磨坊)一间,南房二间,耳房二间,古代大门一座,占地面积1.3亩。后来逐年修缮保护,至今已有六代传人在此居住生活。郝家祖辈最初到此以务农为生,当时有梁地3亩,过着中农生活。到后来郝氏家族当商人开始做买卖,在今万和厚巷对面开作坊,有糖坊、粉坊,家族生意到了第三代传人郝治平、郝治威时期生意最旺盛,达到顶峰。至今大院内保留古时磨坊,内有碾子等工具。
徐家大院坐落于城关镇古城坡古村落中西部,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雍正年间,1720年,徐家祖辈由山西省朔县(今朔州市)朔城区上张头村移民到清水河居住,到了徐家第三代传人在城关镇古城坡村半山腰建造徐家大院,徐家大院有主窑石窑四间,西房(作坊)一间,占地面积约一亩。经逐年修缮保护,至今已有十一代传人在此居住生活,因此当地人熟悉地称之为“徐家大院”。徐家祖辈最初到此以种地为生,当时在红崖沟一带有几十亩梁地和水地、县衙门口(今原政府大楼对面物资局后院附近)对面有水地十几亩,过着中农生活。到后来徐氏家族开始经商,在永安街开作坊,最开始从事皮货生意,后来开糖坊从事麻糖生意,生意一度旺盛达到顶峰。
五大古院见证了清水河县城商贸、农业、人文历史等变迁,对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搞活县域旅游讲起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桥”
欣荣美景
2009年,清水河县委、县政府将城关镇建设改造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制定了《清水河县城关镇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实施改造、扩容和美化亮化工程,提升城镇品位。城关镇城区面积由原3.4平方公里扩展到7.6平方公里,城市框架舒展拉开,逐步打造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山水园林生态宜居旅游节点城镇,经过循序渐进改造建设,城镇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一座面貌一新、环境优美、宜居文明的小城镇已初具规模。沿着清水河一眼望去座座桥梁如天桥飞架于水面,搭建起立体通途大道,既方便了人们的交通出行,又提升了特色小城镇品味,座座桥梁成为县城的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特别是晚上,各座桥的景观照明温馨壮观,结合游园绿地、健身广场扮靓了山城夜景,给静谧、祥和的小镇增添了古朴与现代的质感和美感。
按照从西到东的时空方位来看,从王三窑村一直往东到东门大桥,细数大大小小有10座桥,2001~2015年期间,清水河县城关镇内建设的桥梁有G209贾家湾大桥、圣泉桥、民福桥、永安桥、永济桥、桐过桥、文博桥。2017年底建成万和厚桥。与之前的东门桥、王三窑桥构成了清水河十桥美景,他们镶嵌在清水河面上,成为城镇一道亮丽景观,扮靓着这座历史厚重的小城。下面让我们从西往东翻开这被誉为清水河“十桥”美景的如诗如画桥卷。
王三窑大桥:毗邻城关镇王三窑村,位于贾家湾村和王三窑村之间,桥长152.6米,桥梁宽度7米,1971年建成通车,是城关镇最西端的一座桥梁,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座桥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座桥是连接鄂尔多斯方向的重要通道。
桐过桥:桐过二字的来源具有历史厚重感。汉高祖六年,分云中郡东北置定襄郡,辖12县,其中桐过县、骆县、武城县均在清水河县境内,由此可见桐过二字历史久远,因此取名桐过彰显其人文历史属性。桐过桥位于清水河县城关镇贾家湾益民小区北,贾家湾村污水处理厂南,与滨河南路、滨河北路相交。大桥全长96.04米,桥梁宽度17.49米,呈南北走向,双向两车道,2014年11月10日建成通车。这座大桥是连通贾家湾村、鄂尔多斯市方向、县城西北出入口、县城西南出入口的重要枢纽通道。
国道209贾家湾大桥:大桥全长1008米,桥梁宽度11.25米,2013年12月建成通车,双向四车道,南北方向,大桥宏伟壮观,是清水河县最高的一座高架桥。这座大桥是国道209线自治区干线公路网规划重要组成部分,是自治区重要的出国公路,也是呼和浩特市南部的重要运输通道,是连通首府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山西省等地重要枢纽大通道,对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实现路网合理布局、加强内蒙古与山西省及内地省区经済贸易往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圣泉大桥:圣泉二字来源于滔滔不绝的清水河、涓涓细流的圣泉水,县城因河得名,此桥因泉得名,河水清秀灵动,彰显其发挥巨大的交通作用。因夜间景观照明格外闪亮美丽,人们都叫“彩虹桥”。圣泉桥位于原国道209线,连接着滨河北街、滨河南街和国道209线,呈南北走向,分别与国道109线、滨河南路、滨河北路以及永安大街相连接。大桥全长100米,桥梁宽度28米,双向六车道,两侧分别设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2014年11月10日建成通车。这座大桥是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规划布局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关镇西城区南北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盟市与晋、陕省区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大通道。
民福桥:这是清水河建造的第一座步行桥,这座步行桥横跨滨河南路与滨河北路,是连接南岸名筑小区和民族幼儿园之间的一座步行桥。步行桥全长100米,桥梁宽度6米,呈南北走向,2011年底建成通行,整体造型和功能为景观步行桥。这座桥对于疏解周边居民出行、缓解学生念书交通压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永济大桥:滨河大桥位于清水河县滨河南路与滨河北路之间,连接圣泉社区和运输公司,是横贯南北交通大动脉通道,大桥全长100米,桥梁宽度26米,呈南北走向,双向四车道,2011年6月建成通车,这座大桥是县域内重要交通枢纽大桥,对于缓解主街道永安大街和滨河北路的交通压力十分重要。
文博桥:文博桥是由爱心企业家马万良先生全额捐资建设,是清水河县城关镇第二座步行桥,文、博文字彰显清水河厚重的人文历史。文博桥位于清水河县滨河南路城关镇阳光幼儿园北侧与滨河北路清水河操场南之间,呈南北走向,大桥全长100米,桥梁宽度6.6米,拱形桥,整体造型和功能为景观步行桥。2014年9月开工,2015年8月建成通行,县委、政府立文博桥记碑石以彰马万良先生懿行,同时立文博桥标识石于文博桥南端。这座步行桥连通了主街道永安大街、滨河北街和滨河南街,方便了往来居民出行。
永安大桥:永安二字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城镇内主街亦以永安二字命名永安大街。永安大桥位于清水河县滨河南路与滨河北路之间,呈南北走向,地处金都商场南、国税局北,是连接永安大街、滨河北街、滨河南街、平安街的重要枢纽大桥。大桥全长157米,桥宽9米,双向四车道, 2000年11月建成通车,这座大桥对于横贯南北,辐射主街道永安大街、滨河北街、滨河南街以及平安街交通路网,对于缓解全县路网压力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万和厚大桥:万和厚大桥直通万和厚巷,万和厚是民国时期清水河的古商号,至今保留门面旧貌,万和厚大桥位于城关镇滨海星城住宅小区以北,华融财富广场以东,横架于滨河南路与滨河北路之间,大桥全长100米,桥梁宽度16米,双向四车道,呈南北走向,2017年底主体建成通车。这座大桥是打通永安街和滨河南街、滨河北街重要通道。
东门大桥:东门大桥是清水河城关镇最为古老的一座桥,可以说是见证了清水河县城的沧桑巨变,东门大桥位于清水河县城东部呼清公路127公里590米处,1967年底建成通车,是地处连接清水河县东部出城口的重要位置,南北走向,大桥东面桥洞上面空白处写有共产党万万岁红色大字,大桥西面桥洞上面空白处写有毛主席万万岁红色大字,大桥全长121.7米,桥梁宽度7米,双向两车道。该桥为5孔桥,每个孔20米长,东门大桥入选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石桥》一书。这座大桥对于缓解主街道永安大街、东出城口交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是连接内蒙古到山西省方向的主要交通要道。
清水河“十桥”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这座塞外名镇,古朴而典雅,清水河县独有的地貌特征,再加上自然河流--清水河穿城而过、穿桥而过,民俗窑洞依山而建,独有的自然美景,既能体味到陕北的热烈奔放,又能感受到晋陕文化底蕴。特别是晚上漫步小镇,望着河道里湍湍的河水,欣赏着夜桥美景,小桥、流水、名镇,再现玉屏叠嶂、金盖层峦的美景。
城关镇的“一园、四庙、五院、十桥”美景串联起了清水河古往今来胜景,从古韵美景一直到欣荣美景,印证了城关镇这座厚重感十足的古村落小镇的沧桑巨变,也必将见证着清水河县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光明未来。
作者简介
郭飞虎,男,爱好写作、文学创作,现在清水河县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清水河县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
来源:活力清水河 清水河微生活
Hash:a66332b0f009d24901d8125104d8df7bd59c7f13
声明:此文由 清水河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