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过古井

舜过古井

舜过井位于市区青果路。相传舜曾到此地而得名,故名舜过井。井口直径0.62米,有八棱形青石井圈。井形上窄下宽,架石7层,深8米,广逾丈,甃石为底,舜过古井,舜过古井简介,舜过古井-无锡市江阴市舜过古井旅游指南

饮水思源,看这些哺育过无数温州人的古井,你喝过哪一口井的水?

“叮叮当啰来,

叮叮当啰来,

山脚门外啰来,

啰啰来,孤老堂,

台山仙人井啰来,

妙果寺里猪头钟呵咋……”

一首《叮叮当》,

唱出了温州

与山、与水、与井千丝万缕的联系。

水井曾是人们生活饮水的必需品,

尤其是住在城区的居民,

在1958年前,

温州还没有安装自来水,

水井几乎是大家唯一的饮用水源。

铁栏井

如今,

温州还有多少伴着生活气息的老井?

那些旧旧的井圈,

摸一摸水桶上沁出的冰凉水珠,

市与井之间隔着的,

就是我们最真实的世俗生活。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鹿城区政协、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等单位近日举行“饮水思源 寻访古井——寻访温州二十八宿井分享会”,与会专家学者、普通市民发出了挖掘保护包括古井在内的温州丰富历史文化遗存、创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滋养家国情怀守护城市记忆的共同呼吁。

二十八宿井的前世今生

二十八宿井相传为东晋郭璞建永嘉郡城时,对应天上二十八星宿的相应位置,在城内分别选址,开凿出28口水井,取“天长地久、水源不断”之意。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这28口井均位于鹿城区,分别为:八角井、白鹿庵井、横井(天宿井)、积谷山冽泉、积谷山义井、炼丹井、三牌坊古井、铁栏井、屯前街井、仙人井、永宁坊井、奎壁井、解井、双墙井、简讼井、天宁寺古井、海坛山山下井、桂井、三港殿古井、八轮井、府署古井、县前头古井、金沙井、甜井、道署古井、郭公山下岩石井、应仙井、施水寮古井。

在温州城没有通自来水之前,包括二十八宿井在内,星罗棋布的水井是城区百姓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它们默默见证着温州城的发展演进,也为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繁衍生息提供着重要支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当人们拧开龙头就能获取源源不绝的自来水,水井的使用功能基本消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同时,受旧城改建、保护意识不强等影响,二十八宿井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

据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副所长黄培量介绍,二十八宿井中,目前保存情况较好的有8口,其井水还可供正常使用,已列入文保单位加以保护;有11口未列入文保范围,但仍在原址且基本保持井貌井身;还有9口,则已被填埋或难以考证原址。2017年,二十八宿井被“打包”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让许多长期关注古井的专家学者和热心市民看到了加强保护乃至整体恢复二十八宿井的希望。

热心市民林鸿麟根据寻访情况,编制了二十八宿井地图。其中,绿色图标表示保存情况良好,黄色表示保存基本井貌,红色表示已填埋或难以考证原址。

0 1

铁栏井

坐落在今铁井栏巷内的七弄。井栏是以铁铸成,为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时所铸。到了南宋宁宗四年间,又在井里面铸成一个大圆铁井栏。清代咸丰年间,由于该井外面的一层铁栏生锈严重,当地居民动手在井的周围砌以15块弧形的青石,井口以九条青石圈成圆形,这样不仅加固了井栏,同时也给造型带来美观。

0 2

县前头古井

位于县前头原市法院后面,今已废。原井身为石砌圆形,后经多次提高,在井的上层用砖块加砌成正方形状,边长约60厘米。

0 3

解井

地处古城东门城内,即今康乐坊东头。由于城市道路拓建,现井面与路面相平。井口有一个铁盖,直径约50厘米,居民需要时将井盖开启后再使用。据悉,今日井状乃1495年间邑地道士潘玉英捐资重建。由于该井水源充沛、清甜可口,故当地居民俗称“龙眼井”。

0 4

双墙井

坐落于今康乐坊第173弄内,为石头栏方井,因该井一半在墙内,一半在墙外,故群众习称“双墙井”。据说由于历史上该井的水质尤佳,清代时专门是供应给外国人家属饮用的。

0 5

简讼井

位于今小简巷东面一一八医院的墙围外,因小简巷在宋代时曾称名“简讼坊”,故后来井便以此得名。为六角形的石块井栏,井身块石砌成呈圆形。水源来自海坛山脉,所以水源格外充沛。据当地居民反映,说井在早晨,有时候会冒出水烟来,且冬暖夏凉。

0 6

天宁寺古井

地处一一八医院药厂的后面,现井栏为单粒青石,水质较好。历史上说井一直在原天宁寺的厨房内,专门供应寺内和尚饮用,井身也是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天宁寺兴建时所筑的。

0 7

永宁坊井

坐落于旧城永宁巷内,宋代时永宁巷为“永宁坊”,故井袭其名。据明代府志记载,永宁坊原有二井,该井为其一,为六角形石板井栏。在井的东首山体摩崖上原有5座为青石雕成的小佛像,现大多破损。

0 8

八角井

位于松台山脚、蝉街西端处,又称“八卦井”,与民间五行八卦有因。另因松台山上有一井名仙人井,说井地处山下,故俗称“山下井”。不过,该井栏实属八块青石砌成八角形状。井的外壁还镌刻着“白鹿衔花”及花鸟草虫等图案。

0 9

海坛山山下井

坐落于今城区七枫巷东头,即温州第二中学电教室旁边的围墙下,一半遮隔,一半外露。井口为石板所筑,井水颇见清冽。七枫巷历史上曾名“问政坊”,故有“海坛山下源流远,问政坊内见清甜”之说。

10

三牌坊古井

位于三牌坊西头,松台山北麓山脚。为六角形青石井栏,井身是用石头砌成,水深常年达5米左右,水源充沛,水质清甜可口。

11

桂井

地处今桂井巷东头。石砌井身,砖砌圆形井栏。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记载,该井因民间传说曾名“鬼井”。

12

屯前街古井

原坐落于屯前街中段,井水也不错。后由于制皂厂废水污染,于1975年被填塞废址。

13

三港殿古井

位于今百里西路172弄,三港殿即今百里路小学。井为六角形砖砌井栏,常年水深5米,井身圆形石砌,水质可口。

14

华盖山炼丹井

地处县前头1号东首,即军分区后院的墙围外侧。炼丹井又作“容成井”,相传古时高僧容成子在华盖山修道炼丹时,就是饮用此井之水,故名。井栏为青石砌成的六角形状,井栏内砌刻着“容成太玉洞天”六个大字,相传出于书圣王羲之手笔。井旁栽有几百年历史的樟树,群众习称“炼丹树”。

15

奎壁井

坐落在今县学前军分区里面,井身为石头所砌。奎壁井之名即以天上星座所应。据说该井还有一个俗名叫“双井缸”,旧时军分区为县学训导署,该井处在宅门外,一半是供应署内使用,一半供应百姓生活需要,故人称“双井缸”。因源出华盖山,所以水量很足。

16

八轮井

位于瓦市殿巷,因井栏为八个轮廊而得名。八轮井原在河中,后架桥使用。据当地老人讲,这口井没有井栏,因过去当地忌语“井上砌栏,会招火灾”,所以历来就未曾建筑井栏,到了解放后才建成如今砖井栏,水质也得到了保护。

17

横井(天宿井)

地处横井巷中段。为天上星座所应。据《永嘉县志》记载,横井巷的天宿井刻有“天宿”二字。先后在明、清、民国时期多次修筑。现井栏石六方,井身为圆筒形,井水深达6米。

18

仙人井

坐落在松台山巅。据说,唐代时,宿觉大师曾在此山修道并一直饮用此水。坐化后,人们将此井定名为仙人井。圆形井栏为单块石所凿,井深为5米左右,水源从松台山岩所涌注,故水质比较理想。又因与山下八角井相对,称名“上井”。

19

义井

即今谢池巷东头转弯处,故又称“谢池巷古井”。原井之处为谢灵运祠的石阶前,故水为祠内和居民同时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被毁。后五马街道为保护文物,对井栏进行重修,但水源已断。

20

金沙井

坐落于松台山东麓山脚,原解放电影院北面墙围外侧,为温州三大名泉之一。原井旁还建有一座凉亭,亭内石柱上还有一副楹联,叫作“井泛金沙,掬手尽清流白水;松添月色,举头即逼画催诗”。今已与井同废。

21

甜井

位于今甜井巷中段,巷以井得名。该井为正方形,岩石井身。今水质已遭污染。

22

府署古井

地处今东公廨巷中。所称府署,相当于现在地区行政公署机构,其遗址即今人民广场。据说在明代时,该井曾被填塞。后在清朝年间因重修府署大院时恢复重建而成。

23

道署古井

温州于清末开始行政上归属瓯海道,其道署即今鹿城区府大院,古井原就在大院后面,现被废弃。

24

郭公山下岩石井

位于郭公山下最胜寺内。井身有一半被大岩石遮盖,一半外露,泉水从岩隙里涌注出来,水清甘甜。原井背面有九座小佛像,现已佚失。

25

白鹿庵古井

位于海坛山水门底。原在海坛山麓建有白鹿庵,井因此得名。历史上曾修建多次,目前水质可口。

26

积谷山冽泉

该井处于积谷山下中山公园的春草池边,井底积淀流沙,泉水从流沙处盈盈而出。谢灵运任永嘉郡守时借此好井,在旁开凿春草池,建池上楼。清代时,此井曾凿石题写“冽泉”二字,故名冽井。但由于管理不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曾一度被填塞。后市政府为保护古迹,重新开掘,使该井重见天日。

27

应仙井

坐落在今应道观巷40号,因传说唐代张无梦、宋代林灵素都曾在此修道,故视作仙井。井于1983年应道观拆建时填塞。

28

施水寮古井

据历史记载,施水寮古井又名仙水龙井,是冰壶道观院中一口好井。后冰壶道观改成施水寮后,这口古井仍然保持完好。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温州电器器材厂建造厂房时才被填塞而废。

老温州的水井记忆与情结

“在没有自来水的旧时温州城底,井是人们唯一的饮用水源。”分享会上,家住老城区的市民林鸿麟深情回忆起过去打井水挑回家用明矾沉淀后作为饮用水、妇女们围着水井一边洗菜洗衣一边闲话家常、暑夏时把西瓜吊进井水浸凉等充满温州老城生活气息的场景,引来大家的共鸣。

“我挑担的本事就是小时候挑井水锻炼起来的,现在这个年纪,还能挑几十斤。”老报人金辉说。据他回忆,城区一些人家过去还凿有非露天的水井,称为“暗井”,如朔门街一带生产蜡烛的人家会把刚做好的蜡烛悬挂在暗井内,使蜡烛降温成型。

市民俗学会会长潘一钢分享了许多温州本地关于井的信仰、民间传说等。据他介绍,古代温州人信仰井神,凡是有井的地方或人家,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会准备香烛、素斋祭祀井神,且初一当天大家都不打井水,以求全年用水充足。

市历史学会副会长蔡钢铁则回忆了他当年在江心屿温州博物馆旧址工作时,老馆长方介堪先生偏爱用岛上井水泡茶,退休后还每每托人从江心屿带井水的往事,“那时候的井水非常清甜,方先生情有独钟”。

“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文化符号,像成语‘市井人家’‘背井离乡’等等,井一直是故土、家园的象征。”温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金丹霞说。

……

一段段回忆,以一种极富画面感的方式,再现了那个“车马很慢”的年代、温州老城里人们依井而居的烟火生活,也折射出水井对于温州的特殊意义以及温州人对水井的浓浓情结。

▲八角井

加强保护和挖掘利用成共识

在水井不断被遗忘、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的当下,面对二十八宿井这样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古井是城市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对于调节气候、湿度也有一定作用,还是我们共同的老城记忆,需要大家一起来珍惜、爱护它们,否则,失去了就是永远失去了。”蔡钢铁说。他建议园林部门善加利用那些还能正常使用的井水,用于绿地树木养护,由此激活地下水,让古井水质变得更好。

那么,保护二十八宿井,就是将它们作为文物遗存,用铁栏杆围起来供人远观吗?在这一点上,专家和市民的意见相当一致,那就是在保护中加强利用、在利用中搞好保护,深入挖掘、发展古井的历史文化底蕴,激活古井的生命力,让古井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继续滋养这座城市和百姓。

“一口古井就是一段活的历史、一段活的文化,建议全面恢复‘二十八宿井’,发展井文化旅游,建立古井文化博物馆,并把古井和鹿城几个历史文化街区内的老房子、老街、老店等相结合,进行综合开发,使古井资源得到‘活化’,助力旅游发展。”市政协委员陈晨表示。作为一名古井“保护者”,他曾一一寻访二十八宿井井址,实地了解井况,并提交了相关提案。陈晨建议,对二十八宿井中已经废弃的井尽快开展疏浚修复;对已被现有建筑填埋的井则可按照历史原貌,在原址最近处就地重建;对确实不能重建修复的,则在原址或附近立碑明示。

“很多年轻人对‘井’没有概念,如何让他们了解古井,进而感受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乡土情怀,有助于古井的保护发展,也是城市文脉的一种传承。”金丹霞建议。此前,她曾组织温州大学数十名学生赴江心屿开展历史文化挖掘实践。在她看来,学生提出的诸如“看井观星”“寻访打卡”等脑洞大开的点子,对于古井的保护开发有一定参考价值。

来源:温州日报、温州发布

和小布一样怀念那凉凉的古井水的点个

广州古井 你们都过得好吗?

□专题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张建林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林进挺 张建林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为整治广州黑河涌,广州市任命了51条河涌“河长”,水体保护工作重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实际上,广州水文条件好,地下水源丰富,水体保护除了做好河涌整治,保护同为地下水源的古井也不容忽视。最近,有街坊向信息时报报料称,广州的古井已经越来越少,其保护和宣传的力度都远远不够,比如,位于越秀区六榕路的吊碑井就因为保护不到位,曾终日与垃圾相伴。

由此,记者连续多日走访越王井、吊碑井、杨孚井等多个知名古井看到,有的古井成为文物保护单位,被铁网或铁箱紧锁井口;部分古井水脉已尽,只能归于沉寂。此外,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古井,在街巷中默默无闻地老去……

走访

越王井

全市最古老,地点好难找

保护指数:★★★★☆

越王井(又称粤王井)被认为是广州已知最古老的井,相传为两千多年前南越王赵佗所掘,因为水质好,不许平民打用。只有宋代,番禺县令于伯桂加盖大石板,并开凿9个井眼,方便群众汲水,所以该井又名九眼井。上世纪60年代后,该井逐渐失去其饮用功能,变成一个古迹,1993年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记者来到应元路寻访越王井,在三元宫公交站的人行道看到一堵朱红色砖墙,墙体上有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粤王井”的字样,但附近却找不到参观的入口。随后记者绕道到连新路的广东科学馆大门,进入该馆后院,穿过茂盛的花草和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才终于找到了越王井。

记者看到,越王井呈方池状,有九个井口,每个井口直径约50厘米,整体直径2米多。目前九个井口都被铁圈锁起。记者细看发现,该井的井身全部由石头砌成,井内有水,水深约2~3米,水体清澈。不过,或因缺少管理,古井周边散满了枯叶。

洗钵泉

被保护盖围住,难见真容

保护指数:★★★★☆

洗钵泉又名达摩井,位于越秀区光孝寺东面,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梁大通元年(527年)印度王子菩提达摩航渡到达广州时,就住在光孝寺,当时为取清泉饮用和洗钵,在寺庙内开凿了一口水井。达摩后来北上,入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最后成为禅宗初祖。古井也变成了光孝寺十分重要的一处胜地。

记者到访时看到,洗钵泉井口宽约1米,井口上方被一块不锈钢保护盖围住。在古井周边,后人还建了一角亭子,刚好将古井纳入其中。在寺庙工作人员冼师兄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古井的水面距离井口大约3米,水质比较清冽,可以看到人的清晰倒影。冼师兄介绍,一直以来,该井都只作为古迹名井而存在,基本没有见到有人取其中的井水来用。保护该井,一方面是避免游人破坏古迹,另一方面是防止有人失足跌落其中。

在记者蹲点的20多分钟内,有不下10位市民到古井前拍照。受访市民刘小姐表示,这眼历史悠久的古井能保存下来真的十分难得,不过,现在看到的更多的是亭子,反而没法看到古井的真容,觉得十分可惜。

升平井

百年来,街坊用井水生活

保护指数:★★★☆☆

升平井位于越秀区大新路升平街的转角处,因为地处升平街而得名,至今已有过百年的历史。古井井口宽约40厘米,水深约1米,很容易就可看到井底铺就的细沙。

街坊黎婆婆的家就在升平井西边5米左右处。黎婆婆告诉记者,1970年当其刚刚嫁入升平街时,升平井还有很多人在使用。街坊们围井而居,互相知根知底,情谊深厚。当时大家都没有自来水可用,所以对古井十分爱护,比如,会禁止让小孩子靠近井口,避免他们调皮往井中扔杂物污染了水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老街坊都搬离了这里。后来,古井周边居住的人员来自五湖四海,特别是通了自来水后,很多街坊不再直接饮用井水了,对古井的爱护也不如从前。偶尔还会见到井中有一些散养的小金鱼,打起来的井水常有一股腥味。

黎婆婆表示,为保证井水的卫生,现在老街坊一般都会主动将金鱼捞起来放到井口的小水桶或小水盆中饲养,平常还会提醒新街坊共同爱护古井。古井的水质终于又逐渐好了起来,每天都有居民在井口边洗衣服或洗菜,跟几十年前的情景几无差别。

杨孚井

曾修缮保护,可取水使用

保护指数:★★★☆☆

杨孚井位于海珠区下渡村东约一巷,相传是东汉议郎杨孚故宅的后花园水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也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古迹之一。2002年,杨孚井被列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记者走访看到,杨孚井位于城中村内,蛰隐在密密麻麻的民居之中。古井位于房屋包围成的、约20平方米的天井里,民居的墙壁上悬挂着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及杨孚井的介绍文字,同时提醒居民,禁止在周边堆放垃圾。

记者看到,该井的井口为圆形,直径约0.4米,井口有花岗石堆砌的井栏围着,并被与井口大小一致的铁圈锁起。往井内看,井水清澈,水位较高,离地面约1米左右。目前,四周长满了苔藓、蕨类等,不经意间为杨孚井更增添了一分苍老的味道。据了解,杨孚井由红色砂岩(俗称红米石)开凿而成,井深5~6米。

据悉,此前因缺乏保养维护,杨孚井周围卫生环境差,井水发臭。2013年底,赤岗街道办对杨孚井进行了修缮保护。改造后,井水变得清澈,井内更铺设自来水管、抽水泵,在古井旁边的墙角设置的水龙头,可供居民直接取井水使用。

吊碑井

水脉已尽,井口被锁牢

保护指数:★☆☆☆☆

吊碑井位于越秀区六榕路26号六榕大厦东门的人行道上,是一眼宋朝古井。2002年,吊碑井被列入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今年4月14日,记者走访该井时看到,现场额外多出了三个烧银宝蜡烛的箱子和部分杂物,导致吊碑井终日与垃圾相伴。5月11日,记者再次走访时看到,该井周边环境已得到改善。根据记载,该井宽约0.35米,深约7米,井身由红砂岩砌成。

记者在场观察发现,整眼古井现存面积大约只有两平方米。在井口处,一方铁箱紧紧盖住了井口,完全看不到古井的原貌。据附近商铺老板介绍,该井已经被锁了多年,井中的水脉听说早已干涸。由于古井毕竟传承了多年,有些神奇,偶尔也会有市民前来上香祭祀

这样的古井艺术部落,你见过吗?

古井艺术部落是一个随性的地方;

在这里,

您可以约上三五知己坐在林荫下品茶;

悠闲清净地度过三天两夜;

在这里,

您可以在大自然下一边欣赏艺术作品,

一边学习绘画等艺术类课程;

在这里,

您可以跟公司的同事一起组织团建活动;

在这里,

您可以种下专属您的一棵梦想之树!

在这里,

您可以感受有历史痕迹皇族文化……

看到如此美的古井艺术部落

你是不是还会有疑问

古井艺术部落可以做什么呢?

▼古井艺术部落会议

▼古井艺术部落迷人的环境

▼古井艺术部落停车场

▼古井艺术部落客房

▼古井艺术部落餐厅

只要您喜欢文艺、喜欢大自然、喜欢不一样的活动

只要我们“情投意合”

古井艺术部落约定您

为有缘的您提供定制的活动方案!

古井艺术部落坐落于新会区古井镇慈溪村后山,紧邻银洲湖水道、崖门古战场、崖门跨海大桥

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便利的交通和一体化的食宿配套吸引了无数艺术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写生、观光,感受唯美的岭南风情。

如何到古井艺术部落?

开车从江门出发,沿着江门大道往新会方向一直去到三江,然后继续往古井方向走省道,途径陈皮村、大洞大桥以及虎坑大桥。总路程大约40分钟,古井部落的入口指示牌会在马路右侧!

温馨提示:可以地图导航搜:古井艺术部落

联系电话:

0750-6282666、18902586702、1890258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