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畲族旅游注意事项 福建畲族旅游

导读:浙江畲族旅游注意事项 福建畲族旅游 1. 福建畲族旅游 2. 畲族风景区 3. 福建畲族旅游景点 4. 畲族旅游景点 5. 浙江畲族旅游攻略 6. 福建畲族旅游景点介绍 7. 福建少数民族畲族旅游 8. 福建福安畲族旅游

1. 福建畲族旅游

畲族,现有630378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1984年批准成立的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我国惟一的畲族自治县,有畲族17万多人。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家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散居与杂居特点。 畲族地区处于中国东南丘陵地带,山不高但苍翠,水不阔却纵横,气候湿润,资源丰富,除品种多而优的水稻和薯类等农作物外,景宁香菇和惠明茶最负盛名。 畲族人民早在唐代就在闽、粤、赣交界地区繁衍生息。南宋时期“畲民”的族称见于史书。畲族自称“山哈”或“山达”,意为“山里的客人”。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畲族。 畲族文学艺术十分丰富,口头文学,尤从山歌出名。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大部人讲当地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文。

2. 畲族风景区

好玩的。

八井村依山面海,离罗源滨海新城仅十五分钟的车程。这里蕴含着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是个美丽的村落,有畲族文化陈列馆、畲族革命史陈列馆、红色文化等景观景点,还能看到畲族舞蹈表演。

景区内有儿童游乐场、养殖场、葡萄林、农家乐,还有美丽独立院子的民宿,远离城市的喧嚣,是城市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3. 福建畲族旅游景点

畲族,现有630378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1984年批准成立的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我国惟一的畲族自治县,有畲族17万多人。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家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散居与杂居特点。   畲族地区处于中国东南丘陵地带,山不高但苍翠,水不阔却纵横,气候湿润,资源丰富,除品种多而优的水稻和薯类等农作物外,景宁香菇和惠明茶最负盛名。    畲族人民早在唐代就在闽、粤、赣交界地区繁衍生息。南宋时期“畲民”的族称见于史书。畲族自称“山哈”或“山达”,意为“山里的客人”。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畲族。    畲族文学艺术十分丰富,口头文学,尤从山歌出名。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大部人讲当地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文。    

4. 畲族旅游景点

漳浦的旅游景点有雨查顶、古雷港、台湾农民创业园 剪纸、中共靖和浦县委、东南花都、 古雷海湾西湖公园天福茶博物院、威惠庙、抽象画廊滨海火山地质公园等数十个。

简单的介绍其中3个。

1、雨查顶

雨查顶地处漳浦县赤岭畲族乡山坪村,山平村雨查顶有一座神奇的庙,名曰:闽南雨霁顶三官大帝庙,又名三界公庙,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30年)重修于清康熙中期。至今保存有明清8块石碑。占地总面积近60亩,总建筑面积约500多平方米。然而主庙建筑奇特,国内外罕见,为圆顶凉亭,面积不及40平方米,神然占位不及2平方米。据说雨霁三官大帝神位地处覆鼎金穴,庙址神点,堪称灵异。不能构筑土木庙宇,一建起就会遭回禄焚烧,屡试不爽。神卜只允石砌神坛,盖顶空墙。形成惯例,流传至今,每年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不远万里来此庙参观游玩(上香),如今已成为闽南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2、古雷港

古雷港经济开发区位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古雷港5000吨级码头,与台湾隔海相望。2006年4月,福建省政府批准设立福建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26日,经国家发改委公告确定为福建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53.81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新型电子材料、新型船舶修造、重化工等产业群。到2015年,古雷将建设北、中、南三大片区,分别作为行政居住区、重化工启动区、临港工业区,届时现代化临港经济区将成形;到2030年,古雷将形成东、西、南三个大区域,还将规划填海造地,发展高等院校和科研基地,完善港区内部建设。

3、台湾农民创业园

台湾农民创业园由于与台湾特有的地缘关系,福建是台湾农业资金最集中的地方。早在2005年初,福建省的漳浦县和福清市便开始规划创办“台湾农民创业园”,计划用3年的时间建成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使之成为台湾农民创业乃至两岸农民感情交流的平台。

5. 浙江畲族旅游攻略

畲族,现有人口70万余人。畲族人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省,畲族居住地多属江南丘陵地带。其先民是长河“武陵蛮”的一支,后来经多次迁徙,大约在13世纪、14世纪来到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的山区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畲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

畲族住房多为茅草房和木结构瓦房,一般都有厅堂和左右厢房。盖房往往是先立柱、上梁、盖瓦,然后再筑墙和整修室内。

畲族妇女多穿大襟小袖衫,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花边为宽纹的是中青年妇女的服装;老年妇女穿 纹花边的衣服、短裤,裤角镶有锯齿形花纹,束黑色绑腿。畲族妇女的“凤凰装”别具风格,在衣裳、围裙刺绣各种彩色花边,多是大红、桃红夹着黄色的花纹,镶绣的金丝银线象征着凤凰颈、腰和美丽的羽毛,金色腰带象征着凤凰尾巴,周身叮当作响的银器象征着凤凰的鸣叫。全套“凤凰装”一般作为畲族女子的嫁衣。

每年农历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各家照例要蒸乌米饭,用来聚餐、赠友、祭祀祖先。乌米饭的做法是把野生植物乌树叶捣碎煮汁,然后捞出,在汁中放入糯米,这样做出的饭颜色乌黑,数日不馊,用猪油炒热,香软可口。

祖图,又称“盘瓠图”,是畲族信仰的主要标志之一。畲 族把有关始祖盘瓠的传说画在布上,制成约40幅连环画式的图像,代代相传,称为“祖图”。畲族民间还有“高皇歌”,记述盘瓠王不平凡的经历,歌颂其英勇杀敌、繁衍子孙的丰功 伟绩。畲族每年还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祀,族人共聚祠堂、悬挂祖图,是早期原始社会中图腾 崇拜的残迹。

二月二“会亲节”是畲族传统节日之一。由于族支繁衍,子孙散于浙南、闽东各地,省亲路远,探亲无期,便约定在每年春耕前的农历二月二为“会亲节”,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节日中人们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访亲友、致问候。入夜,约为信号的信炮凌空而起,一队队提灯游村的人贯穿行于各个畲村,山谷里礼炮齐鸣、烟花怒放。

畲族喜爱武术。他们的武术基本上可分棍术和拳术两大类。由于根术器械的长短及其功用有别,又有不同的名称,一种叫“丈八棍”,长一丈二尺,由单人要弄。另一种叫“齐眉棍”或称“盘柴极”,长六尺,两人对打。棍术动作复杂多样,有双头挺、三步跳、四步半、七步、九步、猴子翻身等。拳术(又叫“打工头”)在一些富族山村十分盛行,还有令人叫绝的点穴功夫。

畲族地区多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有丰富的作物及特产资源,农产品以稻谷、玉米、豆类烟叶土豆为主,盛产林木毛竹。树木以松杉为主,还有世界稀有的珍贵树种栓皮栎、檫树。最具特色的是方形木,树干棱角分明,枝叶茂盛。畲族地区还盛产茶叶、油桐、香菇及名贵药材,著名的景宁“金奖惠明茶”就出产在这里。此外,畲族地区还有丰富的动植物及矿产资源。

6. 福建畲族旅游景点介绍

中国有45个畲族乡,其中浙江和福建两省就有35个。

浙江省18个畲族乡(镇)是:丽水市老竹畲族镇、丽新畲族乡,云和县雾溪畲族乡、安溪畲族乡,遂昌县三仁畲族乡,龙泉市竹垟畲族乡,松阳县板桥畲族乡,苍南县凤阳畲族乡、岱岭畲族乡,泰顺县司前畲族镇、竹里畲族乡,文成县西坑畲族镇、周山畲族乡,平阳县青街畲族乡,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兰溪市水亭畲族乡,龙游县沐尘畲族乡,桐庐县莪山畲族乡。18个畲族乡(镇)总人口为162568人,其中畲族36368人。

福建全省有18个民族乡,其中一个是回族乡,即泉州惠安县百崎回族乡,剩下的17个都是畲族乡。

7. 福建少数民族畲族旅游

目前,在福建省19个少数民族乡中,有l8个是畲族乡,分布在四大社区,其中闽东北社区,是目前福建主要的畲族居住地,他们完整地保留了畲族文化习俗,这里的畲族人口有18万人,分别占全省畲族人口的1/2、全国的1/4。

全省少数民族人口万人以上的县(市、区)17个(福安霞浦福鼎、漳浦、蕉城、罗源、晋江惠安连江等),千人以上的乡(镇、街道)150个;有18个民族乡(其中:畲族乡17个,回族乡1个)和一个省级民族经济开发区(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527个少数民族聚居村

8. 福建福安畲族旅游

1、福安平讲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讲戏,由明末清初时期流行的四平腔“唱白字”演化并结合屏南民间的“驮故事”表演艺术逐渐形成。

平讲戏系闽剧前身之一,也是闽东地区独特的地方剧种,因其道白、腔调平俗如讲话,故而得名“平讲”。

平讲戏属高腔系统,由永嘉戏、弋阳高腔、乱弹和民间小调组成,唱腔多吸收民歌俚曲、道腔释乐,主要的传统剧目有“七双”、“八赠”、“廿一杂”等。

2、畲族银器锻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安银制品加工制作工艺,始于明朝,为福建银雕工艺的代表。

是当地银矿产与畲族风俗结合的产物,其工序包括:熔银,打坯、雕刻、防腐等;工艺严谨考究,传承有序;产品具有纯洁、创新、精细、动感的特点。

3、闽东根雕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朝年间畲族入迁福安、蕉城一带,畲族根雕便在当地传承繁盛,其透雕与浮雕相结合并施以全彩的手法盛极一时;此后,福安、蕉城的根雕工艺又吸收了闽北的以剔铲阔略、保留疤结木纹的手法,形成了富有地域艺术风格的根雕工艺。

福安的根雕以其独特的平削凿木法、凸削凿木法、凹削凿木法、火攻法、土埋法、配方法、水磨法等自然雕法,不露雕痕,凸显根料天然造型,其注重天然美与人工美的巧妙结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天人合一、神形兼备。

4、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坦洋工夫”属全发酵茶,因发祥于福安市云山下清虹溪畔的坦洋村,故而得名。

坦洋村以白云山脉为其天然屏障,自然环境得天独厚,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咸丰、同治年间,坦洋村有个胡姓的人家,采用手工搡揉、发酵、烘培精研红茶获得成功,其产区逐渐遍及闽东诸县,坦洋工夫红茶声名鹊起。

最鼎盛时期,村中一条不足一公里的街道,就有茶行36家并设洋行,年雇3000余人,年产茶5万多件,产值100多万银圆。

5、 宁德畲族奶娘催罡巫舞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巫舞是原始社会的产物,闽东畲族巫舞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

奶娘催罡巫舞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舞蹈,主角是汉族地方女神陈靖姑,又名陈十四娘,闽东民间亲昵地称为“奶娘”。

表演流派属于正乙道中的武堂(又称武科),全舞始终围绕塑造陈靖姑的形象而展开,体现了畲族原生态的舞蹈形态和音乐风格。

Hash:7cd32739db82b3c3c832a26cd8929949c3bfbf77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