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长城

秦汉时期长城

河北省张北县文物工作者在最近的实地考察中,新发现18公里早期长城,初步认定为秦、汉时期长城。

据介绍,最新发现的早期长城位于张北县东部坝头一带,长约18公里,大多为汉长城叠压秦长城。文物工作者还在沿线发现有明显秦汉特征的烽台,烽台周围是土石混杂围坞,下部是土石混杂墩,其中还发现一座北方很少见的汉代空心敌楼。

目前张北县全县发现有长城的地段总长108公里,初步认定有战国、秦、汉、北朝、明等多代长城。

固关长城,早于秦始皇时期的中国唯一一座砖砌长城

长城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族侵袭而修建的大型军事工程,至今中国保存有各个时期修建的长城遗迹。许多人都认为最早修建长城的历史是从秦始皇时期开始的,但远在秦始皇修建长城之前,在公元前369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长城遗迹了。

据考察,位于太行山西侧的平定县西关村的固关长城,始建于公元前369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明代内长城,也是国内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石砌长城。

固关长城,比秦始皇时期修建的万里长城早155年,被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称有“小八达岭之风韵”。

固关是明朝京西四大名关之一,旧称“故关”。故关长城自修建之后,屡遭战乱毁坏,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直到嘉靖二十三年,改名为固关,取“固若金汤”之意,又西迁十里筑新城,并修复了当时关城两侧的长城,才有了如今的固关和固关长城。

现主要遗址有长城南段固关经将军峪至白灰口长约7公里和北段经岭后底至娘子关嘉峪沟约13公里,全部依山而建,用石头砌筑。在墙体的重要制高点上分别建有炮台、烽火台、哨台等。现存炮台、墩台11座,烽火台2座,哨台1座,药楼1座,堞楼3座。长城周围还有西峰洞和关帝庙、老母庙、玄武庙、文昌庙、三官庙等十多座庙宇文物,楼阁亭台浑然一体,蔚为壮观。

固关城中的瓮城建的十分讲究和特殊。它是由固关城楼、翁巷和驿道城楼组成,是建在正城外的月城。城墙和道路全部由清一色的石灰石建成,在古时有十分重要的防御作用。

固关城楼坐东面西,南临护城河,北依悬崖峭壁。城楼面阔五间,是柱梁结构的重檐歇山瓦顶建筑彩釉砖雕房脊,八角华檐凌空。内有木楼梯通往顶层,拾级而上,可俯瞰关前胜景。城楼东、西两面皆窗,穿堂中门对开。城楼北有长城随山而起,箭垛环立。

瓮巷西起西门,东北到驿道门,是一道由西向东北弯曲的弧形巷道,宽5~7米不等,长87米,两侧是巨石垒筑的封闭式城墙,其形如瓮。瓮道是保存完好的古代驿道,全部由巨大的青石铺成。在石面上有两行车辙沟槽,宽10~15厘米,深5~10厘米,是千百年来无数过往车轮碾压而成的。驿道城楼坐西面东,城墙高10米、宽8.5米,与南、北两翼长城相连。城门宽4.6米、高5.2米,门额镶一石匾,阴刻横书“古驿道”。城门内有一小门,筑有石台阶通往历史名人与固关展室和城楼。城楼面阔五间,是单檐硬山瓦顶建筑。

固关长城在清朝时期还保存完整,一直到近代战争,尤其是文革时期,固关长城受到战争毁坏和人为破坏,城墙炮台等古建筑被随意拆毁,形式样貌已不复从前,很多地方已沦为一片废墟。

​1998年,在上级的支持下和文物专家的指导下,新关村村民自发出钱出力对固关长城进行了修复,才有了现今固关长城的样子,能再现昔日雄关古道的风采。固关长城门票:50元/人

出行路线:石太高速固关口下,约两公里即到平定县东关汽车站,乘坐到旧关的汽车在新关村下车就可以。

秦时阴山筑楼堞,汉时大漠置要塞:内蒙古境内的古长城如此壮观!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蒙古是全国长城分布最重要的省区之一,调查总长度7570公里,包括战国赵燕秦、秦、西汉、东汉、北魏、北宋、西夏、金、明等多个历史时期,分布于12个盟市的76个旗县区境内。

内蒙古将境内长城保护纳入自治区”十三五”规划,5年内重点完成以下盟市长城的保护工作。

呼和浩特

明长城

包头

战国赵北长城秦汉长城

巴彦淖尔

秦汉长城

乌海

秦长城明长城

阿拉善盟

汉长城、明长城

鄂尔多斯

战国秦长城

赤峰

战国燕北长城

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

金界壕

乌兰察布

明长城

完成12个盟市重点区段长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对面临严重自然灾害威胁的重点段落和位于重要交通路线、重大工程选址建设区域的长城节点,分期分批开展抢救性保护工程,基本排除严重威胁长城的隐患。

同时,深入研究长城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探索不同材质长城遗存的保护管理办法,确保长城保护管理、研究利用工作科学化、常态化。

巴彦淖尔市境内的秦长城,该段长城为公元前214年蒙恬所筑阴山秦长城的一部分(郭韦铭/摄)

在阴山深处,一道由石块筑成的长城,随山势起伏绵延不绝,东西相望不见首尾。

乌拉特草原,两条近乎平行的长城向西北方向延伸。

在狼山山口,古代军事要塞高阙塞“长城之际,连山刺天,其山中断……”

额济纳绿洲、苍茫戈壁,居延边塞、烽燧若隐若现。唐代诗人王维曾在此留下了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一道道古老的长城,便是2000多年前的秦汉长城。秦长城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是秦大将蒙恬率军30万北抗匈奴而筑。秦始皇将秦、赵、燕三国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长达5000余公里的长城。后来汉武帝又派卫青进行修复。秦长城为汉朝维修沿用,故称秦汉长城。

东西相望不见首尾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甘肃岷县)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今阴山),逶蛇而北。”这里的“河”指黄河,河南岸为阴,北岸为阳,所以阳山为黄河北岸之山。

阴山秦长城遗址航拍图

“我区考古工作者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小佘太乡北面的阴山中,发现一段长度为250公里的秦长城,称为小佘太秦长城,保存相当完好。”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王大方介绍说。

小佘太秦长城东固阳秦长城相接,西至阴山之狼山山口,随山势起伏绵延不绝,东西相望不见首尾,气势非常壮观。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在内蒙古中部山脉阴山考察过战国、秦汉长城,他在《水经注》中这样描写阴山的长城:“沿溪亘岭,东西无极。”今以此语形容小佘太秦长城,非常贴切。

这段秦长城高3.5米,底宽4.1米,顶宽1.5米,就地取材,全部用石片、石块砌成,基本是人工敲砸而成的条状、长方形石块,中间夹杂少量自然石块,采用层层交错叠压的方法垒砌而成,内外壁面规则整齐,横断面为梯形状四边形。在山脊或山沟转角处常有外贴壁,显得格外险峻。在长城南侧较为平缓的山脊上,有土筑眺望台。每隔0.5—1.5公里在较高的山顶上筑有烽火台,并筑小城障以屯戍。“这段长城一直沿用到西汉,汉武帝时曾经对长城加固维护,之后这里的长城一直为汉朝军队驻守。至公元前33年,匈奴单于呼韩邪与王昭君和亲后,边庭烽火平息,汉朝军队从这里撤走,此后便未使用。”王大方介绍说。

在小佘太秦长城北侧600米处,已发现70余幅阴山岩画岩画中刻有牧羊人、狩猎人、北山羊、猎犬、马、驴等。这些古老的岩画刻绘在石英脉岩石上,被称为“红墙”,它与黑色的石长城并行由东向西延伸。

在包头市固阳县秦长城附近也发现了百余幅阴山岩画,有北山羊、骆驼、驼鹿、舞者等,这些岩画多以简练流畅的线条勾画。其中一幅岩画中有一只山羊,其长角弯曲,身体肥壮,短尾上翘,呈静立状态。还有一幅岩画中牧人策马前行,举臂向后,像是在呼唤身后的山羊,具有浓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气息。这些古老的岩画为研究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等提供了大量翔实、珍贵的直观资料。

一场春雨过后,阴山山脉西段、狼山以东的色尔腾山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沿着崎岖山路,来到位于固阳县北7公里处的秦长城遗址,只见长城多半修筑在山峦的阴面半坡上,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就地取材。

包头市固阳县秦长城遗址(阿荣/摄)

这段秦长城长120公里,横穿固阳县3个乡镇,城墙由石块垒筑,高2-3.8米,宽约2.5米。

拾阶而上,草丛中的一段段褐色矮墙若隐若现。走过一段山路,来到固阳县九分子乡,这里有一段保存较好的秦长城,墙体多以黑色、褐色厚石片交错叠压垒砌。当年筑长城的工役和驻兵把附近的山石一块块切割下来,磨平后干砌成墙。每块石片重的约30公斤,轻的约5公斤。据了解,这些石片、石块原本是青色或黄色,现在表面已蒙上了一层黑色、褐色的氧化物。

登高远望,每隔约1.5公里有一座烽火台,立于视野开阔的山巅。在距离烽火台不远处的高地上,有房子坍塌后留下的石墙遗迹,是驻兵的哨所。史料中记载的用木料、泥土、毡做的房顶早已不复存在。走近一座烽火台,看见许多黑色的石块上有箭簇穿透后留下的四方小孔,是古战场的遗迹。

秦长城的遗迹,由宁夏伸到内蒙古后,沿狼山东,经固阳县北部的西斗铺、银斗、大庙等地,过武川县南部的南乌不浪等地,沿大青山东经集宁北,由兴和县北部进入河北省。这些秦长城大多蜿蜒于山岭之上。

从秦长城的遗迹可以看出,它的修筑方法是因地制宜,山地多用石块、石片或土石混筑,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石砌长城遗迹保存尚好,土筑城垣多数毁坏,而土石混筑的城墙,由于多年风雨的侵蚀,如今只留下路基状痕迹。

军事要塞与汉外长城

“由于秦长城是‘因边山险,堑溪谷’修筑的,所以阴山南北通行的山口,便成为重要的防地。如乌拉特中旗乌不浪山口是河套平原东部和包头西部通往山北的要冲,秦汉时期是五原郡(秦时称九原郡)的西北方,是一个很重要的关塞。如今,在相当于秦汉时期朔方郡、五原郡的区域内,穿越狼山的公路所经的山口主要有乌盖、石兰计、乌不浪、阿贵等。”常年从事先秦、秦代历史地理等研究的唐晓峰教授介绍说。

高阙塞遗址

历史上著名的北方军事要塞高阙塞遗址位于乌拉特后旗那仁宝力格苏木那仁乌博尔嘎查的一个台地断崖之上,地表现存古城由南北两个小城组成。北城略呈方形,城墙用较大鹅卵石垒砌而成。南城为长方形,城墙较窄,曾出土了汉代的铁釜、铁甲片和箭头等。南北两城的建筑风格明显不同。有关专家推断,北城为赵武灵王所筑之高阙,而南城应是汉代沿用时扩筑的城池。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

高阙塞作为军事要塞,秦汉时期的多次战争都以夺取此要塞为目标。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胡人。”《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元朔二年……汉武帝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史记·匈奴列传》载:“汉以卫青为大将军,将六将军,十余万人,出朔方、高阙击胡。”

对于高阙塞的地形及军事价值,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描述:“长城之际,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善能云举,望若阙焉,及状表目,故有高阙之名也。自阙北出荒中,跨山结局,谓之高阙戍,上古迄今,常置重捍,以防塞道。”

高阙塞后来也多为历代诗人骚客吟咏,如明朝诗人卢楠诗云:“高阙塞头战旗横,居延川里少人行,黄沙欲渡李陵墓,明月长悬苏武城。”

据《汉书·武帝纪》记载,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武帝“遣光禄勋徐自为筑五原塞外列城,西北至庐朐。” “庐朐”指阿尔泰山南麓某地。“塞外列城”即修在塞外的长城,被考古学界称为汉外长城。因“塞外列城”为汉朝光禄勋徐自为所筑,又称光禄塞。汉外长城修筑了并列的两条,分南线和北线,南线由今包头市达茂旗新宝力格苏木向西沿伸,进入乌拉草原,在乌拉特后旗经巴音前达门苏木、宝音图苏木、乌力吉苏木西北境,逶迤进入蒙古国境内;北线由今达茂旗红旗牧场向西北延伸,进入乌拉特草原,在乌拉特后旗经巴音前达门苏木、宝音图苏木、乌力吉苏木转向西北,由乌力吉苏木的沙尔扎格、呼伦陶力盖西北,进入蒙古国境内。汉外长城在草原大漠腹地,多为夯土而筑,个别地段就地取材用石头砌垒,或外砌石内填土,如乌拉特后旗乌力吉苏木一段北线长城即用戈壁滩上的片麻岩和石块交错砌垒,至今保存完好。

两条汉外长城筑有若干座城障塞亭及烽燧,乌拉特后旗境内较著名的城障有朝鲁库仑、青库仑、乌兰库仑、再根胡图克库仑、蓿亥古城等。朝鲁库仑是蒙古语,汉语意为石头城,是乌拉特草原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座汉代古城,基本呈方形,四面城墙长约126-128米,南城墙保存完好,墙基宽5.5米,墙顶宽2.5米。城内筑有马道,有数个房屋遗迹。

大漠孤烟居延塞

“汉武帝时,在今阿拉善额济纳旗居延海附近兴筑了张掖郡北面的外长城,通称居延塞或居延边塞。主线自额济纳旗东北部向西行,再折向西南行至居延海西南方时,与居延海东南向西南方延伸的支线汇合,再沿弱水向西南延伸,进入甘肃金塔县境内,全长约250公里。”王大方介绍说。

黑河自甘肃省金塔县到额济纳旗湖西新村段,称弱水,亦称额济纳河。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居延海。

循着额济纳河向北,便进入广袤的大漠戈壁。曾几何时,这里是白草连天的绿洲,汉朝在此建起了对垒匈奴的要塞。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夏天,“骠骑将军复与合骑侯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二千里,击匈奴。过居延,攻祁连山,”这是汉朝的军队第一次到达居延。

20世纪70年代,居延考古队在对肩水金关遗址的试掘中,获得一枚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的简,说明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过居延”之后,汉朝便开始在居延地区屯兵经营了。

在光禄勋徐自为修筑“塞外列城”的汉太初三年,汉武帝时名将路博德“筑居延泽上”,《汉书·武帝纪》作“筑居延”。《史记·大宛列传》的记载略为详细,汉朝“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汉朝于太初三年在居延地区设置了居延都尉府,系统性地修筑军事障塞。

居延都尉府是西汉时期居延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隶属于张掖郡太守管辖,下设军事建制主要有三大候官,分别为北部一线的殄北候官、西部一线的甲渠候官、南部一线的卅井候官。每个候官下辖若干部,部下设若干燧。

南线汉长城(乔志杰/摄)

在2007年以来开展的全国长城资源调查工作中,内蒙古长城调查队对居延边塞作了全面调查。据目前掌握的考古调查资料,居延地区的汉代遗存,除隶属于三个候官的障城、烽燧、天田等遗迹外,位于居延绿洲之中的汉代遗址主要有古城5座、障城1座、烽燧24座。5座古城遗址分别为K688城(一名雅布赖城)、K710城、白城、K749城、绿城,1座障城为红城。结合史料记载,这些遗址应为遮虏障、居延都尉府、居延县和居延侯官等多个行政、军事建制的治所。

据内蒙古长城资源调查项目组负责人张文平介绍,内蒙古长城资源调查期间,在居延地区发现了白城,其规模与K710城、K688城大体相同,平面大致呈方形,边长近130米。这3座城池大致呈一条直线分布于古居延泽的内侧,K710城居中,其他二城分列左右。K710城四角有角台,南门外有方形瓮城,而其他二城均无角台、瓮城。这种130米见方的古城,是“塞外列城”沿线古城的标准形制,在汉外长城沿线古城中也极为常见。

到西汉昭帝、宣帝之时,居延地区大量建筑障塞,殄北、甲渠、卅井三个侯官的塞防体系趋于完备。在这种情形之下,遮虏障三城的军事防御功能减弱,K710城、K688城均演变为军事屯田城。K710城西50米处有一条南北向的水渠,城内有很多粮食加工工具石磨盘。此外,城内还见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方形坑,应为储粮窖穴。

王莽时期,北地边郡及其烽燧亭障遭到匈奴的破坏。到东汉光武帝时,重振边郡,但随着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南徙,东汉在居延地区设立张掖居延属国。“烽火候望精明”的居延塞逐渐成为历史的陈迹。

居延边塞,曾是历朝历代引兵出征的前沿,和平岁月又是互通贸易、友好往来的门户。居延边塞曾车马不断,人流不绝,因而也引得诗人们千里之外奔居延,吟咏出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边塞诗句。在众多踏上居延大地的边塞诗人中,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是杰出的代表之一。他在居延边塞大同城简陋的军帐里,秉烛写下《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在这以后的日子里,诗人从肩水金关到居延城外,从龙城古道到居延河畔,又写出了《出塞作》等描写居延的边塞诗。

来源/《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编辑/刘欢

秦汉时期的旅游与现代旅游 秦汉时期的旅游与现代旅游的区别

1. 秦汉时期的旅游与现代旅游的区别

秦汉新城的旅游景点有陕西张裕瑞那城堡酒庄(4A,门票120元)

张裕瑞那城堡酒庄是张裕公司在陕西投资设立的,酒庄采用意大利托斯卡纳式的建筑风格,在温馨、悠闲、典雅、浪漫的田园风光里,欣赏精美的雕塑,在暖色调的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下,感受着在浓浓意大利托斯卡纳的味道。在家门口感受纯正、独特的欧式风情,体验葡萄酒文化魅力所在。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4A,门票:旺季80元,淡季55元)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位于“大西安”北郊的渭河之畔,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托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是一座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秦文明广场(门票:免费)

秦文明广场位于秦汉新城,这个广场以展示大秦历史与文化为主题,让更多的人去感受先秦时代的辉煌,文化底蕴丰厚,自然环境优美,波光粼粼、绿荫重重、清新舒适,芳香四溢,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城中的“天然氧吧”。绝对是秦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体,在阵阵秦风中感受当下诗意生活,绝对是个好去处!

2. 秦汉以后游学之旅的特点及主要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皇帝进行巡游的时候,宫里的妃嫔才有机会进行巡游。而这些巡游的地点也一般只是在上林苑和各处的别院当中,很少能让外人看到她们。然而在汉代也有一个特例,就是汉成帝的母亲,她就酷爱游行,特别是在她当上太后以后缺乏约束,这种类型的旅游活动也越来越频繁。《汉书》中也记载了这位太后驾车巡游的场景。

但对于公卿和士大夫阶层来说,这种游玩显得非常普遍。这些官员可以选择跟随皇帝进行巡游,有时也可以称病闲居在家玩乐。并且他们还能享受到这种贵族身份带给他们的特权,可以奴役百姓来供他们玩乐、

在先秦就有文人去往各个国家游说的活动,到了秦汉时期,游宦的活动也很盛行。但随着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律法以后,就不允许文学活动的盛行了,因而这种游学活动在秦朝也就逐渐终止了。

3. 秦汉时期的旅游与现代旅游的区别与联系

中国古代旅行、旅游历史的发展,大体可以分成两个时期,即神话传说时期和信史时期.

1、神话传说时期神话传说不能完全据为信史,虽然古代人民为了谋取生活资料,或因其他原因的迁徙所作的旅行和现代意义的旅游有本质的区别,但它仍揭开了中华民族旅游历史的扉页.

2、信史时期又可依次分为夏商周三代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⑴夏商周时期的旅游主要是帝王巡游、政治旅行和商旅活动.

⑵秦汉时期:探险旅行、学术考察和封禅活动扩大了这一时期旅游活动的领域,加深了对自然山水的认识,提高了对社会的评价能力.

⑶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中国山水诗歌、游记等旅游文学创作的兴起和中国旅游历史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⑷隋唐时期:士人漫游成风,宗教旅行盛行,国际旅游活跃和旅游文学创作的繁荣是这一时期的旅游特点.

⑸宋元时期:在旅游文学方面和旅游理论方面都有了比唐代更大的发展.

⑹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较之唐、宋时期更普遍重视对自然山水景观的鉴赏和旅游经验的总结,尤其是明朝的国内考察旅行极盛,学术著作成就不凡

4. 秦汉时期的旅游特征

一.生成期:中国历史上的殷周秦汉时期

特点:(1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已见诸文献记载,但为数甚少而且大多数是模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两者之间尚未出现明显的类型上的区别。园林的内容驳杂,园林的概念比较模糊。(2)园林的永难呢过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尤其观赏为主。但无论天然山水园还是人工山水园,建筑物只是简单地散步、铺陈、罗列在自然环境中。(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中尚保持一种浓重的神秘性。儒家的“君子比德”之说,又导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自然之美。对于大自然山水风景,仅仅构建了低层次的自觉的审美意识。(4)园林中所进行的审美的经营尚处于低级的水平,造园活动并未完全的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5)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自然三要素之间似乎并无密切的有机联系。因此,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谈不上多少设计经营。

二.转折期: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特点:(1)与生成期比较,这时期的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手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2)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有单纯慕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的自然诸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谐调、融糅关系。园林的规划设计由此前的粗放转为较细致的,更为自觉地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3)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已基本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4)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5)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的园林环境,对于各地风景名胜区额开发起了主导性的作用。(6)“园林”一词出现于当时的诗文中。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这三大类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有雏形的园林体系。

三.全盛期:中国历史上的隋唐时期

特点:(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其不仅表现在园林规模的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布局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2)私家园林的艺术较之上一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状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已开始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3)寺观园林的普及,亦发挥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宗教建设与风景建设在较高的层次上结合,促进了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山岳风景区普遍开发的局面。(4)公共园林更多见于文献记载。衙署园林在唐代已成为普遍。城市公共园林中更多的一“原”、“水渠转折部位”以及街道绿化为主。(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一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造园用石的美学价值得到充分肯定,“置石”已相当普遍,“假山”一词开始用作为园林筑山的称谓。园林植物题材更为多样化。(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隋唐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已经成型。

四.成熟初期:中国历史上的两宋时期

特点:(1)在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园林造园活动最突出。士流园林全面地“文人化”,文人园林大为兴盛。文人园 作为一种风格几乎涵盖了私家造园活动,并未它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人园林的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2)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这种倾向冲淡了园林的皇家气派,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两宋封建政治在一定程度的开朗性和文化政策一定程度的宽容性。(3)叠石、置石均显示出其高超的技艺,理水已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与山石、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观赏植物由于园艺技术的发达而具有丰富的品种,为成林、丛植、片植、孤植的植物造景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余地。园林建筑已经具备后世所见的几乎全部形象。(4)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到南宋时大体上已完成向写意的方向转化。这是由于禅宗哲理以及文人画写意画风的直接影响,诸如“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美学观念也起到了催化作用。

五.成熟中期: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初时期

特点:(1)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高峰。(2)明末清初,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造园家。(3)远超,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4)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5)在某些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

六.成熟后期:(清中---------)

特点:(1)继承上代的传统,去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封建文化“灿烂”的情况,也反映了末世的衰颓迹象。(2)园林实物大量低完整保留下来,大多数都经过修整开放作为群众游览的场所。(3)民间私家园林一直沿袭上代的高峰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4)园林已有赏心悦目、陶冶情操为主的游憩场所转化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5)造园的理论探索停滞不前,中,西园林文化开始有所交流。

5. 秦汉时期的旅游人物和旅游形式

秦汉时期著名诗人辛延年简介,是《羽林郎》

诗作原文

《羽林郎》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宛,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翠盖空踟蹰。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作品赏析

简介

羽林郎,汉代所置官名,是皇家禁卫军军官。诗中描写的却是一位卖酒的胡姬,义正辞严而又委婉得体地拒绝了一位权贵家豪奴的调戏,谱写了一曲反抗强暴凌辱的赞歌。题为《羽林郎》可能是以乐府旧题咏新事。

背景

首四句是全诗的故事提要,不仅交待了两个正反面人物及其矛盾冲突的性质,而且一语戳穿了所谓“羽林郎”不过是狗仗人势的豪门恶奴这一实质,从而提示出题目的讽刺意味。“霍家”,指西汉大将军霍光之家。“酒家胡”,指卖酒的少数民族女子,因两汉通西域以来,西域人有居内地经商者。

故事

“胡姬年十五”以下十句,极写胡姬的美貌俏丽。年轻的胡姬 自守垆卖酒,在明媚春光的映衬下益显艳丽动人:你看她,内穿一件长襟衣衫,腰系两条对称的连理罗带,外罩一件袖子宽大、绣着像征男妇合欢图案(例如鸳鸯交颈之类)的短袄,显出她那婀娜多姿的曲线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再看她头上,戴着著名的蓝田(长安东南三十里)所产美玉做的首饰,发簪两端挂着两串西域大秦国产的宝珠,一直下垂到耳后,流光溢彩而又具有民族特色。她那主高高地挽着的两个环形发髻更是美不胜言,简直连整个世间都很罕见,甭说她整个人品的美好价值无法估量,单说这两个窈窕的发髻,恐怕也要价值千万。以上运用了白描、夸张、骈丽、借代等多种手法,从胡姬的年龄、环境、服装、首饰、发髻诸方面着力铺陈、烘托胡姬的美貌艳丽。

经过这段风光旖旎的描写之后,诗人笔锋一转,改写第一人称手法,让女主人公直接控诉豪奴调戏妇女的无耻行径。“不意”承上启下,意味着情节的突转,不测风云的降临。“金吾子”即执金吾,是汉代掌管京师治安的禁卫军长官。西汉冯子都不曾做过执金吾,东汉窦景是执金吾,但不属于“家奴”,故此处称豪奴为“金吾子”,显然是语含讽意的“敬称”。“娉婷”,形容姿态美好;此句指豪奴为调戏胡姬而做出婉容和色的样子前来酒店拜访,你看他派头十足,驾着车马而来,银色的马鞍光彩闪耀,车盖上饰有翠羽的马车停留在酒店门前,徘徊地等着他。(“空”,此作等待、停留解)他一进酒店,便径直走近胡姬,向她要上等美酒,胡姬便提着丝绳系的玉壶来给他斟酒;一会儿他又走近胡姬向她要上品菜肴,胡姬便用讲究的金盘盛了鲤鱼内片送给他。

恶奴要酒要菜,显然是为大摆排场阔气;而两次走近(“说”即近意),则分明已露动机不纯的端倪。果然,在他酒酣菜饱之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欲火,渐渐轻薄起来,公然对胡姬调戏:他赠胡姬一面青铜镜,又送上一件红罗衣要与胡姬欢好。以上十句是第三??层:写豪奴对胡姬的垂涎和调戏。

最后八句写胡姬柔中有刚、义不容辱的严辞拒绝。胡姬面对倚权仗势的豪奴调戏,既不怯懦,也不急躁,而是有理有节,以柔克刚。她首先从容地说道:“君不??惜下红罗前来结好,妾何能计较这轻微低贱之躯呢!”(裂:《广雅?释诂》:“裁也。”古人从织机上把满一匹的布帛裁剪下来叫“裂”)仿佛将一口答应,实则是欲抑先扬,欲擒故纵。下文随即转折:“但是,你们男人总是喜新厌旧,爱娶新妇;而我们女子却是看重旧情,忠于前夫的。”这与《陌上桑》中“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如出一辙,只是语气稍委婉而已。其实,十五岁的胡姬未必真有丈夫,她所以暗示自己“重前夫”,亦如罗敷一样,一则表明自己忠于爱情的信念,更主要的则是权借礼法规范作为搞暴的武器。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语气较上婉而弥厉:“既然女子在人生中坚持从一而终,决不以新易故,又岂能弃贱攀贵而超越门第等级呢!”真是绵里藏针,有理有节!“多谢”,一语双关,表面是感谢,骨子却含“谢绝”。“私爱”,即单相思。“区区”,意谓拳拳之心,恳挚之意。这结束语更耐人寻味:“我非常感谢官人您这番好意,让您白白地为我付出这般殷勤厚爱的单相思。

6. 现代旅游和古代旅游的主要区别

一、概念:凡能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二、分类: 1.成因。是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原因、过程。如,人文 旅游资源是人为的原因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是自然界赋存,天然原因形成的。2.属性。属性是指对象的特性、特征,包括状态、动作、关系等方面。旅游资源的属性是指旅游资源的性质、特点、存在形式、状态等。例如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历史古迹、古建筑、陵墓、园林、宗教文化、城镇、社会风情、文学艺术等,因为它们的属性不同,因而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别。3.功能。所谓旅游资源的功能是指旅游资源能够满足开展旅游活动需求的作用和效能如观光功能、休闲功能、度假功能等。有的旅游资源可以满足开展多种旅游活动的需求,因而具有多种旅游功能。根据旅游资源功能的不同可以把旅游资源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观光游览型、保健疗养型、购物型、参与型等旅游资源。4.时间。根据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不同可以把旅游资源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建筑类旅游资源依据其形成的时间不同又可以划分为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5.其它。根据分类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还可以有其它不同的分类依据如开发利用状况、管理级别、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等。6.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A.以旅游资源性质上的差异为依据分出8个主类。分别是地文景观主类、水域风光主类、生物景观主类、天象与气候景观主类、遗址遗迹主类、建筑与设施主类、旅游商品主类、人文活动主类。B2.以旅游资源的性质、形态、功能特性、文化内涵等为依据进一步划分出31亚类和155类。如地文景观类可分为综合自然旅游地、沉积与构造、地质地貌过程形迹、自然变动遗迹、岛礁等5个亚类。而地质地貌过程形迹亚类又可分为凸峰、独峰、峰丛、石(土)林、奇特与象形山石、岩壁与岩缝、峡谷段落、沟壑地、丹霞、雅丹、堆石洞等14个基本类型。

7. 中国最早于秦汉时期出现了什么旅行

以城区西北福山得名的城市是福州。福州,简称“榕”,别称榕城,是福建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

  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早在秦汉时期名为“冶”,而后因为境内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

  福州市简称“榕”,辖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长乐6个区,闽侯、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平潭6个县,以及县级市福清。总面积11968平方千米。

以城区西北福山得名的城市是 哪座城市以城区西北福山得名

  福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山、名寺、名园、名居繁多,独具滨江滨海和山水园林旅游城市风貌。拥有三坊七巷、平潭海坛、鼓山、青云山、十八重溪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除此之外,福州市有150多处著名历史古迹,其中三坊七巷、林则徐墓、福州华林寺、乌塔、马尾船政遗址、福清弥勒岩、昙石山文化遗址、罗源陈太尉宫等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秦汉时期的旅游与现代旅游的区别是

信史时期又可依次分为夏商周三代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⑴夏商周时期的旅游主要是帝王巡游、政治旅行和商旅活动.

⑵秦汉时期:探险旅行、学术考察和封禅活动扩大了这一时期旅游活动的领域,加深了对自然山水的认识,提高了对社会的评价能力.

⑶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中国山水诗歌、游记等旅游文学创作的兴起和中国旅游历史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⑷隋唐时期:士人漫游成风,宗教旅行盛行,国际旅游活跃和旅游 学创作的繁荣是这一时期的旅游特点.

⑸宋元时期:在旅游文学方面和旅游理论方面都有了比唐代更大的发展.

⑹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较之唐、宋时期更普遍重视对自然山水景观的鉴赏和旅游经验的总结,尤其是明朝的国内考察旅行极盛,学术著作成就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