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恰如山

李恰如山

李恰如山

李恰如山位于县城东南50公里处,是洮河的发源地,奇峰耸立,许多具有高原特色的生物物种在此地生长繁衍。李恰如天池座落在石山环绕之中,池面约1500平方米,池水清澈碧绿,每年有大量的白鹤、鹭鸶等珍禽来此栖息。

山间之地如堂者为密,又有李家沟、裴李岗、黄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题主的这个文章,涉及太多的考古文化与传世文献的记载,这样造成回答的量比较大。我择其概要回答一下吧。

题主问题可整理作:新密有李家沟遗址、裴李岗遗址,有黄帝传说、夏启传说,新密可认为中华发祥地吗?

我的答案:不能。

原因:第一,按照通常的解释,发祥地是指文化的起源地。而从考古学角度来说,目前学界普遍的观点都承认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提出的观点,中华文明的形成是多元一体。所谓多元,就是形成来源有多个;所谓一体,是指形成过程的一体化特征。

苏秉琦先生根据其研究成果,把中国进入文明时期之前的新石器考古文化分为了六大区系。因此,从意义界定来说,用中华发祥地来指某个特定文化,本身就与考古事实相背离。

第二,我们具体从考古文化上来说,新密李家沟遗址为距今10500年至8600年左右的史前文化。而在更早的时候,在湖南玉蟾岩(如图)和江西仙人洞已经出现人工栽培水稻和原始陶器的制作,且时间已经达到15000年以上,远远早于李家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要讲中华文华的发祥地,纵观中国全境,更应该注意的是长江流域。

第三,裴李岗确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新石器文化。但也要看到,在当时南方的江汉流域已经兴起著名的城头山文化,出现了氏族墓葬、大型祭坛、灌溉设施等,其地位在学术界也是得到了广泛肯定的。

第四,自黄帝以下的文化,笔者进行过较长时间的研究。目前一般的看法,黄帝文化是西北而来,然后进军中原。可以断言,新密形成的黄帝文化远远没有甘肃天水一带的黄帝文化古老。再谈夏启传说,这个时期更为晚了。笔者在研究三星堆的过程中,发现所谓的夏启传说,其实有坚实的历史背景,但其时代已经远远在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之后。

第五,从考古学意义上讲,中国最早进入国家社会的是良渚文明。这一点,严文明、张忠培、科林·伦福儒等学者都有所阐发。笔者在2017年也写过一篇文章《三星堆文明:重建中国古史的突破口》,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应当溯之于良渚。这篇文章在笔者2019年6月注册头条号时,也放在了头条上。最近,良渚的申遗成功,也使得良渚的历史地位开始为更多社会公众所了解。在这里,我们也祝贺良渚申遗成功,这不仅是良渚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断言,把新密称为中华发祥地,从考古材料角度来讲是说不通的;从历史文献的整个体系来说,也存在矛盾。当然,现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做一些文化资源方面的开发,然后有一些宣传,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讲,这与历史事实是两回事。

新密境内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

1.李家沟文化遗址10500年――8600年

2.莪沟裴李岗文化遗址8500年7500年

3.古城寨龙山文化遗址5000年(专家认为可能是轩辕丘,即黄帝出生地)

4.新寨遗址4000年(探源工程认为与夏启都城有关,早于二里头夏中期都城)

5.黄帝宫出土的风后八阵兵法图石碑

李青友 || 桐柏山白云禅系,开山仅235年,为何能在海内外有如此大影响?

Δ近日,桐柏山佛教白云禅系开山235周年礼祖法会在桐柏云台禅寺祖堂举行。笔者回想起,曾经和王先生、韩首长、宛楚丹淅等一同到桐柏山考察宛东佛寺法脉的事情来。

文/李青友

河南南阳东南的桐柏山,曾诞生了白云禅系。

白云禅系属于佛教禅宗中临济宗一脉,开山235年,相比之下时间实在不算长,但是影响非常大。

据《白云禅系研究》( 张倩,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2019)一书,目前南阳辖区内的佛寺白云禅系所占比例达到76.5%;白云禅系的出家人已传到十六代,遍布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河南、港澳台等区域,还传播到日本美国新加坡缅甸印度等国家。

桐柏山白云禅系的开山,还有一段故事。

乾隆49年(1784年),四川的端德大师在朝拜五台山归来的途中,路过桐柏山,见桐柏山峰峦秀丽,白云磅礴,就策杖停留。当时的桐柏山是道教的福地、圣地。日暮时分,他想到桃花洞去留宿,却遭到桃花道士的拒绝。

端德和尚面无愠色,无奈之余,只有在桃花洞外彻夜静坐。夜晚风雪交加,下雪数尺,寒冷无比。第二天一大早,道士们出来扫雪,见端德和尚端然静坐,周围却没有雪,知道这位高僧不一般!于是就把这位高僧请进洞内,拜他为师。桃花洞四位道士遂弃道事佛,分别被端德和尚赐了名、号,自此佛教在桐柏山迅速发展,兴建起多个道场,逐渐形成了白云禅系。

也许,白云禅系一开始就有佛、道共处的传统。这种包容性,在最有影响的云台禅寺体现最为突出。云台禅寺在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上,前殿供道,后殿奉佛,佛道合一,非常独特,这是和谐、包容的中国文化传统的体现。

Δ云台禅寺鸟瞰

Δ云台禅寺

Δ云台禅寺祖堂

Δ云台禅寺内的祖师殿(道教建筑

Δ云台禅寺天王殿

历史上的云台禅寺非常兴盛。在建寺不足百年的同治年间,云台禅寺和尚马哈奈曾作为主僧奉诏入宫做佛事,可见云台禅寺影响之大。

20世纪30年代,云台禅寺法一、法达两位法师分别在上海安国寺、北京无量寺弘法,两人分化南北,时有“南法北达”之说,影响很大。近现代白云法系又有真空禅师、真廓禅师、海圆禅师、海法禅师、体光禅师、传虚禅师、印恭禅师、海勃禅师、妙侠禅师等法门龙象,名震海内外。

如今,白云禅系弟子遍及海内外,云台禅寺被誉为“白云祖庭”。   

Δ白云祖庭,赫然在目

Δ太白顶海拔1140米,是桐柏山的最高峰

在云台禅寺,一边俯瞰桐柏;一边眺望随州

在桐柏山太白顶云台禅寺极目远眺,在山峦起伏之间,大小佛寺星罗棋布,数量颇多,有众星拱月之势。这些佛寺,都属于白云禅系,譬如普化寺、水帘寺观音禅寺、妙法寺等;临近随州一带还有云堂禅寺、卧龙寺等。

其中名气较大的要数水帘寺了。

Δ水帘寺外景

归途,我们路过水帘寺。水帘寺是一座古刹,始建虽不可考,但宋、明、清以来多次修葺却有准确记载。著名的妙侠法师曾为水帘寺主持,并为该寺庙的重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一般人知道水帘寺,多因为他的地理环境:水帘寺殿堂后面,紧邻一座百米峭崖,一泓山泉从山崖顶部飞流而下,如同挂帘,挂帘后面有一天然石窟,被称为水帘洞,由此庙宇称为水帘寺。

Δ水帘寺鸟瞰

Δ水帘洞外水帘飞

Δ《西游记》剧照

《西游记》中就有“水帘洞”。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曾于明嘉靖年间在与桐柏相邻的新野任县令,桐柏的风物多被掇入其笔端。孙悟空纵身一跃,成为了花果山的美猴王,一众猴子进入水帘洞才发现,这里面竟然别有洞天。这些隐喻、象征似乎跟桐柏山的佛道渊源有一定关系。不止水帘洞,桐柏的花果山、通天河、太白顶、桃花洞、放马场流沙河景点均与《西游记》中的描述相吻合。

从太白顶归来的途中,笔者一行遇见了圆凯(音)师傅,并参访了他主持的上安寺。

上安寺就是一处房舍,并不大。

那会儿,圆凯师傅正采药回来。他是一位僧医,在桐柏山里可要被称为“神僧”的。桐柏山出产草药,出家人有很多懂得医术的,他们在艰苦修行、普度众生,种药、采药、制药、精研医理,为周边人士提供医疗服务。他们高超的医术源于慈悲心肠,白云禅系这些禅师们,就这样有着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

接着我们去了霄汉山

Δ上霄汉山的路杂草丛生

Δ霄家庙的古碑,斑驳

Δ霄家庙的主殿

霄汉山在太白顶北边,海拔也不低,山上有霄家庙。我们绕着弯弯曲曲的荆棘小路,歇了好几次才到达山顶。在清代及民国的断碑残碣之间,我们看到这所庙宇的复杂经历:它曾叫过霄汉山庙、云朝寺等,现在叫霄家庙。

霄家庙所在霄汉山海拔并不低,山风很大,只有印干师傅一人守着寺庙,67岁了,艰苦的修行生活可想而知。印干师傅说,他是96年在太白顶出家的,算来也有20多年来,到霄家庙一年多里。

印干师傅的修行让我们感动。我们无法了解更多的桐柏山禅师是如何修行的,但是印干师傅应该是一个缩影。值得敬佩。

Δ霄家庙傍边修一个蓄水池,接雨水,供生活

Δ桶里盛满沙子,过滤后的雨水洗漱、饮用

从桐柏山归来,笔者一直在想,白云禅系开山仅235年,为何会在豫南、鄂北广大区域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如何传播到海外而名声日大?如何在清朝末叶的兵灾、民国时期的混战、当代的运动中,顽强地延续了法脉?

想想云台禅寺的祖师殿,上安寺的圆凯师傅、霄家庙的印干师傅,也许能得出答案。

在一个信仰危机的时代,包容、利他、执着、接地气都可能成为稀缺品。在桐柏的山林之间,永远储备着一种坚韧的力量,这种力量融入灵魂,使事物萌蘖,欣欣向荣,生生不息,比如桐柏山白云禅系。

Δ明清时佛教组织一览表(《南阳民族宗教志》)

Δ南阳佛寺内部组织,很规范(《南阳民族宗教志》)

恰如其分!三大名人这样描述镇江新区圌山箭洞

箭洞

——忆明珠

传说是后羿挽起长弓,

射向这嶙峋而陡峭的山峰。

神箭不知飞落何处去了,

但留下一座贯通山胸的石洞。

悬崖上的小径像挂下一条细绳,

不畏艰险攀登才能发现奇景。

箭洞的两口各嵌着一个蓝天,

从洞中看世界好像一对明镜。

呵,后羿,你这传说里的英雄,

我今天才听说你竟如此多情!

人道是当年嫦娥遭到封豕长蛇的追逐,

等不及你前来相救才仓皇奔入月宫。

你每夜每夜在山前苦待她归来,

但恨高高的山头遮住明月东升

于是一阵惊雷迅电你的弓鸣箭发,

从此在山前便看到山后的月影。

然而使人神往的更有新的传说,

壮丽的箭洞孕育过壮丽的斗争。

射尽封豕长蛇,并非往古后羿,

六亿人民团圆,有党才有救星。

这山洞维护过革命的火种,

这山洞杀出过人民的子弟兵。

我愿似当年一员等待进攻的指令,

走出洞口一望,倍觉海阔天空!

1961年9月14日,镇江

(选自《忆明珠文集》第一卷)

作者简介

忆明珠,原名赵俊瑞。1927年——2017。中国著名诗人和散文家。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室干部,江苏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春风啊,带去我的问候吧》、《沉吟集》、《天落水》、《忆明珠诗选》,散文集《墨色花小集》、《荷上珠小集》、《小天地庐漫笔》、《落日楼头独语》、《白下晴窗闲笔》等,并有杂文集《小天地庐杂俎》。

响箭

——赵康琪

传说是后羿挽起长弓,

射向这嶙峋而陡峭的山峰

—忆明珠《箭洞》

那时,你以青年诗人的激情

采撷的圌山斑斓秋色,藏入

一首《箭洞》,照进两端洞口的

阳光月影和洞中的血色记忆

都在诗句里保鲜至今

裂成奇绝石洞的火成岩

冷峻了亿万年,却在你

心底沸腾情感的岩浆

一个个词,被峭壁撞出火的灼热

被野藤和荆棘拽出张力

然后,在山雨罅泉里发酵诗意

山麓,一个读诗的少年因此

执著以童话的方式理解:洞穿

大江雄关般峰峦的箭簇

从后羿的弓弦上,变成

你手中抒情的金星笔尖

险径盘旋或溪流绕山

你以诗行,拉直成一支响箭

射向少年的懵懂。今天

当年的少年顶着一头风霜

攀向危崖洞口,眺望你与

巉岩夕照融为一体的身影

并一遍遍倾听,你的诗箭

穿过天地的悠长回声

2017年11月22日

作者简介

赵康琪,男,1953年9月出生于大港镇。曾任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省文联委员,镇江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市作协副主席,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现为省作协名誉理事、市作协顾问。

▲赵康琪

诗作散见于多种报刊,并有诗在中央台和省台播出。出版诗集《放飞记忆》等。赞颂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的《你的信寄到了今天》,获江苏省委宣传部颁发的全省文学报刊诗歌二等奖。诗作分别入选《江苏百年新诗选》《2016江苏新诗年选》等多种选本。参与镇江市委宣传部创作、编辑叙事与抒情相融合的诗集《灯火》。

长诗《清泉丹心》由镇江市广播电视台摄制成电视艺术片播出,并展陈于晚清镇江知府王仁堪纪念馆。参与策划“镇江风”历代名篇朗诵会、“爱与美的礼赞”诗颂会等多项大型诗歌艺术展演,并编撰演出台本。为省、市重大社文化活动创作的朗诵诗及歌词多次获省级奖项,其中,《大港的船笛》(合作)获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电厅纪念党的十一届三届全会20周年文艺新节目创作演出奖;《我是一名政协委员》入选江苏省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和谐颂”文艺演出,获省政协颁发的优秀创作奖;《我是您的希望》获省教育厅颁发的省第四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二等奖。

陆俨少山水画:圌山箭洞

作者简介

陆俨少(1909年-1993年),现代画家。1956年任上海国画院画师。1962年起兼职山水画教席,1980年在该院正式执教,并任浙江画院院长。擅画山水,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的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并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

延伸阅读

(链接)

(链接)

(链接)

(链接)

(链接)

联系我们

编辑丨小焕 主编丨洪溪小子 审核丨红尘摆渡人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He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