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关旅游攻略(大散关景区)

导读:大散关旅游攻略(大散关景区) 宝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请问哪位知道大散关在哪里? 铜川金锁关石林周围有什么旅游景点 宝鸡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清明想去宝鸡旅游,求银洞峡、大散关、嘉陵江源还有关山草原等景点攻略 值得一去的国内雄关

宝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导语:宝鸡市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旅游的优先选择,“炎帝故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等等许多称号都是用来赞誉宝鸡的。且它地理位置多样,有平原山川等。宝鸡市在冬季会较寒冷,夏季又会很炎热。所以,大家可以选在春季和秋季到宝鸡旅游。接下来为您介绍宝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宝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大散关

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中国关中四关之一。位于宝鸡市南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秦汉时期(前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散关是一个很重要战略位置,以及交通枢纽。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着有《书愤》其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宝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周公庙

周公庙位于陕西岐山县城西北六公里处的凤凰山南麓,面积约62万平方米。《诗经》中描述此地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

考古专家考证,早在6000多年前,卷阿一带就有先民傍山临泉而居。周兴起时许多著名事件都发生在卷阿附近,凤凰是姬姓周族崇拜的神鸟,古卷阿附近至今有许多与凤凰有关的地名和遗址,如凤凰山、凤鸣岗及“丹穴凤迹”等。

周公旦晚年归隐于卷阿,逝世后即建祠祭祀,周公庙由此而始。西周末年古卷阿建筑遭毁坏,秦汉以后曾重修。唐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为纪念曾助武王灭商立国、辅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旦,下诏在其制礼作乐的“卷阿”创建周公祠。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嫄、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

全国很多地方均建有周公庙,歧山周公庙是其中存世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周公庙。

宝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 “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寺庙所在的法门寺文化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法门寺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宝鸡法门寺地宫其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

2014年10月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在宝鸡法门寺举行。

宝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炎帝陵

炎帝陵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神龙镇境内的常羊山之上,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场所。炎帝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姜水之岸(今宝鸡市境内),随着历史发展,其后代又沿渭水向东南又迁徙到湖北湖南山西等地,广义上,炎帝是一个氏族部落,存在若干世系。故全国有五处炎帝故里。陕西宝鸡、湖北随州、湖南炎陵县以及会同县、山西高平均被视为炎帝故里。其中,炎帝一,二世均生活在陕西宝鸡,如果按照一世的说法,炎帝只存在于宝鸡。宝鸡为炎帝故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宝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钓鱼台

鱼台位于宝鸡市东南40公里蟠溪河上,南依秦岭,北望渭水,山清水秀,古柏叠翠,景色绮丽,历史久远,是古今中外颇享盛名的游览胜地,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钓鱼台因西周名士姜子牙在此隐居十载,滋泉钓干遇文王而闻名于世,史料典籍均有记载。唐贞观年间:“太公兵家者流,始令蟠溪立庙。”并植柏四株,至今犹存。至清乾隆年间有庙宇17处,著名的有太公庙、文王庙、山门口、三清庙等,河东岸的钓台遗迹,河道中央的“璜石”,河西的望贤台以及飞瀑流霞,浪声莫测。钓鱼台建筑风格典雅、自然景色迷人。近年来,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钓鱼台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新规划的景点为钓鱼台将再添新姿。

宝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陕西省岐山县,为秦岭北麓黄土台原的一部分,海拔约750米,原上地势平坦,面积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1.8公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形势险要。五丈原为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

宝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大唐秦王陵

大唐秦王陵位于陕西宝鸡市北公园顶,距市区仅2.5公里,是宝鸡市内的AAA景区。秦王陵有唐朝秦王李茂贞(公元856---924年)及夫人合葬陵寝、全国罕见的帝后地下宫殿两座。

秦王陵现开发面积80多亩,由山门、神道、献殿、祈殿和两座地宫组成。在150米长的`神道上。有按皇帝生前出行宫廷仪仗排列的唐代石雕15组34尊·在两座分别长为120米、深20米的地宫中,有高8米、宽4米用青砖仿木雕刻而成,保存完整的全国最大的唯一罕见的地下飞檐古建端楼;有用青砖砌墙并卷的八边形穹隆顶;有栩栩如生的墓道两侧18幅乐伎图;有唐代珍贵的胡人马乐佣、三彩陶马佣;有精美的砖雕“十二生肖图”、“八人抬轿图”,有按北斗七星位置挑开青砖形成的勺状“地面天象图”;还有带着神秘色彩的千年石函、墓志铭无字碑

秦王陵地宫内有保存完整的世界罕见的砖雕飞檐古端楼,有按北斗七星位置挑开青砖形成勺状的“地面天象图”,有全国罕见的帝后地下宫殿两座,是唐代以来绝无仅有的。大唐秦王陵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在唐代帝王陵寝中极为罕见,200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请问哪位知道大散关在哪里?

大散关,亦称“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19.5公里处的清姜河岸。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一说因散谷水而得名)。

旅行提示

交通:宝(鸡)汉(中)公路大散关下,宝鸡一日游旅游车。

门票价:10元

铜川金锁关石林周围有什么旅游景点

1. 关于铜川金锁关的诗句

关于铜川金锁关的诗句 1.诗句“路尽蜀道难,气增秦地雄

大散关

大散关亦称散关,是关中四关之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南郊20余公里的秦岭北麓,在陕西宝鸡县南大散岭上,扼南北交通要道,自古为"川陕咽喉"。昔日的大散关是“重门临巨墩,连栋起崇隈”的雄师关隘。它横锁陈仓古道,真是“路尽蜀山险,气增秦地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时金兵南下,侵犯陕川,宋将吴玠、吴璘兄弟聚兵扼险于此固守,打败金兵的多次进攻。 现在散关,有关城等遗址存在,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皆由此经过,天堑变为通途。山岩上所留前人镌刻的“古大散关”几字尚见。 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 特别是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吴氏弟兄与金兵在此进行了激烈的战斗,金兀术仅以身免。后人为纪念吴氏兄弟,在关西修有吴公祠,祠内有吴氏弟兄像。关下竖有“古大散关”碑石一通。今川陕公路的山岩上留有前人镌刻的"古大散关"几个大字。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今有古散关城故址、瀑布山、宝成铁路秦岭北坡8字型盘山道等景胜,雄伟壮观。

大散关,为关中最西的一座重要关口,也是关中河川文化与秦巴文化、陇西文化的物质分野性标志。同时,军事化的命名也强调着大散关地理区划意义之外的另一种含义。北宋时岳家军在此与金兀术的兵勇刀戈相向。而南宋的陆游让散关一举成名,用"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把边关风雪的豪迈给予了意象化的表达。从此大散关成了中国人心目中最具男性气概的载体,也是千百年来无数英雄的终极梦境。

2.和“华山论剑”有关的诗句或名言有哪些

答: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黄山之美、泰山之雄、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绝都引 人入胜,但它们显然都不符合武林人的个性,只有华山的险峻与爽直,才是对武林人最好 的诠释。站在华山之顶,“当今世界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与博大胸怀便了然于心,这正 是武林人所想要的情怀!2、西安的华山真奇啊,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像一匹奔腾的骏马,又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真是奇 峰罗列,姿态万千;西安的华山真陡啊,虽然每一条路的两旁都修筑了铁链和栏杆,但是 一个不小心还是有可能会栽倒下去3、登上华山极顶,天已转晴。

放目四望,但见千峰逶迤,匍匐脚下;天地空阔,八方一色;真正 是山舞银蛇,原驰腊像。整个世界显得那么洁净,一点污秽都不存在,此时,即使是最复杂 的人恐怕也顷刻失去了杂念。

站在绝顶之上,脑袋瞬间一片空蒙,大有飘飘欲仙 翅凌云飞 腾 之感。淡定片刻,一股豪气由脚底直贯头顶,顿时生出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迈!4、海拔2183米的华山,是秦岭山脉的北支脉,西起渭南东至潼关,其高兮广兮,居五岳之 首。

不过,称之雄性的华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高它的广,而是从华山的峰峦之中,你的确 能体味到那雄性的气息5、雄性的华山,也造就了充满阳刚之气的故事:华山西峰峰顶的翠云宫前,有巨石中间裂开, 曰:斧劈石,旁边立有一长柄大斧,此乃神话传说中沉香劈山救母之处。力大无比的神勇男 儿,在你的想象中项天立地!6、游完北峰,我们向其他山峰进发。

那就是东峰、南峰和西峰。这三座山峰在一条路上,所以 说“自古华山一条路”。

好看的也数这三座山峰。路最难走的也属这条路。

从北峰南上, 经“擦耳崖”、“苍龙岭”,过金锁关,从这里可分别前往东、中、南、西四峰。我们跋到 金锁关,金锁关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楼般石拱门,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 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

道家认为,华岳为仙乡神府,只有过了通天门,才算进入仙境。7、五岳之一的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市城南,海拔1997米,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状,故得名。

它 南接秦岭,北瞰黄渭,以奇、险、峻、秀著称于世。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 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古人有云:“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之奇 就在于它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

8、来到华山论剑处,仿佛看见当年武林人在此翻云覆雨,奋力搏杀;听着山底松涛怒吼,仿佛 听见武林人气壮山河的呐喊声;攀爬悬崖峭壁,仿佛看见武林人飞檐走壁的敏捷身姿;遥望碧 云蓝天,又仿佛感受到了武林人的壮志凌云与男儿情怀。9、华山共有五座主峰,其中东、西、南三峰最高,三峰鼎峙耸立,“势飞向云外,影倒黄河 里”,有“天外三峰”之称。

提到险,“自古华山一条路”。其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 悬岩镌刻的“全真岩”,三面临空,上凸下凹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悬岩上开凿的千尺 童、百尺峡老君犁沟、擦耳崖、苍龙岭等处都奇险异常。

山中道路仅有南北一线,约10 公里,逶迤曲折,艰险崎岖,不少地方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0、蓝色的天,白色的云,淡淡的雾,绿色的树,灰白色的山体,陡峭悬崖峭壁,直插云霄的 连绵山峰……这一切组成美景的元素,被山风吹动着,一刻都不停息的分散再组合,一刻 不间断的上演着山云之恋。出处:华山论剑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

原意是华山比武,引申为公开的比试或学术争鸣。华山简介:1、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 发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 。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 市,在省 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 山”的说法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2、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

这一成果首先被孙中山所引用,创立“中华民国”。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3、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4、1982年,华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1999年,华山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4年,华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 201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7年6月29日,华山荣膺“2017中国最受欢迎旅游景区”殊荣。

3.和华山论剑有关的诗句或名言

1、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宋代寇准《咏华山》

译文: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2、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唐代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译文:荆山刚刚越过华山迎面来,红日东升潼关也四门大开。

3、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两汉佚名《孔雀东南飞

译文:两家要求将他们夫妻二人合葬,结果合葬在华山旁。

4、峰顶高眠灵药熟,自无霜雪上人头。——唐代李洞《华山》

译文:高眠于峰顶之上,灵药自然成熟,从此头顶再也没有白头发。

5、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唐代贾岛 《送田卓入华山》

译文:瀑布高耸,在这瀑布旁边有一座草堂。

4.金锁关的基本简介

金锁关镇位于铜川市印台区西北部,地处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的分界线上,属子午岭山系南端余脉的乔山山地,东与宜君云梦 乡相邻,南与印台乡接壤,西与耀州区王益区毗邻,北连旬邑和玉华,距区政府驻地12.5公里。地质构造处于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山字形构造前孤东翼,属新华夏一级沉降带与陕甘宁盆地南缘,为二叠纪、三叠纪岩石组成之山梁,在中生代基岩和新生代红土层构造的古地形之上覆盖着深厚的风成黄土层。区内残塬破碎,塬谷纵横,沟谷深裂,塬面稍有平野,主要岩石有沉积砂岩、砾岩和灰岩。镇区境内北高南低,山大沟深,以土石山地为主,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4°08′-35°19′,东经108°53′-109°09′之间。海拔在1065米左右。

5.金锁关有什么特点

金锁关雄峙于铜川市印台区金锁乡人民政府附近,这里两水交汇 (淌泥河与柳林河)、三山鼎立 (东马栏山、西仲家山、北女回山),峡谷绝壁,天然奇险,为关中的北大门,是三秦的军事和交通咽喉要地。

有 “金锁天堑,鹰鹤难飞”之誉,是“榆塞秦关襟喉要地”,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金锁关。

金锁关的左边峡谷为神水峡。它位于马栏山与女回山之间,是铜川漆水河的主要支流淌泥河的河谷。

河谷两岸山峰突兀而起,峰峦叠樟,险峻异常。谷地有公路蜿蜒北上,是关中通往陕北的主要通道

公路西侧山崖上清晰可见 “雄关天堑”四个大宇,为清光绪年间陕西巡府叶伯英所题刻。 而有边川谷为柳林河谷,它处于女回山与仲家山之间。

明净的柳林河水穿谷而过,与淌泥河交汇于此。此河谷则是通往宁夏甘肃的交通要塞,自古就见证了唐朝皇室及其重臣和玄奘前往玉华宫避暑的情形。

据史料记载,1129年,宋军将领刘延亮曾屯兵于神水峡,截断了北上进犯宋地的金兵。 1551年,陕西巡抚张菏认为“金锁关至为要冲,宜筑城戍守”,以防河套之地叛匪突犯西安。

两年之后,同官知县亢庆鸿在三山之间筑建了高大的关城。至此,金锁关长期驻有重兵把守,变得更为险峻。

1633年,陕北农民起义军将领张献忠率军攻破并烧毁关城。1678年,守备官由金锁关移驻耀州,仅留有外委把总1名,守兵20名驻守此营。

从此,关城日渐废毁。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金锁关关城遗址仍依稀可辨。

城东西约宽100米,南北约长500米。有南北两门。

北门外桥北三岔路口,俗称 “三关口”(今西包公路从此通过),南口通西安,北口通陕北。淌泥河水从关口流过,称 “北水关”,分一道、二道卡门

西口通甘肃、宁夏,柳林河水从关口流过,称 “西水关”,一道卡门。卡门城墙,原用正方条石筑成,其城洞遗迹犹存。

这座古代雄关历经各朝,特别是唐、宋 后,北御辽金,西防西夏,屯兵驻守,攻占不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期间,金锁关成了国民党封锁我陕甘宁边区的重要据点。

尽管如此,仍有无数热血青年冒死来到这里,冲关而过,奔赴延安。1946年9月,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在撤离西安时也曾在此与国民党激战,并取得了胜利。

因此,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朱德、周恩来等曾路经这里,并留下了许多咏颂这雄关天堑的诗句。 金锁关崖壁陡峭,遍山劲松,谷幽水急。

每逢初春,关外积雪消融,而关内仍属银白世界。清晨红日东升,映在白雪与绿草之上,将金锁关映衬得分外妖烧美丽。

因此,金锁关的“三山春雪”自古就为文人们所乐道,也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句。我们现在身在雄关险谷,耳边似乎仍有刀载相撞、战马嘶鸣的回音,金戈铁马,兵戎相见的战争场面仍依稀可见。

而在金锁雄关也确实残存着不少的古代遗迹,流传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趣闻野史,其中尤以宋时杨家将的故事广为流传。 据说,800多年以前,北番辽国日益强大,不时南下侵犯宋朝疆域。

一日辽将率兵十万,将长安围困。杨六郎骑马应战,搭弓射箭就射得辽兵抱头鼠窜。

待跑出300里之后,辽兵发现杨六郎射出的箭插在了金锁关的南门之上。见状,辽军一面惊叫,一面逃出了金锁关。

杨六郎在收复了金锁关之后,就率兵驻扎在这里。直到今天,仲家山上还有杨六郎插旗杆石;女回山上有其屯兵的山寨;杨家坪相传为杨六郎演练军马的场所;而附近的岩洞称“六郎洞”,据说曾为六郎的居所;而棋盘川里的马家寨有一清澈的山泉,据说是巾帽英雄穆桂英的黄骡马马蹄刨出来的;因此叫做“马刨泉”。

虽说这一切只是传说,但是金锁关南门在毁坏以前,上面确实插有一文铁箭。 我们眼前的那座山名叫女回山,也叫做 “搬转山”。

如果仔细观看,大家会发现,这里的山峰走势都为南北方向。而女回山却特立独行,为东西走向。

这里也有一个凄苦的传说:秦时始皇征集百万民工建造长城,孟姜女的新婚夫也未能幸免,据 《旧唐书》记载,孟姜女为陕西同官人。 她在苦等丈夫数年之后,因相思甚苦而决意到陕北寻夫。

殊不知,其夫已死,且尸骨已被砌入长城之中。孟姜女长哭不止,哭倒了长城。

为了躲避秦兵追赶,孟姜女身背丈夫遗骨选到了此处。而此时秦兵己追到身后。

只见孟姜女使尽全身力气,硬是将这一南北走向的山峰搬转了方向,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样。 此山挡住了秦兵。

孟姜女也得以逃回家乡----同官,即今天的铜川。这座山峰因此被称为 “女回山”或 “搬转山”。

宝鸡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作者:氢气球好货君法门寺:供奉指骨真身舍利

法门寺中,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真身舍利”,因此这里是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想看遍法门寺的全部珍宝?法门寺院内地宫、珍宝馆以及文化景区内的合十舍利塔等三个地方都要走一遍。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青铜珍宝| 必玩理由:藏有青铜器“何尊”

博物馆中收藏有名为“何尊”的青铜器,内有铭文“宅兹中国”,是“中国”称谓最早的文字记载。博物馆是亚洲惟一的专题青铜器博物馆,主要展示宝鸡出土的青铜珍宝,有何尊、秦公钟等,都是稀世珍宝。太白山森林公园:南北分界点

森林公园内的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山中海拔3511米处的“天圆地方”,是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点之一。游客登山游玩,建议按照已开发的登山路线行进,特别是徒步的游客,不要贸然离开主路线私自去探险。姜子牙钓鱼台:姜子牙隐居地

“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传说这里是姜子牙涉政前隐居垂钓之地。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唐代诗人李白,宋代诗人苏轼等都曾经来这里游览过。金台观张三丰修道地

据说这里元末著名道士张三丰修道的地方,如今这里是宝鸡市博物馆。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十月初十,是当地的金台庙会,期间会有秦腔等地方戏表演活动。关山草原:有“小天山”的美誉

森林、草原、峡谷等美景,在关山草原都能看到,这里号称“小天山”,地貌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类似。关山草原曾经被称为“陇右关山”, 是西汉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的出关途径。炎帝陵:炎黄子孙寻根祭祖

宝鸡是炎帝的故里,炎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重要场所之一。每年的农历7月7日以及清明节的炎帝祭日,民众会来炎帝陵及炎帝祠,进行盛大的公祭仪式。大散关:中国古代著名关隘

喜欢中国历史的人一定听说过大散关,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宋时,金兵南下,侵犯四川与陕西,宋朝在大散关固守,多次打败金兵的进攻。周公庙:纪念周公

唐高祖李渊为纪念周公姬旦,下诏创建周公祠。周公帮助周武王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王朝,又辅佐周成王平定了国内的叛乱。周公还是“周礼”的奠基人,“周礼”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五丈原诸葛亮庙:衣冠冢

宝鸡岐山县城郊外的五丈原上,建有诸葛亮庙,庙中正殿西侧有诸葛亮的衣冠冢。在正殿的南侧有陨星亭,亭中有一块陨石,是在五丈原附近发现的。传说诸葛亮去世前,五丈原天降陨 ,寓意着“将星陨落”。

清明想去宝鸡旅游,求银洞峡、大散关、嘉陵江源还有关山草原等景点攻略

银洞峡,大散关是一路的,一个上午或者下午就可以了。嘉陵江源头稍微远点,不过比银洞峡,大散关好玩点。关山牧场最好是住一晚上比较好玩。

其实宝鸡景点挺少的,喜欢历史的话就去青铜器博物馆,周边店有岐山民俗村不错。

值得一去的国内雄关

天下雄关,我也就去过武胜关,有空应该走遍天下“12雄关”,这也是 历史 回顾。

1、函谷关

函谷关,位于河南三门峡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 历史 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函谷关 历史 上有三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另一处叫做魏关,距秦关北5公里处,但已在建设三门峡拦洪大坝时被冲末不复存在。秦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2、武关

武关,古晋楚、秦楚国界出入检查处,位于陕西省商洛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武关 历史 悠久,远在春秋时即以建置,名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关城周长1.5公里,城墙用土筑,略成方形。东西各开一门,以砖石包砌卷洞。建国前西门上有“三秦要塞”四字,东门有“武关”二字,内门额上有“古少习关”四字。建国后城门、城墙等遭到毁灭性破坏。关西地势较为平坦,唯出关东行,延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因此武关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3、萧关

萧关,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六盘山山脉横亘于关中西北,为其西北屏障。自陇上进入关中的通道主要是渭河、泾河等河流穿切成的河谷低地。渭河方向山势较险峻,而泾河方向相对较为平易。萧关即在六盘山山口依险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萧关是关中西北方向的重要关口,屏护关中西北的安全。关中西北方向的威胁主要来自陇西、河西及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秦汉时期主要是匈奴,隋唐时期主要是突厥、吐蕃,北宋时主要是西夏党项。萧关为关中抗击西北游牧民族进犯的前哨。

4、大散关

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中国关中四关之一。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秦汉时期(前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散关是一个交通枢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位置。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著有《书愤》其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5、玉门关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 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6、阳关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而得名。《西关遗址考》谓古董滩是汉代以后阳关,但据清《甘肃新通志》及《敦煌县志》认为红山口即阳关。

7、潼关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乾隆皇帝游历帝国大好河山,行至于此,也不免感慨潼关之险峻,并于城楼外横额上留下“第一关”的鎏金御书。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8、虎牢关

虎牢关,又称汜水关、成皋关、古崤关,是古京都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虎牢关作为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此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虎牢关已经开始规划建立风景区,把虎牢关的路尽情重修扩宽,扩修三义庙(关羽的庙),修整点将台(吕布当年用的),并且黄河渡口开始有不少的游船(供游客乘坐)还有餐饮业的船(供吃饭)。

9、临晋关

临晋关是蒲津渡口要隘,战国魏筑关,在今陕西大荔东。后有蒲津关、蒲关、大庆关等名。此关位于长安东北方的临晋道上 ,因而成为关中东北方的重要关塞。由于临晋道要经过黄河 ,所以在临晋关外的黄河上历代多设浮桥 ,而尤以唐蒲津桥著称于世。大荔古称临 ,故关名随地名而命之。汉武帝时改临晋关为蒲津关,简称蒲关。临晋关对岸有蒲板,战国秦晤王时曾在此作“河桥”。其后历代在此连舟为浮桥,唐初称蒲津桥。宋代改名大庆关。临晋关在战国时代就已是名关,该关地处山河要隘,扼津蒲渡口,为秦晋间交通要道,且依黄河之险、长城之固,所以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10、雁门关

雁门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雁门关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恒山沿代县北境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

11、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居庸关是四大重要关卡之一,有南口,居庸关,上关和八达岭。居庸关形势险要,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实天下之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

12、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

13、嘉峪关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 历史 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14、井陉

井陉关,井陉县西面太行山“井陉”之口,因此得名。古人谓其地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因称井陉。实际上“井陉”是太行山内一条隘道,是太行进入古为华北平原的重要关隘。井陉关汉朝即在此口置关,它与南面的壶关天井关合称“上党三关”。并陉关背负太行,遥对华北平原,扼晋冀交通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军事上所必争。井陉关作为“太行八陉”之第五陉的东出口,既是秦汉以来的军事要塞、屯兵重地,也是晋、陕、冀三省经济文化交往的交通枢纽和邮递驿站

15、武胜

武胜关位于河南信阳与湖北交界处,北屏中原,南锁鄂州,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是古义阳三关之一,中国古代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重要隘口。春秋时期称直辕、澧山,秦统一中国后改为武阳关,南宋时期易名武胜关。武胜关关口,被人们称为“青分豫楚、气压嵩衡,襟扼三江”的一块风水宝地,地质学上为秦岭褶皱山系东段桐柏山脉和大别山脉的东西交界处,中国南北地理的中点。武胜关与东侧九里关和西侧平靖关成犄角之势,古时统称“义阳三关”。三关中武胜关居中,交通便捷,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16、昭关

昭关位于安徽含山县城以北7.5公里处,东与和县善厚镇接壤,西与仙踪镇毗邻,南与环峰镇以昭关口为界,北与全椒县二郎口镇隔滁河相望。东有马山,西有城山,整个山脉呈东西走向,连绵几十里,相传古时山四周均为湖泽,唯有昭关一途可通。昭关两侧山巅处,分别有一处烽火台和回马亭遗址。关北30米有一眼涌泉泉水清 甘醇,久负盛名,用以泡茶,可盈怀不溢。关南10米处有马蹄泉,又称马跑泉。相传伍子胥过昭关以后,守军追捕时,马踏而过。

17、阳平关

阳平关古称阳安关,位于县城西北57公里,南倚鸡公山,北濒嘉陵江,地势极为险要。南可入川,北通略阳,西至陇南,东达汉中。远在三国时期,即为军事重镇,现宝成、阳安铁路交汇于此。阳平关在三国时期名为阳平关,为蜀北主要门户,唐朝属中央直辖三泉县,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在此设阳平县,为县委及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是仅次于县城的重要城镇,也是省政府在汉中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建制镇。在汉中市实施撤区并建镇后,阳平关区撤消,镇辖区扩大,由原阳平关镇、大长沟乡、唐渡乡共同组成。

18、剑门

剑门关,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剑门关形成于白垩纪,是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景观,底部最窄处仅50米的天然隘口,是自然天成的天下第一关隘。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此垒石为关,称剑阁或剑阁关,唐以后多称剑门关,1700多年以来关楼屡毁屡建,现在的关楼。现为国家AAAAA级 旅游 景区剑门关 旅游 景区的主要景点,也是标志性景点。通常为了与剑门关风景区、剑门关镇相区别,而多别称为剑门关关口或剑门关关楼。剑门关因其险峻,享有“剑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西蜀门户”等称号。

19、仙霞关

仙霞关古称古泉山、泉岭山、保泉山,为中国古代关隘。古人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与剑门关、函谷关、雁门关并称中国四大古关口。仙霞关城东西与高山相连,南北有狭路沟通,为古代衢县(现代为浙江衢州)往来建州(现代为福建建瓯)之咽喉要地。仙霞关以雄伟险峻驰名,素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仙霞关存有四道关门,五公里麻石垒砌的古道,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唐末黄巢起义遗址,是浙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经典红色 旅游 基地之一;也是浙江省八大徒步 旅游 线路之一。

20、友谊

友谊关是我国十大名关之一。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友谊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凭祥市西南端,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拱城门,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距凭祥市区18公里。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 礴。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南疆边关要塞。始建于汉朝,原名雍鸡关,又名大南关界首关。

21、梅关

梅关坐落在江西赣州大余县梅关镇(并入南安镇)——广东南雄市梅岭镇(并入珠玑镇)之间的梅岭顶部,顶部距南雄市区约30公里,两峰夹峙,虎踞梅岭,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梅关的隘口合岭路,为唐朝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丞相张九龄主持开建,路基宽约5米。区分三个要塞:古称秦关的横浦关,古代认为在水边,因为浦字是水边、一般是小水流入大水的地方;庾岭要塞是汉武帝时庾胜将军筑台的;梅关是唐代宰相张九龄奉诏在梅岭劈山开道建立的一个关隘。

22、紫荆关

紫荆关是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紫荆关由五座小城组成:拒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关城、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易县 旅游 胜地众多,特别是清西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吸引了更多的游人,紫荆关险中蕴秀的古塞风光,浑厚的文物、军事 历史 底蕴,必将随清西陵一起成为易县一处新的 旅游 胜地。

23、娘子关

娘子关现存关城建于明代,民国时期修筑的河北省石家庄正定西入晋境太原的正太铁路和今天的315省道在此交汇相辅相成。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堡,似为检阅兵士和瞭望敌情之用。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祠、烽火台、点将台、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传说为当年平阳公主驻防时所建。

24、娄山关

娄山关亦称太平关,又被称为黔北第一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古称天险。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万历年间总兵刘与播州土司杨朝栋曾激战于此。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Hash:98d65cece0bfc753ea6f3b60f7f186681fa3efbd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