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坦窑址

方坦窑址

龙游县方坦唐代乳浊釉瓷窑址是在1984年发现的,已故贡昌先生曾在《婺州古瓷》中作了介绍。近两年来,笔者多次对方坦窑址进行了调查,采集了许多珍贵的瓷片标本,加之境内墓葬中也出土了不少该窑生产的完整器物,使得我们对本窑的产品面貌逐渐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洛阳发现东汉时期官方烧窑遗址

新华郑州8月26日专电洛阳考古人员在邙山陵墓群寻找西汉政论家贾谊之墓时,意外发现一处大型东汉时期官方烧窑遗址,在近10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共发现烧窑遗址127座。

考古人员目前已完成3座窑址的试掘工作,从中出土的大批砖瓦的规模和形制均符合东汉皇室建筑规格,且与东汉帝陵陵园遗址内的砖瓦大小形制一致,专家初步认定这是一处大型东汉官窑遗址,为官署烧制砖、瓦等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具。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从试掘情况看,修筑东汉都城所用建筑材料以及邙山陵墓群中的东汉帝陵所用建筑材料,均出自此处,对于研究东汉都城建筑、帝陵建筑规制和陵寝制度,以及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等,都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2018年五大考古揭秘,番禺这个地方竟发现唐代窑址

4400多年前

珠江三角洲和北江上游的先民

如何交流互动?

2000年前至100年前

云山下的横枝岗埋葬了多少先民?

1000多年前

海上丝绸之路

如何带旺广州陶瓷制造业?

在2月28日举行的“2018年广州重要考古发现汇报会”上,主办方通报的黄埔茶岭新石器遗址、广州市胸科医院综合楼汉六朝唐宋墓群、番禺唐代曾边窑遗址5个重要考古发现项目调查进展中可找到部分答案。

发掘面积7172平方米

广州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富。2018年,广州市考古研究院配合城市建设工程开展文物考古工作,全年完成考古调查项目182项,考古勘探项目105项,考古发掘项目16宗,发掘面积7172平方米,出土文物2115件(套)。

汇报会上,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介绍了2018年广州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重点汇报了5个重要考古项目:

番禺唐代曾边窑遗址、黄埔茶岭新石器遗址、广州市胸科医院综合楼汉六朝唐宋墓群、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唐宋遗址、增城明代莲花书院遗址5个重要考古项目。

据悉,这些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广州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构建广州古代历史、复原先民的社会生活图景提供了重要材料。

01、番禺唐代曾边窑遗址

番禺唐代曾边窑遗址青瓷四耳罐

番禺唐代曾边窑遗址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曾边村。2018年2月至4月发掘。完成发掘面积450平方米,发现唐代窑炉1座、泥池1座、灰坑12个、灰沟4条,出土文物标本92件(套)。根据遗址的出土器物,初步判断遗址年代为晚唐,性质为民窑。

专家表示,曾边窑遗址是广州地区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座唐代窑址,对研究广州以至环珠江口地区唐代陶瓷手工业生产有重要价值。

02、广州黄埔茶岭新石器遗址

广州黄埔茶岭先秦遗址

茶岭先秦遗址位于广州黄埔区九龙镇汤村。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发掘,发掘面积3113平方米,共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之际的墓葬174座,普通灰坑111座,窑穴类灰坑19座,柱洞302个,出土陶、石、玉等不同质地的小件文物500多件。

专家表示,茶岭新石器遗址是目前广州地区发现的堆积最为丰富、遗迹现象最为复杂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是本年度广州地区考古发掘规模最大的先秦遗址。就目前研究成果表明,至少在距今4400年前,茶岭先民可能已经开始种植以粳稻为主的栽培稻,茶岭遗址检测到的水稻植硅体应是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土单位明确、年代最早的栽培稻实物遗存,这无疑是茶岭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

03、广州市胸科医院汉六朝唐宋墓群

航拍市胸科医院晋南朝砖室墓

广州市胸科医院整体改造扩建项目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横枝岗路。2018年7月至12月发掘,发掘面积980平方米,清理古代墓葬96座,其中西汉墓葬14座、东汉墓葬5座、西晋墓葬1座、东晋墓葬3座、南朝墓葬5座、唐代墓葬16座、五代墓葬1座、明代墓葬13座、清代墓葬38座,共出土铜器、陶瓷器等各类文物774件(套)。

专家表示,在综合住院楼东北部发现的南朝时期“元嘉十七年”纪年墓M41,其规模之大、结构之精、保存之完整,为广州考古60余年首见,对研究广州地区南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及分期断代具有重要意义。

04、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唐宋遗址

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唐宋遗址

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唐宋遗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东侧、惠福中路南侧。2018年7月开始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发现了丰富的唐宋至明清时期的遗迹。

专家表示,说明这一区域在宋代之后就是居民生活区,功能格局基本没变;另外,在发掘唐宋时期的地层时,出土了许多精美的青瓷、白瓷和数量众多的陶瓷碎片,而这些瓷器很多来自全国不同的窑口,这种情况可能与附近蕃坊频繁的商业贸易有关;根据现有的发掘情况来看,不仅直接证明了该地点从河涌变为陆地的历史,也从侧面反映了广州古城的城市扩张和水网变迁。

05、增城明代莲花书院遗址

莲花书院遗址出土红砂岩柱础

明代莲花书院遗址位于广州增城区永宁南香山。2018年3月至6月发掘。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周边勘查清理800平方米,发现房址4座、石墙43段、台阶4处、坑2个、排水孔2个及路面1处。根据发掘情况,可基本复原书院建筑布局。

专家表示,莲花书院是明代大儒湛若水创办的40余所书院中目前唯一经过考古发掘且保存完整的重要遗址,其时代明确,对于中国古代书院特别是明代书院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考古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来源:番禺公共服务

浙江龙坦青花窑址标本 的成分特征研究——兼谈青花“浙料”的相关问题

一 引言

青花瓷器可谓中国陶瓷史上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陶瓷品种之一。青花瓷器是利用含钴的矿物原料 作为着色颜料绘画在白瓷坯体上,经上釉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而呈现蓝色彩饰的釉下彩‹1› 。现有考古资 料表明,我国青花瓷器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至元代开始在景德镇大量生产,到了明代,由于宫廷 的需求,使官窑青花瓷器进入鼎盛时期。景德镇烧制出的青花瓷器逐渐成为国内的主流品种,同时也大 量外销,几乎遍及亚、非、欧和美各洲。长期以来,考古工作者和科技研究人员从不同视角深入系统地对 历代青花瓷器进行了研究‹2› ,特别是对青花钴料的分析更是方兴未艾,现有研究表明,景德镇元代青花采用了进口钴料,明早期官窑青花瓷器沿用了进口钴料,并逐渐采用国产钴料‹1› 。根据《明神宗实录》记 载:“万历三十四年(1606)三月乙亥,描画瓷器须用土青,惟浙青为上。” ‹2›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载: “凡饶镇所用,以衢、信两郡山中者为上料,名曰浙料。” ‹3›清唐英《陶冶图说》“采取青料条”:“瓷器青花、 霁青大釉,悉借青料,出浙江绍兴金华二府所属诸山。” ‹4›由此可知,最迟于明万历时期,景德镇青花 瓷器就采用了“浙料”并一直沿用到清代。然而,“浙料”的产地特征如何?与江西的陂塘青、石子青以及云 南的珠明料有何差异?诸如此类的学术问题尚需进行深入的研究。

为了揭示浙江产青花钴料的产地特征和浙江开化龙坦青花窑址的时代、生产面貌及与周边地区尤其 是景德镇地区制瓷业的关系等问题,201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开化县文保所联合对位于开化县 苏庄镇龙坦村的龙坦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首先,开化龙坦窑址是浙江地区目前发现 的年代最早的青花瓷窑址,时代可达明代正德年间;其次,开化龙坦窑址揭示出来的明代龙窑遗迹形制 特殊,两侧开窑门,火膛与窑床之间无明显分界,突破了学界以往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浙江地 区的龙窑遗存类型;第三,开化龙坦窑址的发掘为科学探究青花“浙料”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鉴于浙江开化龙坦青花窑址的重要性,本工作以龙坦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的不同地层青花瓷器标本为 研究对象,采用能谱仪对其胎、釉以及青花部位的元素组成含量进行了无损分析,以期从科技角度揭示 龙坦窑址青花瓷器标本胎、釉的时代特征和规律以及与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产地差异,并通过与景德镇历 代青花瓷器所用钴料的对比研究,揭示龙坦窑址所用青花钴料的区域特征,从而对青花“浙料”问题进行 初步探讨。

二 实验样品与方法

实验采用美国EDAX公司的EAGLE Ⅲ XXL大样品室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实验测试条 件为:电压为40kV,电流400μA,束斑0.3mm,测量时间200s,采用半定量分析。 此次测试分析的22件龙坦窑址出土的青花瓷器标本均来自一个TS01E02探方,具体来自四个地层, 其中TS01E02第⑦地层出土了一件白釉花盆,内腹有“正德庚午年造(” 1510)年款。所测样品详见〔图一至 图四〕。

〔图一〕 TS01E02第⑨地层出土青花瓷器标本

〔图二〕 TS01E02第⑧地层出土青花瓷器标本

〔图三〕 TS01E02第⑦地层出土青花瓷器标本

〔图四〕 TS01E02第④地层出土青花瓷器标本

三 结果与分析

所测22件青花瓷器标本的胎体、釉层以及青花部位的元素组成含量分别列于[表一]、[表二]和[表 三],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表一] 龙坦窑址青花瓷器标本胎体元素组成含量 (wt%)

[表二] 龙坦窑址青花瓷器标本釉层元素组成含量 (wt%)

[表三] 龙坦窑址青花瓷器标本青花部位元素组成含量 (wt%)

(一) 胎体特征与规律

从[表一]可知,龙坦窑址出土青花瓷器胎体中氧 化铝、氧化硅含量与南方典型瓷石含量类似,这表明 龙坦窑青花瓷器采用了瓷石原料制胎。同时,结合[表 一]和〔图五,图六〕可知,该窑址不同地层出土的青花 瓷器标本胎体元素组成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规律, 其中TS01E02第⑨层出土青花瓷器标本胎体中氧化铝 含量较低,而氧化硅含量较高;第⑧层出土青花瓷 器胎体中氧化铝含量有所提高,氧化硅含量则降低一 些;至第⑦层和第④层,其氧化铝含量可高达18%至 20%。同时,TS01E02第⑨层出土的青花瓷器标本胎体 中氧化钾和氧化铁含量较低,而其他地层出土的青花 瓷器标本胎体中氧化钾和氧化铁含量则较为接近。由 此可知,TS01E02第⑨层出土的青花瓷器标本胎体所用 制胎原料或者处理工艺与后期地层出土的存在差异。

〔图五〕 龙坦窑址青花瓷器标本胎体中氧化铝和氧化硅含量散点图

〔图六〕 龙坦窑址青花瓷器标本胎体中氧化钾和氧化铁含量散点图

(二) 釉料特征与规律

根据[表二]计算可知,开化龙坦窑址出土青花瓷 器标本釉中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钾和氧化钙含量平均 分别为0.93%、0.79%、1.40%和4.15%,表明龙坦窑址青花釉以氧化钙助熔为主。结合〔图七〕和〔图八〕可 知,TS01E02第⑨层出土青花瓷器标本的釉中氧化钠含量较其他地层出土的要高一些,而氧化钾含量则 相对较低。这表明该地层所用制釉原料与后期地层存在差异,这与胎体的发展规律是类似的。根据釉中 氧化钠含量较高这一规律,推测TS01E02第⑨层青花标本采用了含氧化钠较高、氧化钾较低的瓷石原料 制釉,而后期则采用了一种低氧化钠、高氧化钾的瓷石原料配釉。 同时,从[表二]可知看出,龙坦窑址发掘出土的青花标本釉中氧化钛、氧化铁平均含量分别仅为0.11%和0.52%,即釉中着色元素含量是比较低的。但从外观来看,龙坦窑址发掘出土的青花瓷器釉面 颜色发灰,鲜有颜色洁白透亮,这表明龙坦窑址的烧制工艺和气氛尚存在不足之处。根据窑址考古发掘 可知,该窑址并未采用景德镇烧制青花所用的馒头形窑炉,而是南方常见的龙窑。窑炉的不同可能是导 致龙坦窑址烧制的青花瓷器釉面颜色发灰暗的主要原因。

〔图七〕 龙坦窑址青花瓷器标本釉层中氧化钠和氧化镁含量散点图

〔图八〕 龙坦窑址青花瓷器标本釉层中氧化钾和氧化钙含量散点图

〔图九〕 龙坦窑址青花瓷器标本青花部位氧化锰和氧化钴含量散点图

〔图十〕 龙坦窑址青花瓷器标本青花部位氧化钴和氧化镍含量散点图

(三)青花钴料特征

从[表三]可知,龙坦窑址青花瓷器标本的青花部位中氧化锰、氧化铁和氧化钴平均含量为1.65%、 1.20%和0.19%,属于高锰型钴料。从〔图九〕可知,龙坦窑址青花瓷器标本所用钴料中氧化锰含量与氧 化钴含量呈正比,即随着氧化钴含量的升高,其氧化锰含量也随之升高。这表明青花钴料中氧化钴与氧 化锰伴生,符合国产钴料特征。同时,龙坦窑址青花瓷器所用钴料中氧化镍含量与氧化钴含量亦呈现正 比关系〔图十〕,表明龙坦窑址所用青花钴料中含一定比例的氧化镍。此外,从[表三]和〔图十一〕也可以 看出,龙坦青花瓷器所用钴料中氧化砷的含量较透明釉和胎体要高很多,这表明其所用钴料中含有氧化 砷。值得指出的是,在以往的认知中,通常把氧化砷的有无作 为判断进口钴料与国产钴料的区别之一‹1› 。本工作则表明浙江 龙坦青花窑址采用的国产钴料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氧化砷,由此 可知氧化砷不能作为进口钴料与国产钴料的判断依据。至于氧 化镍和氧化砷含量能否成为区分浙江钴料与其他地区钴料的特 征元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图十一〕 龙坦窑址青花瓷器标本胎、釉和青花部位中氧化砷含量箱式图

四 相关问题讨论

(一) 龙坦窑址青花瓷器与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产地特征 为了揭示浙江开化龙坦窑址与江西景德镇窑青花瓷器标本 各自的产地特征,项目组对龙坦窑址青花瓷器标本与景德镇青 花瓷器胎体元素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虽然开化龙坦窑址青花 瓷器胎体中氧化铝与氧化硅含量与景德镇瓷石含量大体相当, 但从〔图十二〕可知,两个窑址青花瓷器胎体中氧化铷和氧化锶 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景德镇窑青花瓷器标本胎体采用了高铷低 锶类瓷石原料,而浙江龙坦窑则采用了低铷高锶类瓷石原料。 因此,两地青花瓷器的制胎原料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地质资 料表明,浙江开化龙坦窑址位于我国早古生代造山带,而景德镇则位于晚元古代早期固结的地带,两者地质成因不同〔图 十三〕,因而造成了即便两地距离不足百公里,但其制胎原料 却存在差异。因浙江开化龙坦青花窑址与浙江萧山地区的地质 成因相同,因此在陶瓷胎体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上,二者之间很 难进行区分〔图十二〕。

〔图十二〕 龙坦窑与景德镇窑青花瓷器 胎体中氧化铷与氧化锶含量散点图

〔图十三〕 江西景德镇以及浙江地区的地质成因

上述分析表明,通过测试分析胎体中微量元素含量可对开 化龙坦窑青花瓷器与景德镇产青花瓷器进行产地区分。不仅胎 体如此,从釉中微量元素含量上亦可对两地窑址的青花瓷器进 行区分〔图十四〕。这为今后相关遗址出土青花瓷器标本甚至外 销青花瓷器的产地判别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资料。

〔图十四〕 龙坦窑与景德镇窑青花瓷器釉中氧化铷与氧化锶含量散点图

〔图十五〕 龙坦青花瓷器与景德镇历代青花瓷器所用钴料的锰钴比与铁钴比散点图

(二)龙坦青花所用钴料与“浙料”辨析

据文献记载,明正德十年(1515)江西《瑞州府志》:“上高县天则岗有无名子,景德镇用以绘画瓷 器。《” 江西大志·陶书》有关于嘉靖及其以前时期景德镇所用国产青花料的记载:“曰陂塘青产于本府乐 平一方,嘉靖中,乐平格杀,遂塞。石子青产于瑞州诸处。回青行,石子遂废。”据此可以推断,嘉靖 及其以前时期,景德镇所用青料有江西乐平的陂塘青和瑞州诸处的石子青,不见采用“浙料”的记载。万 历时期,《明实录》载:“万历三十四年(1606)三月乙亥,描画瓷器须用土青,惟浙青为上。”明末宋应 星的《天工开物》载:“凡饶镇所用,以衢、信两郡山中者为上料,名曰浙料。”清唐英《陶冶图说》青料条 有:“瓷器青花霁青大釉、悉借青料,出浙江绍兴、金华二府所属诸山。”这些均表明景德镇最早使用浙江 青花钴料的时期不晚于万历三十四年。为了揭示龙坦窑址使用的青花钴料与《明实录》、《天工开物》以及 《陶冶图说》中记载的“浙料”之间的关系,本工作初步对浙江龙坦窑址青花瓷器和景德镇历代青花瓷器 所用钴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见〔图十五〕。

从〔图十五〕可见,龙坦窑青花瓷器所用钴料具有高锰钴比的特征,这与部分景德镇永乐、宣德和空 白期以及清代青花瓷器所用钴料特征类似,即均采用了高锰低铁的国产钴料。周仁等曾对浙江金华地区 产的钴料原矿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其钴料中氧化钴含量为5.06%,氧化锰含量为28.86%,其锰钴比为 5.70;此外,金华钴料中伴生0.35%的氧化镍‹1› 。因此,龙坦窑址所用青花钴料特征与金华地区所产钴料 是类似的,即龙坦窑址青花瓷器可能采用了当地的浙江钴料。然而,龙坦窑址青花所用钴料与景德镇清 代官窑青花所用的“浙料”似乎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原因可能在于景德镇清代早期官窑青花瓷器采用了经过了敲青、淘青‹1›甚至煅烧处理‹2›的上等钴料‹3› ,而龙坦窑址由于仅烧制民窑青花产品,所以可能采用了 质量较差的“中者”甚至“下者”钴料,甚至是未经过敲青、淘青甚至煅烧处理的原生钴料。

五 结论

本文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对22块龙坦窑址出土的青花瓷器样品进行了无损分 析,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

(1)龙坦窑址青花瓷器采用了当地瓷石原料制胎。其中TS01E02第⑨层出土的早期青花瓷器标本胎 体所用制胎原料或者处理工艺与后期地层出土瓷器标本胎体存在差异。

(2)TS01E02第⑨层青花标本采用了含氧化钠较高而氧化钾较低的瓷石原料制釉,后期则采用了一 种低氧化钠、高氧化钾的瓷石原料配釉,即龙坦窑址后期的制釉技术较前期有所提高。

(3)浙江龙坦窑址青花瓷器与景德镇青花胎釉的元素组成含量有着显著的产地差异,这为今后相关 遗址出土青花瓷器的产地判别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资料。

(4)龙坦窑址所用青花钴料具有锰高铁低的特征,属于国产钴料,且与金华地区的钴料类似,推测 龙坦窑址青花瓷器采用了当地的钴料烧制。

(5)龙坦窑址青花瓷器所用钴料中含一定比例的氧化镍和氧化砷,这能否成为区分浙江钴料与其他 产地钴料的特征元素,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而青花料中是否含有氧化砷并不能作为区分进口钴料与国产钴料的判断依据。

[李合、谢西营、丁银忠、沈岳明、史宁昌、王光尧执笔]

(责任编辑:何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