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镶黄旗 零下20度的温情草原
有冬要来,有雪如诗……
在寒冷的风雪中,我们相互取暖,紧紧拥抱。这样走着走着,就白了头……
零下18度的初体验
草原上的四季皆有惊喜,让当地人头疼的雪中白毛风,在旅人的眼中,却是通往冰雪仙境的神秘隧道。穿过雪雾,走进锡林郭勒镶黄旗,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裔居住的草原,一个冬日里的冰雪童话世界,一个让人在寒冷冬日也能收获满满人情的温暖桃花源~~~~~·
抵达镶黄旗的第个一夜晚,天空下起了大雪,像瓢泼一样的大雪,每个雪花都扎扎实实地砸在地面上。这是我前所未见的大雪,也开启了我们对冬日草原的银色之旅。
望着窗外路灯下飘零的银色雪片,大家再也忍不住, 接近凌晨的零下18度,大家也相约着出去看雪,舒展身心。在大雪中,我们手牵手,笨拙地走在刚刚堆积的雪地上,笑声飘荡在城市中心的广场上空。走着走着,就白了头········
坦白讲,如此寒冷的零下18度,我还是第一次体验,不过由于室内温暖如春,暖得可以穿吊带裙,所以出门也是浑身热量,即便站在零下18度的雪地里,也没觉得抵挡不住。尤其这里的空气尤其干净,雪花飘落,甚至想让它们都落在脸上,尽情享受这银色世界。
第二天一大早,朝霞伴随着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扑面而来,在酒店房间的窗前俯瞰城市中心的广场。那匹精神奕奕的骏马,像是也要去银色的大草原上奔驰。
滚滚红尘中的哈音海尔瓦庙
冬日里,夕阳下,哈音海尔瓦庙像是草原上绝世独立的仙居。清冷的蓝天中挤出一股暖暖的金黄,洒在寺庙的金顶上,闪着耀眼的光。
这座建于康熙年间的寺庙几经荒废,但依旧屹立于红尘之外,悠然而美丽。
哈音海尔瓦庙是锡林郭勒镶黄旗境内最有影响的大型寺庙,它距今镶黄旗政府所在地约9公里,现为镶黄旗藏传佛教——喇嘛教唯一的一处宗教活动场所。
这座美丽的庙宇,始建于康熙五年(1666)。据记载,当时有一个从西藏来传教的喇嘛,在镶黄旗建了一座庙,称马王庙。建庙过程中和建成后,王公富牧们都曾大力资助,一些牧民还不断送子弟到庙里当喇嘛。
十几年后,该庙僧众已有五六十名。康熙四十八年(1709),商都马群总管云东将该庙的建造、发展情况上奏朝廷,清圣祖十分赞赏,给该庙取名“广益寺”,赐给一尊50两重的哈音海尔瓦银佛。此后,该庙又叫哈音海尔瓦庙。
规模最大时,哈音海尔瓦庙有5个拉桑(喇嘛教的学部),大小18个殿堂,5个庙仓,喇嘛住宅500多间。清朝末年和中华民国初期,因连年战乱,哈音海尔瓦庙多次被洗劫。此后,逐渐衰落。
1988年,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和镶黄旗财政拨款,旗政府在哈音海尔瓦庙旧址上,新建经堂1座,另建庙仓3间,仍称“广益寺”。并请来多尊佛像,供奉于经堂。数年内,先后有十几名喇嘛在寺内居住、念经和举行庙会。
时光流转,当年的繁华已随着草原上的风,裹挟着经幡上的字,被吹散。而留下的,是岁月陈酿后的美酒,和滚滚红尘中的老故事。冬日的哈音海尔瓦庙,不见游人的身影,只有那些飞鸟,守在佛塔周边,不愿离去。高高的雕梁画柱在阳光的照射下,依然娇艳欲滴,为银装素裹的草原增添光彩。
而雕梁画柱上的斑驳,也都带着历史的气息和满满的老故事,混着这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像要讲述一段美丽而哀愁的往事……
温暖如春的牧人之家
穿过雪雾,走进锡林郭勒镶黄旗熬恩格其嘎查,遇见最温暖的牧人之家,收获最丰厚的暖暖人情。草原上的骆驼耐得住零下40度的白毛风,在熬恩格其嘎查,遇到可爱的3岁小骆驼。在平均寿命30岁左右的物种里,它还算是个宝宝。见到客人,亲切地贴脸,亲亲。在风雪中,温暖旅人的心……
小骆驼的家人是熬恩格其嘎查的牧人之家,主人家有温暖的房间,热乎乎的手把肉和朴质的笑脸,让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瞬间在寒冷的天气里,找到回家一般的温暖。
2017,来了四次草原,第一次骑马,却是在寒冷的风雪中,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体验。冬天的蒙古马为了积攒脂肪,已经见不到策马奔腾的场面。骑上去,也是小范围奔跑,但在风雪中,眼前一片雪白,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远处的马匹还在草原上吃草,高高的小山上,一个小小的敖包在俯瞰着银装素裹下的生灵们。
相隔很远以外的民居,在银色和金色的点缀下,更像是童话世界。
室外银装素裹,室内温暖如春,牧人之家的主人准备了手把肉和奶食品,正在等着在雪地里疯玩的孩子们回家。
查干伊得和蒙式早茶
在蒙古族美食中,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蒙族人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大部分都用来加工成奶制品,如酸奶干、奶豆腐、奶皮子、奶油、稀奶油、奶油渣、酪酥、奶粉等十余种。
奶制品一向被视为上乘珍品,如有来客,首先要献上。每次来锡林郭勒,最眷恋的也包括这香甜的白食,那种纯正的奶味儿,能带你瞬间穿越回儿时。
在传统蒙族女性当中,制作的白食好不好吃,也是贤惠与否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蒙族女汉子就算射箭再准马骑得再快,也得踏踏实实做得一手好白食。
在镶黄旗的一家奶食制品商店,有幸见识并体验了白食的制作过程。前店后厂的家庭工坊,小小的车间里,摆放着阳正在等待发酵的牛奶。将鲜奶倒入洗净的容器,夏季放在阴凉处,冬季放在暖炕上,过一段时间便发酵凝结。
经过时间发酵后形成的凝结乳,味酸甜、清凉爽口,可泡炒米、米饭而食,是最天然绿色的酸奶。凝结乳分上下两层,上层呈淡黄色,奶香扑鼻,蒙古 语称“朱和”,汉语称“嚼口”,拌炒米、米饭极香,还 可提炼奶油;其下层呈白色块状,蛋白质丰富, 称疙疸奶 子,可直接食用,也可制奶豆腐。
奶豆腐,又称乳酪,蒙古语称“胡如塔”。其制法是 将提取“朱和”剩下的凝结乳倒入锅内煮沸,再加入少量酸奶,像卤水点豆腐析出乳水,用笊篱把奶块捞出,放在白布巾上包好,再用木板挤压,直到把水挤尽,再用模子成型,半天后取出晾干,即是奶豆腐。它是牧民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奶食品。
奶豆腐是日常美食,也是蒙式早茶上必备的美食。孩子们见到奶豆腐总是非常开心,牧人用奶豆腐汲取热量,也是款待远道而来客人的深情馈赠。
蒙式早茶上的白食,是蒙古奶茶的良伴。每次的锡盟之旅,也都是从一餐超丰富的早茶开始的。和广东早茶相比,内蒙的早茶,无论从食材和文化内涵,都有更高的温度。
在草原上,牧民以一餐早茶开始一天的辛苦放牧,奶茶里蕴含的热量足以支撑他们一天的能量。在城市,人们保持着早茶文化,是对草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草原生活的眷恋。作为旅人,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一餐奶茶下肚,不但能体味蒙族人的热情,也能抵挡寒冬,身心皆温暖……
在大雪中的镶黄旗,一次次穿过雪雾,一次次探访温情的草原。在温暖的牧人之家,一首首动听的蒙歌,一张张朴实的笑脸,一个个温暖的相拥……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对这片土地如此眷恋,也许是那颗渴望自由和辽阔的心,无论在酷暑,或是严冬,只要一踏上辽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就开始变得无比滚烫……
原创文图/Coco胡波(除无水印图片) 请勿擅自转载
———————————————
Coco胡波
日本冲绳县旅游大使、华谊兄弟签约旅行家、《酒色之途》系列旅行节目出品人、资深旅游媒体人、旅行社签约体验师、知名旅行自媒体人、撰稿人、摄影师,作品常见于各大旅游、生活杂志
Hash:d3c814488b516401be546ea39f90033a3d232c2b
声明:此文由 Coco胡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