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的南大街 承载着烟台人心中的印记

周二丨02月07日丨空气良丨多云丨-3℃—2℃

始建于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的南大街,仅有400米长,3.5米宽,是北大街南部一条辅助街道,因地处大庙以南得名南大道。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已拓展为东起解放路国际金融中心,西达西炮台南路,绵延逾5公里。把南大街称之为“烟台第一街”,并不是因为它是烟台最老的街,而是因为它在烟台人心目中的地位,犹如南京路之于上海弥敦道之于香港般不可替代。因为这里不仅代表烟台繁华的外表,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与变迁,承载着烟台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美食记忆“烟台味道”穿越20年时光隧道

南大街,泰丰商厦立交桥下,干热的西南风裹挟着一种熟悉而诱人的香气四溢飘散,王雅婷不由得停下前进的脚步,在一个玻璃橱窗前驻足。这家名叫泰丰炸鸡的老店从早上8点开门到晚上7点半歇业,门前永远不缺的便是排队的老饕。

24年来,被这股香气俘虏的人数不胜数,有定居已久、货真价实的老芝罘,更不乏四周区县乃至附近地市的“新居民”,也时不时有些来烟台旅游的外国人;既有白发苍苍的老夫老妻,也有牙还没长齐的稚嫩幼童。有时候碰到从外地开车来买炸鸡的,往往会买下一整锅。即便如此,排在后面的顾客也很少选择放弃离开。

已经跟随炸鸡店20年的营业员已经算不出每天能卖掉多少炸鸡,只知店里每天忙不停歇。即使碰到过街天桥改造,炸鸡店也未曾停业,庞大的业务量让他们不得不每半天就换班。与很多老烟台一样,王雅婷对于共用一个招牌的泰丰炸鸡和烤鸡也是傻傻分不清楚,但那个与她年龄相差无几的门头,那四溢的香气,仿佛只要一靠近便能将她带入回忆的隧道,不买上两块便无法离开。

一路向西,200多米外的烟台中心大酒店,几乎是同样的情形。天伦食府拥有不输于虹口全聚德的烤鸭技术,一只只新鲜出炉的烤鸭从外卖窗口走上烟台人的餐桌,虽然从不加工只整只出售,但门口食客络绎不绝,那些对自己片鸭肉的抱怨注定只能成为这一美味的注脚。烤好的鸭子色泽枣红、肉质鲜嫩,皮下无油、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味美香浓,荷叶饼夹上几片烤鸭,放上几条蘸酱葱丝或者黄瓜条,将荷叶饼卷起,一口咬下,唇齿间留下的余香也已渐渐成为了南大街的一部分,天伦烤鸭也因此成为逢年过节烟台人馈赠亲友的首选。

尽管规模与档次无法相提并论,但以泰丰炸鸡与天伦食府烤鸭为代表的“烟台味道”扎堆落户南大街却是不争的事实。对于烟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南大街的商业发展是最特别的,也是最值得回味的。

商业记忆 大钟楼、百货大楼渐没商海

这里紧临烟台的“门户窗口”烟台港、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不仅店铺林立、车水马龙、人流密集,还汇集了多家金融机构、高档写字楼以及大型购物商场,可谓烟台“第一商圈”,是烟台时尚繁华的象征。当然,与许多城市中心大街一样,在对外开放前后30年的时间里,南大街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商业发展历程。

在老烟台人郑承清的回忆中,南大街最早的大型商户非福建会馆东侧的新世界商场莫属,现在的人很难想象在那片许之地上的二层楼房曾是烟台的“大世界”与“劝业场”。除了缤纷的日用百货,新世界商场带给烟台人的还有北楼的青莲阁电影院,西厢的驴皮影和说书,南楼的京剧、评剧和魔术戏法以及楼顶平台上的洋片和玩具。从19世纪20年代之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新世界代表的是烟台的潮流。不过随着华联商厦的开业,“新世界”变成了如今的一片停车场。当然,昙花一现的华联也不过是踏着新世界的后尘,成为了南大街商贸潮中的一缕回忆。得名于市钟表公司在楼顶安装大钟的“大钟楼”,作为上世纪80年代南大街的地标建筑也曾辉煌一时。只是整点钟声已逐渐被车流的喧嚣替代,除了南大街,没有谁会再侧耳聆听它的鸣响。

那些在南大街出现的商场中,不得不提到的便是百货大楼。虽然如同挪威海怪克拉肯般的振华已将曾经的购物中心变成了众多触手中的一只,不过建成于1975年的百货大楼作为烟台商业化的标志,其地位无异于宏伟乐章中的序曲。“逛了三条商业街,不如逛一个大楼”,率直诙谐的烟台老百姓给它的爱称和趣评,足以印证在那个年代百货大楼为烟台人生活带来的改变,如同温热湿润的海洋季风为烟台商业化消费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勃勃生机。

文化记忆 电影院、文化宫承载浪漫

解放路走上南大街,中银大厦、金都大厦、国贸大厦一栋栋高楼鼎立,大气磅礴。且不说年过花甲的老烟台,就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恐怕也会忍不住望向这个黄金十字路口的东南角。在那里,曾经矗立着建国后烟台市首家专业影院-东风电影院。虽然前有新中国、大光明两家老牌电影院,但建成于1979年的东风电影院凭借着专业设施辉煌一时。能容纳千人的巨大放映厅、第一家安装沙发软席、第一家安装中央空调、第一家安装立体声、第一家联网售票,都使它在烟台电影放映历史上占据了不可撼动的地位。曾经的影院上方精美的手绘电影海报不知绘织了多少烟台人心目中对电影的美好向往。居住在电影院原址附近的梅植武如今已入耄耋之年,但对于那个年代东风电影院一票难求的情景仍记忆深刻:“有时能托人买到一两张电影票也是难得的。”2005年4月1日,东风电影院因南大街改造而拆除,结束了自己26年的放映生涯,东风电影院原址如今已变成一座巨大的广告牌和停车场。而烟台的电影放映事业也已经远不是30多年前一票难求的光景,仅在南大街沿线附近就有包括世茂时尚欢乐影城、CGV国际影城、鲁信影城、新世纪电影城、深港电影城等多家电影院。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旧时的南大街也并没有今天这般绵长,青年路可以算作它的西尽头。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南大街上东风电影院雄踞东方青龙”之位,那么工人文化宫无疑是镇守西方的“白虎”。

那个时候的工人文化宫,要说最符合时代气息,或者说对周边社区居民来说影响最深的,便要数它的旱冰场。旱冰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可以用“高大上”来形容,在文化娱乐活动匮乏的当年,除了电影院,唯有的迪士高和滑旱冰就是年轻人追赶潮流生活的全部。脚踩四角轮旱冰鞋划上两下,甭管熟不熟练,整个人的感觉就摩登起来。旱冰场也成了不少恋人情侣约会游玩的首选之地,那里也成就了不知多少美好姻缘。文化宫前的旱冰场就像如今盛夏时节的海水浴场,永远都是挤满了人,拥挤着却又乐此不疲地排着长队,一心想沾沾时尚气。

情感记忆 文化中心屹立“烟台灵魂”

2014年5月,屹立在工人文化宫入口处对称的“飞天仙女”雕塑因年久失修导致铜制部分与基底脱离,最终被迫拆除,似乎也在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如今文化宫前的旱冰场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更“接地气”的全民健身公益文化活动,比如广场舞。国内类似运动场也被真冰铺面的滑冰场所取代,绝了踪迹;而“滑旱冰”的叫法换成了时下更时髦的轮滑,工具也已变成了四轮一排式的轮滑鞋,因为轮滑活动并不拘泥于特定场所,不仅居民区小巷内随处可见,在南大街上偶尔出现穿着轮滑鞋的上班族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东风电影院片瓦不存,工人文化宫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无疑是中央正黄位的“文化中心”。统一设计的红顶建筑大气舒展,充满艺术气息;坐拥新华书店、青少年宫、群众艺术馆、大剧院、京剧院、博物馆、文化广场,“文化中心”可谓名副其实,是烟台文化的中心要地。在许多烟台人记忆中,文化中心有着另一个代名词——大展。建于1968年的烟台市展览馆现在虽已扩建为烟台市博物馆,可它在烟台人日常生活当中的使用频率丝毫不减当年,“就是大展那儿”成为许多人描述周围建筑方位的惯用语。

每个城市的中心广场似乎都会有一座地标性雕塑,比如杭州武林广场的八少女,青岛五四广场的《五月的风》,它们业已成为城市的标签,也是游客照片中必定会出现的建筑,烟台的文化中心广场也不例外。在20多年的岁月里,文化中心虽曾几经变迁,但位于广场西北角、建立于1992年的雕塑“智慧之门”却始终屹立如初。

如今的文化中心广场几乎每天都是热闹非凡的光景,因为广场宽阔、交通便利,市民多种休闲文化活动都选择在这里进行。有吹着葫芦丝练习民族乐器的,有排练国标舞的,有跳老年健身操的,有唱美声的,有写书法的,不一而足。各类文艺演出、电影公益放映活动就更是数不胜数。商业有兴衰,不知谁能定,而岁月带不走的是作为一个城市灵魂的文化,随着烟台对外开放的不断拓展,文化中心这棵老树上也必将不断萌出鲜活的新芽,绽放新的生机。

(来源:烟台发布)

Hash:5b3f242c26de8950a0e16db82f8853cde12057e7

声明:此文由 烟台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