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飞旅游札记之三:沧桑帝王陵(一)

提要:遵化清东陵沈阳清东陵易县清西陵明十三陵明孝陵中山陵

2008年8月,北京举办第29届国际奥运会,为了真切感受这次盛会,我和妻子8月10日到了北京。但是儿子给我买到的奥运门票是8月17日。还有几天时间,我打定主意去清东陵看一看。12日乘坐地铁到北京东郊大望路长途汽车站,上了到河北遵化的长途汽车,中午时分到达一个叫做石门乡的地方,司机师傅告诉我下车朝北走不远处就是清东陵。

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县境,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帝王后妃陵墓群。查了一下资料,清东陵于康熙2年(1663年)开始修建,断断续续一直修到慈禧太后时期,一共建成217座宫殿牌楼、15座陵园,占地面积据说有2000多平方公里。这里埋葬着包括皇陵五座(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后陵四座(包括东、西太后),妃园五座在内的161位努尔哈赤的后裔,在中国现存的帝王陵寝中是最为辉煌的一处。按照司机的指点,我顺路走进清东陵景区。景区很大,没有整体封闭,各个陵墓之间散落着许多村庄。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乾隆皇帝的裕陵、东西太后陵和香妃墓四处。四处之间距离很远,为了赶时间,我叫了一辆出租车,约好价格,任由司机转悠起来。

第一处是裕陵。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陵寝所在地叫胜水峪,这座花费200多万两白银建筑经过200多年的风雨剥蚀,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准确而言倒有一种破败荒凉的感觉。游人很少,杂草很多。地宫虽然开放,但是地宫里面东西很少,在一层薄薄的积水上面,放着乾隆皇帝的棺椁。据说棺椁中盛放着六个人的尸骨,即乾隆皇帝、孝贤、孝仪两位皇后,慧贤、哲悯、淑嘉三位皇贵妃。原来当年孙殿英的部队盗掘东陵之后,末代皇帝溥仪派人来善后。面对满地尸骨没有办法辨认,只好把所有尸骨混杂在一起合并葬入棺中。这个结果大概是乾隆皇帝生前没有预料到的,但是也许正满足了这个风流皇帝的占有欲望。第二处是慈禧陵。慈禧陵位于一个叫做普陀峪的地方,开始修建在同治12年(1873年),同时开工的还有东太后慈安的陵寝。一直修了六年,终告竣工。慈安死了之后慈禧又对自己的陵寝进行了重修,这次重修耗费了不计其数的白银,一直延续到她死了之后。陵墓建在一个缓坡上,三座大殿依次顺势而上,最高处是地宫所在。站在地宫的高处,顺着阳光的照射,慈禧陵墓的宏大和豪华一览无余。据说慈禧陵三座大殿外面全部用鎏金、贴金的方法装饰,金碧辉煌的景况今天已经看不到了,但是,三大殿上黄花梨的柱子、梁栋、门窗等等依然透露出昔日的风韵。汉白玉台基中央透雕“凤上、龙下”的龙凤陛石,凸显这个权倾一时的老佛爷的勃勃野心。尤为令人感叹的是慈禧陵的地宫,清朝有三处陵地,皇后陵寝有地宫的只有这一座,据记载,地宫内随葬有大量的金玉珠宝,但是这些东西都在1928年被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孙殿英的部队给挖走了。我们看到的是阴冷的地宫里一洼积水和一具空棺。在地宫上面的大殿里陈列着据说是劫后遗留的几件戒指纽扣小物件。慈禧绝对没有想到,希望永安的地方,仅仅二十年就被开圹,骨殖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第三处是香妃墓。为了这座具有传奇色彩的香妃墓,我与出租车司机发生了一场争执。我坚持要看,司机坚持说没意思。最后司机妥协,把我拉到一个空阔的所在,有一个规模很小的封土,有几间类似乡间小庙的建筑。司机说这就是香妃墓,我愕然。关于香妃的传说实在太多,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这香妃墓,就有三处。 一处在北京陶然亭旁,据说那里的“香冢”就是“香妃墓”。二处在新疆喀什市东郊5公里的浩罕村,据说香妃死后,她的姐姐把他的遗骨带回新疆,安葬在家族墓地里。也有资料说,香妃死后乾隆皇帝派人把尸体运回新疆安葬在这里。但是可靠的说法,这里仅仅是香妃的衣冠冢。三处就在这河北清东陵“裕妃园”中。看到眼前这个凄惨的香妃墓,我竟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叹。我不是感叹这个“香妃”,而是感叹人生,红颜受宠,历史上代不乏人,最后的结果大都与这位香妃一样凄凉而孤独。《清史稿·后妃传》:“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札赉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 考证:这个容妃就是香妃。容妃生于雍正12年,乾隆25年入宫,乾隆33年册封为容妃。乾隆53年四月十九日,容妃离世,年55岁。这样一位备受乾隆皇帝宠爱的散发着狐臭的异族女子,静静的安卧在这空阔的冀东大地上,真是何等的孤独和凄凉。

太阳已经西斜,为了赶回北京我只好匆匆结束了参观,坐上了回北京的巴士。旅游本意是寻找快乐,增长见识,而这次东陵之行,见识倒有一些,却怎么也快乐不起来。随着巴士的颠簸,我的思绪也在不断地起伏。

古今中外的帝王都要为自己修建豪华奢侈的陵墓,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勒就是一个主张薄葬的皇帝,但是石勒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豪华奢侈的陵墓却非常普遍。在中国,帝王为自己修建陵墓很早就开始了。夏朝的情况不清楚,安阳发掘的殷墟,实际上就是商王朝的王陵。西周的陵墓据说在陕西周原,近几年国家组织力量正在挖掘。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国王的陵墓各地有不少的发掘报告,比如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诸侯陵墓。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秦始皇的陵墓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大墓。汉以后皇帝陵墓史书有记载,近几年各地也有发掘。总而言之,每一个封建皇帝享受了生前的荣华富贵,为了使这种荣华富贵延续下去,都修建了豪华的陵墓。但是这一切,随着岁月的推进,封建帝王的荣华富贵早已不再,就是这寄托奢望的陵墓也早已失去了辉煌。不惟辉煌不再,历代的盗掘使这些皇帝陵墓满目疮痍。比如这清东陵。埋葬慈禧二十年之后就被国民革命军挖开,创造了康乾盛世的康熙陵墓也没有幸免于难,风流皇帝乾隆连自己的尸骨都不能保全,盛极一时的老佛爷慈禧景况更惨,尸骨抛洒,陪葬的珠宝玉器装进了国民革命军将士的口袋,装饰三大殿的金银,一块一块被剥离下来成为将士们的军饷。这些情况,假如这些帝王有灵该如何面对呢?

三十年以来,我陆续走过看过一些帝王陵墓,与清东陵相比,景况虽有差别,但是遭遇人为地毁坏,风雨的剥蚀,疯狂的挖掘,却是基本相同的。当我们参观这些陵墓之时,一方面赞叹陵墓的艺术、历史价值,评点封建帝王穷奢极欲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感叹世事沧桑。红楼梦有一首“好了歌”,其中一句唱到“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那里,荒冢一堆土埋了。”将相还有一堆荒冢,至高无上的帝王,求一堆安宁的荒冢也不可得。

就清代而言,遵化有一个东陵,沈阳也有一个东陵,河北易县还有一个西陵。沈阳的东陵是努尔哈赤的陵墓。1982年我去看了看。东陵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的丘陵上,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康熙、乾隆两朝又加以增修。地面建筑基本还在,整个陵区处在一片松柏林中,陵区游人绝少,置身其中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沿着正红门和108级台阶走上去,依次经过石雕华表骆驼狮子、牌坊、隆恩门、隆恩殿,一直到达月牙城。月牙城是安葬努尔哈赤和那拉氏葬的地方,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巨大的土丘,土丘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坑,据说这个坑是盗墓者用炸药炸开的,也有人说是孙殿英当年盗掘了遵化清东陵之后,又派军队对这里进行了盗掘。究竟如何,我没有深究,但是这个坑一定是盗掘形成的。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家,建立了后金汗国,奠定了入主中原的基础,伟大的历史功绩与眼前这个硕大的盗洞有没有必然的关系呢?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梁各庄,1989年1月份,我正好路过这里,大概是由于正在腊月天气严寒的原因,整个景区没有一个游人,格外清净。我们踏着一层薄薄的积雪走马观花样的大致看了看。陵区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北面的山叫永宁山,南面的河就是壮士不返的易水河,不须相士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雍正皇帝自己选了这里作为陵寝,雍正之后相继有嘉庆、道光、光绪3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80多个王公、公主埋葬在这里。清西陵周边近200里,建设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建筑物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群。陵区古松参天,四季常青。在雪色照映下,呈现出一种沧桑的美。在帝王陵寝中清西陵是个保存相对完好的陵区,但是也没有脱逃被盗掘的命运。据说在2005年9月曾有一批盗掘者进入戒备森严的陵区内,盗走了一座牌坊上的蹲龙和火焰宝珠。盗掘结果不重要,有人一直在打主意应该是事实。

位于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是最著名的皇帝陵寝,大凡到过北京的人,很少有不去十三陵看看的。我1981年第一次去北京,首先去的就是十三陵,以后又陆续去过两次。十三陵位于昌平东北,东、西、北三面环山,向南是一片开阔的小盆地,占地面积40平方公里。这里埋葬着朱棣至朱由检13个明朝皇帝,皇帝之外,还有23个皇后、2个太子、30多个妃嫔,1个太监。十三陵最引人注目的是定陵。定陵是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的陵墓。这个万历皇帝,10岁当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当政初期尚有作为,中后期却怠于朝政,终年不朝。明朝的下坡路就是从他开始的。定陵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修建历时6年耗银800万两。定陵最引人注意的是地宫,定陵地宫是明十三陵中唯一被挖开的地宫。据说挖掘定陵用了一年多时间,沿着阴冷潮湿的石阶走进定陵地宫,地宫的情况一览无余。地宫全部用石砌成,面积有1195平方米。基本结构是石拱券,雄伟高大。地宫中有7座4吨重的汉白玉石门,设计巧妙,开闭还很灵活。整个地宫分为正殿、配殿、前殿。正殿汉白玉石座上青花大瓷缸长明灯早已熄灭,后殿的棺床上停放着朱诩钧和两个皇后的棺木,棺旁放着装满陪葬品的26个红漆木箱。据说1957年当考古人员打开棺椁,已经凸凹不平的金被下面,还叠压着10层丝织物,丝织物早已腐烂,万历和他的两个皇后早已干枯的骨架就埋藏在腐烂的丝织物之中。随同三副骨架一同出土的还有3000多件随葬品。据研究这些随葬品少量是祭祀礼器,大多数都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生前的生活用品。这些随葬品清晰地反映出这个不理朝政二、三十年的万历皇帝生活得奢靡和荒淫。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用这么多生活用品随葬,当然是希望在另一个还不熟悉的空间继续奢靡荒淫的生活,他绝对没有想到,五、六百年之后他们安宁的生活被打乱,随葬的物品作为文物被千千万万老百姓观看、评点。

和清朝一样,明朝也有三处陵寝。安徽凤阳有一处,那是朱元璋安葬他的父祖的祖茔,南京的孝陵安葬的是朱元璋和马皇后。1989年11月,我去上海参加一个“中高级秘书培训班”,路径南京,专门去孝陵看了看。孝陵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偌大的陵园仅仅埋葬着朱元璋和皇后马氏两个人。600多年过去了,地面建筑物的木结构已经不复存在,陵寝的格局还保存着,据说地宫完好,没有被盗掘。孝陵继承了古代“依山为陵”的制度,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规范和“前朝后寝”陵寝格局,突出了皇权和政治。据说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可以设想,朱元璋当年在陵寝选址、格局、规模等等方面考虑的是万古千秋,不然,就埋两个人,用得着这样的规模吗?朱元璋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的尸骨刚刚埋进去,一场叔叔抢夺侄儿政权的骨肉相残就开始了。结果是建文皇帝死无所归,夺取政权的朱棣干脆把首都迁到北京。从朱棣开始,明朝的十三个皇帝就埋在了远离朱元璋的昌平地区,朱元璋规划的万古千秋规模宏大的陵墓,就只要自己和马皇后孤寂的厮守了。

在南京,看完孝陵之后,顺便又去看了看中山陵。中山陵是孙中山的陵墓。整个陵寝依山而筑,坐北朝南,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是一块少有的风水宝地。据说陵址是孙中山自己选定的,但是修建陵墓是蒋介石执政时期。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因病去世,尸体先放在北京的一个寺庙里,1926年6月份才由北京迁回南京,当时叫做“奉安”,意思是说,孙中山的尸体在北京临时放置,灵魂无所依托,不够安宁。迁回南京,葬入自己的陵墓,中山先生安宁了,活着的人也安宁了。中山陵一直修到1929年,要说安宁,这个时候才算安宁。据我的考察,修建豪华雄伟的中山陵,不是死者的意愿。据胡汉民记载,孙中山临终曾经说过“他日我辞世后,愿向国民在此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这样的话,我相信这句话的意思是真实的,符合一个以“天下为公”标榜自己的民主革命者的思想。不管怎么说,这“一抔土”绝对不应该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豪华雄伟的中山陵。可以确定修建中山陵主要的还是政治安排。孙中山作为中国近现代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推动、组织了推翻清朝封建政权的民主革命,在形式上建立起共和政权。这个政权有两个政治意义,一个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另一个就是正统。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一代一代传承过程中,中国人非常看重“正统”。正统是一张强有力的牌,在政治军事对垒中作用重大。比如,东汉之后,出现了三个大的军事政治实体,曹操力量最大,诸葛亮说曹操“其实汉贼”,汉贼就不是正统,所以只好挟天子以令诸侯。相反,刘备是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刘姓后裔,整天叫嚷说是“皇叔”,这个皇叔就是正统。北伐革命刚刚开始,孙中山在北京逝世,谁是正统?按照封建的正统观念,孙科应当继承。但是封建帝制刚刚推翻,封建正统已经行不通,只有撑起革命的正统才能继承孙中山的大旗。中山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修建的。蒋介石修建了中山陵,蒋介石就成为正统。拿着这面旗子,蒋介石不仅击溃了异党的颠覆,也打败了同室的异类,成为清朝之后的又一个统治者。中山陵确实宏伟豪华,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仰止亭、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巍巍景观,有人说,中山陵寄托了革命志士的缅怀之情,但是这种缅怀之情是和对蒋介石政权的不满之情共生的。比如续范亭就是这样,日本人侵略中国,蒋介石消极抗日,续范亭跑到中山陵自杀明志。这大概就是缅怀之情的典型吧。现在,参观中山陵的熙熙攘攘人群中还能有多少像续范亭那样的怀着缅怀之情的革命志士呢?

-END-

作者简介:郭志飞,保德县牙前塔村人,中国共产党保德县第八次、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保德县第十二次、十三次、十四次、十五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长期从事地方史和地方文化业余研究,主编了大型文化丛书《保德文丛》凡8卷10册,300万字。主要著作有《正史闲说》、《王邵诗文集》、《府州折氏》、《陈奇瑜传》、《折太君墓地考证》、《林遮峪古遗址考证》等。

相关作品:

Hash:de3d5139b3eaee17fc6f88b34ac6b50f3b08dfc1

声明:此文由 保德新青年_wtg1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