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石千年古洞

马石千年古洞

在湖南省桃源县的沅水岸边,有一处地方,名叫马石。这里有许多人工雕凿的洞,最著名的有七星洞、马援石室等。均为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进军“五溪蛮”时所凿。经越千年风雨,至今依然保持完好。周桂成 图/文

洪洞这座古寺在天然石洞中屹立千年,至今仍存未解之谜…

深山藏古寺,山水洗尘心。山西洪洞县境内,从久负盛名的广胜寺一路向北,穿乡过村不过几华里,便进入一条人迹罕至的山沟——洪崖沟,洪涯寺便座落于此。悬崖边上的碑文记载:于康熙年间重修。

从山下远眺,这里群峰环抱,山峦叠翠。沿山路上行,但见曲径通幽依山俯涧,山势劲削石径蜿蜒。登高揽胜,寺庙虽然规模不大,但集险奇凌秀于一身,晨晚闻佛声,客宿山涧中,别有一番怡人风光。

洪崖寺又名红崖寺,原名红岩寺,因其地貌岩石特征而名。洪崖寺巧夺天工,拾青石台阶、依山势之天然石洞而建。石洞深约三五丈,广约八九丈,高一二丈,清幽可人。整体建筑设计巧妙,布局严谨,雄伟壮观。寺内的主要殿宇隐于悬崖上的天然石洞中,洞内蜿蜒曲折,清静幽雅。古洞内供奉有燃灯古佛,洞外建有大雄宝殿;悬崖下有滴水观音(洪崖古泉);寺内另有送子殿、玉皇殿、八仙殿、药师殿等建筑。寺内保存有多处摩崖石刻,清晰可辨的有清朝康熙丙辰年笑堂白书刻的"洪崖" 两个大字。

千百年来,这座青山古刹由何人建于何时,始终是个谜题。据当地村里的老人讲,他们从小就听祖辈说过“先有洪崖古寺,后建飞虹宝塔”,可见洪崖古寺的历史还要长于建于汉代的飞虹塔。相传皇帝之臣、又名伶伦的洪崖子曾云游于此,题诗红崖壁:“玉女源头放落花,九仙洞里奏仙笳,我来醉卧峰前月,餐书溪边紫玉芽”。老人们讲,洪崖子在帝尧时已三千岁,可知洪崖寺历史久远。

洪崖寺的另一个未解之谜与洪洞县的地名由来有关。说到洪洞的由来,地方志记载是,洪洞县名是取城南“洪崖”,城北“古洞”而得名。《山西通志》也有记载:“县北五里有洪崖古洞,县以洞名。”但洪洞县是否由此得名,一直以来众说不一,未有定论。

“悬崖鸿洞有佛道,峯聚莲台度众生”。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洪崖寺这座千年古寺得到了较好的重视与保护,已成为当地民众和游人香客修身、揽胜之处。视频来源:@洪洞融媒 洪洞大小事的微博视频

视频▼

云南盈江有个石梯村,千年茶马古道石梯不火鸟儿倒是火了!

11:05旅游领域创作者

盈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大盈江穿越整个盈江县,最后汇入伊洛瓦底江。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态资源。位于县城西部的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具有伊洛瓦底江水系热带生物区系的地区。区内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特别是分布着许多独特的伊洛瓦底江水系的珍稀特有物种。

盈江

名字虽然叫“石梯”。但是最著名的却是鸟儿。石梯村位于享有“中国犀鸟谷”之称的云南省盈江县。据统计,该村目前发现有鸟类400多种,几种犀鸟、林雕鸮及灰孔雀雉等珍稀鸟类为该村独有。石梯村是中缅边境上一个以景颇族、傈僳族为主的贫困山村,以村内千年“茶马古道”上的石梯为名。过去,村民们靠山吃山、刀耕火种。如今,他们放下了“油锯、斧头、砍刀、兽夹”等“祖传家当”,自觉投身于生态保护中,做起了鸟儿的生意。

观鸟爱好者的长枪短炮

双角犀鸟是这里的名片。名字来源于它的大嘴上有一个大而宽的盔突,盔突的上面微凹,前缘形成两个角状突起,如同犀牛鼻子上的大角。上面这张照片就可以看到那两个突起的角。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物种(NT)。犀鸟是“一夫一妻”制,它们一生不换配偶,共同哺育后代。每年春季以后,成对的犀鸟,便选择高大的树干上的洞穴作巢,一般都是利用白蚁蛀蚀或树木天长日久朽蚀后形成的大洞。

夫妻鸟双角犀鸟

林雕鸮(学名:Bubo nipalensis),体长约63cm。外形和雕鸮相似,但体型较小,头上耳簇羽显著,呈黑白二色。上体深褐色,杂有皮黄白色横斑;下体皮黄色,腹中部白色;喉、胸有深褐色横斑。嘴黄色,虹膜褐色。数量极为稀少,已列入世界濒危鸟类名录N级和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林雕鸮

灰孔雀雉,雄鸟头上有蓬松而延长的发状冠羽,上面杂有细小的黑白相间的斑点;在颈后边还披有乌褐色的翎领,具棕白色横斑;通体为乌褐色,各羽上布满了棕白色细点和横斑,上体的棕白色点状斑,由前向后逐渐扩大,两翼内侧各羽的近端部有一个金属蓝紫色眼状斑,外边还围以狭窄的黑褐色圆圈及较宽阔的白圈,极为醒目。密度都在每公顷0.01—0.02只之间,数量极其稀少。

灰孔雀雉( )

石梯村,村子不火,鸟儿却成为了众多观鸟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鸟儿火了以后,在鸟类观测点,当地村民设立场地、机位。价格60元/个,几乎已经成为全村的主要收入来源。既保护了生态,又增加了收入。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建筑,三千年的镇江,一座座如画的千年古镇

镇江,古称京口润州、南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中枢,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唯一交汇枢纽,长江流域第三大亿吨港口镇江港通江达海。

镇江是一座有着3000年历史古城,更是一座安静的小城,没有长三角其他城市的繁忙与拥挤;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西津渡,欣赏历经千年的大运河,恍惚间总有一种梦回古代的感觉。

南城市的精致与历史名城的古典都在这里有非常美的体现,而地处江南丘陵地区的镇江以山而闻名,金山焦山北固山组成了风景各异的三山风景区,还有道教名山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第一福地,十大洞天中第八洞天的茅山风景区,都是国家5A级风景区。

而有3000年历史的镇江,古镇自然也不会少;镇江有11座古镇,今天我为家人们着重介绍其中5座,分别是:西津渡古镇、儒里古镇、延陵古镇、宝堰古镇、千华古镇;我一一为家人们介绍:

1、西津渡古镇:也就是西津渡古街,承载着1300多年的历史遗存,一部活着的历史,更是镇江的历史文化博览区;古街铺满老旧的青石板,两侧是青砖砌成的传统民居和山墙,很显沧桑;古街东段的“昭关石塔”,是国内仅存的过街石塔。

过了大渡亭后两边开满各色商铺,茶馆、工艺品店、面馆样样都有,不过都是义乌货;小吃也很多,价格不贵;晚上灯红酒绿的与白天是天壤之别。

2、儒里古镇:原是长江航道东移后留下的一片江滩沙地,也是南宋大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后裔在江苏最大的聚居地之一;乾隆皇帝南巡时,在圩里看到读书人如此之多,便提笔写下“儒里”,号称“江南第一古祠”的朱祠驰名中外。

这里保存着江南古镇石板小街的风貌,明清建筑居多,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木格窗、木雕精致的徽派建筑艺术特色;儒里北街朱氏宗祠,被称为敦睦堂的张氏祠堂,猴先生馆等,都非常值得一游。

3、延陵古镇:丹阳四大古镇之一,省级革命茅山老区,现有凤凰山遗址季子庙、延陵八景、贺甲战斗旧址等古迹,有董永七仙女的美丽传说。

九里村因驰名中外的“江南第一庙迹”季子庙而闻名遐迩;景区内有季河桥观音地,十字碑、消水石等景点,更有独特的奇观异景——沸井涌泉,现存古沸井六口,井水三清三浊,闻名遐迩。

4、宝堰古镇: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江南抗战第一镇,自西周起已有4000年历史,先民在此筑堰,围湖为田,繁衍生息,视堰为宝,故此得名“宝堰”。地处通济河边,水路发达,地理条件十分优越,清末民初,宝堰进入鼎盛时期。

沿着通济河和老街开设了数百家酒店、饭店、茶馆、酱园、粮行、木行、商店、客栈等等。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北大街、宝堰中学,还有各种宝堰美食-干拌面菜花黄来甲鱼肥、米酒香干,都不容错过。

5、千华古镇:展现了三百年前的康乾盛世时期黎民百姓的生活全貌,西洋镜、镖局、博彩坊、手工织布机、袖里藏金、钱庄、木偶戏、杂耍”等都在这里一一呈现,让人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代。沿着河道走,两边的吊脚楼,鳞次栉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这一切仿佛赋予了生命。夜景也非常美丽。

门票是宝华山/千华古村/隆昌寺一起的;古镇里有临水的酒吧一条街,有人把这条巷子命名为“醉巷”;一定要从白天玩到黑夜,观看民俗表演,这样才能感受两种风情,两种味道。

除此之外,镇江还有长山古镇、丹徒古镇、访仙古镇、吕城古镇、珥陵古镇、宝华古镇,都非常值得一游。

镇江的古镇,除了千华古镇外,其他都不用门票;不过古镇都没有在市区,交通都不是很方便,消费也都不高;古镇中西津渡、千华、儒里外,其他也基本不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