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凹玄帝庙舞楼

阎凹玄帝庙舞楼

阎凹玄帝庙舞楼类别:古建筑时代:明、清地址:孟津县朝阳镇阎凹村,阎凹玄帝庙舞楼,阎凹玄帝庙舞楼简介,阎凹玄帝庙舞楼-洛阳市孟津县阎凹玄帝庙舞楼旅游指南

走进厚重孟津,寻觅历史踪迹,见证阎凹玄帝庙的沧桑

有着厚重历史孟津

有着数不尽的古迹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

这座鲜为人知的玄帝庙

阎凹玄帝庙

位于孟津县朝阳镇阎凹村

东玄帝庙内

始建年代不详,于明万历年间重修

大家一定都挺好奇

听说过炎帝黄帝

这个玄帝又是谁呢?

这位玄帝

就是写下五千言《道德经》

姓李名耳的--老子

老子怎么成了玄帝?

这得从唐朝说起

唐朝建立后

老子被尊为李家始祖

唐高宗李治曾下旨

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后来唐玄宗李隆基又加封其为

圣祖大道玄元皇帝

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海漫漫》

结句就以“玄元圣祖”称呼老子

“何况玄元圣祖五千言

不言药,不言仙

不言白日升青天。”

占地30余亩,庙内殿堂很多

来到阎凹村

玄帝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

与之前拜访过的许多逼仄寺庙相比

它显得空旷且幽静

据当地村民介绍,玄帝庙占地有30余亩

据村民介绍

玄帝庙的庙中间是祖师殿

该殿也叫老子殿,殿内有台,台上有塑像

中间的是老子

两边的一个是周公,一个是“桃花女”

祖师殿东边是关公殿

殿内中间的塑像是关公

两边分别是拿刀的周仓、捧印的关平

祖师殿西边是送子奶奶庙

里面供奉的是送子奶奶

送子奶奶庙西边是老母殿

殿内也有三尊神像

中间是无极老母

一边是泰极老母,另一边是皇极老母

图片来源:微卫星

祖师殿东南不远处是灵官殿

里面供奉的是道教第一护法神

有六只胳膊的王灵官

图片来源:微卫星

三月三玄帝庙会,舞楼上异彩纷呈

舞楼位于玄帝庙最南端

结构为“上楼台、下门洞”

门即玄帝庙大门,朝南

舞楼开口向北

屋顶脊檩上有“

大明万历二年重修”字样

玄帝庙所处地势

比庙外街道高出许多

站在街上仰望

舞楼门前的土台上

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村民介绍

玄帝庙门两侧曾有两株柏树

枝柯斜伸,宛若两条青龙舞于庙前

可惜,这两株柏树和大门两边的小角门

早已荡然无存

图片来源:微卫星

攀上土台,看门上边的青石匾

“玄帝庙”三个字依稀可辨

“玄帝庙”两边的小字

一为“万历戊午岁”

一为“季冬吉旦创立”

图片来源:微卫星

进入庙内,从侧门登上舞楼

楼上青砖铺地

前后各有两根圆木柱

与屋顶大梁相接

柱后是南墙

墙中间有个用砖砌的圆形瞭望孔

旧时从此孔向南眺

可以看到龙门

图片来源:微卫星

村民说在他小的时候

每到三月三玄帝庙会

庙内外人山人海

舞楼上,锣鼓敲起来,二胡拉起来

演员们粉墨登场,唱念做打,煞是热闹

曾经“庙貌巍峨,神像辉煌”

与豫西民间许多古庙一样

玄帝庙也有过做学校的光荣历史

玄帝庙曾是村内小学生上课的地方

1968年,村里成立初中,学校就设在庙里

为了应对增多的学生

村里又在舞楼西侧

盖了三间青砖瓦房,但还是不够用

图片来源:微卫星

后来,村里决定另选地方盖新校

把庙里的殿堂都给拆了

拆下来的砖瓦木料

能用的都拉去盖新校了

没用的就扔了

从村民的话语中不难听出他的惋惜之情

图片来源:微卫星

现在庙内建筑,除了舞楼

其他的都是十几年前重建的

虽然都在原址上

但跟原来建筑的风貌还是略有差别

在庙内有一通清咸丰年间

重修关帝殿的碑

擦掉上面的污秽,字迹尚能辨认

“洛邑之北,邙岭之巅阎凹村,旧有元帝庙,正殿之前左有灵官殿,右有关帝殿。年深日久,经风雨之飘摇,关帝殿几于颓坏……凡入庙焚香者莫不触目伤心……因而合村公议,于正殿之左高明之处,移关帝殿于此……数日之间,庙貌巍峨,神像辉煌……”

想亲眼见到碑文中

庙貌巍峨,神像辉煌的景象

那就快来孟津耍吧~

资料来源:孟津发布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孟津阎凹村——明代舞楼

原创 从洛阳出发

初冬寒意渐浓,遵循洛阳饮食传承,早起一碗热汤,一碗孟津朝阳镇的羊肉鲜汤,驱散了寒意,打开了心境。

朝阳镇一路北上邙岭,沐浴在晨雾中的阎凹村安静祥宁,村里的小路转几转,在几只同样早起的家犬注视下,来到村边一处不高的土崖旁,土崖上杂树丛生,一座砖砌建筑雄踞之上。

建筑为传统硬山式,下层有门洞,朝南的门额上镶有石匾,中间上书:玄帝庙,两边有题跋落款,左边:万历戊午岁(1618年),右边:季冬吉旦创立。

过门洞,来到北面,看出了建筑的真面目,这是一座舞楼,明代万历年间的舞楼,舞楼也称戏楼、乐楼,在庙宇前多为祭祀时献戏所用。

据村民介绍,这座舞楼仅对屋顶进行过修缮,整体依然保持原貌。

这两个柱础不像原物,估计是被盗后又补上去的。

墙面的万岁标语和梁架上的龙纹彩绘依稀可见,记载着各个时期人民对舞楼所寄予的不同身份。

玄帝庙院落宽阔,原有建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坍塌,现有四座重建的硬山式大殿。

正殿的匾额有些历史,是大清咸丰四年(1854年),阎家凹村民合立。

在院内还有几块石碑,是大清咸丰三年和中华民国时期的功德碑,另有一个残缺的石供桌。

在舞楼的西侧百米外有一孔砖箍窑,门口的匾额上书:大圣堂,当然供奉的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大圣堂建造年代不详,看起来近期没有进行过修缮保护,估计过不了几年,窑顶的树木就要把砖墙挤塌了。

目前,玄帝庙舞楼刚被评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接下来让我们期待实实在在的保护措施尽快实施,在太平盛世再现舞楼昔日雄姿!

关帝祖庙│文化漫谈—解州关帝庙里的御书楼

运城市的解州关帝庙里,有一座气势恢弘的建筑——御书楼。其位于主庙区中轴线上,“山海钟灵”木构牌楼耸立在前,供奉关帝神龛的“崇宁殿”高峙在后,是连贯甬道朝觐关帝必经的大型楼阁。

名称的来历

解州关帝庙的御书楼,本名“八卦楼”,始建年代可追溯到北宋时期,应与中国本土道教有关。专家考证,因北宋元祐七年(1092)朝廷曾对解州关帝庙进行过大规模扩修,加之北宋王朝尊崇道教又晋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而在重修崇宁殿时,在前面增建了这座楼阁。此后的金、元、明、清四朝,均对其进行过修复。在中国古建筑群中,很多宏大建筑都会采用“八卦藻井”的艺术构造。解州关帝庙的“八卦楼”建筑艺术风格,就是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实物例证。所谓八卦,即八种不同形式的卦象,是易学文化的精髓。而每一卦形,皆代表一定的事物。干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哲学概念和阴阳学说,八卦的概括就是“为人处事,逢凶化吉”八个字。如此,在历代封建王朝尊崇关羽道德精神的庙宇内建造八卦楼阁,不仅是情理中的事,更重要的则是体现“为人处事,逢凶化吉”的文化内涵。这一传统文化的利用和凸显,当然与千百年来社会普适的关公文化形成了一种完美的和合。

世间万物,总逃不出灾害的侵袭。因而,一切文化的创造基本都是生命片段的构成。解州关帝庙作为有形的文化构建,同样经历了一次次的生命更迭。史籍记载,清代康熙四十一年(1702)农历四月二日巳时,解州关帝庙发生火灾,崇宁殿及北部殿宇被大火吞噬,“至午刻焚毁无余”。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火灾中八卦楼竟没有遭遇劫难。火灾过后,解州州官当然要把此事报告给朝廷。因为,一是解州系关羽的老家,二是康熙自诩为刘备转世。如此一来,解州关帝庙就不可能因为灾害而中断生命的延续。

清代历史上,康熙是一位可爱的皇帝。他不仅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做出了贡献,而且在意识形态方面有着惊人的智慧。在他执政的六十一年里,尽管未对关羽赐加封号,但内心的虔诚和行动的流露都有着超过史上所有皇帝的表现。据史籍详载,一次临朝议政,他在前面走,忽听得身后传来脚步声,便问:“身后何人?”答:“二弟关羽。”他又问:“三弟何在?”又答:“镇守辽阳。” 如此可爱之举,实在让人心生敬仰。他之所以创造这样一个神话,是向世人证明他是刘备转世的同时,进一步强调在汉人地面上实施异族统治的正统性。当然,要求文武大臣、王公贵族像关羽效忠刘备一样忠心于他、尽忠于国,自是不言而喻的。也就是解州关帝庙发生火灾后的第二年,康熙就来到山西巡视。在解州地面,他第一次走进了关羽老家的关帝庙。他还哽咽着说道:“二弟——,为兄看你来了!”当然,这时候的解州关帝庙正是一副灾难过后的惨像。这位刚强而坚毅的皇帝,面对此情此景怎能不为之震颤!当即,他就命户部主官“拨币金重修”,并在八卦楼内御书“义炳乾坤”四个方正大字。事后,解州州长将“义炳乾坤”做成御匾高挂于八卦楼内。十年后,即康熙五十二年(1713),浙江海宁人祝增出任解州知州,再一次采取多方筹资的办法将解州关帝庙修葺告竣。到了乾隆二十六年(1761),江苏清江人言如泗提补为解州知州,又一次对解州关帝庙进行了维修和改建。工程竣工时,言如泗与解州众乡绅一览解州关帝庙全貌,在场者无不感到欣慰。这时,有乡绅提议将“义炳乾坤”御匾移置崇宁殿神龛正上方,并建议把八卦楼改称“御书楼”。言如泗觉得建议很好,就全部予以了采纳。在此过程中,他还书写了“绝伦逸群”牌匾,悬挂于更名后的御书楼北面抱厦门楣之上。

恢弘的形制

现存的御书楼,台基为明代遗存,屋架属清代康熙和乾隆时期的遗构。其平面呈正方形,二层三檐四滴水,歇山式庑顶,高17.04米。南距“山海钟灵”牌楼16米,北距崇宁殿33米,东西两侧距廊庑24米,布局和谐,韵律十足。整个楼体,坐落于砖砌台基之上。台基高1.54米,上沿面宽16.82米,下沿面宽17米。台面四周设有石雕勾栏,由30根望柱和28块栏板组成。望柱高1.40米,柱头雕刻狮子、仙鹤、猕猴、童子等造型,神态生动传神。栏板为高浮雕,共172方,除了刻有荷花牡丹祥云龙凤麒麟、狮子等图案外,还有“双阳开泰”、“修文偃武”、“加官进爵”、“封侯挂印”、“青云直上”、“清廉一品”、“富贵康宁”等人物组图,逼真传神,祥瑞之气极其浓郁。台基正面及背面,分别设九级台阶与甬道相连。

御书楼底层,每面宽五间,四周设有游廊,实际楼身每面为三间。明间前后均出抱厦,通透畅通。前抱厦一间,为龟须座式单檐庑殿顶。后抱厦三间,为单檐卷棚歇山顶。此种前小后大抱厦,在古建中实属罕见。这是因为,后抱厦的形制可以作为“乐楼”使用。其面朝崇宁殿,每逢庙会祭祀活动,则会利用其最上层石阶的卯眼铺设木板形成戏台台面,供戏班在此酬神献演。其环廊深及半间,二层楼廊深度向楼身呈收缩之势,依廊柱设木栏围护。最上层楼檐,自檐柱向四方伸出,以瓦垄、脊兽合成九脊歇山式庑顶。其三层檐面,坡度陡峻,翼出如飞,外形秀美而生动。整个楼柱,分檐柱和金柱两类。底层檐柱环绕四周,每面五间,设柱20根.上层檐柱,矗立在底层环廊单步梁架之上。金柱则支撑最上层庑檐,每面三间,环周12根。楼之斗拱,分别置于前后抱厦柱头之上、三层檐下枋桁之间和梁架藻井四周,简朴疏朗。梁架结构合理,受力均匀。庑顶全部用筒板瓦覆盖,瓦件沟滴和鸱尾脊兽均为黄绿色琉璃制品,图案有卷草花卉、仙人武士、行龙、雄狮、凤凰等,庄严生动,美轮美奂。

楼之正面二层檐下,悬竖匾一方,边饰讲究,内心漆成朱红,上书“御书楼”三个正楷大字,字体饱满,沉稳敦厚,庄严雄浑。楼内梁架中心,为八卦藻井。藻井井口,置于七架梁上,外观轮廓为方形,中心及井底为八角形,底心雕刻“二龙戏珠”图案。整个藻井形制,似为方形和两个八角形重叠组成。北门内侧上悬“文武神圣”横匾一块,为道光十九年(1839)介休商铺聚锦良敬送,边饰金色龙纹,内心漆成黑色,匾文金光炫目,字体运笔有力,甚是奔放自如。楼之北门外侧楣上,悬有“绝伦逸群”横匾一块,无边饰,匾文系乾隆年间解州知州言如泗所书,字体飞白,圆转如意,一派气定神闲之态。此匾由一对怪面人头承托,其犄角直竖,獠牙尖利,面目狰狞,工艺精美异常。

御书楼楼体硕大,望之如鲲鹏振翅,甚有洋洋大观气象。作为解州关帝庙的重要建筑,既包含着厚重的文化魅力,又具有奇特的古建神韵,为整个古建筑群增添了别样的风景

作者:田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