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烤烟

镇远种植历史悠久,现年均种植面积3万余亩。亩产烟叶157公斤,其中上等烟叶占79.19%,年均亩产收益580元以上。规划建立优质烤烟生产基地5万亩,实现年产值2300万元以上。

烟台招远十大旅游景点6 烟台招远有哪些镇

1. 烟台招远有哪些镇

  烟台市现辖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牟平区4个市辖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嵛山自然保护区、保税港区、金山港区(正在建设)5个功能区。   长岛县,代管龙口市、莱阳市、莱州市、蓬莱市、招远市、栖霞市、海阳市7个县级市。   总共有91个乡镇、6个乡、53个街道办事处,585个居民委员会、6199个村委会、6864个自然村。   烟台,山东省地级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东连威海,南邻青岛,西接潍坊,北濒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对峙,与大连隔海相望。

2. 烟台招远市有多少个镇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阜山镇九曲村邮编是265409。  阜山镇隶属于山东烟台市招远市,地处招远市东北部,东临烟台机场、港口110公里,南距青岛机场、港口160公里,北距龙口港35公里,文朱公路横贯境内,三亚高速连接内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事业发达,是烟台市重点开放乡镇和山东省百强乡镇。  招远市阜山镇总面积213.8平方公里,下辖24个村。

3. 烟台招远有哪些镇和街道

烟台现辖五区六个县级市。五区分别是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牟平区和蓬莱区;六个县级市分别是莱州市、招远市、龙口市、莱阳市、海阳市和栖霞市。烟台地处山东半岛,依山傍海,所辖区市大多地理优越,物产丰富,经济比较发达,其中烟台苹果、莱阳梨和大樱桃等水果在国内闻名遐迩。

4. 烟台招远有哪些镇区

招远市属于烟台市。

1、招远,山东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烟台市境西北部,西北临渤海莱州湾;地处胶东低山丘陵地带,山区、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32.9%和38.4%,山丘连绵,沟壑纵横;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全市总面积1433.18平方千米,2016年总人口56.58万人,辖4街道9镇。

2、2016年,招远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5%。

3、2018年10月,招远市入选“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县(市),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2019年10月8日,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2019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5.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介绍

当然是烟台招远啊! 招远,山东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中国百强县之一。

1131年始置为招远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烟台市境西北部,西北临渤海莱州湾。全市总面积1433.18平方千米,总人口56.59万人(2013年末),辖4镇9街道。旅游景点有黄金博览苑、罗山森林公园、凤凰岭公园、淘金小镇、皮革城。

6. 烟台招远有什么镇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夏甸镇下庄村邮编是265418

7.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有哪些镇

芝罘区是烟台市的一个区,不存在镇级单位,芝罘区辖黄务(含卧龙园)、幸福、只楚、世回尧、东山、毓璜顶、向阳、通伸、凤凰台、奇山、白石、芝罘岛12个街道办事处,146个居委会。烟台市辖芝罘、福山、牟平、莱山4个区、开发区及长岛县,代管龙口、莱阳、莱州、蓬莱、招远、栖霞、海阳7个县级市。全市设镇94个,街道办事处48个,乡6个,居委会467个,村委会6315个,自然村6880个。

8. 烟台招远市在哪里

算不上几线城市。因为目前我国对城市的线属划分是 地级市为起点的,所以,县级市不在线类划分范围内。由于招远市是烟台地级市代管的县级市,它算不上几线城市。西部省份,很多地级市的人口规模,经济总量比不上东部省份的县级市。比如潍坊的寿光市如果放在西部,可以是五线城市,甚至是四线。

靖远平堡古镇 历史烟云中竞风流

平堡古镇 历史烟云中竞风流

平堡古镇(局部)

经历两次焚毁后重建的菩萨

作为校门的清代贞节牌坊

平堡黄河吊桥

这里的山,见证了金戈铁马的历史,掩埋着千年的祖厉故城;这里的水,孕育了丝绸之路的重镇,传承着灿烂的历史文化

在平堡,风萧马鸣驼队迤逦的古丝绸之路盛景已成久远的历史,新石器时代的堡子山遗址,汉代的祖厉故城遗址,元代的蜂窝亭,明代平滩堡古城遗址,清代的城隍庙建筑群、贞节牌坊以及灯山楼等一个个遗址和古建筑,烙印着厚重的历史和民俗文化。

大河流珠,平堡毓秀。近现代以来,秉承耕读传家、诗书济世的四十八门军户的后代在平堡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兴建复兴渠,修建中国农民第一桥,让平堡这个汉唐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边防要路”成为安居乐业的沃土和闻名陇上的文化古镇。2018年12月10日,住建部公布的《关于第五批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基本情况公示》中,白银靖远县平堡镇平堡村位列其中,将掀开平堡古镇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新篇章。

故城遗址有考证

滔滔黄河水,九曲十八弯。

浊浪翻滚的黄河水从乌金峡奔涌而出,在素有“秦陇枢机”、“金城锁钥”之称的靖远西南端的黄河南岸冲击形成了一块山环水抱的肥沃之地,孕育了一个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平堡。

平堡地处靖远西南边陲,历史上属边塞重地,历来为兵家所争之地。位于平堡古镇中心的堡子山上有“平滩堡城”,是平堡文明的发祥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平滩堡城”遗址中出土的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存证实早在距今四千余年前,平堡境内已经有先民在繁衍生息。

从远古至先秦,平堡境内为羌戎游牧地。秦汉以来,滔滔河水成为防御胡羌的天然屏障,滨河南岸一线成为“边防要路”。当时,士兵在这里因山筑寨,垒石为城,平时屯耕河谷,战时坚守堡子山城

由当地老师杨国材先生主编的《平堡乡志》里面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大将军蒙恬率数十万精兵北击匈奴,收复失地,在金城(兰州)至河套的“河水”南岸一线筑城44座,临河为塞,堡子山城为其中之一。

同很多众说纷纭的古镇一样,和平堡古镇有关的史学界争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汉代祖厉故城所在地。近年来,史学界个别学者对祖厉故城在平堡有异议,认为祖厉故城应在会宁或者靖远的其他地方。

民国17年的《甘肃通志稿》494页上载:“汉?厉县,在县西南130里。”631页上载:“金山寺,在县治平滩堡西5里黄河北岸上。”又载:“平滩堡渡,在县西南平滩堡。”

1981年,靖远县志办公室副主任刘衷在《?厉故城考》中,率先对讹传已久的“祖厉”旧说考证质疑。

1990年,《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一辑第28册)《甘肃通志稿》载:“汉?厉县,在今甘肃省靖远县西南。汉置县,属安定郡;后汉属武威郡。晋废。”

2000年版《甘肃大辞典》4页“?厉县”条目载:“?厉县城就在今靖远城西边的黄河南岸。”

兰州大学的刘满教授在《河陇历史地理研究》一书中认为:祖厉故城作为邻近黄河的县城,位于交通要道和渡口上,当时只能在乌金峡下峡口以东至靖远县城关镇之间的黄河南岸求之,而在这一段黄河南岸的村镇中,只有平堡具备这一条件。

2008年3月出版的《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刊登的韦宝畏、许文芳撰写的《关于汉代祖厉县的几个问题》一文也认为,“汉武帝在祖厉河两侧之地设置祖厉县,县治在今甘肃省靖远县西南的平滩堡。”

明长城资源调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将平滩堡认定为明代长城沿线5个关堡之一,是靖远境内汉代及清代历史军事防边重地。

在“平滩堡城”遗址中曾发现有大量的汉代瓦片,并出土一枚王莽天凤年间铸造的“货布”。毋庸置疑,西汉“?厉县治”设在今甘肃省靖远县西南的“平滩堡”。

元代地图上就有“平滩站”标记。让“平滩”之名最早见于史册。此后,又有宁夏大边路线“经平滩”至兰州的相关资料,这表明,在明清以前,平滩堡就是重要的通衢驿站

明初,黄河以北仍为蒙古鞑靼的游牧之地,黄河以南滨河一线成为明朝的边防要路。为防控边患,明朝遂在战国秦长城旧迹之上修筑烽燧等防御工事,自此在平堡乌金峡口至堡子山城之间有了“边墙”的 称谓。明英宗二年(公元1437年),置靖虏卫军民府,下属九堡,平滩堡即为其一,属陕西行都司。史称“平滩堡城”,成为明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

走进平堡,登上堡子山,一座残缺的堡城映入眼帘,东墙早已破坏,现存部分西墙及北墙,南面是数十米深的壕沟。据说,城内有地道直通黄河,战时可入内取水。现在,堡城内是果园和农田。

古镇上的城隍府

古镇与其传承的文化民俗是密不可分的。

平堡也有独特的民俗文化。作为乡镇,平堡能有城隍,与其作为汉代祖厉故城有着密切的关联。

资料显示,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儒教《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

汉代,纪信救刘邦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及地方相关资料上均有叙述。刘邦得天下称帝后,厚赏、追封纪信,择上林苑自己打猎休息之地(今王曲镇),修建大型庙堂并祭祀。据传“文景”二帝时期,为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供奉的纪信封为城隍神,成为长安城的保护神。

唐朝,信仰城隍已相当普遍,百姓对为民做好事的官员非常敬重,在其死后便作为城隍神供奉。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诏加封天下城隍。并严格规定了城隍的等级,共分为都、府、州、县四级。朱元璋立城隍神目的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

平堡的城隍名为郭斌,在西夏时,郭斌驻防平堡一带,战败后自焚一家。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为显佑伯城隍。所管辖区域为东至独石头;西至糜地沟岘;南至哈岘;北至砂坡岗、刘川。平堡的城隍庙最初在堡子山城内,清康熙初年移至平堡中街,建有城隍庙建筑群,院子里有一棵柏树,是康熙二年所植。

元宵排灯过佳节

“小年大十五”,平堡人历来注重闹元宵。元宵节,平堡的灯火活动场面蔚为壮观,热闹非凡。

平堡闹元宵最热闹的莫过于观赏平堡排灯。每年元宵节期间,一里多长的中街上,从西到东悬挂着长方体型的排灯,每架灯都是主次搭配,上面绘画六幅图画,内容以《封神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杨家将》等传统小说为主。

平堡排灯自明代嘉靖年间(1592)张纱幔悬灯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平堡排灯原在堡子山城内,明清为纱绢排灯,明万历年间,元宵悬灯时,设有灯棚,清康熙年间移至平堡街头。

现在,每到元宵佳节,平堡排灯高悬街头,灯火通明,引得周边十里八乡的群众扶老携幼,观灯闹元宵。

1986年,因平堡中街菩萨楼失火,使得原绘画大师潭正荣为主所画的《封神演义》三十架排灯一并焚毁。同年秋,在地方文物保护小组的倡导下,募捐资金,由兰州画院韦博文先生邀请甘肃省内绘画名家李宝峰等八人重新绘制纱绢排灯40架。在1998年秋,由平堡灯火会倡议并募捐资金,制作纱绢排灯58架,进一步丰富了平堡排灯的民俗文化。

在平堡中街上,清康熙三十年兴建的灯山楼至今保存完好,为平堡的元宵节更是增色添彩不少。元宵节期间,平堡灯山楼挂彩画纱帐,楼内设灯架,摆成“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等灯字。同时,在堡子山上及沿街悬挂彩灯,登高远望,依次排开,形成一条蔚为壮观的灯火巨龙。

平堡元宵节期间,还有燃旺火、烧秦桧的习俗。街道上,有用煤块垒高炉生火,各家亦要生旺炉火。在位于中街的城隍庙门前,则用泥塑“秦桧夫妇”被缚下跪之像,腹腔内生火,七窍生烟,教化乡民忠奸有别,爱憎分明,形成了鲜明对比。

水利枢纽复兴渠

开田种地、引黄灌溉是平堡兴旺发展的根基。黄河在平堡过境段为15.4公里,占流经靖远县境的10%。临河而居,让勤劳智慧的平堡人民在兴水利发展农业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明代以来,靖远沿黄河两岸修建了8条引黄河水的农业灌溉渠道,平堡复兴渠就是其中之一,当地人曾称其为平堡的都江堰

复兴渠,原名中和渠,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创修,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复兴渠。从乌金峡下峡口引入黄河水,渠口海拔高度1416.17米,灌区南北宽2公里,东西长20公里,现在总灌溉面积10364亩,让平堡镇1万多人受益。

清代以来,复兴渠经历了多次重修。《靖远县民国志》记载,清康熙时,黄河沿平滩堡、下蒋家滩南山麓东流,复兴渠渠口在青崖下。道光年间,因黄河河床逐渐北移,原渠口被废弃,另行选址开渠引水。同治七年(1868年),黄河水位暴涨,灌区内大片土地被淹没。光绪年间及民国初期,复兴渠更是屡修屡毁,灌溉面积不断减少。

1945年,平堡地方开明人士刘子元、苏景三等联合奏请当时的甘肃省政府拨款重新开渠,在甘肃国际救济会美国援华委员会史米特的帮助下,经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勘测后决定再次开挖修建,整体方案由郝西庚设计,将引水渠口上移,延长渠道,扩大灌溉面积。1947年竣工通水,干渠长11.1公里,灌溉面积6400亩,定名为“复兴新渠”。

新渠修成后,时任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谷正伦亲笔题写“复兴新渠”4个大字,镌刻在过堤洞口上,至今犹存。

新中国成立以后,复兴渠经过历经多次修建,开挖支渠,沿渠绿树成荫,灌溉面积达万亩以上, 让平堡也成为农业发达、瓜果飘香、产业兴旺的一方沃土。

黄河农民第一桥

黄河出乌金峡后,自南向北顺流而下,将整个平堡包围起来。村民们住在南岸,一些土地在北岸,渡河种地极为不便。当地群众出行长期以羊皮筏子、小木船摆渡,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改为钢丝绳扯船。

自明清以来,在平堡摆渡过河翻船的事故屡见不鲜。清代乾隆年间,群众到北岸的剪金山庙会,由于争先上船过河,人多超重,船行河中时翻覆,致使150多人溺水而亡。据粗略统计,建桥前的十七年中,仅在汛期因生产渡河而发生的翻船事故就达18起,死亡14人,平均每年发生一次。

平堡农民建桥,缘于当地一位农民的突发奇想。1965年,在白银公司露天矿为生产队积肥的平堡农民冉旭,看见堆积很多的废旧钢丝绳,他突然想要是将这些钢丝绳连接起来,两端固定在黄河岸边,铺上木板,建一座供行人和架子车行走的吊桥。冉旭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也得到矿山负责人的支持。

就这样,平堡人开始了自己建桥。村民从兰州请来了专家苏钰,实地勘查设计方案,还派出代表和技术人员,前往天水等地参观学习,索要建桥图纸,成立建桥委员会和铁工、木工、石工、土建、点焊等施工组,实施建桥计划。

1967年4月25日,平堡农民的建桥工程正式动工。面对资金不足、材料缺乏等实际问题,除了省上计划拨付的部分外,当地群众还组织人员分赴兰州、白银、靖远等地,四处求援,先后得到40多家厂矿企业的帮助和支持,从工厂的下脚料堆中东拣西凑,解决了不足部分。

苏钰在他写的《平堡吊桥史料》一文中提到,平堡吊桥建设是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开挖东岸主墩,需要在深达两米七的黄河边用砂土、麦草、块石加筑围堰时,每个班400余人,不分昼夜,连续7天6夜,始将河水阻断。面对河水暴涨,围堰决口的关键时刻,动员全平堡青壮年劳动力4000多人,流水式作业,保住了基坑。

1968年5月,东岸主墩已出水面,西岸桥墩基本完成。这时,省交通厅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专程前来视察进展情况,当即做出决定,对该桥以单车道重新设计,将建桥工程申请列入国家计划项目,省计委下拨23吨新钢丝绳以及三材指标,从而使平堡吊桥的建造工程获得新的生命。

由于没有机械设备,施工中,群众用木槽搅磨代替起吊机,用自制的木架代替脚手架,用土办法自制铆钉模具,在土锻炉上用大锤打制大小铆钉2.4万多个,在钢件上钻孔共6万多个,加工连接铁件3千多片。

平堡黄河吊桥建设工程,充分体现了“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的原则,国家投资总共27.5万元,其中地、县拨款4万元,省交通厅投资23.5万元。共用钢材163吨,木材350立方米,水泥330吨,钢丝绳23吨,石料120立方米,砂石3000立方米,移动土石方10万立方米,当地群众投入了18万个劳动工日。当地群众流传着“平堡黄河吊桥是用炒面加大锤修建起来的”这样的说法。

最终,修建的平堡黄河吊桥为单链加劲钢桁架载重汽车桥。吊桥两端由高15米的索塔拖起粗壮的钢绳形成弧形,主桥一孔跨度130米,另有引桥3孔,主桥墩河床底面距离桥面8.04米。桥身全长192.4米,桥面净宽4米,两边是0.8米宽的人行道。成为黄河上游修建的第一座吊桥。

1970年4月27日,大桥全部完工,实现了平堡人“中国农民修大桥”的愿望。5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参加祝贺的群众共达3.35万人。通车后,先后有11个省市和地区的人来到这里参观索要图纸,仿照建桥。此后,有了建桥经验的平堡人还参与了皋兰什川黄河吊桥的建设。

平堡黄河吊桥的建成,实现了当地老百姓多年的梦想,更创下了中国农民建桥的奇迹,当时还被国外媒体关注报道。

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今天的平堡已将保护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提上了日程。

本文来源每日甘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烤烟产值近7000万,玉龙县巨甸镇再创历史新高

10月19日,丽江玉龙县巨甸烟站烤烟收购顺利关仓,标志着巨甸镇2020年烟叶生产全面结束,全镇烤烟生产的品质、产值及群众收入跟以往年相比再创历史新高,为该镇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玉龙县巨甸镇烤烟种植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丽江市最早种植烟叶的地区。发展烟叶种植20多年来,在市、县、镇党委政府及烟草生产部门的正确领导及关心支持下,全镇7个种烟村委会机耕路、水利沟渠、水库、现代化烤房等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逐年加强,促进节能环保的烤烟“以煤代柴”政策措施及“烟叶烘烤生物质颗粒”全面落地,烟叶生产各类新技术不断普及,巨甸镇逐步成长壮大为丽江市较大的烤烟生产基地,巨甸及周边乡镇所生产的“金沙江河谷烟叶”成为一张响当当的烤烟品牌,争相得到省内外烟草企业青睐。

随着烤烟这一优势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方面的促进保障作用也不断显现。由于烤烟生产实施的是“订单式生产+订单式收购模式”,且烟叶收购价格逐年提高,所以巨甸镇山区、半山区片的广大烤烟种植户纷纷通过种植烤烟增加了收入,很多家庭开上了“烤烟小轿车”、住上了“烤烟洋房”、购置了“烤烟家用电器”、也培养出了一个个“烤烟大学生”,烤烟——真正成为巨甸镇广大烟叶种植户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巨甸镇的决胜脱贫攻坚也进入最后的“爬坡”、“攻坚”阶段,为全面、稳定增加群众收入,巨甸镇党委、政府从镇情实际出发,确立了“抓稳烤烟传统优势产业+开拓长短结合产业”的发展思路,确保全镇在年内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一起同步全面迈入小康社会。

为此,在2020年烤烟生产工作中,巨甸镇提前谋划,在积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紧紧抓好烤烟生产:镇党委政府先后两次召开烟叶生产工作会议,对全镇烟叶生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巨甸烟站先后数次到各种烟村委会开展烟叶生产技术的田间培训;全镇金河、阿乐、德良、古渡、路西、武侯、后箐等7个村委会相继建设了烟叶预验点,建立了14支140余人的烤烟验级小分队,提升了烟叶分级水平;在9月3日至10月19日的烤烟收购阶段,巨甸镇成立了由镇纪委牵头的烤烟收购纪律作风督察组及由巨甸市场监管所、派出所、交警中队、农科站等组成的烟叶收购秩序工作组,全天候入驻烟站及排查交通要道,确保了整个烟叶收购工作的平稳、有序开展。

据巨甸烟站站长胡文广介绍:“随着10月19日收购任务的完成,巨甸烟站顺利关仓,巨甸镇2020年烤烟生产全面结束。2020年全镇烤烟种植农户1465户,发展种植烤烟 17928亩,收购烟叶48701担(2435050千克),在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巨甸镇烤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烟叶生产总产值6906.45万元,烟叶收购单价达到了每千克28.36元,烤烟生产总值较2019年增加209万元,为全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如期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基础。

通讯员:元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