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雕版印刷

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于印版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的图文转印于纸张的工艺技术,称雕版印刷。在古代,雕版印刷又称版刻、梓行、雕印等。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极为复杂,大致可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若干程序。一是备料,即制版、备纸、备墨;二是雕版,即写版、校正、上版、雕刻;三是刷印与套色;四是装帧。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保留着国内惟一的全套古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共有二十多道工序,整个流程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

明代雕版印刷,地域之广、品种之多、数量之大,都超过前代。政府的司礼监经厂,有刻、印、装订等工匠近千人。民间印刷的新品种是有插图的戏曲、话本,各级地方政府广泛编印地方志。新崛起的徽派刻工群体,代表了版画雕刻技艺的高峰。到了明代中、后期,扬州雕版印刷空前发展,刻书之风大长,官刻、家刻、坊刻盛极一时,刻印之书不可胜计。

清代初期的1,曾影响民间印刷业的发展,技艺没有新的提高,但印刷量还是很大的。康熙年间皇帝命两淮盐政曹寅于扬州天宁寺内设扬州诗局,召集全国各地雕版印刷的能工巧匠前来效力,刊刻过三千余卷内府书籍,其中包括《全唐诗》,这些殿版图书世称“扬州诗局本”。这一期间,扬州雕版印刷以空前辉煌的业绩跃居中国刻书名区之列。民国年间,扬州地区雕版印刷趋于衰微,但余风犹存,仍刻印了不少书籍。

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60年成立“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66年遭到“0”的破坏,人员被遣散,版库遭强占,版片受到部分损毁。1972年,在1总理的关注下才使处于濒危状态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1978年,广陵古籍刻印社得以恢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全面恢复,修补、印行了大量古版图书,还新刊刻了《里堂道听录》等一批新版古籍,为扬州雕版印刷史谱写了新的光辉篇章,被海内外誉为“江苏一宝”,乃至“全国一宝”。

中国湖州雕版印刷艺术博物馆启动仪式圆满落幕

2019年5月19日,由中国湖州雕版印刷艺术博物馆(筹)主办,湖州经济文化研究会、人民日报海外网旅游频道研学文旅中心、释一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翼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太湖桃花岛协办,生活时尚频道《壹周时尚》栏目组、湖州一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湖州思缘文创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湖州雕版印刷艺术博物馆筹备启动会在湖州美泉宫酒店召开。此次启动仪式的目的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发扬光大。

明代的湖州市镇,物阜民丰,富甲江右。尤其是雕版印刷业取得了耀眼的光芒,以长兴臧懋循,织里闵齐伋、凌濛初为代表的雕版印刷家,对中国古籍的保存及祖国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雕版印刷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晋代,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石印的“拓印”可认为是最初的“雕版印刷”。而这一技术到了唐代,便得到长足进展,中国最早的雕版印刷隋朝“大业三年”款无量持佛图被珍藏在湖州德清博物馆。比公认的唐代雕版作品《金刚经》早两百年。

据悉,参加此次启动仪式有诸多业界大咖,莅临现场观摩的嘉宾有(排名随机):中翼董事长范成勇、中翼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伟、苏州桃花岛岛主武当派第十五代传人樊荣明、上海爱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佳胜、香港侨文化交流协会主席,杭州市侨商协会副会长王章圩、浙江省境外投资企业家协会秘书长邱国华、湖州户外运动协会秘书长卢城城、最小(小楷书法)世界纪录保持者周轶斌大师、文银国际(资本)华东地区总经理周达明、黄山羽落徽州酒店董事长胡林好、 黄山羽落徽州酒店总经理李颖凤、 黄山羽落徽州酒店经理裴国琴、国家一级国画国礼大师,中国党建画院吴礼华院士、湖州真鹿湖笔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真泉、杭州胜诉资本董事长崔彦军、浙江绍兴锦玺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威、杭州弘正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哲、湖州天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遇明、湖商杂志姚寰、湖州经济与文化研究会邱雪庆会长、李丰平副会长、周姝辰副会长、书法家杨五平老师等。

湖州市经济与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湖州雕版印刷艺术博物馆馆长费诗茜(费志文)介绍了中国湖州雕版印刷艺术博物馆的发展战略。为推动全国500家雕版印刷艺术博物馆与苏州桃花岛岛主樊荣明,中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成勇,胜诉资本,爱蒂娜一带一路采购平台达成战略签约,人民日报海外旅游频道研学文旅中心发来祝贺视频并授予中国雕版印刷艺术博物馆为世界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雕版印刷非遗传承人李江民大师1954年出生于扬州,中国著名雕版印刷大师,江苏省雕版印刷技艺代表传承人。2010年,荣获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奖”,是目前扬州唯一能印刷雕刻彩画的大师。代表作品有:唐敦煌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美图》、《鲁迅小说插图集》、《心经易解》、《北平笺谱》、《本草经疏》等,其中《金刚经》采用朱砂印刷、以唐咸通九年敦煌刻本为底本篆刻印刷, 有着极高的审美和收藏价值,堪称当代雕版印刷的经典之作。

目前国家力推文化产业,在文化复兴、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大背景下,博物馆顺应时代趋势而建,希望更多地人参与到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来,把雕版印刷的作品进入商业流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扬贡献良策,“传统工艺要与市场结合,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保护雕版文化的事业中来,才能实现更好地传承。创新加资本运营团队成员的市场运作,能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展馆开遍全世界,中国落地艺术展馆的创新经营思维,结合全世界研学旅行的带动,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国发扬光大。 与此同时,湖州市经济与文化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此举行,并合影留念。

敦煌雕版印《金刚经》 世界雕版印刷第一神品

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的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敦煌雕版印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标有明确刊刻日期的印刷品。此卷于1907年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Aurel Stein)从中国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盗至伦敦,现藏大英图书馆

咸通九年刊刻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由卷首画﹑经文及施刻人组成。

其卷首的扉页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版画作品之一。扉画长28.5厘米,左上角榜书“祗树给孤独园”,主题为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向四众弟子宣说《金刚经》,有单线边框。扉画中央释迦牟尼身着通肩袈裟,正结跏趺坐在莲花筌蹄上说法。

上有天盖,配以翠叶,或为“祗树”之意;左右有护法金刚;前有一桌,盖布垂地,中铺长条花毡,桌上放置香炉等供养物;地铺方格七叶图案地毯;桌前一比丘脱鞋胡跪于台前,正双手合十问法,旁作榜书“长老须菩提”;释迦牟尼两侧有四众弟子16人,分别为国王、大臣、女众、僧人、菩萨,除僧人身着袈裟,其余均着华装;诸人合十恭立,肃默听法;上有两天女散花,盘旋于上;下有双狮子听经,躺卧于下。

构图繁简得当,人物表情生动,刀法纯熟细腻,线条圆润流畅。无疑属于版刻艺术成熟期的作品。

刻本《金刚经》6纸,每纸70余厘米,四周单边,框高23.7厘米。首有净口业真言、奉请八大金刚等前仪5行;尾有真言4行,题记1行。题记作:“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

通卷文字秀美、唐楷风格浓郁,刀法洗练,墨色均匀。咸通九年为公元868年,距今已1100多年。观赏此卷,不能不为唐代雕版印刷术之高超所倾倒。

此卷曾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明确刊刻日期的印刷品。此后虽有刻印年代稍早的韩国庆州武则天时代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和日本奈良的《陀罗尼经》等印刷佛经被发现,然简陋粗疏,且残缺不全,而咸通印本《金刚经》大致完好无缺,且刻印精细,远胜此二者,被誉为“雕版印刷第一神品”。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展览 | 万木逢春 —— 雕版印刷技艺精品展

传统木版水印技艺在民间广为流传,有中国印刷史的“活化石”之称。上海的朵云轩传承了这一传统技艺,其木版水印技艺是综合了绘画、雕刻和印刷的再创造艺术,作品用料考究,形成了精致、典雅、秀润的风格特征,与荣宝斋木版水印形成了中国木版水印“南朵北荣”两大流派。

而以扬州为代表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肇始于隋,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盛于明清”。千百年来,扬州保存了这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记忆,拥有一批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世代相承,创造了难以计量的雕版印刷作品,为保护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本次展览将展示与介绍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雕版印刷技艺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技艺特色、传承创新等内容。并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近距离了解学习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雕版印刷技艺的机会与平台。

主 办 单 位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上海朵云轩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扬州运河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保护中心

展 览 时 间

2019年1月19日 - 4月7日

展 览 地 点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古宜路125 号)

新馆二楼“上海故事—非遗展厅

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

“镂象于木,印之素纸”的传统木版水印艺术源于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代人民所创造,是极具民族特点的传统技艺,是历代雕版艺术家劳动成果的积累,是中国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人《江天楼阁图》

“朵云”是书信的雅称,上海朵云轩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创立起便从事信笺、画笺的木版水印的印制,并以用纸讲究,刻印精美,深得文人雅士的喜爱。张爱铃小说名篇《金锁记》一开头就有这样一段描写:“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年青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球,陈旧而迷糊。”朵云轩的仓库里至今还完好保存着一套1904年至1932年木版水印印制的画笺《朵云诗笺》。

白石荷花蜻蜓》(版面尺寸:60CM高30CM宽)

中国雕版印刷术“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的诏书中的“废像遗经,悉令雕撰”一句来看,雕版印刷早在隋朝就已出现。到唐代,雕版印刷极为兴盛,尤其是雕印佛画和雕版印行经卷蔚然成风,从流传于世的唐代咸通九年(868年)雕版印制的《金刚般若经》插图扉页来看,无论刻版还是印制都已有相当的水平。五代时期雕印手工业得到壮大,独幅版画广为流行,同时出现了印线敷彩的版画形式。

明唐寅《玉玦仕女图》

从宋至元,绘、雕、印水平日益提高,题材广泛、雕印精美书籍插图画,极为流行。与此同时,产生了各种画谱、专供装饰欣赏的独幅版画以及北宋时期的“印楮为卷,表里印记,隐密题号,朱墨间错”的交子套印法,还有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明代早中期基本还是沿袭宋元时期的雕版作风,到了万历、崇祯年间雕版印刷的技艺得到一次飞跃,“饾版”和“拱花”等复杂的套版叠印工艺被广泛采用,为今天的木版水印在技艺上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这一技法随后在民间广为流传,用以印制谱笺小品和民间年画美术品,成为中国特有的复制传统绘画的印刷技艺。

1989年朵云轩木版水印作品《明 十竹斋书画谱》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图书艺术博览会唯一的“国家大奖”。

解放后,在政府的重视下,加上著名画家胡也佛等人的加入,朵云轩木版水印将传统雕版印刷的“饾版”套印技艺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印制出大量的木版水印画,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东方的艺术明珠,为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朵云轩木版水印也成为继承、研究和发展中国古代传统雕版印刷的“饾版”套印技艺和“拱花”技艺的重要单位。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

朵云轩木版水印在传承中国古代雕版印刷的“饾版”套印技艺和“拱花”技艺的同时,为适应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特点而进行的长期艺术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以悉仿古制,刻意乱真见长,尤以再现水墨大写意的笔墨情趣有独到之处。并且基于海派文化,作品用料考究,风格温润、秀逸、委婉、细腻,与荣宝斋木版水印形成了木版水印“南朵北荣”两大流派。

《朵云诗笺》

如今,朵云轩的木版水印在传统的基础上,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了绘画、雕刻和印刷的再创造艺术。它以简单的工具、复杂的技艺,通过“勾描”、“雕版”和“水印”三道基本工艺程序,就能将上至晋唐下至明清以及近现代名家作品的笔情墨韵原汁原味再现出来。而且在纸、绢、墨、颜料等材质上与原作保持一致,这是现代油墨印刷所无法达到的,从而使木版水印产品更具“乱真”的效果。不仅能制作谱笺小品,而且能复制绘画技法非常复杂的绢本、纸本恢宏巨制。朵云轩的木版水印作品涵盖了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镜片、册页、立轴、手卷等形式;工笔、没骨、写意等技法;纸、绢、金笺等材料。

《雪山行车图》

《朵云轩包装纸》复印件

《1960年朵云轩木版水印全家福》复印件

《1963年新民晚报介绍朵云轩木版水印》

《1900年中外日报刊登朵云轩开业广告》

《朵云轩1900年开业时的经营品目》

《萝轩变古笺谱》

《朵云轩》书籍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册的一种特殊技艺。它肇始于1400年前的中国,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它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该技艺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形态,其中饾版印刷等经典技艺,造化神奇。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

扬州雕版印刷始于隋唐时期,此后的一千多年间,扬州成为全国重要的印刷中心,今天,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等保护单位里仍然保存着完整的雕版印刷工艺资料。而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态和技艺,它深深扎根于扬州地方的文化土壤之中,并体现着文化创造性、文化特质和文化价值,对华夏民族起着凝聚作用。它是该传统工艺的“活化石”,具有不可替代性。

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方式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官刻、坊刻和家刻,传承的特点各不相同。官刻,规格高,规模大,持续时间久,影响深远,成果丰硕;坊刻,由坊主聘请相对稳定的雕版印刷艺人,集中于书坊内刻印图书,逐步形成某个书坊独特的刻印风格或在某个地区形成坊刻的流派;家刻,亦称“私刻”,一般由文人大家组织刊刻他们自己的著作或喜爱的图书,其缮刻之精美,文献价值之丰厚,堪称典范。

新中国建立后,扬州创建了广陵古籍刻印社,召集了数十位雕版印刷艺人,从事古板修复及印刷工作,征集了近20万片古籍版片,刊刻了一批新版古籍,为扬州雕版印刷史谱写了新的光辉篇章,被海内外誉为“江苏一宝”。

2005年,扬州新建了“中国(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展示了雕版印刷的历史渊源,工艺流程和杰出成果,为雕版印刷保护工作建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古代官员监工印书、阮元刻书

清康熙年间,时任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的曹寅,奉旨在扬州天宁寺创办以编校刊刻清廷内府书籍为主的出版机构。这一机构为刻印“钦定”《全唐诗》而设,称为“扬州诗局”。

扬州诗局在曹寅主持下,从全国各地调集了雕版印刷的能工巧匠,集中写刻印制《全唐诗》,不出两年时间便刻印完毕。此书工楷写刻,字体秀润,墨色均匀。代表了当时雕版印刷最高成就,堪称雕版印刷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世称“中国雕版印刷第一书”。呈康熙皇帝御览后,御批曰:“此书刻的甚好。”

当代,扬州雕版印刷的代表性作品有《金刚经》、《绿杨笺谱》等,均保持了扬州传统雕版印刷的风貌或特色,在国内外赢得广泛好评。

清刻本《全唐诗》、复刻唐咸通九年《金刚级》

自清代以来扬州邗江一带聚集着一批雕版印刷技艺精湛的艺人,写工、刻工、印工、装订工齐全。他们父传子,子传子,师带徒,徒再传徒,生生不息。全国各地,特别是江浙一带,无论是官刻、坊刻或家刻,大都请他们前往刻书,长久以往,被刻书界称为“扬帮”。又因其中杭集艺人居多,且由杭集人领头,于是也被称为“杭集扬帮”。

“杭集扬帮”雕版印刷技艺具有全面、精湛、细腻、古朴、典雅等鲜明特征,其技艺的传承稳定有序,脉络清晰。“杭集扬帮”注重雕版,创造出一整套独特的雕版技艺。刻字讲究刀法,能根据不同字型用不同刀法;刻图讲究画理,能将原作的笔墨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最是雕版饾版,下刀如有神,拼印若天成,浓淡皆有致,层次尽分明。近代扬州刊刻印行的大部分雕版印刷作品中,都凝聚了“杭集扬帮”传人的心血和才华。

扬州运河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保护中心,是继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后建立的雕版印刷传习保护基地,全面展示雕版印刷的历史渊源、工艺流程。致力于推动了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集传承、保护、展示、传播为一体,建立精品传承、著述传承、教学传承等多种渠道,形成了全面、完整的保护体系,堪称“非遗”保护的楷模。扬州运河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保护中心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又以活态展示的形式让这一传统的古老技艺展示在广大市民面前,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体验这一古老的技艺,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