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赵括真的只是纸上谈兵的庸才吗?

导读:历史上赵括真的只是纸上谈兵的庸才吗? “纸上谈兵”发生在战国时候,既然那时没有纸,“纸上谈兵”又是从何说起的呢? 纸上谈兵的人叫什么?

只能说点背,出山就遇到绝世名将。赵括出山前就是军事理论大家,有很多人拜在其门下学习兵法,那时已经是名满天下了。完全可以明哲保身,置身事外。当时秦赵2国国力相差很大,廉颇防守对峙战略最终只会耗空国力。史书记载,替换廉颇廉颇为将前,赵王对赵括组织了就职面试,其一他是主张进攻,正和当时赵王意。其二他也很有自信,说秦国将领都不行,若武安君白起对阵胜负五五之分。这时候白起大神已悄悄进驻秦军前线而不自知,已去先机。他太大意了,等发现是和白起交战时已经被包围了。后在绝对劣势下但精粮绝被围40多天还能军纪不坏组织有效反击已不凡。只能说点太背,如果能多打几场仗历练下未必不能与白起较量一场。

“纸上谈兵”发生在战国时候,既然那时没有纸,“纸上谈兵”又是从何说起的呢?

故事发生在战国,但根据此故事总结的成语并非和故事同步出现。最早使用这一词语的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后来人们见此词语言简意赅,才广泛使用成为一个固定成语。再如李白《长干行》中有“两小无闲猜”,“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诗句,后来人才总结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成语广泛用之。李白时期并无该成语。

纸:古称写字的片状物。

战国时期竹片上写字为主,实至名归。

纸上谈兵的人叫什么?

纸上谈兵的人叫赵括。

1、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

2、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有一次与他的父亲赵奢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也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懂兵法。赵括的母亲询问其中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则已,如果真用了他,使赵国惨败的,一定是他了。”

3、等到赵括所率领的大军就要起程时,他母亲上书给赵孝成王说:“不可以让赵括做将军。”赵孝成王问:“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饭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认作朋友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财物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从接受军令的当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你看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孝成王答道:“您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日后一旦他不称职,老身能不受株连吗?”赵孝成王答应了她的请求。

Hash:3d1bf12237d7926b7b91eb6978276168e2023606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