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之城 清溪古镇

题记:谨以此片文章记录家乡清溪古镇的过去和现在,并向在海内外的广大清溪儿女传递家乡亲人对你们的思念———

乡愁】 乡愁是梦,闭目朦胧抬眼真切。乡愁是风,吹动行囊抚平沧桑。乡愁是雨,淋湿记忆滋润亲情。乡愁是云,历经变幻始终牵挂。乡愁是家,万水千山魂归聚散。

清溪古镇位于四川犍为县县城西南9.84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03º54′,北纬29°9′,北距乐山60公里、距成都180公里。全镇幅员面积81.5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96个村民小组, 2个社区,15个居民小组,人口50000余人。

历史沿革 清溪镇,夏、商属于梁州之城,秦属蜀郡武阳县,在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即已成为人口聚居地。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清溪已成为四川通往云南昭通(古名朱提)要道中的一个重要驿站。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正式置军镇戎守,名惩非镇。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至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为犍为县县治所在地。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十月更名清溪镇至今。

清溪古镇地处马边河流域的冲积平坝上,地势平缓,平均海拔413米。山不高,由大凉山南、北两系山脉分布在镇边周围,浅丘占总面积的50%。古镇北面背靠阡陌纵横、美丽富饶的洛江三坝,南面面向清澈碧透的马边河水和绵延起伏的五龙山脉。数千亩平坝的四周皆有群山为屏。东为板栗坪、南岸山、老君山玉皇山;南为五龙山金鳌山;西为三台山、沉犀山龙门山;北为龙马山大山坡、仙人山。这使洛江三坝形成了一个小盆地,清溪古镇便坐落在盆地南边沿。境内河流为马边河,由西丁家嘴入镇境,蜿蜒经渠成、沉犀、和平三山、五龙村,绕过镇集南,再转向东北,经筒车、胭脂、盐坪、南岸、丁家、康家村流入岷江,流程17.7千米。清溪镇属四川盆地湿润性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7℃。

家乡在宋、元、明三朝连续作犍为县县衙360年,成为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于一身的历史重镇。历来文风鼎盛,西汉大儒扬雄曾游学于此,留下了一批遗迹;诗圣李白亦曾游历到此,留下了"夜发清溪向三峡"的千古绝唱;历代人才辈出,明清两代文士武举即达50多人;自古以来都是扼西南边陲的一处重要军事要塞,历代在此驻兵戎守;同时又是古代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处水陆交通枢纽,水路下可达宜宾重庆,上可达乐山成都,陆路又可达大小凉山直至滇、黔,使之一度成为川西南闻名遐迩的客流、物流集散地。

民国时期,茶叶、生丝、中药材皮毛煤炭等物资每年从雷马屏沐等周边地区乃至滇黔边界运至清溪,然后由清溪再转运至成渝等地。其中仅茶叶年运入量即达千余担(每担50公斤)。成都、雅安等地茶商还专门派员常住清溪采购,而清溪人也在成都设庄经销茶叶。最繁时期,每日经停清溪的过往船只达三、四百只,上岸员工达三、四千人,同时每日还有三、四百名往返于雷马屏沐等周边地区的陆路搬运工经停于此。傍晚临近,运输的山货船靠岸休憩了,沿岸一排排连云樯橹,船家升火做饭烟浓雾绕,不一会青椒炒肉的香味便飘上岸来。据说船上讲"武挣文吃":拖上水船时他们是蹬着八字脚拼命那是武,吃饭时一船人客客气气相当的融和便是文。每逢端午节,便有许多山货船像装扮新娘一样扎成彩船,船上川戏玩友表演金鼓齐鸣穿云裂帛,河面千百只鸭子遍河扑腾四散潜逃,数十条小船几百个健儿逐鸭而去好不热闹。

我出生的时候,清溪大桥已经修建好了(1975年建成),但是我还记得小时候沿河一带的热闹,百姓们都在沿河一带的街道上进行货物交易,还可以看见很多彝族人也在市场上交易货物。做完了生意,老百姓们就在河边的餐馆里喝点酒吃点东西。那时候,河边的吊脚茶楼里全是喝茶休息的人。童年时,我也喜欢去吊脚楼里喝茶听评书,还喜欢看老百姓们划拳,划拳赢了的就可以得到甘蔗或者有烟奖励。家乡田畴的水沟,择上几丈长一段,两头一堵,将水戽得快干时,便见鱼儿蹦跳乱串,捉个三,五斤并不稀罕。现在的水磲不长草,很少有鱼。家乡的河边沿岸砌有石坎,方便纤夫和行人,水下石缝中藏有蟹和鱼甚至有大鲵,夏天常见孩童赤身浸入清澈的水中,借助粼粼波光,掏蟹摸鱼。

我的老家坐落在清溪镇古城之东,狭长的街道上是一节一节的青石板镶嵌的路。老家一带的房屋为清代和民国时期所建,多为小青瓦房,也有一些西式建筑。我记得小时候老家屋有一个天井,靠天井东面是一面刻着刀剑人物图案的古墙,古墙下左右两边各放着一个石墩子,石墩子上面个放着一个石罗汉,寓意家族隆昌之意。天井的一角有个排水孔,雨水就从这个排水孔排出去。别人说木板房居住着是冬暖夏凉,我也居住过,确实如此,因为房子外墙处还修建有通风的甬道,夏天还可以乘凉,冬天可以在里屋烤火。住房的窗棂上有着各种镂空雕花,整排窗棂雕花一致,别具匠心。天井一旁是饭厅,饭桌为一个大四方木桌,木桌四壁雕刻花鸟图案,取义家族吉祥之意。

老家院子以土墙青砖合围,靠南方开了一个大门,一般开着,称为槽门。槽门实际也称的上是一个木房子,过往的行人可以在里面避避雨,歇歇凉。槽门的对合们为木质两扇门,对合接触处有一对吊环,木们两边为铁转轴,转轴的底部各嵌在石彀里,上头则用铁环约束。槽门的一角则放置大石磨一台。现在,有很多老外路过我老家院子时,都喜欢在我老家的石磨前照相留影。院子的地坝里有两棵花树,我的童年就是在院坝中间的花树下读书写字中度过的。

古镇历史风貌犹在,全镇至今仍然保留着明清时代“两横八纵”的街道格局。现存历史建筑最早为明代,大部分为清代,一部分为民国时期。至清末,清溪集镇已有街道24条,沿河为吊脚楼复兴街、书堂街、和平街等主要街道房屋多为木结构。墙壁多数为木板,也有部分为青砖空心墙,还有竹壁糊泥墙,少数为纯土墙。会馆寺庙构架多为抬梁式结构,墙壁则全是青砖空心墙。街道多为石板,城墙则为条石,所有屋面均为青一色小青瓦。

走进清溪古镇,青瓦的房顶层层叠叠延伸到远方,一个一个比邻接肩的四合院形状分明,一方方石沏天井规范整齐,一条条小街纵横交错。偶尔一个飞檐,那应该是遗留下来的庙宇的痕迹;突然伸起一截枝条,那是古榕树嶙峋沧桑的身影。真正踏进这些典型的川南四合院落,真正触摸到清溪的肌肤,才有了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感,才知道人们为什么那么津津乐道于清溪的一切。曾经的清溪古镇,商贾来往、船楫去留、繁华富庶。

斑驳的木板缝隙布满岁月的沧桑,却也掩盖不住曾经的韶华时光。可以窥见依稀繁华的影子,可以猜想这些木楼四合院里曾经的春光、曾经的富庶、曾经的欢笑。幽深的庭院、古朴的天井、木板的门面、雕花的吊檐、镂空的窗花、浮雕的云凳、木柱的栏杆,"庭院深深深几许"是这个幽静质朴的古镇的真实写照。清溪古镇,整个儿一幅川南民俗风情画,整个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川西南民居博物馆"。

随着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我的家乡清溪古镇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年来,镇上新颖别致的小区不断涌现,乡村风景更是秀美如画,交通,通讯有了长足的发展,还修建了文体场所。老百姓们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闲时大家一起跳跳舞,参加参加体育锻炼,玩玩棋牌。现在的家乡既有好吃的,也有好玩的,外地的游人来到清溪镇,还可以在我们家乡的茉莉香都玩一玩水上漂流,欣赏马边河两岸旖旎的风光呢。

常听人说,最美不过家乡水。以前我在清溪镇上班,累了就喜欢沿着清清的马边河走走,闻闻农家地里的茉莉花香,远望河对面的玉皇观。

我的校友曾携家人到清溪一游,她的女儿惊叹地说清溪的水好清澈,她很喜欢清溪镇。我的一个留美的同学也常给我说,饮水思源,不管走到那里,都不忘自己是清溪人。是啊,饮水思源,不管走到那里,也不忘自己的根在故乡

清溪古镇黄家院子的记忆

清溪古镇书堂街38号

石柱上写着:神有灵人敬 人立德神依

清溪古镇自强街19号,清代稚园,民国时期是清溪的幼儿园。顶上四角有四颗白菜,寓意"发财"。

清溪镇集市一角

农贸市场一角

古镇茶馆

古镇茶馆的老板娘

洛江乡的村民在地里摘茉莉花

清溪镇茉莉花地

清溪镇茉莉花地

夏天里在家分选茉莉花,清溪镇和平街的大娘

古镇居民在分选茉莉花

清溪镇集市买烧箕的老奶奶

交通街一角街边理发

农贸市场卖面的老奶奶

清溪镇农贸市场鸡市一角

清溪镇集市卖乔麦耙的摊主

清溪镇农贸市场卖熟食制品的一个老板

守望在棕子耙和糍耙前的孩子。

扎火罐

清溪古镇和平街宁廷弼进士第附近彭家院子前拍照的少女

清溪镇二小校打扫校园的孩子们

清溪古镇玉皇观航拍

玉皇观千手观音

曾经的玉皇观渡口

玉皇观大桥,凭栏而倚

玉皇观廊桥,夕阳西

清溪镇盐坪村,马边河畔

玉皇观廊桥,黄昏时分的彩云

建华街上,一块古色古香的牌匾挂在本草堂连锁药店的门楣上。"叙府民生药号"几个大字书写牌匾之上,清代药馆,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老板姓周,沐川、马边等地的药商也曾在此地采购中药药材。

清溪镇民生药号里切药草

清溪镇自强街一个做烧纸的师傅

清溪镇的孩子们在嬉闹玩耍,左边是中和街靠马边河的吊脚茶楼

玉冠寺的尼姑下山到农贸市场釆购蔬菜

清溪镇复兴街面馆旁的铁器杂货摊

清溪镇建华街供销社老房子

清溪镇罗家院子二百年大榕树,孩子们拜保保时,当地居民要在大榕树上系上红绳。

清溪镇沉犀节孝坊,修建于清代嘉庆年间。

清溪古镇宁芷村故居(建新街41号,清溪镇铜门槛、铁门槛)。宁芷村【1895-1984】,又名宁泉礼、宁藩龄,号子春。犍为清溪人。1902年考入成都府中学堂,后回犍为高小任教,并参加筹建犍为中学。1919年考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五•四”运动爆发,积极参加活动。1922年毕业受聘于嘉定联合中学教务主任,后任犍为视学,改任教育局长。1933年回犍为经商办实业。创办了西南第一家水泥厂——四川水泥厂(现重庆水泥厂前身),创办和通银行,接收重庆平民银行。1945年担任民主建国会理事,投身人民民主解放运动。任重庆牙膏厂副厂长至退休。为重庆市政协第二至第七届委员,市工商联执委、常委,四川省工商联顾问。

杨包谷耙,杨正明

清溪二小校外宋城

和平街方打铁,主要打制一些农用生产工具。

清溪镇建华街的茶馆,老朋友凑在一起打二七

清溪镇的孩子们

2014年清溪镇中心小学儿童节

清溪初中

清溪高中的莘莘学子

清溪镇桥头下清正街的豆花饭

清溪古镇自强街廖家院

清溪镇和平街老电影院(禹王宫,原湖广会馆)。

烟杆儿

清溪古镇陈家渡雷姓原住居民,拍摄地点清溪镇嘉阳职工联系处

清溪古镇双玉街一竹编

清溪古镇建华街王雕章。

在马边河洗衣服的清溪镇居民

清溪镇建新街,原供销合作社百货公司

清溪古镇黄家祠堂

清溪镇南华

原住居民在自家门前纳鞋底

清溪镇精忠街河边景色

清溪古镇沉犀秋月清乾隆年间犍为印清书院山长余续的《坐真觉寺静室遣怀》。真觉寺位于今清溪镇五龙村。当年竹马戏山门,此日归林景物存。不尽云霞笼殿阁,依然钟鼓动朝昏。江干白雨添新浪,佛座青苔拥旧痕。老却俗情权结社,主僧犹是远公孙。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屏山知县张曾敏路过清溪,正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初春时节,桃花水发,杨柳初绿,渔汛新来,渔家撒网,波光银鳞相映,有渔歌相和之美。诗人诗意大发:清水河边柳眼开,渔人家住碧潭隈。扁舟一放垂杨岸,尺半银鳞入网来。——《过犍为清水溪河》

清溪食品厂的招牌食品—双麻酥

茨竹蜂和蜂蛹

香肠

清溪古镇的土特产腊肉

清溪镇的名小吃薄饼豆腐干咔咔儿

清溪叶儿粑的制作选料考究,工艺精细,甜的是用糯米细粉做包皮,内用白糖花生核桃、豆沙、芝麻等合制成的馅,咸的则以鲜肉、芽菜等为原料,经过制皮、做馅、成型、上笼等工序蒸制成独具风味的叶儿粑,特色是清香滋润,味道鲜美,皮薄馅足不沾叶,滋润爽口不粘牙,是清溪传统名小吃之一。

清溪镇杨包谷耙,选用金黄色上等干包谷,加石灰水煮熟,用青水淘洗数次,洗去包谷表皮和胚芽,石磨细磨研茸。包谷粑馅用上等芽菜,拌以香葱和鲜肉颗,将包谷粑置于平锅内,用猪油煎制成扁平圆形,再放炉内反复烘烤,包谷粑烤熟后,表皮呈金黄色,食之酥脆香馨,里层细嫩、绵软、滋润,香酥爽口,食者都赞不绝口。

清溪镇大转弯处,"唐记煌"串串香

清溪镇高速公路出口

本文作者:黄跃春 照片拍摄于清溪镇玉皇观廊桥。

【回家的路】无论身在何地,心中都有一个故乡。 不管走到多远,脑海魂牵归家的梦。人间处处真情,最暖不过家的灯火。世上美景无数,最美还是回家的路。摄影:周温岷、何东、李兵、清风、练正友、黄跃春部分图片选自网络

-END-

编辑:刘倩

审核:黄未

Hash:b818e1395e09e5699a28879cf65e723c6029ab1d

声明:此文由 文旅犍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