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尖

用筷子沿盘边剔面。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易于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

剔尖两端细长,中间部分稍宽厚,白细光滑,软而有筋,浇上浇头,再配以调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是晋中民间主要面食之一。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由于剔面工具不同,剔尖的种类很多。如用木匙、竹类筷或铁匙、铁尖筷剔制的称"剔类";用大海碗、竹类筷剔制成的称"便类";而用瓷盘、竹类筷剔制成的则称"转盘拔尖"等,花样繁多,各具特色。

其次是剔尖相传清乾隆年间,榆次一个名叫常万达的,在恰克图城开设的"四乡联号商行"中的饭庄里,专营山西面食剔尖等,使剔尖一举成名。由于剔尖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且制作简便,食之可口。所以,剔尖不仅在国内流传甚广,而且传入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

剔尖,是山西人午餐食谱中的精品。白面可剔,高粱面(一般要加榆皮面)可剔,杂粮面也可剔。红面剔尖(也称剔拨股),旧时为中部居民的主要午餐之一。一名高手,利用特制拨板、铁筷剔出的红面剔拨股,粗细只有0.5厘米左右,半个小时即可供十几个年轻后生同时进餐。剔尖技艺之高,速度之快,令人咂舌。白面剔尖,更是中部家庭妇女的拿手好戏,较红面剔尖速度更快,变化更大。白面剔尖要在特制的铁板(居民称“剔面板子”)上用特制的铁筷来剔。高手剔出的剔尖,呈中间圆、两头尖形状,有的用特殊技巧还可剔出宽于铁板2~3倍的长剔尖来。技艺在于面条离铁板的一瞬间,用筷头顺势将面拉长,用筷尾快速拨离铁板。这是面食之乡家庭妇女的一绝。太原一带及介休民间称剔尖为“八(拨)姑(股)”,并有李世民之堂妹八姑创此面食的传说。变尖、拨鱼、转盘剔尖等,是由剔尖发展演变而来的,都是中部居民讲究的面食。过去,有钱人家大多讲究吃“三合面”剔尖。这种剔尖,粗细匀称,软硬适宜,配上小炒瘦猪肉浇头,是上好的传统面食

实拍黎城美食,开花馍、剔尖,看的还流口水了!

怎么样

有没有流口水

赶紧吃饭去啦!

投稿 | 商务合作请联系QQ:100370351

黎城老乡点下面

↓↓↓

舌尖上的四川,满足你挑剔味蕾的遂宁七大美食小吃,第一个就爱了

美食领域创作者

欢迎关注“ 萌蒂美食 ”,我们每日为您分享食材、美食做法、烹饪技巧、店面经营等关于美食的那些事。上千个美食菜谱,极具竞争力的餐饮创业方案,等你私信给我们哦!

第一道:蓬溪熨斗糕

它是四川遂宁蓬溪县的著名特色小吃,分甜、咸两种,外酥内嫩,甜香爽口,营养丰富,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熨斗糕的做法也十分的讲究,首先是泡米:将准备好的大米淘洗干净然后用清水浸泡上4个小时的时间,泡好之后取出控干,取一部分大米放入蒸笼蒸至半熟,再也剩余的大米掺杂在一起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的清水磨成米浆;再加入酵面发酵。

发酵好,去除酸味加入鸡蛋、猪油、米桂花搅拌成糕浆,然后放于铁烙上烙制而成。

二道窝子五谷凉粉

窝子凉粉是遂宁街头最为常见的小吃之一。也算是遂宁的最具特色的美食小吃。

其做法:准备食材主料窝子凉粉、二荆条、豆豉、豆瓣酱、菜籽油、生抽、醋。首先将提前准备的好的窝子两份打成大块状,放入盆中用热水稍微的烫一下,然后放入盘中待用;二荆条洗净切段备用;将炒锅置于火上,倒入适量的菜籽油,烧热之后放入豆豉和二荆条翻炒出香味;凉粉中倒入豆瓣酱,然后再倒入锅中炒好的料汁,加入适量的额生抽、醋、菜籽油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第三道:南小区土豆片

船山区幸福路,位于老遂宁人口中的“南小区”。如果你起的足够早,你会在早上的7点钟左右看到有辆小吃车停在这里,每天都一样,车上卖的就是全遂宁最火的小吃——土豆片。这个土豆片和土豆泥、烤土豆狼牙土豆的做法不一样,它是一种风味独特的凉拌土豆片,有酸辣的、甜辣的、五香的,其独特的口味受到遂宁“好吃嘴”的追捧。有些人从小吃到大,尽管后来搬家了,住得远了,也要打车过来吃一碗,就连很多外地人也慕名而来。

第四道:遂宁冲饼

说到这个冲饼可能很多人都纳闷,什么是冲饼,其实遂宁的冲饼和春卷差不多,但又不一样。遂宁的“冲” 因其辛辣刺激的口感,而带动鼻腔至全身的通透,遂宁人亲切地用方言称之为“冲”。在遂宁 有这么一句话“鼻子不通,吃个冲冲”。它主要是用做好的冲饼卷上海带、胡萝卜丝、豆芽等小菜调和芥末、辣椒的风味小吃,其中有酸味、甜味和咸味三种不同的味道,而且价格也是非常便宜。

第五道:遂宁豆腐干

说到遂宁的特产美食就不得不提“豆腐干”,而肖老三豆腐干在遂宁可谓是无人不晓,是遂宁特色饮食的一张名片,更是大家走亲访友送礼的首要选择。其豆腐皮油亮光泽,纹面细致,松软滑腻,柔绵有弹性,味香质软。五香味色泽金黄,小磨麻油

气浓郁;麻辣味色泽红亮,麻辣爽口,回味悠长。

第六道:龙凤古镇的麻花

在遂宁龙凤古镇的麻花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口酥脆的小麻花,是众多遂宁人记忆中的年味。位于遂宁市城郊的龙凤古镇,是遂宁小麻花的大本营,这里有很多家麻花手工作坊。

第七道:蓬溪姜糕

蓬溪姜糕创始于清道光间,以糯米、蜜糖、麻油、姜汁四物合制而成,曾敬献慈禧太后品尝后被封为玉糕,并给予“有油不腻,有糖不伤,洁如脂玉,软似秋云”的高度评价。清光绪十年秋,四川总督丁宝桢携“蓬溪姜糕”返京,于养心殿敬献西太后。太后品尝之后,大加称赞,封为“玉糕”,并评曰:“有油不腻,有糖不伤,洁如脂玉,软似秋云”;“与京城乳糕比,虽香韵各具特色,而素洁卓雅,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个外地人眼里的晋商故里祁县,惬意的小城生活,怎能不来碗“剔尖”?

来源丨 :懒游的故事的头条号

接着分享我的山西行。话说本日从平遥古城来到晋中祁县,去祁县不仅仅是要去乔家大院渠家大院,而是想领略当年“晋商故里”的风采。

祁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古称“昭馀”,因“昭馀祁泽薮”而得名,中国玻璃器皿之都,是晋商故里,晋商文化万里茶道的发源地。住在昭馀古城的对面,旁边就是昭馀广场。一位老大妈正在健身器材上健身,远处是整齐划一的广场舞,广场舞可是全国一盘棋,从北跳到南,从东舞到西,舞出快乐,跳出健康。

无意中拍到这张图,老人在跳着广场舞,两位少女在一旁看得出了神。这幅画面让我想起看过的一则趣闻,两个少女看着跳广场舞的大妈,一个少女喃喃自语,广场舞这么复杂,我退休以后能学会吗?

昭馀广场上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亭,亭内是革命烈士纪念碑,这里是祁县各界举行烈士公祭活动的主要场所。

祁县的昭馀中心广场,并不是我看到的是一个广场,而是集居民住宅、文化艺术、健康娱乐、休闲餐饮、时尚生活、社交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满足城市消费需求及旅游市场需求的多功能平台。项目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由中心休闲广场及地下一层商业空间构成,囊括近百种业态,千余家商铺。

广场一角,一群老人在打着扑克,这就是祁县老百姓的生活,悠闲而惬意。

意外地在树荫下看到了这个公交站牌,大家注意一下,这个29路去晓义的公交车路过乔家大院,应该是从祁县到乔家大院最直接实惠的交通方式了。有网友提供,去乔家大院也可以坐祁县到太原的客车,途中经过乔家大院。

天色渐暗,昭馀广场上突然出现了这么多的玩具,很多摊主在做摆摊前的准备工作,难道这里晚上有夜市吗?我充满了期待,先回酒店,一会儿再出来看看。

夜幕降临后,这里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各种玩具游艺目不暇接,场面壮观。

简易版的旋转木马,我是头一次看到,怎么做到的?

这个小碰碰车最受欢迎,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玩。

漂亮的妈妈带着两个宝宝在开心地玩耍,这小车也太帅了吧。

昭馀广场对面就是昭馀古城牌坊,夜幕中的古城一如既往的低调。祁县古为“川陕通衢”之要塞,为明清时代称雄九州五百年的晋商故里,商业繁荣,商号、票号、典当、钱庄遍布国内各通都大邑,甚至走向国外,曾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如果你像我一样从平遥古城过来,会发现昭馀古城与平遥古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视觉很有冲击性。一边是游人熙熙攘攘,商业化严重;一边是平淡低调,只可依稀可见明清时期晋商的辉煌。其实,在祁县静下心来,好好逛逛古城,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这里是昭馀广场的商业区,应该是祁县最热闹的地方了。印象最深的是商业区里的快乐购超市,到达祁县的第一晚,我就去了快乐购,这里让我垂涎不已,主食区里琳琅满目,众多的面食我都没见过。我最关心的是熟食区,一口气买了不少酒菜,最好吃的是那个泡椒猪皮,完美的下酒菜。还有那个面皮,里面放上黄瓜丝和面筋,再加入特制的凉拌汁,简直太好吃了,关键是量不小才几块钱。

古城旁小吃摊也出来了,馋嘴的食客早已等候多时,就喜欢这样的烟火气。

在热闹的街头,沐浴着轻柔的微风,三五知己,一把炸串,一瓶啤酒,这是你向往的生活吗?

终于成功地把我看饿了,入住酒店的前台美女建议我尝一尝隔壁的“剔尖”,有点特色。

把和好的面团放在专用板子上,用筷子剔拨入沸水中,面条呈两头尖,这就是"剔尖"。煮熟后捞出,浇上菜或卤,口感软滑,最是养胃不过了。来祁县,去探秘古城和美食的秘密,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感谢作者的贡献,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