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獐

香獐

香獐又名麝。它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属麝科,性情温良,高1.5尺上下,体重11公斤~20公斤,毛粗长,色灰褐。雌雄均无角,四肢有力,善登坡跃涧,以青草树叶为食。雄獐犬牙发达,突出口外,俗称牙獐。在雄獐腹部-近旁有香腺,其分泌物称为麝香。经处理,麝香呈颗粒状,香气浓郁,浓中带清,有极强的扩散力,通诸窍,开经络,治中风、惊厥、不省人事等病症,也是制造高级香料的原料之一。香獐每年10月至12月发情0,次年六七月产仔。香獐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美文」香香的馃馅香香的城

阳光网官方帐号

香香的馃馅香香的城

■张旭

我们来到一个新的地方,都喜欢尝尝当地的特色,买一点土特产回家馈赠亲友。俗话说:“吃是真功,穿是威风。”虽是俚语,乃人之性也。子洲,这个黄土高原上被群山环绕的小城,又有什么样的特产呢?四个多月前,当我第一次走进子洲县城的时候,就被街道两侧鳞次栉比的馃馅店吸引住了。馃馅?带着好奇,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只见馃馅比烧饼小一点,但要比烧饼厚实一些。比月饼大一点,但又比月饼薄一些。热情的店主人邀请我品尝,我吃了一块,外面是一层层烤熟的金黄酥脆的面皮,里面包裹着枣泥,感觉酥酥的,甜甜的。除了枣泥馅之外,还有五仁、豆沙、芝麻等多个馅料品种,其中,又以枣泥馅和五仁馅最具代表性。  为什么子洲县城会有这么多馃馅店呢?馃馅又是如何成为子洲县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小吃呢?憨厚朴实的店主也说不清楚,只是告诉我说在子洲结婚办喜事必须送馃馅。直到过了一段时间,我到子洲县周家硷镇调研,才解开了这个谜。  周家硷镇,与绥德县的义合镇、榆阳区的镇川镇、子长市的瓦窑堡镇合称陕北“四大名镇”。历史上商贾云集,文风鼎盛,素有“秦晋通都”的美誉。创办于清同治十一年的周家硷小学,解放战争期间,周恩来总理曾在这里工作生活过。虽饱尝战乱,历经沧桑,但老街上上百年的老窑洞、老店铺比比皆是。  周家硷中学的大门口有一个民俗博物馆——周家硷百年记忆展览馆。馆里陈列展示的都是一些当地民众日常生活、生产、婚丧嫁娶等方面的老物件,其中,就有一个展台介绍了馃馅:馃馅始于明代,古时候,人们常常用于祭祀祖先或供奉神灵,又名“贡献”“果献”。最早出名的是周家硷镇的馃馅,又叫大花馃馅。“周硷馃馅香喷喷,枣馅可口千层层。”周家硷馃馅皮薄层多外表酥黄,枣馅因吸收水分小长久存放也不会使皮变干硬,故而酥软可口,油香扑鼻。  展台上还放了一个制作馃馅的炉子。这个炉子与我们平常看到的炉子很不一样,一般炉子都是上面放锅,下面是灶膛。而这个炉子的中间是一个平底锅,除了锅下方是灶膛外,还在平底锅的上方吊装了一个桶状的罩子,罩子里还有一个灶膛,也就是说,当馃馅放置在平底锅里时,是上下两个方向加热的。当烘烤结束时,就需要用撬杠把上面的罩子移开。这就是制作馃馅的土炉子。由于一次出锅数量少,制作繁琐,目前子洲普遍都用上了电烤箱,土炉子已非常罕见。  至此我才知道了馃馅的前世今生。在过去,由于食品短缺,有了好东西都是先用于祭祀,在祭祀完祖先后,家里人才可以难得享用一下。再加上农村重活多,劳动强度大,为了迅速地补充体力,不易腐烂、便于携带的馃馅就成了下地 劳作时非常好的干粮。除此之外,馃馅的用途主要有两个,一是四时八节时用于馈送亲友,同时远销榆林西安等地。二是用于定亲。定亲之时,男方必须要送女方馃馅。过去一般是二十四个或三十二个,现在最少是一百六十八个或一百八十八个,甚至取吉祥数字更多。女方收到馃馅后,便会派送给亲朋好友,而亲朋好友也会据此送上数量不等的人情礼金——而这也许就是子洲这个小小的县城里为什么会有三四十家馃馅店了。  子洲县大体上分为北部被称为西川大理河流域和南部被称为南川淮宁河流域。“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西川南川相距较远,子洲境内各地的风俗习惯差异还是较大的。周家硷镇原隶属于绥德县,据当地人讲,在绥德以及周边地区并没有定亲时送馃馅的风俗。在子洲设县之后,定亲送馃馅以周家硷为中心,进而发展成了子洲全境的民俗,子洲馃馅也逐步成了子洲的标志性美食。虽然如今传统的时令食品及民间习俗日渐式微,但只要地方主政者对于这样一种潮流正确认识,加以挖掘,理性引导,就有可能会让这些在时代变迁面前失去当初功能性作用的传统食品和习俗在乡村振兴中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方面,子洲面花就作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提到子洲面花,真是说来话长,因为这要追溯到2700多年前的两个人: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和他的随从介子推。由于重耳的父亲听信谗言,重耳被迫离开晋国,逃到白狄国,也就是今天的子洲县境内南川一带,并在此避难长达12年。后在介子推等人的辅佐下,他重回晋国夺取政权,建立了霸业。介子推功成身退,与母亲归隐绵山。重耳焚山逼迫介子推出来做官,哪知道介子推去意已决,最后抱树而死。从此以后,南川一带的人们便在每年寒食节和清明节前捏面花,用以纪念介子推,作为祭品的子洲面花因而也被称为子推馍。为了将这一习俗发扬光大,从2016年开始,当地每年都要举办面花大赛,举办地所在的裴家湾镇园则坪村也因此一跃成为当地的明星村,2018年,更是被住建部列入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除了这些原有的民俗外,近年来子洲境内还兴起了女客节,什么是女客节呢?所谓女客节就是由热心人士将本村里嫁出来的姑娘组织回来,参加叙旧、文艺表演、聚餐等相关活动,从而加强联系,增进感情。女客节俨然成为子洲当下的新民俗。  当然了,馃馅大行其道也好,面花节、女客节人潮涌动也罢,热热闹闹的背后,其实都反映出了人们对乡情乡音的眷恋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而萦绕其中的淡淡的乡愁则赋予这片古老的 土地浓浓的人情味,给人慰藉,催人前行……

【美文】那年冬天的雪

【美文】守望

【美文】香城

珠海香洲翠香街道 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路

1. 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路

简介:香洲区第三小学位于珠海市香洲翠香路镜新街54号。学校始创于1975年,原是香洲一小分校,1978年命名为“香洲三小”;1994年被评为香洲区第一批“区一级学校”,1998年晋升为“珠海市一级学校”。现任校长:周瑞忠。校园环境优雅,布局合理,分教学区、运动区和劳作区三大块。教学区内有教学楼3幢、综合楼2幢、办公楼各1幢;运动区内有200米环形6线塑胶跑道,1个7人足球场,3个标准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和1个乒乓球训练馆;区内设有中高年级各班劳动种养实验基地。注册资本:339万人民币

2. 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路12号

柠溪社区是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44040200101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40402。邮政编码为519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56 ,车牌号码为粤C。柠溪社区与安宁社区、新村社区、山场社区、钰海社区、康宁社区、青竹社区、福宁社区、新竹社区、北园社区、兴业社区、银桦社区、沿河社区、为农社区、翠香社区相邻。

柠溪社区附近有珠海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珠海渔女、珠海圆明新园、农科奇观、珠海梅溪牌坊等旅游景点,有叠石蚝油、芝士香蚝、鲍汁扣横琴蚝、横琴贵妃蚝、奇瓜异果等特产。

3. 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路太阳棚安装

眼儿媚

【作者:无名氏】

【年代:宋朝\代】

【诗文】: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别王菽俨

【作者:阳枋】

【年代:宋朝\代】

【诗文】:

值得个中无两重,笑棚傀儡虚牛弄。

水云佳处看回来,少听痴人多说梦。

同长安君锺山望

【作者:王安石】

【年代:宋朝\代】

【诗文】:

解装相值得留连,一望江南万里天。

残雪离披山韫玉,新阳杳霭草含烟。

余生不足偿多病,乐事应须委少年。

惟有爱诗心未已,东归与续棣华篇。

4. 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路93号

燕隆石油很好,地址为珠海市香洲翠香路93号3栋2单元1412房,经营范围包括石油制品、化工原料及化工产品、汽车零配件、饰品、预包装食品、烟草、建筑材料、装饰材料、五金交电及其他商业批发零售;房屋租赁,汽车租赁服务,货物运输服务;建筑工程、装饰设计工程及施工。

5. 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路属于什么街道

属于香洲区。珠海市1711.24平方公里,设有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3个行政区,下辖15个镇、9个街道,并设立珠海市横琴新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保税区、珠海高栏港经济区、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5个经济功能区。

香洲区辖狮山、湾仔、拱北、吉大、香湾、梅华、前山、翠香8个街道和南屏镇,共126个社区。

斗门区辖井岸、白蕉、斗门、乾务、莲洲等5个镇和白藤街道,有100个行政村、23个社区。

金湾区实际管辖陆地面积268.9平方公里。直接管辖珠海航空产业园和三灶、红旗2个镇。扩展资料拱北位于广东省珠海市东南部,毗邻澳门,陆路与澳门相连,地理位置特殊,是“一国两制”的交汇点,也是珠海市最繁华的城区。拱北是全国第二大口岸重地。每年经拱北口岸进出境的海内外旅客4000多万人次,是珠海市人流最旺的地区。它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人缘优势。拱北商贸、金融、信息、交通、旅游十分发达。区内有全国单间面积第二大的万佳百货超市、珠海市最繁荣 莲花路商业街;金融、信息网络遍布全区;从拱北口岸过关,仅需十多分钟,区内拥有拱北汽车运输公司和歧关车路有限公司,交通方便快捷。

来昆明必吃的早点攻略,都是祖传老店,每一口都香香香香

早点篇

一、小锅米线类:东春米线、铁硼、礼宸(chén)记、婷亭玉立、芳香小吃、盛鑫园、忆食小作(地址直接用店名导航)

东春、铁硼小锅米线

一年四季都是雷打不动的生意好,酱香肉多,肉饼非常大块,加臭豆腐味道更佳,重口味最高级别,不能吃辣的建议不要来踩雷了,属于昆明的新派小锅米线

上三图为东春,下图为铁硼

礼宸记

关上小锅米线的龙头,他家排第二没有人敢认第一,就是这么霸气。几十年的老店,上过CCTV,物美价廉,口味介于新派与老式小锅米线中间,吃完米线再来说上一碗冰汤圆,特别过瘾。

婷亭玉立小锅米线

在昆明北市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特别个性的一家米线店,只有粗米线,如果坚持要吃细米线,估计店员会告诉你请到隔壁吃。油辣子很香,第一口有点呛脖子,吃完之后上面还飘着一层油,辣味让人欲罢不能。

芳香小吃

在昆明官渡区大名鼎鼎,一看着颜色就不用多说,一定好吃,而且还加了一根油条,味道果然名不虚传。缺点就是收摊有点早,中午1点以后就很难吃到了!

盛鑫园

属于那种老昆明最原始的小锅米线,很清爽。属于那种昆明老一辈爱得要死,但是部分年青人接受不了的,不过,能开差不多几十年,味道肯定是过关的,看师傅的手艺和口气就感受出来。

忆食小作

正义坊楼下的一家无名小店,东西很好吃,就是知道的人不多!他们家的小锅米线好吃到什么程度?隔壁烧豆腐店的掌柜,每天中午都要来这里甩上一碗,米线清爽,用口缸装着,属于昆明米线界的非主流,不过味道真心好,而且量也很足。

二、汤面、卤面、卤饵丝类:李家村牛肉面、兴燕发小吃(原皮鞋厂牛肉面)、端仕小吃、丁记面馆、德柱饵丝、老三家蒸饵丝、大观街大酥牛肉面、玉琳小吃

玉琳小吃、李家村牛肉面和兴燕发小吃都是差不多的系列

玉琳小吃

十分喜欢的一家店,有牛肉、焖肉、猪皮、肥肠帽子,汤汁有点方便面调料的味道,很地道的昆明本土牛肉面味道,汤汁有点咸,但是很厚重,加上各种配料十分爽口,建议去早一点,中午人超级多超级多!

兴燕发小吃

原来的昆明皮鞋厂牛肉面,差不多20多年的老店了,特色在于有两大桶牛肉汤和猪肉汤可以随意加汤,传说牛肉汤和猪肉汤各加一半味道最佳。

端仕小吃

很难找的一家卤饵丝店,看店里师傅的技术就知道是老店了,用小锅加甜酱油炒出来,最后加上点脆哨,味道是那种吃了第一口就会停不下来的,第一次去还有一个老头介绍他们家的主打菜,十分热情。注:昆明卤饵丝,超甜,有部分外地朋友有点接受不了,但是本地人爱到发狂。

丁记面馆

名气无敌大的一家小店,据说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换了好几个地方,最后来到了这个小巷子里面。一定要拌均匀才好吃,面条筋骨刚刚好,卤制醇香,加入各种帽子吃起来,那叫一个香呀!

德柱饵丝

云南曲靖蒸饵丝的代表,十分正宗,不用大老远去曲靖,在昆明就可以吃到。不过第一次吃蒸饵丝,吃完会有种想吐想吐的感觉,但是这是正常想象,包括曲靖本地人很长时间不吃也是这种状态!

老三家蒸饵丝

在昆明开了10多年了,味道好,食材好,连外国人都会来吃,基本来他家可以把云南小吃吃一半多,蒸饵丝、小锅米线、炸洋芋、米布、酸辣馄饨都一定要尝尝。

三、其他米线类

猪脚米线、燕红小吃店、建新园(宝善街店,只有这个店靠谱)、刘氏甩两碗、毛驴肠旺米线总店、大厂肠旺米线、碧鲜居土鸡米线、吴家营丽霞豌豆粉、洪闸官渡姐妹园、白日青春过桥米线沁源蒙自菊花过桥米线工农豆花米线

猪脚米线

他们家以烤猪脚而闻名,门口烧烤摊上烤着猪脚,每个进店的吃客都会来一碗米线一个烤猪脚。

燕红小吃店

印象最深的花腰豆腐,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每一个都烤得很泡,而且没有糊,豆花米线也超级优秀!

毛驴馆肠旺米线

他们家最有名的就是肠旺米线,店里面永远都是人,周围的店时常倒闭换人,只有他们家永远不缺人只缺座位。肠子很耙,洗得很干净,吃着口感很好,血旺也很好吃,最好还是早上去吃,中午去味道有点稍淡。

洪闸官渡姐妹园

官渡古镇最有名的小吃店,来他们家基本可以把老昆明的美食顺着吃一遍,而且价也不贵。

建新园(宝善街店)

百年老字号果然名不虚传!不过感觉只有这个店保留了以前的味道,脆旺米线必吃,汤汁非常浓郁鲜美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美食地标”,说到这,已经饿了,明早就开始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