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湟源旅游景点建设「2017湟源旅游景点建设情况」

导读:2017湟源旅游景点建设「2017湟源旅游景点建设情况」 青海湟源怎样重现高原茶马互市? 青海旅游景点介绍 青海省湟源县四大名山是什么 湟源好玩的地方。 湟源县小高陵红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怎么样? 湟源有什么好玩的啊!

青海湟源怎样重现高原茶马互市

2018年6月15日,在西宁举行的2018青海・湟源“排灯文化旅游节”活动新闻发布会上,青海省湟源县政府副县长杜培文表示,将以排灯为媒,加快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步伐,推进特色文化与现代旅游业深度融合的发展,重新演绎当年青藏高原上茶马互市的繁盛场面。

湟源排灯是流传于青海省湟源县的一种民间节日灯彩艺术,起源于商号广告牌灯箱,在里面点燃蜡烛,挂在商号大门上。历经200余年,湟源排灯逐渐发展成有底座、图案,形式多样的灯彩艺术,有机地汇集了木工、雕刻、绘画、装饰、剪纸、皮影、书法等多种艺术,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2006年5月20日,湟源排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杜培文介绍,2018青海・湟源“排灯文化旅游节”将于6月22日至6月26日在湟源县举办,活动以“走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为主题,通过排灯文化展示与多种形式的创意文化活动紧密结合,推动湟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青海省湟源县早在唐宋时期即成为“南丝细之路”的重要驿站,湟源县城以西的日月山,盛唐时设立青藏高原首个“茶马互市”,清末民初成为西北重要的贸易集散地。昆仑文化、卡约文化、汉唐古堡、明清寺庙唐蕃古道等文化遗产在这里交融,排灯、皮绣、刺绣、陈醋、藏貌制作、民间剪纸、根雕、石刻等民俗艺术集中展现。

湟源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贾存义说:“我们培养了排灯传承人和新一代民间艺人,整编有文字、图案和影像的资料宣传本,组织专家、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对传统排灯进行挖掘保护和艺术革新。在各类活动中,把排灯艺术展销作为活动的主题内容,极大地推动了排灯艺术的传承发展。”

来源:凤凰

青海旅游景点介绍

青海湖

青海湖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湖每年12月封冻,冰期6个月,冰厚半公尺以上。湖中有5个小岛,以海心山最大。鸟岛位于湖的西部,面积0.11平方公里,是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等10多种候鸟繁殖生息场所,数量多达100,000只以上。现已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湖中盛产青海湖裸鲤滨湖草原为良好的天然牧场。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湖区东部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湖区大风、沙暴日数是全省较多的地区之一。每年2~4月,午后至傍晚多出现大风,且盛行西北风。青海湖的水温随季节而变化。8月份最高达22.3℃,平均为16℃;水的下层温度较低,平均水温为9.5℃,最低为6℃.冬季湖面结冰,湖水温度出现逆温层现象,1月份,冰下湖水上层温度-0.9℃,底层水温3.3℃。春季解冻后,湖水表层水温又开始上升,逐渐又恢复到夏、季的水温。青海湖因含水量有无机盐类,湖水冻结的温度比0℃稍低。每年从11月中旬开始,湖区气温下降到0℃以下,到翌年1月份气温为最低,全湖形成稳定的冰盖,封冰期年平均为108~116天,最短为76天,最长138天。冰厚度一般为40厘米,最大冰厚90厘米。封冰后,冰面平坦,由于猛烈狂风,往往出现裂缝和沟隙。在冬时来观赏湖光山色,满目皆白,银光闪闪。3月中旬,冰盖破裂,湖面出现浮冰,在风力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冰山飘至岸边,最大冰山体积约10立方米,4月中旬后,湖内冰块完全消融。

月山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属祁连山脉,既是湟源县、共和县的交界处,又是青海省内、外流域水系分水岭和农、牧区天然分界线,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春天,倒淌河纤瘦孱弱,蜿蜒曲折流动着水墨画也画不出来的一片春愁,秋天它丰满宽阔,奔腾中不失温柔宽厚。它不像长江黄河那样,巨浪滔天,势不可挡,露出雄性逼人的、英气。倒淌河镇无名贵美食,可返回西宁品尝民族风味小吃殷凉粉余酿皮、康猪肉、李羊头、辛酸槽等,大多经济实惠,多以姓氏命名,体现了个体经营的特点。

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佛像弥勒寺”。它坐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门票:80元。对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学龄前儿童等实行免票;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实行半价优惠。

(二)导游讲解费:根据人数确定,5人一下,20元/人。5人以上,10元/人。20人以上团队5元/人。

(三)开放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5时

(四)注意事项:塔尔寺内不允许游客拍照

(五)最佳旅游季节:每年5月至9月,是西宁最佳旅游季节。

从西宁到塔尔寺,可先到西宁体育馆隔壁的小西门汽车站城西的纸坊路汽车站,这里有中巴车和吉普车到湟中县。白天通常每30分钟一班,最晚一班车到晚上6点左右发出。另有夏利凑足四人发车。中巴车票价6元/人,出租车票价8元/人。天黑前都有车返回西宁。

门源菜花

门源油菜花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是青海省及西北地区的主要油料产区,由此,这里的油菜花也成为了一种美丽而蔚为壮观的人造景观。另外,这里油菜花的种植范围是,它西起浩门河畔的青石嘴,东到大通河畔的玉隆滩,北到与甘肃省交界的冷龙岭,南至高峻的大坂山,绵延数十公里。夏日时节,走进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恰如走进一幅浑然天成的油画。每年的7月18日—25日,举办门源油菜花节。

青海省湟源县四大名山是什么

截至2016年9月份,湟源县境内没有所谓的“四大名山”,较为知名的景点是:日月山(古称:赤岭)。

湟源,史称“丹噶尔”,位于黄河北岸,青海湖之东,湟水之源,被祁连山支脉大通山、日月山、华石山所环抱,海拔2470米—4 898米之间,相对高差2428米,湟水河自西北而东南斜贯县境北部,最大支流药水河由南奔北,两条河将湟源分成狭长的“丁”字形河谷盆地,构成“三峡”,即西石峡、巴燕峡、药水峡。

日月山,初唐时名赤岭。位于湟源县西南,在青海湖东南,既是湟源、共和两县的交界处,又是青海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海拔3520米,是游人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

日月山

地址:西宁市湟源县西南40公里处

湟源好玩的地方。

湟源博物馆

湟源县现有馆藏文物3842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15件。全县保护的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其中省级13处,县级33处,县级重点保护单位6处,已普查登记的文物有108处。近年来,我县博物馆建设,考古发掘,文物科技研究,古建筑修缮,学术研究,文物资料出版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06年,湟源排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现已成为我县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湟源陈醋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丹噶尔皮绣,湟源石刻、石雕已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赤岭日月山景区

日月山,初唐时名赤岭。位于湟源县西南,在青海湖东南,既是湟源、共和两县的交界处,又是青海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海拔3520米,是游人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 

据说当年文成公主入藏途经此山,她怀揣宝镜,登峰东望,不见长安故乡,悲从心起,空镜下滑坠地,一分为二,一半化为金日,一半化为银月,日月交相辉映,照亮着西去的征程。此地成为唐朝和吐蕃实行物资交流和两地使者往来的中转站。现在山隘上尚立有“日月山”三字的青石碑,山顶修有遥遥相望的日亭和月亭,山南脚下有流向独特的倒淌河。

站在山顶,向东眺望,一派田园风情;向西看,碧波荡漾的青海湖,海心山明丽动人,与田园秀色迥然不同。故游人都说:“登上日月山,又是一重天”。

日月山山下森林片片,草原无际,山腰常有白云环绕。日月山原名赤岭,因唐文成公主故事而改今名。日月山的倒淌河,至今倒淌西流,与众不同,成为一处奇观。

日月山是青海农牧区的分界岭。登上峰顶极目远望,东麓是富饶美丽的湟水流域,清澈的响河水蜿蜒曲折,盘山绕岭,滋润着两岸丰腴的田野,养育着这里勤劳的人民;而西北方便是波澜壮阔的青海湖;西南,山峦绵亘,草原无际,帐篷点点,炊烟袅袅,数不尽的牛羊骏马犹如五彩班驳的珍珠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滚动;距日月山40公里的西山脚下,便是闻名遐迩的倒淌河了,南面几十公里处是奔腾咆哮的黄河和举世瞩目的龙羊峡

丹噶尔古城

湟源悠久的历史还在这片雄浑厚重的文明沃土孕育了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她就是青藏高原上茶马互市和文化交流的重镇——丹噶尔。她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沉淀着历史的辉煌,记录着岁月的变迁。

丹噶尔古城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枢纽和军事重镇,也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布局严谨的建筑结构,经纬交织的幽幽街巷,结 独特的民居院落,气势恢宏的寺院庙宇,保存完整的“歇家”商号,乃至一片瓦、一块砖、一扇门、一合窗,无不承载着厚重的多元文化信息,展示着边塞古城发展的壮美。

古城内有镇海协营署、中军督司署、千总署、把总署、丹噶尔厅署等军政机构;城隍庙、关帝庙、玉皇庙、火神庙、文庙、财神庙、龙王庙、金佛寺等庙宇寺院;拱海门、迎春门、腰楼、角楼及仓门街、九间街、北街、南街、庙巷子、灯山楼儿街、隍庙巷子、西城壕、大巷道、南城壕等街巷,还有义学、社仓、牌坊、祠堂等。建筑群落结构独特,风格迥异,院落街巷经纬交织,主次分明,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仍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与气派。

城内民居则有着北方典型四合院的特色,一般为一进两院或三院组成,有平房,也有两层楼房,多为土木结构,墙面厚实坚固,冬暖夏凉。迎进门为影壁,镶有各种吉祥图案砖雕,房屋前立面多有雕刻和绘有色彩朴素、寓意深刻的各种装饰图案,体现出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百年的商业贸易,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使丹噶尔成为商业、军事、宗教、民俗等多元文化交融的重镇。

丹噶尔古城是茶马商都。丹噶尔为丝绸之路要塞,唐蕃古道驿站。开元23年唐王朝与吐蕃在今日月山设立了青藏高原上的第一个“茶马互市”。明清时期“茶马互市”逐渐移到丹噶尔古城,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京、津、晋、陕、甘等地的商人、工匠纷至沓来;英、美、俄、德等国的商人纷纷开庄设行,开展金融业务和商业贸易。同时,在丹噶尔古城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从事汉藏贸易的“藏客”,他们足迹遍及西藏新疆陕西山西天津以及印度尼泊尔等地,开辟了“藏商”之路。为确保丹噶尔的商业贸易,乾隆九年(1744年),清王朝还在古城设立了丹噶尔守备署,道光九年,设立丹噶尔厅,主薄升格为抚边同知,厅署同知为六品衔。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拥有大小商户及手工业1000余户,贸易总额达到白银500万两以上,商业贸易达到高峰,丹噶尔也有了“茶马商都”、“小北京”的美称。

丹噶尔古城是一座军事重镇。据记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到清雍正初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并设丹噶尔营,驻扎参将一员,千、把总共三员,建参将署一、千总署一、把总署二及演武厅、军火库、火药局、草场等。道光三年(1823年)将丹噶尔营升格为镇海协营,驻副将一员,负责环青海湖等地的军务,并 保证丹噶尔商业贸易的正常进行。历史上在丹噶尔营、镇海协营任职的副将有14名、副总有17名、参将有7名、都司有29名,千总有4名,把总有31名,足见其军事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丹噶尔是名符其实的“兵城”。

丹噶尔古城是宗教胜地。古城得名于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东科尔。清顺治五年(1648年),东科尔寺从西藏迁至古城东百米处,成为青海和西藏声名远播的寺院。以后古城内又修建了城隍庙、金佛寺、火祖阁、玉皇庙、关帝庙、财神庙、北极山群庙、清真寺等,这些寺院庙宇建筑宏伟,布局严谨,刻镂精致,壁画精美,把儒、道为核心的汉文化,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文化和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湟源排灯

湟源排灯由来已久,约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当初街市商家为了在夜间招揽顾客,纷纷制作商号广告牌灯箱,在里面点燃蜡烛,挂在商号大门上,后来逐渐发展成有底座、图案,形式多样的广告牌灯。湟源排灯首次正式出现于道光九年(1829年),当年的正月元宵节展出了过街排灯。光绪后期,京津洋行从苏杭购回纱灯、宫灯彩灯,悬挂在洋行里外,为湟源排灯的发展增色添彩。

湟源排灯鼎盛时期是在民国初年。那时,每当元宵之夜,彩布篷街,每隔十米就有一架排灯,排灯齐亮,如同白昼。那时排灯从古城西门(即拱海门)到东门(即迎春门),一条排灯组成的长龙延伸到万安街、张家尕铺;另一条直下丰盛街,至火祖阁。这里是湟源商业繁荣地区,也是排灯集中区,悬挂的排灯有一百多架。排灯,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了人们对乡土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太平盛世的称颂,体现了普天同庆,万民同乐,同时也展现了“茶马互市”、“环海商都”、“小北京”的文化辉煌,是青藏高原独具特色的艺术珍品。

湟源排灯形式多样,有长方形、卧桥形、梅花形、扇子形、立柜形、椭圆形等,大都由四格组成,意为“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四季长春,永葆其年,千秋万代。每格由长3尺,宽2尺方格的纱窗组成,排灯两面,共八格,长约丈余。惟在拱海门首挂“八仙庆寿”排灯,迎春门尾挂“龙凤呈祥”排灯。万安桥有“凤儿”排灯一架,张家尕铺有“卧桥”排灯一架,排灯用料是苏、杭上等丝纱,由国内绘画高手或名师手工制作。绘画内容丰富多彩,分别取自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宗教故事等。每架排灯以连环画形式,集中展现一个故事或某段情节,因而人物生动,场面活现,栩栩如生,让人看而不厌,流连忘返。尤其是当蜡烛火焰旺盛,灯光闪烁之时,画面人物静中有动,惟妙惟肖,让人赞叹不已。

如今的湟源排灯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又有了创新。形式上,把原来的悬挂式改为落地式,形状有立柜式、中堂式、屏风式、影壁式等;艺术门类除了 画外,又增添了堆绣、刺绣、羊皮绣、皮影、剪纸、书法等,画面还展现了昆仑神话、河湟文化等,尤其是湟源作为昆仑文化的发祥地和西王母故里,特有“蟠桃盛会”、“相见穆王”、“嫦蛾奔月”、“夸父追日”、“大禹治水”、“营造西海”等排灯,使民间文化大放异彩。

湟源排灯由于凝聚了人民群众高超的艺术才华,、通过多元艺术形式,有机融入了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文化,以及中原文化与河湟文化,商业文化与农牧文化,由此成为湟源一道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风景线,具有很高的多功能文化艺术价值。

湟源县小高陵红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怎么样?

湟源县小高陵红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是2018-06-14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湟源县和平乡小高领村委会办公室。

湟源县小高陵红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30123MA758QM17C,企业法人赵忠金,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湟源县小高陵红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经营,景区内旅游客运及相关配套服务;工艺品研发、制作、销售;会议服务;旅游宣传策划;旅游商品开发、销售;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景区游览服务;旅游项目投资;文化传播;猪、鸡、兔、鸭子养殖、销售;小麦、蚕豆、马铃薯、油菜籽、蔬菜向日葵种植、销售;花卉种植;预包装食品零售;餐饮服务;住宿服务。(涉及许可经营项目,应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后方可经营)。

通过爱企查查看湟源县小高陵红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湟源有什么好玩的啊!

湟源县基本概况

湟源县位于著名的日月山脉东麓,湟水河源头,总面积1509平方公里,全县辖9乡2镇,147个行政村,7个居民社区,总人口14万人,有汉、藏、蒙、回等13个民族。

湟源县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藏文化与汉文化的结合部,扼唐蕃古道险塞,据南丝绸之路要冲,是通往青海西部牧区和西藏的重要门户,素有“海藏咽喉”、“海藏通衢”之称。距省会西宁48公里,109、315国道、青藏铁路穿境而过,西湟、湟倒一级公路也相继建成通车,全县乡乡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县内有110千伏变电所2座,35千伏变电所4座,省内最大的湟源和平330千伏2X24万千伏安变电所即将建成,全县建成和即将建成的小水电站装机容量可达20000千瓦。湟源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其独特的冷凉气候,为发展特色蔬菜和中藏药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畜牧业已成为一大支柱产业,通过西繁东育、自繁自育等措施,牛羊养殖已形成规模,2003年被省农行评为全国唯一一家“信贷信用县”。水利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86条,湟水河平均流量4.99立方米/秒,药水河平均流量2.58立方米/秒,现已建成和在建的梯级小水电站12 座。旅游景点星罗棋布,以大黑沟、西石峡、药水峡、华石山、宗家沟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日月山、城隍庙、扎藏寺、唐蕃古道等为主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溶汇了瑰丽的宗教文化和雄浑的高原自然风光。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24.75%,是全国绿化造林百佳县和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湟源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冶炼、建材、畜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小水电等五大行业体系。大华工业园区已确定为市级工业开发园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再认识,提出了“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科技兴县、三产活县、畜牧富民、城镇带动”的发展战略,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把湟源建成集商贸、旅游、休闲、娱乐、农副产品加工为一体的西宁市卫星城镇。

经济现状湟源是典型农业县,经过50多年的建设,经济综合努力明显增强。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1%;工业增加值1.47亿元,增长17.8%;地方财政收入3043万元,增长2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86.44元,增长18.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4亿元,增长10.0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7亿元,增长7.5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8‰。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两位数增长。

地理湟源县位于著名的日月山脉东麓,湟水上游,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藏文化和汉文化的结合部,扼唐蕃古道险塞,据南丝绸之路要冲,为通往牧区门户,向有“海藏咽喉”之称。湟源县海拨在2470--4898米之 ,垂直高差2640米,县城所在地海拨2690 米,湟水河自西向东横贯境内,药水河由南向北,在县城东南汇入湟水河,把整个湟源分成三块。湟源县除湟水河、药水河沿岸有两条比较狭长的河谷地带外,全县均为山区地形。

气候湟源县深居内陆,属大陆性气候,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差大,春季多风,夏季凉爽,冬季干燥,无霜期短,冰雹、干旱频繁。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 13.9℃,最冷的元月份平均气温为-10.5℃,全年平均积温大于或等于0℃的为2062.6℃,大于或等于5℃的为1878.1℃,大于或等于10℃ 的为1182.1℃,年均气温为3℃,气候冷凉。年平均降水量为408.9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

——农业湟源县根据本地地形、土质及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坚持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路子,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全县建成了以南北两大灌区为主的国营和民营渠道117条654公里,控制农田灌溉面积15万亩,全县累计兴修梯田达21万亩,基本实现了浅山坡地梯田化、农田灌溉水利化、农田林网化、人畜饮水自来水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随着近几年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湟源县的西芹、甘兰、胡萝卜蒜苗、大葱、笋子等高原冷凉反季节蔬菜,以及大黄薄荷黄芪等高原中药材种植已初显端倪,为特色种植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口 湟源县总人口13.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6万人,农村人口10.68万人,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满族俄罗斯族等13个民族.

面积湟源县位于北纬36度20分至36度52分,东径100度54分至101度25分之间,县境东与湟中县为邻,西与共和县相接,南与贵德县毗连,北与海晏县接壤。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62公里,总面积为1509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湟源县共有大华、城关2个镇和日月、和平、城郊、东峡、波航、申中、塔湾、巴燕、寺寨9个乡,147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工业建国以来,湟源县积极发展“五小”工业,办起了农机、塑料、水泥、造纸、皮革、副食品加工等小型工业企业,其中皮革制品、湟源陈醋、塑料制品等产品在 70、80年代驰名省内外,湟源也成为全省工业发展比较领先的县份之一。近年来,特别是湟源划归西宁管辖后,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建成了以冶炼、建工建材、生化制品为主的大华工业园区,以资源开发与加工、能源利用转化为主的冶炼、建工建材、水能开发、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其中:年产 5000吨的湟源陈醋,年产60000吨的硅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并研制开发了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并填补国内空白的干酪素和牦牛壮骨酱。

畜牧业湟源县充分利用紧靠牧区的区位优势和现有草 资源,以“自繁自育”为基础,以草业建设为支撑,以“西繁东育”为突破口,把畜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一大主导产业来培育,截止2002年,年贩运羊 万只、牛万头,全县各类草食畜存栏达到17.19万头(只),其中:牛3.1万头、羊12.99万只,生猪存栏5.03万头,畜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7.5%。同时,以南山地区32个村为主的小群体、大规模的畜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丹噶尔畜产品活畜交易市场一期工程130个高标准棚圈已经建成并开始运行。

旅游业湟源县有20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日月山等旅游景点享誉国内外。近几年,湟源县把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多方融资搞建设,投资741万元完成了日月山景点一期工程建设,以日月山为龙头,以城隍庙、北极山及其它自然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网络已初步形成。

商业贸易改革开发放以来,湟源县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广大农牧民,特别是城镇居民具有经商传统的优势,加快商业贸易和服务业的发展,逐步成为农村牧区的商品“集散地”和“中转站”,在商品流通领域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多种经营方式相互竟争的流通体系,城乡购销活跃,已建成综合市场和蔬菜、畜产品交易、商品批零等市场多处。2002年,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4010户,从业人员5483人。

科教文卫全县现有普通中学11所,小学175所,教职工1526名,在校学生22615名,小学生入学率100%,初等教育16、18周岁完成率分别为99.9% 和90%,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农业职业学校1所,文体主要设施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中心、新华书店、体育场、职工俱乐部、电影院等;全县有电视台1座,乡村地面工程接收站88座,广播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达6100余户,占城镇用户的95.2%以上;农村闭路电视56个,开路电视村20个,城乡电视普及率达98.7%,全县有科技协会13个,研究会4个,有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11所;2002年人口出生率为 11.31‰,自然增长率为7.21‰。

交通、电力、通讯湟源县地理集团重要,交通便利,兰青铁路西至柴达木盆地格尔木市,直连全国各地,109、315国道穿境而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有客货铁路运输站 6处,全县乡乡通公路有110千伏变电所2座,35千伏变电所2座,全县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全部开通。

Hash:b6131086bd3a1ec5821fb73851595be9aa9641b4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