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河老桥,俗称“洋桥”,位于内乡县城东菊潭公园的高台之下东南侧约20米处。该桥由民国时期宛西民团司令别廷芳筹资,河南省建设厅资助,天津大幸公司承包修筑,于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1月25日动工,1937年7月建成通车。东西全长308.60米,宽4.10米,高5米,28孔,系钢筋混凝土式桥梁,特别是下部结构采用排桩式中墩,美观大方,雄壮有力,可载重汽车13吨,为当时河南省3座永久式大桥之一。
内乡湍河老桥是近代建筑史迹,它不但是我省当时罕见的公路大桥,也是我省引进西方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的先例。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乐山旧大桥河边景点 乐山老大桥
1. 乐山老大桥
乐山市1号桥,又称乐山市岷江一桥,或者称乐山市旧大桥,该桥位于乐山市市中区,东西横跨岷江两岸。该桥始建于1971年,1972年2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全长501.2米,全桥共7孔,其中6孔净跨70米,孔净跨33.67米,桥面净宽8米,横悬2×2米人行道。
2. 乐山城南大桥
我觉得要从根本上解决乐山大渡河大桥拥堵的话,单纯的扩宽大度和大桥是不行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修一个立交桥那种高架桥,能够很好的实现单向通行。现在有车的人越来越多了,随着高新区的不断发展只会越来越堵。或者是挖一个隧道,实现分流。
3. 乐山老大桥在哪里
大渡河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是在现有大渡河大桥基础上扩建25米宽的新桥,新桥全桥总长660余米,新建桥梁下部构造为桩基础,上部跨度和梁箱与旧桥基本一致,项目改造完成后,大渡河大桥桥面宽至50米。
中文名 大渡河大桥
长度 约 660 m
4. 乐山大石桥
国内目前还没有评中国十大地理奇观,只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了世界十大地理奇观,其中中国有三个——张掖丹霞地貌、云南石林、湖南武陵岩。但个人通过旅游和资料研究整理认为这十个地方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十大地理奇观。
1.丹霞地貌(甘肃张掖) 张掖丹霞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彩色丹霞和宿根状宫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世界十大地理奇观。
2.石林(云南石林) 云南石林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美誉,是世界上反映喀斯特地质地貌遗迹的典型范例,并具有很高的旅游地质学科普价值。也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地理奇观。
3.武陵岩(湖南张家界) 湖南地区有很多梦幻的地理奇观,张家界武陵岩就是其中一个。这个地理奇观由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组成。那儿有壮阔的瀑布以及亚洲地区最大的石灰岩洞。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世界十大地理奇观。
4.长白山天池(吉林抚松) 长白山天池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积水成湖,也是松花江的正源。长白山形成于1200万年前的缔造商运动,经过多次喷发而拓成了散面体,当火山休眠时涌泉溢出和雪山溶化聚集,形成十余平方千米的浩瀚水面,天池海拔2189米,最深处达373米,是中国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
5.壶口瀑布(陕西临汾)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之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泄,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6.汉中天坑群(陕西汉中) 汉中天坑群是全球最大的“天坑群”地质遗迹,遗迹总面积5019平方公里,发现天坑54处,溶洞316处,竖井23处,漏斗25处。坑内有原始林区,部分坑底有溶洞,洞内分布有石钟乳、石笋、石田、石珍珠等。还发现了天坑溶洞群内有动物鼯鼠。单体规模最大天坑为镇巴三元圈子崖天坑,口径最大处520米,最大深度320米。
7.喀纳斯湖(新疆布尔津) 喀纳斯湖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遗产,中国最美湖泊。喀纳斯湖雪峰耸峙绿坡墨林,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被誉为“人间最后一片净土”、“人间仙境神的花园”,湖面海拔1374米,最深处188米,是中国最 的冰碛堰塞湖,典型的内陆高山湖泊。
8.金织洞(贵州金织) 金织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官寨苗族乡。地处乌江源流之一的六冲河南岸,距省城贵阳120公里。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中国十大奇洞”之首,201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9.黄山云海(安徽黄山) 云海是黄山的第一大奇观。黄山自古就有云海之称,黄山四绝中,首推的就是云海了,由此可见,云海是装扮这个“人间仙境”的神奇美容师,山以海名,谁曰不奇?奇妙之处就是似海非海,山峰云雾相幻化,意象万千,想象更是万万千千!
10.长江三峡(重庆市、湖北宜昌) 长江三峡位于中国腹地,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全长193公里,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可以坐船游览全程的大峡谷。一路风景秀丽、蔚为壮观、气势磅礴。
5. 乐山大佛旁边的桥
徐浩大桥始建于1964年10月,1966年10月1日正式竣工通车。大桥将乐山大佛、乌尤寺和峨眉山两个名胜风景区紧密相连,为旅游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大桥按汽-13,拖-60荷载设计,桥面净宽为7米+2×1米人行道,桥下净空可以满足六级航道的要求,设计交通量为每昼夜500辆车次。
该桥在河床范围内分设1号、2号两组桥,1号桥跨乐山岸支流,为7孔20米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六梁式T形梁桥,全长172.73米;2号桥跨峨眉岸主流,为10孔30米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五梁T形梁桥,全长347.2米。
6. 乐山旧大桥
一号就是旧大桥,在老城区,二号桥就是新大桥,在新城区,新广场嘉兴路下去就是,三号桥就是新一中附近。
7. 乐山老大桥到万达坐车要多久
公交线路:12路,全程约10.6公里1、从乐山万达广场店步行约1.1公里,到达万达广场站2、乘坐12路,经过18站,到达大曲口站3、步行约280米,到达嘉定南路129号
8. 乐山旧大桥在哪个位置
乐山市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因此桥梁多是它的一大特色。乐山市比较有名气的桥有:
1、岷江一桥。全长500米,是乐山城区修建的第一座大桥,1973年建成通车,为连接乐山城区和桥南片区的重要通道。
2、岷江二桥。因建成时间晚于一桥,乐山人民称之为"新大桥",是连接主城区与岷江东岸的交通要道。
3、岷江三桥。2005年建成通车,极大地缓解了一桥、二桥的交通压力,为乐山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大渡河大桥。经改造后桥面加宽至50米,有效减轻了主城区到高新区的交通压力。
5、徐浩大桥。位于青衣江上,建成于1964年,经过改造后更加宽阔通畅,是连接乐山、峨眉山两大旅游区的重要纽带。
6、张公桥。位于乐山成区内,修建于清康熙年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拱桥,乐山被称为古城与此有密切关系。
9. 乐山旧大桥什么时候修的
乐山野炊的地方其实不是很多,首先清洁用水就不好搞,我们一般搞野炊都在太阳岛,到乐山师院门口坐船就可以过去了,那边的石头坝坝很大,也不容易引起火灾,要不就坐3路到乐山旧大桥到乐山大佛那一线的河边,风景很要好,就是用水基本上要自己带,其他山上是不准野炊的
10. 乐山老石桥
行政管辖区域有调整的派出所(8个)
01
张公桥派出所
管辖区域属于海棠街道办事处,原属人民西路派出所管辖的人民西路社区交张公桥派出所管辖;
下辖圣水街社区、文昌宫社区、石雁儿社区、青果 山社区、北门桥社区、王浩儿社区、徐家扁社区、演武街社区、人民西路社区。
办公地址:市中区演武街183号(原张公桥派出所)
报警电话:2193110
户籍电话:2139931
户籍业务受理地址:市中区太白路1169号(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02
彭山路派出所
管辖区域属于通江街道办事处,原属彭山路管辖的长征社区、道座庙社区交青江派出所管辖;
下辖茶坊社区、高墩子社区、牛咡桥社区、柏杨社区。
办公地址:市中区天星路808号(原彭山路派出所)
报警电话:2441667
户籍电话:2139931
户籍业务受理地址:市中区太白路1169号(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03
通江派出所
管辖区域属于通江街道办事处,原属彭山路派出所管辖的蟠龙社区柏杨西路沿线区域交通江派出所管辖;
下辖通江社区、乐达社区、岷河社区、蟠龙社区、敖坝社区、王河社区、檀木嘴社区、高坝社区(棉竹镇)。
办公地址:市中区乐青路241号(原通江派出所)
报警电话:2600782
户籍电话:2139931
户籍业务受理地址:市中区太白路1169号(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04
安谷派出所
管辖区域属于安谷镇,原属高新派出所管辖的车子社区、洛都社区、金灯村、杜家场村交安谷派出所管辖;
下辖民和社区、铜河社区、茶山社区、车子社区、洛都社区、官帽村、双星村、刘河村、回龙村、泊滩村、高山村、安谷村、王元村、烽火村、金灯村、杜家场村。
办公地址:市中区迎宾大道22号(原高新派出所)
报警电话:2596110
户籍电话:2590110
户籍业务受理地址:市中区迎宾大道22号
05
苏稽派出所
管辖区域属于苏稽镇,原属水口派出所管辖的石鼓寺村、雷坝村交苏稽派出所管辖;
下辖苏稽街社区、新桥街社区、青峨村、徐浩村、双江村、饶坎村、楠园村、程村、红专村、严龙村、卫东村、新联村、永和村、跃进村、万顺村、刘浩村、红阳村、陶村村、灵官村、长虹村、长春村、石鼓寺村、雷坝村。
办公地址:苏稽镇新市街45号(原苏稽派出所)
报警电话:2560314
户籍电话:2560707
户籍业务受理地址:苏稽镇新市街45号
06
水口派出所
管辖区域属于水口镇,原属水口派出所管辖的滟澜洲社区、罗李坝村、张徐坝村交绿心派出所管辖,石鼓寺村、雷坝村交苏稽派出所管辖;
下辖水口场社区、周桥坝村、三兴村、周金村、罗汉村、黄金村、龙窝村、华光村、彩槐村。
办公地址:水口镇德裕路41号(原水口派出所)
报警电话:2560314
户籍电话:2653807
户籍业务受理地址:水口镇德裕路41号
07
白马派出所
管辖区域属于白马镇,原属白马派出所管辖的红和村(平和村+红月村)交土主派出所管辖;
下辖白马场社区、童家场社区、车架山村、万井村、精华村、磨池河村、白鹤村、乐加村、松柏村、流村村、红光村、光明村、开化村、凤凰村、朝阳村、胜西村、红旗村。
办公地址:白马镇祥源街40号(原白马派出所)
报警电话:2640110
户籍电话:2640880
户籍业务受理地址:白马镇祥源街40号
08
土主派出所
管辖区域属于土主镇、剑峰镇,原属白马派出所管辖的红和村(平和村+红月村)交土主派出所管辖;
下辖土主场社区、铁牛村、红斗村、土门子村、石杨村、红岩村、桐花塘村、东旗村、群团村、四家沟村、共和村、桂花村、五星 村、石桥村、红和村。
办公地址:土主镇中兴街187号(原土主派出所)
报警电话:2578558
户籍电话:2577156
户籍业务受理地址:土主镇中兴街187号
更名且行政区域有变化的派出所(3个)
01
海棠派出所
泊水街派出所和上河街派出所合并更名为海棠派出所。但因新办公地址尚未投入使用,暂保持泊水街派出所和上河街派出所运行模式不变,待海棠派出所正式启动时另行公告。
泊水街派出所管辖区域属于海棠街道办事处,即原属泊水街派出所管辖区域;
下辖较场坝社区、白塔街社区、县街社区、斑竹湾社区。
办公地址:市中区县街146号(原泊水街派出所)
报警电话:2130682
户籍电话:2139931
户籍业务受理地址:市中区太白路1169号(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上河街派出所管辖区域属于海棠街道办事处,即原属上河街派出所管辖区域;
下辖新村街社区、水井冲社区、府街社区、桂花楼社区。
办公地址:市中区桂花楼巷168号(原上河街派出所)
报警电话:2030536
户籍电话:2139931
户籍业务受理地址:市中区太白路1169号(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02
绿心派出所
原肖坝派出所更名为绿心派出所,原属水口派出所管辖的滟澜洲社区、罗李坝村、张徐坝村和原属人民西路派出所管辖的竹公溪社区交绿心派出所管辖,原属肖坝派出所管辖的石龙社区、青江社区交青江派出所管辖;
管辖区域属于绿心街道办事处,下辖肖坝社区、共和社区、大田社区、滟澜洲社区、竹公溪社区、罗李坝村、张徐坝村。
办公地址:市中区青衣路221号(原肖坝派出所)
报警电话:2126110
户籍电话:2139931
户籍业务受理地址:市中区太白路1169号(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03
青江派出所
原人民西路派出所更名为青江派出所,管辖区域属于绿心街道办事处,原属人民西路派出所管辖的人民西路社区交张公桥派出所管辖,原属人民西路派出所管辖的竹公溪社区交绿心派出所管辖;原属彭山路派出所管辖的长征社区、道座庙社区和原属肖坝派出所管辖的石龙社区、青江社区交青江派出所管辖;
下辖青江社区、石龙社区、长征社区、道座庙社区。
办公地址:市中区瑞祥路一段1824号(原人民西路派出所)
报警电话:2139931
户籍电话:2139931
户籍业务受理地址:市中区太白路1169号(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重新启用的派出所(2个)
01
平兴派出所
管辖区域属于平兴镇,即原属临江派出所管辖区域;
下辖平兴村、三圣村、滑石村、高冲村、稻禾香村、太平新村、临江河村、游坝村。
办公地址:平兴镇育才街8号(原临江派出所)
报警电话:2672110
户籍电话:2672510
户籍业务受理地址:平兴镇育才街8号
02
全福派出所
管辖区域属于全福街道办事处、大佛街道办事处、牟子镇人民政府,即原属城东派出所管辖区域;
下辖碧山路社区、龙泓路社区、翡翠社区、沟儿口社区、牟子场社区、裕农社区、任家坝村(1、2、3、4、5、6、7组)、台子村、石农村、全福村、普农村、夏沟村、马边河村、三桥村、武皇村、老龙村、强鸣村、菜利村、槐子村、雷沟村、苏坪村、板桥村、三峡村。
办公地址:市中区桃源路729号(原城东派出所)
报警电话:2501252
户籍电话:2340884
户籍业务受理地址:市中区桃源路729号
无变化的 派出所(3个)
01
九峰派出所
管辖区域属于大佛街道办事处,即原属九峰派出所管辖区域;
下辖钓鱼台社区、新场社区、大佛坝村、棕桥村(1、2、4、5、6、7、8、9组)、明月村(2、3、4、5组)、鞍山村、永安村、源安村、青衣坝村、龙泉村、邓庵村、双福村、三尊村。
办公地址:九峰镇永安村2组30号(原九峰派出所)
报警电话:2309110
户籍电话:2301134
户籍业务受理地址:九峰镇永安村2组30号
02
茅桥派出所
管辖区域属于茅桥镇、青平镇,即原属茅桥派出所管辖区域;
下辖茅桥铺社区、李家村、元口村、尹店村、石洞村、茅桥村、双鹤村、迎阳村、四合村、前进村、九龙村、沙墩村、宝兴村、水竹村、八一村、铁蛇坳村、青和村、普仁村、陈桥村、社峰村。
办公地址:茅桥镇拓展路518号(原茅桥派出所)
报警电话:2587873
户籍电话:2583110
户籍业务受理地址:茅桥镇拓展路518号
03
棉竹派出所
管辖区域属于棉竹镇、悦来镇,即原属棉竹派出所管辖区域;
下辖棉竹铺社区、张铺儿村、袁坝村、天空山村、九百洞村、正阳村、塘咡坎村、荔枝湾村、龙岩村、道铧村。
办公地址:棉竹镇玉兰街52号(原棉竹派出所)
报警电话:2635776
户籍电话:2139931
户籍业务受理地址:市中区太白路1169号(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11. 乐山旧大桥全长多少米
乐山新大桥也叫二号桥,全长816米。
发明了养蚕的嫘祖,“老家”在河南“董桥遗址”?
嫘祖,
中国远古时期人物。
史籍称她为西陵氏之女,
轩辕黄帝的元妃,
发明了养蚕,
史称“嫘祖始蚕”。
关于她的故里,
至少有十三种说法之多。
不久前,
文博山西推送了一篇文章:
新发现:三星堆聚落!
文中提到四川盐亭
发现一处三星堆文化时期的重要遗址,
距今3600年。
据当地媒体报道,
该遗址为盐亭县嫘祖故里传说,
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那么,
嫘祖故里究竟在哪里呢?
本期推出的是,
山西学者卫斯的一篇考证文章:
嫘祖故里“西陵”历史地望考
——兼论“嫘祖文化圈”内的考古发现
他认为,
嫘祖故里——“西陵”的历史地望,
“吕墟”之上的“董桥遗址”。
▲盐亭县嫘祖陵 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摄
嫘祖,又称雷祖、累组。是中华人文先祖黄帝之妻,史传,是她发明了养蚕和缫丝织绸技术,才使人们结束了赤身裸体,野蛮荒幼的时代。
《山海经·海内经》云:“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史记索隐》司马贞按:“黄帝立四妃,象后妃四星。皇甫谧云: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通鉴外纪》曰:“西陵氏之女,为黄帝元妃,始教民养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史记·五帝本纪·正义》云:“ 西陵,国名也”。《通志·氏族》释“西陵氏:古侯国也。黄帝娶西陵氏女为妃,名累祖”。北宋人丁度《集韵·平脂》又云:“黄帝娶西陵氏女,是为嫘祖。嫘祖好远游,死于道,后人祀以为行神”。《路通·疏仡纪》云:“黄帝命西陵氏劝稼蚕”。
凡此种种,都证明嫘祖为黄帝元妃,发明养蚕与缫丝织绸技术,确认其籍贯为“西陵氏”之女。那么,“西陵”究竟在何处?如何去寻找历史上真正的嫘祖故里——“西陵国”,这是一个比较难解的学术问题。怎样去正视“嫘祖养蚕说”,这同样牵扯到一个史学问题。
本文打算在考证嫘祖故里“西陵”历史地望的同时,附带谈一下“嫘祖文化圈”内的考古发现。
一
嫘祖故里历史地望的种种说法
目前,关于嫘祖故里的历史地望,至少有十三种说法之多。例如:湖北黄冈说、浠水说、宜昌说;四川盐亭说、叠溪说;河南开封说、荥阳说、西平说;陕西白水说;山西夏县说;江苏吴江说;山东费县说和浙江杭州说等等。
大凡有嫘祖故里说的地方,其共同特点:这些地方历史上都曾建过“嫘祖庙”,或“先蚕娘娘庙”。这些地方从很古的时候起,就有关于嫘祖在此发明养蚕,或教民养蚕,缫丝织绸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或者说,这些地方都有悠久的养蚕和丝织历史。另外很重要一点,这些地方,都有一些地名与历史文献上所记载的与嫘祖活动相关的地名相同、或相近;或与民间所附会的与黄帝、嫘祖有关的故事发生地,都能从这里找到它所谓的“历史遗迹”。
比如“西陵”这个至关重要的地名,据《战国策·秦策》和《史记·楚世家》记载,湖北宜昌在战国和汉代时已有“西陵”之名。《史记·楚世家》和《汉书·地理志》记载,湖北黄冈汉代也有“西陵”之名。同样,三国之《魏书》、北魏之《水经注》记载,河南西平县西汉时也已有“西陵”之名。《三国志·吴志·甘宁传》记载,湖北浠水县也有“西陵”之名。后编的《轩辕黄帝传》说:河南开封宋代时有“西陵”。
自明清以来,陕西白水、山西夏县、江苏吴江、山东费县、浙江杭州等地的地方志书中,虽未与“西陵”搭界,但皆有嫘祖故里之说。更有甚者,1949年,四川盐亭县发现的民间1946年手抄“唐开元年间的嫘祖圣地碑志”,经今人考证,也由“盐亭”演变成了“西陵”。西陵究竟在哪里?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湖北宜昌市远安县的嫘祖雕像
二
确定嫘祖故里“西陵”
历史地望的三个条件
如何来确定嫘祖故里“西陵”这个历史地望?在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历史文献记载,而且要借助现代考古学手段,来确认与“嫘祖文化”有关的每一项发现。为此,笔者提出确定嫘祖故里“西陵”历史地望所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1、该地不仅在黄帝的活动地域范围之内,而且就在黄帝故里附近。
2、该地不仅在年代上、规模上有足以代表黄帝时期“西陵氏”部落的文化遗址,而且在文化内涵上透析出人工养蚕,缫丝织绸的信息。
3、该地在全新世中期不仅有“桑树”“野蚕”广泛分布,而且在进入历史时期以后,这里的人民仍有栽桑育蚕,缫丝织绸的传统,有祀奉嫘祖的习俗。或者说至今该地还有与嫘祖养蚕的不少传说。只有符合了这三个条件,笔者认为,这才算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嫘祖故里——西陵。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不管从文献记载,还是从民间口碑,世人皆公认嫘祖为黄帝元妃,即“正室”。嫘祖作为黄帝之妻,不管是在与黄帝成婚之前,还是在与黄帝成婚之后,嫘祖故里肯定出不了黄帝活动的范围。
另外,从实际情况分析:距今4500年前的炎黄时代,无论从道路交通方面来讲,还是从部落间相互活动的地域范围来看,黄帝所居的轩辕之丘,肯定距嫘祖的“西陵国”不远。这就是笔者提出第一个条件的理由。
笔者提出第二个条件的理由是:从文献记载的角度看,历史上的“西陵氏”或“西陵”既为“古侯国”,或为“嫘姓国”,用现代考古学的眼光去分析,它无非是炎黄时期与黄帝关系密切的一个重要的氏族部落。这个部落,或者说这个古国所生存过的地方早已变成了废墟,但它必然留下重要的历史遗迹和遗物 ,这就是考古学通常所说的“文化遗址”所包含的内容。
因为“西陵”所指的是一个“古国”或较大的部落,所以,笔者强调,该地所发现的文化遗址,除了它在文化年代上必须与黄帝生活的年代吻合外,其遗址规模还必须足以代表“西陵氏”部落。并且,通过对该遗址的考古调查或发掘,所获得的资料中蕴藏着人工养蚕、缫丝织绸的信息。即该遗址中所发现的遗物,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可以说明此时人工养蚕,或缫丝织绸已经发生。
笔者提出第三个条件的理由:在一般情况下,嫘祖发明人工养蚕,当地当时必然有“桑树”和“野蚕”分布。至于说为什么要把“至后世这里的人民仍有栽桑育蚕,缫丝织绸的传统,有祀奉嫘祖的习俗。或者说该地还有与嫘祖有关的不少传说”作为衡量该地是否是嫘祖故里的一个条件,主要的是考虑到历史的延续性,和文化的传承性,及多种“嫘祖故里说”的共同性。
上述我们列举出有关嫘祖故里的十三种说法,但完全符合笔者所提出的三个条件的地方,唯只有河南省西平县一处。多数地方只满足笔者提出的三个条件中的第三条。下面我们就笔者提出的确定嫘祖故里“西陵”历史地望的三个条件展开讨论。
▲嫘祖像 吴唯理 绘 2014年 绢本
@盐亭在线
三
轩辕之丘与“西陵国”的
位置与距离
据皇甫谧《帝王世纪》云:“黄帝,少典之子,姬姓也……有圣德,受国有熊,居轩辕之丘。”《路史·国名纪六》曰:“西陵,黄帝元妃,嫘姓国”。张守节《史记正义》曰:“西陵,国名。”《大戴礼纪》云:“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氏。”
前文笔者在陈述确定嫘祖故里“西陵”历史地望三个条件理由时,首先提出:该地不仅在黄帝的活动地域范围之内,而且就在黄帝故里附近。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皇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他“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以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从黄帝活动的地域范围来看,主要是以中原为中心,在今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晋南一带活动。其故里不可能超出这样一个范围。
轩辕之丘在哪里?皇甫谧《帝王世纪》云:“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晋《胜志》载:“新郑县城内有轩辕丘。”明人陆应阳《广舆记》云:“轩辕丘,新郑古有熊氏之国,黄帝生此故名。”《大明一统志》卷二十六云:“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大清一统志》卷五十二云:“轩辕丘在新郑县西北。”清顺治十六年《新郑县志》载:“轩辕丘,在县境,黄帝生于斯。”清乾隆二十九年重修轩辕故里大殿铭云:“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北有轩辕丘遗址。”上述文献,足可证明黄帝所居的轩辕丘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境内。
前文,我们在陈述对第一个条件的理由时,已经认定黄帝所居的轩辕之丘,肯定距嫘祖的“西陵国”不远。但,它又在又在何方呢?
《汉书·地理志》云:“汝南郡领县三十七,而西平居其一。”《汝宁府志·建置篇》载:“汉置汝南郡,隶豫州,领县三十七。平舆、阳城、安域、南顿、汝阳、召陵、西平、上蔡、西华、长平……”但并无“西陵”。据郦道元《水经注·潕水》云:潕水“又东过西平县北。县,故柏国也。《春秋左传》所谓江、黄、道、柏,方睦于齐也。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杨守敬《水经注疏》曰:“(西陵)亭当在今西平县西。” 杨守敬在《水经注图·潕水篇》中清楚地标明了“吕墟,即西陵亭”的位置,即今河南西平县城西27.5公里处的“师灵岗”。
然,1959年,甘肃省武威出土的王杖简第10枚云:“河平元年汝南西陵县昌里,先,年七十,受王杖”。王杖简中有“汝南郡西陵县”。这就证明,和平元年(公元前28年)以前,汝南郡只有西陵,而无西平。换句话说,现在的西平县当时并不叫西平,而叫西陵。为什么这样讲,因为王杖简所载的是诏令,属汉王朝官方文书,并非后世史家所撰,其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
▲《王杖》简 汉代
当我们确定了嫘祖故里西陵的具体位置之后,不妨我们再看一看新郑与西平二者之间的位置与距离。很明显,西平居南,新郑居北,两地相距仅120公里。正符合我们所提的第一个条件:该地不仅在黄帝的活动地域范围之内,而且就在黄帝故里附近。
四
“董桥遗址”与“吕墟”之名实
研究史前文化,离不开考古学方面的支持,仅有文献记载是不行的。这是笔者在探讨嫘祖故里历史地望这一问题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故在作为确定嫘祖故里历史地望应具备的第二个条件时提出:该地不仅在年代上、规模上有足以代表黄帝时期“西陵氏”部落的文化遗址,而且在文化内涵上透析出人工养蚕,缫丝织绸的信息。
在炎黄时期,嫘祖“始教民养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这是一种新出现的文化现象。用考古学语言说,它所涵盖的一切物质的、非物质的与养蚕、丝织技术有关的可统称为“嫘祖文化”。
正如马世之先生所云:“嫘祖文化为炎黄文化的亚文化,从考古发现来看,应属于仰韶文化范畴。仰韶文化分布的地域,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到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根据考古工作者历年来对西平县所在的驻马店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的调查,确认在驻马店市区内有郭楼、刘楼;在遂平县有和崔、杨台寺、帅庄、田庄、小寨、中王庄;在西平县有董桥;在上蔡县有高岳集、尹庄、航寨、张庄、杨楼、冯庄、拐子杨、扬庄、蟾虎寺;在泌阳县有唐瓷岗、太子岭;在确山县有国楼、朱庄;在正阳县有小唐庄、晾马台、魏庄等遗址,共20余处。
面积一般在4万~8万平方米之间,文化层厚2~5米。遗迹有房基、灰坑等。采集到的有罐、豆、碗、澄滤器、器盖等陶器残片,及斧、镰、锛、镞等石器;陶片以红陶为主,另有少量灰陶和黑陶,施白衣,绘黑彩,彩绘纹饰有带状纹、网状纹、绳纹、指甲纹和附加堆纹等。
而唯有董桥遗址超大,南北约600米,东西约800米,总面积为4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3米,采集的陶片多为夹砂红陶。生产工具有石斧、石锛、红陶纺轮等。生活用具多为鼎、罐、盆、碗等。这在驻马店地区可算上是首屈一指,非其它遗址所能比。
而董桥遗址的地理位置又正好在西平县城西27.5公里的“师陵岗”,即郦道元《水经注·潕水》中所云的“西陵亭”位置“吕墟”之上。尽管这里所采集到的是鼎、罐之类的残片和两个很不起眼的红陶质纺轮,但它却间接地透析出一种与丝织有关的信息。因为有了鼎、罐之类的炊具,或者说有了可以加温的陶质容器,就具备了煮茧缫丝的起码条件,纺轮是一种纺织工具,尽管我们还不能证明这个周边已残,穿孔0.4厘米、直径只有2.8厘米、厚0.9厘米的泥质红陶纺轮就是拈丝用的,但它完全可以说明“西陵氏”部落早已掌握了纺织技术。
这正好符合笔者提出的“该地不仅在年代上、规模上有足以代表黄帝时期‘西陵氏’部落的文化遗址,而且在文化内涵上透析出人工养蚕,缫丝织绸的信息”作为确认嫘祖故里的第二个条件。
上述遗址除仰韶文化层外,往往还有龙山文化遗存,这些遗址都是远古时代的原始村落。如果拿这种情况与其它也有嫘祖故里之说地方的考古发现相比,这种情况在其它地方显然是不存在的。更何况湖北黄冈说、浠水说、宜昌说;四川盐亭说、叠溪说;江苏吴江说;山东费县说和浙江杭州说等等其所在地区、所属的文化类型如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等根本与仰韶文化就不是一个文化谱系,与炎黄文化根本不搭界。
至此,我们可以推断“董桥遗址”就是当年“西陵氏”部落的聚居地,也就是嫘祖发明养蚕的地方。其实,认为“西陵亭”所在的今“师陵岗”为古代部落居住遗址的远不是今人,而是在北魏以前人们就一直称呼此地为“吕墟”。否则,郦道元的《水经注·潕水》中不会说“吕墟”,“即西陵亭也”。
所谓“吕墟”这个地名,应该说它是该地的形貌与该地的历史结合的产物。为什么这样讲?《释名》云:“土山曰吕,象形者,像土山高大而上平,可层累而上”。《声类》释:“墟,故所居也。”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古人居住过的遗址。
由此可见,“吕墟”应为当地人对“西陵氏”部落遗址的“俗称”。“西陵亭”所建的位置及称谓,应是官方和史家对“西陵氏”部落居地的认定。这就是说,北魏以前人们认定其历史渊源即如此。
▲董桥遗址 樊金凤 摄
@驻马店网
五
“嫘祖文化”的渊源与背景
地质资料显示:全新世2000~6000a.B.P.在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以及京津地区、辽阳地区的山前丘陵地带都有落叶阔叶林树种榆、栎、桑等广泛的分布。
西平县所在的河南驻马店地区位于黄淮平原,属东亚大陆性南温带亚湿润大区气候。其“原始景观结构,是由众多的低山、丘陵、平川、湖泊等景观镶嵌块和纵横交错的河流、道路、沟谷等景观廊道所构成,具有强烈的空间异质性。其边缘效应首先表现为生物多样性增加、种群密度加大、食物链长、生物“金字塔”基宽等。对于早期人类而言,当这一立体性、异质性突出的景观系统处于良性状态时,可为当时人类提供从事经济生产活动的优越条件,既可耕可牧,宜粟宜稻,又利于采集、狩猎和捕捞,非常适宜于植桑养蚕”。
虽然说,进入全新世时期,中国纵横几千里的范围之内,都为人们提供了发明养蚕的机会,但为什么在其它地方就没有率先发展起来呢?这就存在一个文化差异问题。
尽管前面我们所提到另外十二个自认为是嫘祖故里的地方,历史上都曾建有“嫘祖庙”,或“先蚕娘娘庙”,甚至一些地方的许多地名都能演绎出许多与嫘祖教民养蚕,缫丝织绸有关的故事来。但它们都与笔者所提的前两个条件无缘。这些地方的嫘祖庙或先蚕娘娘庙以及流传的许多与嫘祖教民养蚕,缫丝织绸有关的故事,只能说是嫘祖文化传布过程中的派生品和附着物,并不是原生的。这种看似不太正常,实际也属正常的现象,在许多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都存在过。
在这里,笔者为什么把“进入历史时期之后,这里的人民仍有栽桑育蚕,缫丝织绸的传统,有祀奉嫘祖的习俗。或者说该地至今还有与嫘祖养蚕的不少传说”这一似乎是所有自认为“嫘祖故里”的地方共有的现象,来作为衡量某地是否是嫘祖故里的一个条件呢?前面笔者在陈述第三条理由时已经谈到,“主要的是考虑到历史的延续性,和文化的传承性”。同时也是为了证明历史确实如此。不然的话,仅此一条,就完全可以否定“嫘祖故里在西平”的说法。
据《尚书·禹贡》所记,夏代时,九州中贡丝和丝织品的有豫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六个州,其地域范围远涉黄河下游地区和江淮中下游以及东南沿海地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集,其中提到蚕桑丝织的地方很多,例如《豳风·七月篇》:“女扎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又“蚕月条桑。”《秦风·东粼篇》:“阪有桑,隰有杨。”《郑风·将仲子篇》:“无伐我树桑”。《魏风·十亩之间篇》:“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卫风·氓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鄘风·桑中篇》:“期我乎桑中”,又《定之方中篇》:“降观於桑。”《曹风·鸬鸠篇》:“鸬鸠执在桑,其带伊丝。”《唐风·鸨羽篇》:“肃肃鸨行,集於芑桑”。
考察这些诗歌所流行的地域范围,豳、秦、郑、魏、卫、鄘、曹、唐大约在现今的陕西南部和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这说明,至西周时期,这些地方的蚕桑丝织业已经十分兴盛,“嫘祖文化”的传播在我国已相当广泛。
下面我们就以西平现存的历史遗迹和民间传承下来的嫘祖文化习俗,来验证一下笔者所提的第三个条件。
▲河南西平县嫘祖雕像
@驻马店网
据当地学者高沛先生调查:建国初期,西平县境内尚存嫘祖庙6座,有叫嫘祖庙的,也有叫娘娘庙的。现在,离董桥遗址不远的专探村西头,还有座人祖庙,供奉有轩辕黄帝和蚕神嫘祖塑像。解放前西平家家户户都植桑养蚕,供奉蚕神。到解放初期,西平县境内,养蚕还保留着古风。过去,养蚕缫丝是女人的事。大户人家有专门的蚕房,摆放着排排蚕橱,供奉蚕神牌位,男子是不许进去的。小户人家也要用布帘或芦席圈出一角。初春,人们还未脱去棉衣,女人便把棉裤腰掏空,把蚕帘放进去,靠体温孵化蚕苗。待蚕三眠后,食量加大,形体迅速膨胀,女人像侍弄婴儿一样,整宵不睡。天天拜蚕神,祈祷保佑蚕宝宝不生病,多下蚕驹多分橱。那气氛带着十分的虔敬和神秘。
传说嫘祖的生日在农历三月初六,董桥的老人说,每年这一天,十里八乡的群众便聚到董桥东一里的顾庄,唱大戏,做寿面,给嫘祖过生日。建国前,西平县城乡在二十四节气的小满节,举办庙会,祭祀先蚕。此时大麦已熟,油菜已收,小麦刚黄色,头茬蚕茧才出橱。养蚕户、茧商兑钱唱三天大戏。届时,男女老幼,肩挑手提新茧去赶会。祭蚕神看大戏,卖蚕茧,购麦货。庙里香烟缭绕,人来人往,烧香许愿。外边戏台上锣鼓喧天,洋溢着蚕茧丰收的喜悦。
《大清一统志》记载:清代西平生产的丝织品“缣”,在国际市场享有盛名。西平植桑养蚕,久沿成习,据1985年修订的《西平县志》记载:直到1982年,仅县供销社一家年收购的蚕茧仍达10.2745吨。1982年之后由于化纤的产量迅速增长,蚕茧价格下滑,养蚕业才逐步被冷落。但小规模养蚕在西平仍可看到。如扬庄乡孙桥村现在尚有大片桑园,十几家养蚕专业户”。同时距西平董桥遗址不远处有一片墓葬区,当地人称其为“嫘坟”。始祖山上还有“嫘祖洞”、“盘丝洞”,地名还有“桑树坡”等。
种种迹象表明:西平县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方。西平人民对嫘祖故里的感情,对嫘祖文化的历史传承,确实有着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嫘祖故里——“西陵”的历史地望,应该在今河南省西平县县城西27.5公里的“吕墟”之上。“董桥遗址”是也。
▲2018年,在河南西平县举办的嫘祖故里拜祖大典
@驻马店网
六
“嫘祖文化圈”内的相关考古发现
何谓 “嫘祖文化圈”,前面我们已经谈到:嫘祖文化是炎黄文化的亚文化,从考古学角度讲,属仰韶文化范畴。那么,我们在此给出的定义就是:“嫘祖文化圈是指黄帝主要活动地域内的仰韶文化分布地区”。
至于说考证嫘祖故里的历史地望,为什么又要涉及“嫘祖文化圈”内的考古发现,因为,任何一种新事物的诞生,尤其是人工养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之后,其传布过程中必然首先在其周边地区的同一文化圈内落地生根,这是一条自然法则。
所以,笔者认为:“西陵”作为嫘祖故里,如果它自身不能证明嫘祖养蚕首先从这里开始,就必须从周边地区的同一文化圈内的考古学方面寻求支持(因为董桥遗址尚未发掘)。否则,人们将认为文献所记:“嫘祖始教民养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就是一场空穴来风。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我们考证嫘祖故里历史地望的意义。
目前,我国发现“嫘祖文化圈”内的人工养蚕考古学证据有:
a.1983年在河南荥阳城东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中,在142号、164号墓的瓮棺中,发现有炭化的丝织物。这些丝织物是用来包裹儿童尸体的。经上海纺织科学研究所检验,分析其丝向情况,还能看出为蚕丝类纤维,但由于炭化严重,无法做切片分析丝纤维的完全度。该遗址属仰韶文化秦王寨类型。
b.1926年,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半个经过人工割裂的茧壳。“根据日本学者布目顺郎的[1968年]按西阴发掘的半个茧壳照片(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按图样用丝线仿制复原,得知茧长1.52、茧宽(幅)0.71厘米,茧壳割去的部分占全茧的17%”。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属庙底沟类型。
▲山西夏县西阴遗址出土的半个蚕茧
c.河北正定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一枚陶蚕蛹,“陶蚕蛹外观黄灰色,长2厘米,宽和高均为0.8厘米,基本上是长椭圆形。正定南杨庄遗址经北京大学试验室进行C14测定,距今5400±70年”。
d.山西芮城西王村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出土的蛹形陶饰,有人认为这是陶蚕蛹,该标本长1.5厘米,高、宽均为0.6厘米,蛹身上的横线为五条,两端比较平齐,根据这一标本出土的层位判断,其年代距今约5000年。
此外,有关这方面的发现还有: 河南浙川下王岗遗址出土的陶蚕;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中也有蚕形图案;北京平谷上宅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蚕形饰”。
考古学发现证明:文献所记嫘祖在西陵国“始教民养蚕,治丝茧以供衣服”绝不是空穴来风。人工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当时确已在黄淮平原迅速传播开来。随着黄帝部落势力范围的扩大,和各个部落间物质文化的交流,以及民族间的融合,地近河南的山西南部蚩尤部落、河北中南部的炎帝部落也都很快学会了养蚕与丝织技术,所以这些地方才会有这些弥足珍贵的发现。董桥遗址尚未发掘,我们期待这块嫘祖曾在此发明养蚕的地方会有更重、更直接的发现。
▲河南西平县嫘祖文化苑 @驻马店网
文|卫斯( 注释略)
原载于《历史月刊》2007年1期
图|除署名外来自网络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审核|方天戟
▼
点击往期原创
▼
重拾义桥老街记忆 再走古运河集市繁华
沿着安潭街一路到底
这里是康桥街道义桥老街的旧址
走进四周围挡环绕的工地,工人们正在各自工位紧赶工期,挖掘机、货车来来往往,现场建设热火朝天,工期已近尾声。预计到今年年底,这些机器的轰鸣声将被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取而代之,停留在老义桥人记忆里的这条老街又将在运河畔兀自而起。
义桥繁荣逝去 老街重生在即
很难想象,如今亟待重生的义桥老街,当年是何等繁华。
在老康桥人周天培的记忆追溯里,义桥老街像一艘从历史深处驶来的船,陪伴了老义桥祖祖辈辈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承载过往来商人的粮、盐、丝、茶,也曾停泊在抗日战争的硝烟里。
老街依傍着运河,历史上这里水路纵横,明清时是运输和烧香入杭的必经之地,当时的这里的码头是仅次于拱宸桥的繁荣小码头;在清末民国,这里形成了义桥集市;1949 年以后,杭州城北主要发展工业,运河货运自然繁盛;本世纪初,义桥码头仍是运河上重要的货运码头之一。
这一带,是原义桥乡的经济中心,集市和水运是它的两个关键词。运河边的义桥老街养育了郁小海和他的祖辈们,他听已故的长辈说起过,从前老街两侧满是摊铺,运河上来往的长途船只总在这儿歇脚、住宿,居民大多以此为生,生活富足。
伴着老义桥人的回忆,走在续建中的老街上,清晨雾光中木门打开的吱呀声、晌午整街不绝于耳的店家吆喝声、傍晚摇橹归来的欢笑声恍若就在耳畔,老店号、老民居、老弄堂、古码头古朴欣荣,矗立在岁月柔美的斜阳里……
重塑运河集市 留下珍贵记忆
时过境迁,旧貌已逝。随着社会发展,这里的传统民居逐渐少去,近几年的拆迁工作更加速了附近居民的搬迁,目前周边基本已是平地。
今年,义桥老街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作为运河景观带(康桥路-余杭界)工程一期的子项目义桥老街项目提上建设日程,项目位于京杭大运河与新开河交叉口两岸,在新开河两岸布设两组建筑组团, 用地约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包括新建建筑物和传统木结构古建筑共8座单体建筑 。
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老街轮廓日渐清晰,村落入口景观、沿街建筑、戏台院落以及水乡石桥已渐次伫立。建筑以浙北地区临街民居形式为主要建筑特色,造型高低错落,外立面主要以粉墙、黛瓦和木构为主要风格。
日前,好消息传来,新开河北侧新建建筑屋面瓦片铺设完成,南侧新建建筑已结构结顶,两座传统古建筑木结构基本搭设完成,新开河上拱桥结构部分浇筑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南北两侧建筑和室外配套景观施工。
众人以盼 历史印记脉脉相传
无论是周天培还是郁小海,再建老街都是他们心中一直以来的期盼。 “现在我们住进了安置小区,老街是一份寄托,也是运河边义桥集镇历史文化脉脉传承的载体。”
古运河边的老街印记,是根植在许多老义桥人心中最珍贵的回忆。这个区域的文化特征兼具了城郊集市聚落景观和水埠特征,在此次建设中,街道、社区都力图最真实还原重现这一部分历史记忆。
项目中计划打造的义桥传说馆、国学馆、运河非遗展示区等逐一建成后,停泊历史的码头、昌盛的古运河集市、忠义之说的义桥历史、好学善学的状元文化,这些口耳相传的故事都将在你重走老街时一一展现。届时,这里将是拱墅又一处运河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区,重现运河沿岸城郊集市的历史风貌,展现旧时因运河而兴的集镇留存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义桥老街项目对发掘运河文化内涵、提升运河沿岸景观风貌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仅是运河东岸景观带项目的其中一部分,运河东岸景观带项目东至下塘路、西临运河、南至康桥路、北至宣杭铁路,南北约长680米,用地面积约4.8公顷。除了义桥老街的古建筑群落景观节点,从南往北依次有紫藤花园、梅花岭、银杏甬道以及宝积禅寺等内容,这一民生福利让杭州市民又多了一个观光休闲娱乐打卡的新去处。
来源:今日拱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