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丘寺遗址

朱丘寺遗址

朱丘寺遗址位于县城东北四通镇王菜园村东南700米处,属龙山文化时期遗址。1987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文物普查时,遗址高出地面1米至3米,南北宽180米,面积4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3米至5米。寺下高台及延伸部分全属文化遗址。出土有扁平形鼎足、深腹罐、敛口豆、平底碗、圈足盘、平底盆、澄滤器及陶纺轮、陶网坠、石斧、石锛、石刀、石凿、石箭头、蚌镰、骨锥等。并发现有红烧土房基多处。

民国5年(1916年)《淮阳县志》载:“朱丘寺在城东北三十五里。”传说为五代时梁太祖朱全忠墓,后在台上建朱丘寺,俗称朱公寺。《新五代史·赵犨传》载:“梁太祖入陈州,犨兄弟迎谒马首甚恭。然犨阴识太祖必成大事,乃降心屈迹,为自托之计,以梁援己恩,为太祖立生祠。”圮废已久。

信息来源:淮阳政务网

你不知道的内丘人文旅游资源——且停寺遗址

且停寺遗址宋元位于内丘县南赛乡寺沟村南的且停山下,东距县城21公里,总占地面积大约20亩(13300平方米)。此地属于丘陵向山区过度地带,山冈起伏较大,沟壑纵横,自然形成了独特的一处寺院遗址。该寺院四面环山,山体不高,气候宜人。原来的建筑随山势而建。北高南低。1984年5月被内丘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4日,被邢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且停寺,又名梵云寺,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虢国太子途径此地暂息而得名。山遂以“且停”为名,后建梵云寺为正名,但仍以且停寺称谓。整个寺院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44米 ,东西宽95米,占地面积13680平方米 坐落在寺沟村上游一处宽谷山坳中,背靠且停山,隔一溪沟,与南山相望。根据碑文的记载,可见,古时的且停山梵云寺周围,风景相当幽美,美的让人怀疑此处是岭南。寺前跨溪有一座糙白玉石桥名叫慈云桥,由慈云桥向北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穿心殿、登云桥、大殿、石佛殿等;两侧有东、西厢房、钟楼、碾棚、戏楼、龙王庙、老母庙等,可惜这些古建筑大多毁于1939年、1941年、1947年、1965~1967年间。现存石桥一座,大殿的石柱林立的石碑依然耸立在原寺院基址上,可想象地勾勒出大殿的雄伟气势。寺院原有千年白果树一棵,于1997年被狂风刮断,现在遗留的树根旁又长出了新枝。此外,在戏楼遗址西侧还有圣水井、马刨泉、流不干、灌不满等名胜古迹

且停寺是我县规模较大的一座佛教历史名寺。清乾隆十五年版《顺德府志》及清康熙七年《内丘县志》均有记载。现存有元代《敕赐梵云寺记》圣旨碑一通,慈云桥一座,明、清时期碑刻11通,石柱础、石供桌及其他附属文物犹存。尤其是元代圣旨碑和慈云桥拦板,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难得的石刻艺术珍品。根据历史文献及寺院现存碑刻考证:且停寺当始建于异,有的墓葬随葬20余件器物,有的墓葬无随葬品。此次发掘宋代,是宋代一处规模较大的寺院遗址。

阜南朱寨台家寺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新闻发布

阜南台家寺遗址考古发掘主要成果发布

台家寺位址位于安徽阜阳阳市阜南县朱寨镇三河村白庄自然村。是商代早中期淮月流域的高等级聚落。流经该遗址的润河河道内,出土两批商代青铜器,共中1957年出土的青铜龙虎尊(现藏国家博物馆)和饕餮纹尊(现藏安徽博物院),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瑰宝和重器,也说明了台家专遗址的地位。

2012年台家寺遗址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看,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也仅次于盘龙城的商代建筑

遗址东部大型建筑呈‘品’字形。整体平面布局很有自己的特点,可能属于礼制建筑范畴。

同时还发现了与建筑相关的不少祭祀坑。这些发现,体现了台家寺商代贵族的生活情况。

台家寺遗址发现了商代墓地,墓地所在的台墩与龙虎尊1957年被发现的润河河道相邻.墓地发掘证明其北部部分墓葬是被润河冲毁的,因此龙虎尊很可能属于被润河改道破坏的商代墓葬。此次考古发掘一共发现了7座商墓,均属于小贵族墓葬,出土铜器、玉器漆器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出土的铜铜觚、铜.爵、铜戈,都是省内第一次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商代青铜器。

在台家寺遗址发现了专业化极强的青铜器铸造活动的遗迹和遗物,.发掘了铜器铸造作坊;证明了铜精炼和铜器铸造活动。同时还发现了一批商代铸铜废弃物填埋坑,一共出土了近800块商代陶范,其中半数以上可以确定是容器陶范;这些陶范涵盖了铜觚、爵、斝、鬲、圆鼎、尊罍等这一时期主要的商代铜容器器类,填补了早商(都城在郑州)和晚商(都城在安阳)之间铜容器铸造的空白。

台家寺遗址发现了卜具,说明占卜活动在台家寺遗址普遍而发达。遗址发现了大量哺乳动物骨骼,主要为猪,也有牛。发现了大量蚌类、螺蛳、鱼类。还发现碳化的大植物种子,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粟作物为辅。

此次台家寺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是阜阳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主动性考古发掘,也是近三十年来安徽省考古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台家寺遗址贵族居住区北部大型台基及3座大型建筑,属于典型的商文化建筑。在规模上,整个南方地区仅次于三星堆和盘龙城的大型宫殿建筑。东部的大型建筑平面呈品字形布局,很有自己的特点,是在商文化中首次发现。

台家寺遗址发现商代铸铜作坊、出土大量铜器容陶范,是在商代都城以外首次确认的铜容器铸造活动,也是两处都城以外发现陶范数量和铸造器类最多的,铜容器铸造是商代尖端技术。

台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打破了铜容器在夏商时期不能在都城以外制作的观点:同时为商代金属资源的控制与分配、铸铜技术的控制与传播提供了最为重要的直接资料。

作为阜阳在中华文明史数千年中的亮点,台家寺遗址在淮河流城的青铜文明进程中占据了领头羊的位置,同时,其发达的青铜铸造手工业和龙虎尊为代表的优秀作品,证明了台家寺遗址是淮河流城青铜文明的中心。在中华文明灿烂的进程中,安徽和阜阳没有缺席,更说明阜南这块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台家寺遗址墩台式的建筑布局模式,在3300年前的商代成功引领了淮河流域和江淮地区的潮流。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陶寺遗址门票 陶寺古城遗址

1. 陶寺遗址门票

2018年9月18日上午秋雨中,历经5年建设,临汾博物馆正式开放,供游人参观。

临汾博物馆位于滨河西路九州广场南端,建筑总面积32429平方米,建筑高度23.65米,设计理念源自象征“日月同辉”的陶寺古观象台。

馆内共收藏了从10万年前丁村旧石器时期到民国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的珍贵文物14万件。文物陈展以历史传承为脉络,以专题文化为特色,包括“远古足迹”最早中国”“晋霸春秋”千秋平阳”4个专题。

临汾博物馆于2018年9月18日14:00正式对公众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每日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为闭馆日(逢法定节假日顺延),除夕闭馆一天。广大市民可在网上进行门票预约,刷身份证即可入馆。

2. 陶寺古城遗址

石峁遗址比陶寺遗址年代更早。

3. 陶寺遗址门票优惠政策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滨河西路临汾市博物馆

开放时间:0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免费

在这座美丽的博物馆里,拥有馆藏文物14万件(套),其中尤以铜器、陶瓷器、水陆画、木版年画等最具特色。依托丰富的馆藏,博物馆布有四大基本陈列,从远古到民国,以时间为轨迹呈现临汾的特色历史文化。

4. 陶寺遗址门票多少

无门票。

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为华夏族先民所创造。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1500米,面积280万平方米。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之一。

经过研究,确立了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陶寺类型,近年来在对于陶寺遗址的发掘中,结合了磁力仪和探地雷达物探、环境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孢粉、浮选、选种)、人骨分析、DNA分析、天文学等多项科技考古手段,包括碳十四测年技术在内的年代学探讨,进一步判断陶寺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之间。同类遗址在晋西南汾河下游和浍河流域已发现70余处。

陶寺遗址对复原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性质、国家产生的历史及探索夏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

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陶寺遗址就是帝尧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国”。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少数贵族大量聚敛财富,形成特权阶层,走到了邦国时代的边缘和方国时代。

除陶寺类型的遗存外,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陶寺遗址的发现,对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尧舜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5. 陶寺遗址公园

关于这两个考古开发,专家经过研究,推测三星堆古遗址大概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200年。

陶寺遗址大概于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之间。

三星堆出土的世上最早、树株最高的青铜神树。具推断可能为古神话传说中扶桑树。年代之久远可想而知。

陶寺遗址出土的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还发现了到遗址发掘为止最早的文字。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发现了中原地区最早的龙图腾。发现了到遗址发掘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建筑材料——板瓦,发现了黄河中游史前最大的墓葬。史前中亚最大 城址,世界上最古老的观象台,比英国巨石阵早500年。

但随着三星堆的不断发掘,时间已经从原来的公元前3000年往前推测到了公元前5000年左右,虽然陶寺遗址为华夏族先民所创造,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

但显然,三星堆文明更早一些。

6. 陶寺遗址旅游

寺和国家概念相联系的考古学家是苏秉琦先生。陶寺遗址在晋南地区,位于襄汾县城东北7公里,面积达300万平方米,上世纪为了寻找夏以前的都城对它进行了发掘,当时发掘了两片工作区,一片是在西部,有大量的平民居住区,在东南部则发现大量早期的王族墓地。

早期的考古收获是建立了三期的文化分期,现在通过一些新的手段将最早年代更新到距今4400年左右,最晚的可能是到3800年,但还需要很多数据进行支撑。1999年,考古学者并没有定义它为夏都还是尧都,但将它定义为都城,现在基本上确定了陶寺城址的发展阶段。陶寺早期城址并不大,考古学者认为是一个宫城,后来发现的所有大型夯土台基都在这个区域里,只有13万平方米,最初在南部的下层贵族居住区建起了城墙,所以将宫城和外城围起来了。宫城和外城构成了早期的城址,面积只有20多万平方米,但是有祭地的礼制建筑,这个区域外有大量的平民居住区和仓储区,都加起来的话整个面积有160万平方米。

7. 陶寺遗址开放时间

尧庙位于侯马北60余公里处,距临汾市南约三公里。尧庙汉魏时代始建于汾西古平阳城,晋惠帝元康年间徙尧庙于汾东原上。唐显庆三年(658)徙庙于城南今址。历代修葺,屡遭战乱,今存山门、五凤楼、广运殿、寝宫等,棂星门、仪门已毁。

帝尧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继“人文始祖”黄帝之后一位杰出的帝王,由于他奉行德政、功业卓著,使当时的社会成为古代治世的典范,受到华夏后代子孙的尊崇和敬仰。临汾古城平阳,作为帝尧长期活动的都国,不仅有史书记载,而且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系统的民间传说。特别是近年来在该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发掘出土的大批文物、古观象台以及4000多年前的大型古城址等,都极大地支撑了帝尧定都平阳、建功立业的史家成论。尽管目前对关于帝尧的出生地尚有争论,但作为上古时代先进文化代表的尧文化,却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其核心精神早已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对于今天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