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磨盘山古文化遗址

江宁磨盘山古文化遗址

江宁磨盘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江宁区秣陵街道建康村,时代为新石器。江宁磨盘山古文化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江宁磨盘山古文化遗址,江宁磨盘山古文化遗址简介,江宁磨盘山古文化遗址-南京市江宁区江宁磨盘山古文化遗址旅游指南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景点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景点简介

1.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景点简介

常德,位于洞庭湖西北部、沅水河畔,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主要景点有桃花源、花岩溪、柳叶湖、夹山、壶瓶山以及城头山遗址等

桃花源: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桃源县城西南15km处,因东晋诗人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而得名。主要景点有仙人洞、桃林、桃花涧、桃花潭、桃花观、秦人村等。每当桃花盛开之时,这里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桃花旅游节。

2.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景点简介图片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地处澧阳平原中部、史前遗址分布最密集的澧水北岸,座落在湖南省澧县县城西北10公里的车溪乡南岳村

3. 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概况

澧县城头山镇,

有58352人(截止2017年)。

可询问澧县城头山镇政府。

以澧县城头山镇政府的说法为准。

境内的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头山古城遗址而修建,

是城头山旅游景区的核心板块。

2013年由国家文物局正式列入全国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并开始建设,是“十二五”“十三五”规化确定的国家级大遗址保护示范区。

4. 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

中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是都江堰。

中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不是坎儿井,而是都江堰。 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也叫分水鱼嘴。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

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离碓(同堆),离碓就是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离碓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碓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

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华阳国志·蜀志》),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 天府之国。都江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具有比较好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工程规划相当完善,分水鱼嘴和宝瓶口联合运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

5.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景点简介资料

我国已发掘的新石器时期稻作遗存,分布广泛。其中最早的是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发掘的水稻遗存,属新石器时期早期文化,具体年代尚未确定。

其后是浙江罗家角的稻作遗存,距今已有7000多年,籼稻和粳稻并存。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炭化稻谷和农作工具,尤为引人注目。它们都是世界是最早的稻谷遗存之一。

黄河流域也发现了不少距今已有四五千年新石器时期的水稻遗存,如河南渑池仰韶文化遗址、河南淅川黄楝树村和山东栖霞杨家园遗址,充分说明黄河流域稻作栽培的历史也很悠久。

6. 南头古城历史文物景点

根据地方志和历史资料查阅得知,在1700年前东晋就设置了东官郡,这也就是南头古城最早的历史了,而后来一直是宝安县的治所所在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都一直是深圳原来的中心。这也就是为什么南头古城被誉为“深港历史文化之根”“粤东首府、港澳源头”、“深圳原点”了。

7. 城头山遗址文化公园

位于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的翦伯赞故居属于比较有名的红色景点。它坐落在四季飘香,风景宜人的枫林花海之中。因故居久负盛名,加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最近几年,已经成为有名的党建活动基地。故居 添了“民族大融合”展馆,收录了自解放以来,展示桃源地域各民族团结的图片,音像,实物等,侧面反映了桃源地域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信息量巨大,值得观摩学习。

8. 城头山遗址属于什么文化

是早四点到下午六点。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址,也是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1996年,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镌刻到“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

探秘云浮“国保”① | 磨刀山遗址:广东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

前不久,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云浮市境内国恩寺长岗坡渡槽磨刀山遗址等3处单位入选。

其中,国恩寺入选古建筑类,长岗坡渡槽入选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磨刀山遗址入选古遗址类。

今天起,发布君推出“探秘云浮‘国保’”栏目,带大家一起走近云浮这三处“国保”,一起领略云浮的文化魅力!

今天,我们先探访郁南磨刀山遗址。

磨刀山遗址位于郁南县河口镇和都村,是近年广东考古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磨刀山遗址为代表的南江旧石器地点群的发现,填补了广东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将本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前提至距今数十万年前,是岭南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

发现、发掘过程

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云浮市博物馆、郁南县博物馆罗定市博物馆等单位,在云浮市郁南县与罗定市境内开展南江流域旧石器时代专项考古调查,取得突破性收获,首次在广东发现旷野类型的旧石器时代地点(遗址)群。

2014年4月至8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云浮市博物馆、郁南县博物馆及罗定市博物馆等单位对郁南磨刀山遗址第1地点进行抢救发掘,发掘面积200平米。

2014年6月,省文化厅原厅长方健宏到发掘工地视察工作时表示:磨刀山遗址对我省考古工作有着重大意义,将较大延伸云浮市乃至广东省的历史维度,争取将这一考古项目申报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4年7月,广东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的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专家现场会。专家组一致认为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的考古发现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与社会影响力,该成果是广东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旧石器考古的重大进展。

2018年10月,省文化厅厅长汪一洋到磨刀山遗址调研时要求,要加大保护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文物部门支持,在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等方面逐步发挥遗址的学术价值作用。

发现、发掘成果

本次发掘取得突破性收获,在第四阶地原生网纹红土堆积中发现上、下两层古人类活动面,出土各类石制品近400件,揭露出较大面积的古人类活动区域。

1

发掘出土文化遗物(石制品)类别包括石料、石核、石片、断块、碎屑、石锤、石器、残石器及使用砾石等,涵盖从搬运石料、加工石器、使用石器到废弃石器的整个石器生产过程。石器主要类型有手斧、手镐、砍砸器与刮削器等。

2

发掘出土的石制品在各探方皆有密集分布,揭露出岭南及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同类遗址中罕见的古人类活动面。古人类在本遗址区的中心活动区域范围远超1000平米以上,是中更新世南江两岸古人类活动较为集中的一个中心营地。

3

目前研究显示,磨刀山遗址第1地点的整体年代应为中更新世偏早阶段,距今约60—80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

4

磨刀山遗址周边经系统调查已发现60余处旧石器地点,集中分布在南江盆地东北部,清楚展现出区域内由中心营地与临时活动地点组成的古人类栖居形态。南江旧石器地点群,不同阶段在原料利用、石器技术及工具组合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出南亚热带—热带过渡地区更新世气候环境变迁之下古人类适应行为的演进。

重要意义

郁南磨刀山遗址第1地点是广东目前确认年代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填补了本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是岭南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

磨刀山遗址所反映的岭南地区早期古人类独特的石器生产活动和适应策略,展现了岭南—东南亚地区与华南北部早期旧石器文化、古人类行为的联系和区别,对研究岭南——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栖居形态与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南江流域旧石器时代早期至晚期的文化发展序列,为厘清华南-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深入研究东亚和东南亚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区域人类起源与演化历史等国际热点课题提供十分重要的新契机。

学术荣誉

荣膺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榜首

2016年

郁南磨刀山遗址被评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入选古遗址类保护名录

2019年

郁南磨刀山遗址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入选古遗址类保护名录

保护与规划

为进一步提升磨刀山遗址的知名度,扩大“磨刀山遗址”文化品牌效应,增强云浮、郁南文化发展的软实力,我县重点推进磨刀山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在上级主管部门及文物考古专家的指导下,统筹开展遗址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

2019年,郁南县政府与中望(深圳)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识、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预计总投资约21亿元,项目占地面积约6000亩,以磨刀山遗址文化为纽带打造磨刀山主体公园、观光农田、户外运动基地、水公园4大板块。

因地制宜建设南粤古人遗址圣地、古部落科技体验中心、古人部落情景生活体验区、越野车体验、山地自行车体验、花果山南药基地、汽车营地、古人部落主题游戏区、古人部落表演区、景区接待中心等项目。

目前,磨刀山展示馆建筑已完成二层楼板封顶,现正建设外立面墙体。

近日,郁南磨刀山遗址受到了珠江台《珠江新闻眼》专家点评环节的特约评论员点赞,被誉为本次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具亮点的地方之一。

新闻观看▼

来源:郁南县广播电视台

责编:莫颖琳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公布重要考古新发现

发源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址是中华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牛河梁大型遗址群,是目前红山文化考古最重要的核心发现,也是红山文化晚期社会的礼仪中心,其庙、坛、冢大型礼仪建筑中国早期文明开先河的创举。今年是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及辽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10月11日到12日,组织数十位国内考古界顶级专家,现场考察牛河梁遗址发掘工作。

专家们通过学术研讨会,公布了一批近年来的最新考古发掘成果:牛河梁遗址群第一地点是由至少九座大型台基建筑组成的大型建筑群,著名的女神庙就坐落其上;新发现打破了原有单一神庙的认识,从建筑形制及规模上提升了牛河梁遗址的文明发达程度;新的发现显示牛河梁遗址台基建筑的结构、建筑工艺是后世建筑标准的源头,这一点在宋代成书的《营造法式》中就可以见到踪影;伴随大型遗迹出土的大型彩陶缸、彩陶钵、筒形罐、灰陶钵、圆陶片的遗物应是《周礼》冢记载的“祼(灌)礼”的最早实例……

通过40年的考古发掘研究显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掘与研究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总台记者 季熠非 李新峰 曹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