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巅峰时期这件作品,隐藏着原始先民的秘密!

四大圈纹彩陶

祖先智慧的结晶

后人无尽的遐想

陶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天水市博物馆收藏着一件珍贵的远古彩陶,名叫“四大圈纹彩陶罐”,这件器型硕大的彩陶罐是马家窑文化巅峰时期的作品。四大圈的彩陶纹饰绚丽多彩,变焕多姿,这件彩陶罐为我们记录下了黄土高原农业文明的曙光

宝藏

四大圈纹彩陶罐

马家窑位于甘肃临洮县城西南约十公里的洮河西岸,距离天水市240公里,这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1924 年 7 月,一位名叫安特生的瑞典考古学家在此发现了几千年前的古文化遗存,数量巨大的精美彩陶让这位考古学家惊叹不已。

从此,以这个村庄的名字命名的马家窑文化声名鹊起,迅速走进了公众视野,也成为近百年来世界考古的一个热点。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的“四大圈纹彩陶罐”是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典型器物,如今,这件历经了4000年岁月的彩陶保存依然完整。

“四大圈纹彩陶罐”高47.2厘米,腹部最大直径39.8厘米。这件彩陶是原始先民的一件生活用具,红泥土质,胎体轻薄,器型浑圆饱满,彩陶纹饰豪放多姿。主题纹饰是四个黑彩的大圆圈,四大圈以弧线、三角线条链接为一个整体纹饰,文物专家将这种纹饰命名为“四大圈纹”。

这种看似简单的纹饰却隐藏着原始先民诸多的秘密。2008年,“四大圈纹彩陶罐”被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924年,正值北洋政府时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瑞典籍考古学家安特生竟然在陇中、陇西考察了两年,足迹遍及大半个甘肃。他在之后发表的《甘肃考古记》中对马家窑彩陶有过这样的评述:“精美绝伦,可为欧亚新石器时代末叶陶器之冠”。

解放以后,考古工作者对马家窑遗址进行了持续的发掘,大量绚丽多姿的彩陶呈现到了世人面前,文物专家根据年代及遗址的文化特征,将马家窑文化分成了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马家窑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 5000 年—4000 年,天水市博物馆藏的“四大圈纹彩陶罐”是马厂类型彩陶的代表性器物。

马家窑文化的魅力,主要源自形态各异的彩陶纹饰,这些无与伦比的彩陶纹饰,让新一代的文物工作者心驰神往。

七零后出生的孟旭辉和八零后的尹婷,一位是天水市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一位是文物保管员,因为工作的原因,两个人对马家窑彩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蕴含着古人智慧的彩陶,似乎有着魔法一般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探寻的目光。

天水市博物馆文物修复师 孟旭辉:这件陶器它有可能是从青海或者是兰州以西出土的,但是随着人的流动,将这件器物就带到了天水。

马家窑文化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主要分布在甘肃中部和青海东北部宁夏南部地区的泾河、渭河上游,天水地区很少发现。近四十年来,随着开放搞活的文物政策,天水市博物馆通过各种渠道收藏了大量的马家窑文化彩陶。

这些彩陶与大地湾彩陶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彩陶发展史。大地湾文化比马家窑文化要早出3000年,那么,它们两者之间是否具有某种联系呢?2018年10月,在天水市博物馆召开的“丝绸之路与文明记忆”学术研讨会上,著名考古专家朗树德教授就这一问题作了精彩的解读。

甘肃省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朗树德:到了晚期(大地湾彩陶), 图案多变,形成了我们渭河流域或者我们甘肃地区彩陶的特点,以至于后来传到甘肃东部,产生了马家窑,半山的彩陶,这些彩陶是我们中国彩陶文化中间最鼎盛、最繁盛的一个阶段,也是成就最辉煌的一个阶段。

天水宝藏

四大圈纹彩陶罐的价值

有关“四大圈纹彩陶罐”上的纹饰,至今还有许多的谜团,“四大圈纹”的彩陶纹饰以黑色的锯齿纹和条带纹相依而存,勾画出四大漩涡圆圈纹、葫芦网格纹、多层水波纹等图案,形成了多层次彩绘的装饰手法,显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网格象征着阡陌纵横的农田,锯齿状的飘带代表河流。

这些纹饰,表达了原始先民对水和土地的敬仰与崇拜。这件彩陶艺术的精品,无论平视还是俯视,都显得美轮美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天水市博物馆文物文物保管员 尹婷:它的纹饰为口沿内侈,黑彩, 垂弧纹,口沿外侈, 黑红彩网格纹,肩部主题纹饰为四个黑红彩大圆圈,圈内以黑彩斜线划分为九个方格

马家窑彩陶器型丰富多姿,纹饰图案绚丽多彩,变幻莫测,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的奇观,也中国是彩陶艺术发展的巅峰。甘肃作为“中国彩陶之乡”的称谓主要来自马家窑彩陶的影响。

“四大圈纹彩陶罐”

作为中国新石器时期的一个文化象征和符号

形象的向人们再现了原始先祖

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认识

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人类早期艺术的魅力

▶️居然在天水看到NBA球赛?现场视频不要太刺激哟↓↓↓

编审:刘丹

Hash:84fac151b12373f6ef110253f805a98e21fed8c9

声明:此文由 爱天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