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公共祠堂七哲祠、总支祠敬爱堂、支祠追慕堂

我,是没有"宗祠"这个概念的。当年,我太爷爷是挑着担子从山东走到东北,长途跋涉的路上还死了一个孩子。太爷爷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一个小山村安了家。随着父辈相继过世,"客从何处来"再也搞不清楚了。

一次听马未都谈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区别,他提到一点即南方还留有很强的宗族观念。举例说大概是潮汕地区吧,如果一个人需要一笔钱,同乡或同族都会相帮,而且不需要签任何合同或借据,全靠信任而言出必行。北方人,往往说得很好,但在做的时候会先观望,看看别人都咋做的,自己别吃亏,最后往往是说好的事黄了。靠着宗族的凝聚力,南方人很容易在异国和他乡做起大事,北方人往往单打独斗。

但电视剧"破冰行动"中,王劲松演绎的林耀东是不是也有点族长的意思。这种情况,宗族的力量也是挺吓人的。

所以,还是辩证法,事物都是有两面的。

西递,我看了三个祠堂,梳理一下:公共祠堂七哲祠、明经胡氏总支祠敬爱堂、明经胡氏支祠追慕堂,不知道这么分对不对。

七哲祠,就在村口,原来奉祀的是宋元时期明经胡氏胡怀谷等七位经学名家,后来毁圮,现仅存门厅部分。大祭的时候,明经胡氏各房头选派支丁代表,由房长率领在这里祭祀

敬爱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至1620年),后毁于火灾。清乾隆年间(1736年至1795年)重建时,因胡氏子孙繁衍旺盛,遂扩建为宗祠。

追慕堂,建于公元1794年,为明经胡氏廿四世祖追思慕念祖父、父亲而建。

家族中的这个"房"或"房头"概念,还是看了《 大宅门》才知道的。有了这个概念,对于宗族文化和祠堂理解起来容易很多。这个就像生命树,虽然从一个根长出来,但分枝越来越粗大,就相对独立地生长了。从血缘上来讲,分支的血缘更近。

【七哲祠】

原来奉祀的是宋元时期明经胡氏胡怀谷等七位经学名家。就在村口附近,是一个独立的庭院,存留的东西不多,院中有一座走马楼,应该是复建的。门楼很漂亮,雕花门楼上的门额为"七哲祠"。

这是进村看到的一个门楼,很惊艳。以前的大祭在这里进行。

【敬爱堂】

爱堂原为明朝胡氏十四世祖之享堂,他的三个儿子为表示兄弟互敬互爱,故将享堂改建成祠堂,取名"敬爱堂"。那么,从十五世祖开始,都可以以这间祠堂为"祖"祠,所以,可以称为西递这一支胡氏的总支堂。

敬爱堂前的街应该属于主街,很开阔,门前流过溪水。门楼三进,飞檐翘角

进入悬有"胡氏宗祠"匾额的门楼,即是一个"四水归一"的大天井,中门樱花上高悬"敬爱堂"楷书匾额

从中门进入则为祭祀大厅,大厅很开阔,两侧分别书有"忠孝廉义"四个大字

祠堂中的匾额

后厅正中挂有祖宗遗像,上面悬挂的匾额上写着"百代蒸尝"四个大字,秋祭称"尝",冬祭称"蒸",这四个大字表示每年的春夏秋冬四时都要祭祀祖宗,而且要代代坚持下去,故叫"百代蒸尝"。

【追慕堂】

建于公元1794年,为明经胡氏廿四世祖追思慕念祖父、父亲而建。与敬爱堂比,这个就是那个的分支了。

大门也是飞檐翘角,即古朴又灵动

从入口走进去,绕过屏风,就是追慕堂的核心空间――方形天井和大堂

因为西递的胡氏是唐皇室后裔改姓而来,所以,这个堂中有李世民画像和牌位。

祠堂文化挺有意思的,至少可以把一个人的底细"描写"的清清楚楚。只要知道这个人是哪个堂的,那他是辈分、家族关系基本就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如果真的做了什么违反族规的事,很容易被"追溯",也很容易在亲戚中留下恶名。

西递的胡氏,即善于经商也勤于读书,他们要求子弟不管穷富都要读书。实在没钱的,族长会从公共的份额中给予资助。读书,的确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

天下第一祠堂——唐氏总祠堂(晋祠) 祠堂

山西唐氏ID:天下唐人

汇聚四海唐人,传承唐族文化

互动唐人轶事,公益成长唐家!

你知道唐姓祠堂在哪里吗?

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位于山西省太原晋源区晋祠镇,其文化遗产价值独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1961年3月公布晋祠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

晋祠创建年代久远,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幽美。晋祠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画、古树名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建筑、园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的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实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最珍贵的遗产。

唐叔虞祠。晋祠的根儿。祭祀剪桐封弟之晋国开国君侯唐叔虞。现在的祠堂是在元代建筑的基础上,于清乾隆36年修缮扩建的,唐叔虞塑像大约是明代的。晋祠从这根上缘起,,包容并和,林林总总,已成中国传统文化之集锦。

晋祠现存最早的主体建筑圣母殿,大约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崇宁元年(1102)重建。历千年战火而幸存,实为国之瑰宝。

晋祠赤桥村的清末举人刘大鹏撰写《晋祠志》有言:“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而今晋祠之最珍贵者,当为圣母殿。

献殿。圣母殿建成百余年后的靖康元年(1126年)秋天,太原经大半年攻防血战,被金兵攻陷,次年北宋亡。圣母殿幸存,且于金大定8年(1168年)在其前添建了一间享殿,即献殿。

大殿前是宋代所建的“鱼沼飞梁”,呈十字桥型,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难老泉为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不知始于何时,《山海经》就有:“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记载。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命名为“难老泉”。晋水源头特有长生萍,浓翠如玉,四季常青。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

“晋祠三绝”周柏,没有寒风中挺立的雄姿,也没有繁枝茂叶,只有不屈的精神和不老的心。千万不要小看了这棵周柏。明傅山曾立石上书:“晋源之柏第一章”。无疑,周柏是晋祠的根。周柏不仅是晋祠三千年历史的见证,也是晋祠三千年连绵不绝的庇护神。宋欧阳修曾感叹道:“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

周柏位于圣母殿北侧,原先本有两株,名为齐年古柏,如今只剩这一株了。在当地人眼中,这株古柏就是长生不老的象征。

“晋祠三绝”唐槐,位于水镜台前,虽不是晋祠古槐中年代最久远的,但却是最繁茂的一株。每到春夏之季,树绿荫浓。

对越牌坊。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相传,晋祠东庄的明代书法家高应元母亲患偏头痛,久治无效,吕祖庙求得签题“添砖加瓦”。 高应元见晋祠里殿堂楼阁亭台等俱全,故建对越牌坊,意为“报答宣扬祖先功德”。 对越匾为高应元手书,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浮屠院内的舍利生生塔,曾建于隋开皇年间,后被毁,现塔为清代乾隆年间所建。

全球唐氏祭祖大典

2016年全球唐氏祭祖大典在太原晋源区晋祠盛大举行。中华唐氏宗亲总会荣誉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释怀善大师(俗姓唐)莅临现场,500余位唐氏企业家代表、文化名流、社会活动家齐聚一堂,与来自全国20余省市及港澳台地区的唐氏后人聚首晋祠,共同见证这场以“唐氏文化”、“宗亲血脉”为主题的盛会。

唐氏宗亲祭祖现场

晋祠既是怀念、奉祀第一代晋王唐叔虞的祠堂(唐姓起始祠堂),也是中华唐氏的总祠堂。尽管晋祠经数代扩建,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基于唐叔虞祠文化发展、丰富起来的,包含多种文化内蕴、透析着华夏古今文明的奉祀建筑群。

中华唐氏宗亲总会会长唐传勤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本次祭祖活动有来自北京、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浙江福建云南新疆陕西天津二十九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香港台湾等地代表共计五百余人,是近年来影响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

家族祠堂的祠堂文化 祠堂

常州著名文史专家、常州祠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之光说,祠堂有五大功能:一是尊祖敬宗,纪念祖先的场所,发扬祖先的爱国主义,艰苦创业的精神;二是寻根问祖,接待来访,联络宗亲的场所,加强民族团结,发扬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三是道德教育的基地,通过祠堂文化内涵,匾额、楹联、碑记,以及族规家训,如爱国、孝悌、敬业、诚信、友善,勤劳、俭朴等道德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等,发扬文明道德、和谐友好新风尚;四是陈列书画,阅读书报,增进知识,联络感情,增进宗亲邻里情谊,喝茶聊天休闲,发扬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的作用;五是民俗文化、民间收藏的陈列馆,收藏陈列旧宗谱、旧碑记、旧石器、旧家具、旧农具,是新旧历史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修缮祠堂的工作刻不容缓。

河南丁氏祠堂

偃师自古以来就是历史文化名城,现在经济也飞速提高,承载形成和洛阳,郑州遥相呼应的经济强市。偃师遍地都是历史文化遗产,在偃师高龙镇高龙村,有一个生产小组,大多数都姓丁,生产组有一座石桥和一处丁家祠堂,石桥以前下面还是有水的,现在干涸了,祠堂也没有人管理,现在已坍塌。前段时间我听一位朋友说有人开始组织丁家祠堂的重建工作。听说那座石桥叫丁桥,和丁家祠堂一样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按理来说这也属于历史留下来的文物了,就是没有人重视,没有人管理,前段时间不是听说偃师市文物管理局开始对偃师辖区的文物进行普查了吗?如果有这方面的专家,请专注这两处建筑。丁家祠堂有两块石碑,年代在上百年,丁桥有龙头和龙尾,龙尾已断,龙头被埋地下..难忘那座小石桥,难忘桥南那个小水塘和桥北的桐树园!睡梦中还时常想起池塘里游弋嬉戏的鸭和池边摇摇欲坠的树,还有冬夜里在桐树园两边跟小伙伴玩儿打仗游戏。河南丁氏祠堂的根源,丁氏祖籍的发源地,希望丁氏后人加强保护和看管,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无价资产。

祠堂自由行旅游攻略

  • 西递:公共祠堂七哲祠、总支祠敬爱堂、支祠追慕堂

    我,是没有"宗祠"这个概念的。当年,我太爷爷是挑着担子从山东走到东北,长途跋涉的路上还死了一个孩子。太爷爷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一个小山村安了家。随着父辈相继过世,"客从何处来"再也搞不清楚了。一次听马未都谈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区别,他提到一点即南方还留有很强的宗族观念。举例说大概是潮汕地区吧,如果一个人需要一笔钱,同乡或同族都会相帮,而且不需要签任何合同或借据,全靠信任而言出必行。北方人,往往

    2022-01-09
    313 89
  • 天下第一祠堂——唐氏总祠堂(晋祠)

    山西唐氏ID:天下唐人汇聚四海唐人,传承唐族文化,互动唐人轶事,公益成长唐家!你知道唐姓祠堂在哪里吗?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其文化遗产价值独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

    2022-02-23
    115 78
  • 朱氏又一值得一提的祠堂,义阳堂大坝朱氏祠堂

    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大坝朱氏祠堂固始发祥千年远龙坡传承一脉长义阳郡,指现代的河南信阳地区。大坝朱氏始祖古倞公,公元885年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公元893年特差建宁军节度使判官。因乐其溪山之美,定居延平西芹。为牢记祖先的来历,祠堂寝室制作“义阳堂",以示纪念之意。祠堂门楼由朱古倞三十七代孙长贵捐款修建大坝严禁碑仿朱文公题字由

    2022-02-28
    1778 60
  • 祠堂文化 | 解读黄氏祠堂文化

    祠堂是宗族的圣殿,是陈列供奉祖先神主牌位的神圣之地,又是族长率领家族成员隆重祭祖、讨论、决断事务及进行宗法族规教育、执行奖惩的威严之地。它兴于两宋,盛于明清。初时,只是“每晨兴,家长辈率领众子弟致慕于祖宗祠堂,聚集于厅”。继后,由家祭,墓祭发展为地域内一族分支,定期祭祀,以示讲究,同时举行社火、灯会,以民族歌舞形式,颂扬祖德,祈盼家族昌盛。它的建筑形式,同庙宇相比,有的更加宏阔华丽。祠堂的管理

    2022-01-16
    1247 75
  • 走进祠堂了解祠堂文化故事

    走进祠堂了解祠堂文化故事在卢边社区,不足1000米长的海田街、庙前街,就有10座祠堂,分别有养斋卢公祠、东唐卢公祠、念川卢公祠、侣樵卢公祠、卢氏宗祠、封圻家庙、毅齐卢公祠、华峰卢公祠、寅宇卢公祠、名宦家庙等,这里集中了宗祠、私祠、家庙几种祠堂类型。祠堂文化2018年11月11日,卢边社区党支部、潮连街道社会治理公益创投项目社工和五邑大学社工系学生组织来自潮连中心小学的约

    2022-01-23
    953 80
  • 一座700余年历史祠堂——“杨家祠堂”

    61:【原创】第四期云相亲【待见你就来】平安夜专场62:【原创】第五期云相亲待见你就来63:【原创】云相亲第7期待见你就来64:【原创】云相亲第2期待见你就来在代县有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它就是杨家将后人的聚居地鹿蹄涧村!它隶属于栆林镇与显旺村和西留属相邻!村里有一千多人口,特产有闻名全国的代州酥梨,有香脆可口的红富士苹果!旅游资源是它们的特色产业!

    2022-01-19
    650 15
  • 附近的祠堂 附近的祠堂在哪里

    附近的祠堂 附近的祠堂在哪里 1. 附近的祠堂2. 附近的祠堂在哪里3. 门口有祠堂4. 哪些地方有祠堂5. 小区附近有祠堂6. 附近的祠堂不能住人吗7. 每个地方都有祠堂吗8. 有没有祠堂


    2023-10-18
    1325 7
  • 瑶头最大祠堂,广府祠堂中独一无二的‘施氏宗祠’往事!

    瑤頭施氏祠堂位於恂恂街,門對馬涌、三進三間、牌匾書“施氏宗祠”。瑤頭村施氏旗號施姓,中华姓氏,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三位。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零六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五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6%左右。施氏来源好多,正宗的只两个:一是据《姓氏纪略》的记载,早在4000多年以前的上古夏朝时,有个诸侯国叫施国(在今湖北恩施县境),

    2022-01-21
    678 89
  • 乐从祠堂|古老的祠堂,前进的起点

    古老的祠堂,前进的起点解放后,大批祠堂成为牛舍、仓库、生产队办公室、学校,默默地从家族私有领地转换到公共空间,承接上级任务的主管者也从昔日的族长转换为牧牛者、管理员、生产队长、校长,但深沁血脉的亲情静静流动,让工作与交流仍散发着无法抹却的淡淡温情。经过岁月的洗礼而存留下来的乡间祠堂,在改革开放初期成为人们发展各种产业的重要空间。(图为劳村奇山劳公祠重修前,劳绍桐摄)改革开放初期,人

    2022-02-28
    66 83
  • 昭通景点龙家祠堂 昭通农家祠堂

    昭通景点龙家祠堂 昭通农家祠堂 1. 昭通农家祠堂2. 昭通龙家祠堂荷花图片3. 昭通传统村落4. 昭通农家祠堂图片5. 昭通龙氏家祠景区6. 昭通马家祠堂7. 昭通龙家祠堂8. 昭通农家菜馆9. 昭通农家祠堂介绍10. 昭通龙家祠堂开放时间11. 昭通古村落


    2023-07-15
    1526 26
  • 三晋世族祠堂文化及槐荫赵氏祠堂

    点上面“趙氏宗亲”加入趙氏大家庭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趙;请点击上面“趙氏宗亲”关注,拥抱中华趙氏大家庭,和各地宗亲交流,携手同行,弘扬趙氏文化,共建繁荣趙氏,传播趙氏正能量,这里是免费“查家谱、阅古迹、读资讯”一站式互动家族平台。常回家看看投稿为繁荣、弘扬趙氏文化,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

    2022-02-04
    811 4
  • 汝城古代祠堂群简介——汝城古祠堂群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角,东连江西,南接广东,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山区县,36万多人,280多个姓氏。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这里发现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710多座,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之高,如果不是全国之最,恐怕也算湖南第一了。这些祠堂,大小不一,风格各异,星罗棋布,点缀着汝城的山山水水。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南方民间的古建筑、古文化艺术、古民俗、古宗法、古迁涉史提供了重要

    2022-01-19
    1084 62
  • 小县城大祠堂500多座!34座不同姓氏祠堂

    “”投稿编辑|趙英雄曾祥裕风水团队行至广东河源市,来到小小的紫金城,发现它的客家文化特色却不逊于其它历史文化名城。据该县博物馆叶老师介绍,历来紫金人素有建造祠堂的喜好,几乎村村都建有祠堂。据不完全统计,该县有大小祠堂500多座。现今,在县城的下厚街和儒林街附近就有34座不同姓氏的祠堂。在朋友的陪同下,我们踏着青砖石板路,漫步在紫金县城下厚等街巷时,惊喜地发现处处林立着

    2022-01-30
    153 91
  • 古代旅游景点祠堂 关于祠堂的历史文化

    古代旅游景点祠堂 关于祠堂的历史文化 1. 关于祠堂的历史文化2. 对祠堂历史文化的描述3. 祠堂的历史价值4. 祠堂的文化内涵5. 祠堂文化的传承价值6. 关于祠堂的历史文化故事7. 关于祠堂的历史文化介绍8. 祠堂的文化底蕴9. 祠堂传统文化10. 祠堂文化有哪些


    2023-12-31
    1298 80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